书城成功励志做对的人做对的事
36419600000062

第62章 借助别人成就自己

善于借者,亲情友情皆可用,邻里朋友都是资源。有了好人缘,聪明人便有了办事成事的资本。有心人能使他拥有的关系网变成一个用之不竭的成功宝库。

利用亲情达到自己的目的。每个人都具有一笔宝贵的资源,那就是亲戚关系。在办事中不懂得善加利用,可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利用亲情去打动对方,用来达到自己办事儿的目的,这是利用亲戚关系的主要目的。

亲戚关系会在办事的时候起很大的作用。可以说,善用亲情是办事儿的一个重要方法。但在求亲戚帮助时,一样需要用真诚打动对方,使亲情得以发挥利用,切不可虚假用情。正是因为英年早逝的诗人徐志摩运用了此种技巧,所以他拜了一位德高望重的人做他的老师。

还在他7岁时,徐志摩就非常聪明,且对语言及文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直到15岁时,他还觉得自己在这方面的学习长进不大,因此迫切需要一位精于此道的老师来指点。

他很想投入当时一们叫梁子恩的人门下去学习,因为梁子恩在这方面很有造诣,可是苦于没有人替他引荐。

很是碰巧,徐志摩的表舅和粱子恩是同窗好友,于是,他就前往表舅家请求表舅为其引见。但徐志摩的这位表舅一贯不希望自己的外甥去学这些的。他很想让徐志摩去学医,他认为这风月诗词之类,只能是闲时消遣之物,做不得大学问。

徐志摩在和表舅的一席谈话中充分表达了自己迫切的愿望,他那坚定而又略带哀婉的语气,以及对长辈的谦恭之情,深深地使表舅感动,表舅觉得他是一个可造之材,最终答应了他的要求,并亲自带徐志摩去梁子恩的家,让他拜在粱子恩的门下。从此,在老师的辅导下再加上自身的努力,徐志摩在诗词上的造诣突飞猛进,最终成了一代著名的诗人。

不要无限制地,不顾一切地乱去利用亲戚关系,那不用说对方也会加以拒绝,就是自己也会因此而良心难安受到道德的谴责。

善借同窗情谊办自己的事,谁都有几位往日的同窗。说不定你的音容笑貌犹存他们的记忆中。千万不要白白浪费掉这种宝贵的人际关系资源。

同窗情谊,情如手足,在某种程度上更胜于手足之情。

同窗情谊,犹如朋友之情,但一定意义上又区别于朋友之情。

实属有缘,才成为同窗。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此缘当堪足惜,更应珍惜。

一开始就相识、相处,之后相知、相助,同窗关系愈久弥坚,帮助良多,何乐而不为?

办事儿最得力也最实的就要属同窗之间的关系了。

最纯洁的,有可能发展为长久、牢固的友谊就是同窗关系了。因为在学生时代,人们热情奔放,年轻单纯,对人生和未来充满浪漫的遐想。当然,这种遐想往往是同窗间共同追求的目标。他们或许还记得,彼此在一起热烈地争论与探讨,每个人的内心世界都袒露在别人面前。加之同窗之间朝夕相处,彼此间对对方的性格、脾气、爱好和兴趣等等能够深入了解,从而惺惺相惜。这就如同酿酒,时间越久就越香醇。

如此说来,我们该怎样利用同学之间的关系呢?

1.加深同学之间的关系,让能同学主动帮忙

如果同学之间的关系越深,将来帮忙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可能是主动帮忙。

唐玄宗时期有名的宰相叫姚崇,权倾朝野。

仅管如此,在同窗之中,有一人还是深得姚崇的敬佩。那是在姚崇高中秀才后,与一位叫张宗全的秀才同拜一位老师的门下继续深造,以期将来能考中进士,光宗耀祖。每次张宗全的高谈阔论都会给姚崇以深深的启迪。

当了宰相以后的姚崇,于是向唐玄宗推荐此人。唐玄宗在亲自考核完张宗全的才华之后。深以为信。便封了他一个专职外藩事务的正三品官衔。

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可见,人情在同窗关系中的作用是如此的巨大!因此,同学之间,不断加深彼此的关系,为彼此创造有利条件。

2.经常参加聚会才能在关键时候得到帮手

在茫茫人海的大千世界,既然能成为同学,实在是缘分不浅。虽相处时间不长,但这中间的关系值得珍惜,值得持续下去。办成人生事,同窗之间的情意实属必要!当你与同学分开后,要是还能保持一种相互联系、愈久弥坚的关系的话,那对你的一生,或者说对你将来所要达到的目的和理想是会有很大好处的。也许你从未想到这其中的有利方面。

在很危急的关头能帮上大忙的有时恰好就是同学,能起到排忧解难的作用。但是,一定要记住的一点是,这中间的好处是来自于自己的努力,如果,你和同学分开之后,就没有经常性的相聚,那么,你们之间的关系之好无从谈起,从中受益则更是一厢情愿了。所以,只要你有这份心、这份情,真诚地维持分开之后的同学关系,那么,你的路子会比别人的多出几条,你的人际面也会更加地广泛。

3.经常参加同学会,在办事儿时就会有照应

在现代社会中,往往是由于物质的极大刺激,就造成了许多人的目光短浅,尤其是在同学关系上,相聚时漠然处之,分开后互不往来,“你走你的阳关道,我过我的独木桥”,遇到困难时才想到同学,到那时就为时晚矣!

随着人类认识的提高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人们也加深了对各种人际关系的认识。许多人在与同学分开之后,还经常保持联系,或者成立一个组织机构——同学会,这实在是一种十分有见地的方法。三年一小会,五年一大会,大家虽已不再同学,但关系愈聚愈坚、愈聚愈惜,彼此相互照应,“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就是中国所特有的人际关系,它说明了同学关系已跃入了一个更高的层次,不受时间所限,不受空间所限,只要有“相聚”,那份情意、那份关系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4.借力办事乡情也是好帮手

还有一种难得的人际关系是乡情,特别是对于离开故乡的人,这种关系就更容易成互相帮助、加强交流的资源。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首出自李白妇孺皆知的《静夜思》,将一个远离家乡、怀念家乡的游子心情描绘得淋漓尽致,成为千古绝唱。

无论是出于什么原因,一个人离开家乡,离开生他的土地,也许一开始并不感到有什么难过,但时间一长,或在他乡碰到不习惯的生活习俗,或遇到挫折,他就更会感到家乡的亲切,家乡的美好。或许,这个时候,一个人才会深深地感到,自己对家乡有割不断、丢不掉的感情寄托。这种感觉就会成为支持游子出外闯世界的精神依托。

所以,在游子的心灵深处,有一块属于家乡的领地,或许,现实的生活会暂时把这块领地掩盖起来,而一旦触及到了这块领地,那一股思乡的潮水就会源源不断地涌泄出来,如迅雷闪电一般,触及他游子记忆的神经,充斥着他的大脑。

这样看来,要想和一个久离家乡的老乡处好关系,有一种特别有效的方法就是:运用自己的真诚,和老乡谈起家乡的话题,以此来触动对方的思乡情绪,来达到共鸣,进而使老乡之间的关系更上一层楼。

刘先生原本是吉林人,解放战争时期,由于兵荒马乱,他跟随着父母逃荒到山东,然后就在山东定居下来,一家人过着非常贫苦的生活。后来新中国成立了,刘先生一家人为了当地的建设,就再没有回吉林老家。

到了改革开放以后,刘先生以敏捷的思维和过人的胆量,投资创办了一个工厂,经过几年的奋斗和拼搏,现在已成为全国同行业中的佼佼者,个人资产总额已经名列全国前五名。

刘先生虽已成家立业,但时时刻刻都在想着家乡,想着家乡的人民。现在年经也大了。他很有一种叶落归根的想法,但苦于生意上太忙,没有办法回去。

也就在这时,刘先生的家乡为了创办当地的特色产品加工厂,需要一笔数目不小的资金。当地政府千筹万措,才筹到了总数的三分之一,于是就派出小张去找刘先生,希望能得到他的帮助。

小张是政府对外联络办事处的,善于交际、为人聪明,而且很有自己独到的看法。他看了刘先生的详细资料后,就判定刘先生这时也很有回家乡投费的意向。因此,在没有任何人员陪同,也没有准备任何礼品的情况下,独自一人前往山东,并且打包票一定会筹到款项。

当刘先生听到家乡来人时,在欣喜之余也感到有些惊讶,因为久不闻家乡的讯息,突然有人来了,他疑惑该不会是招摇撞骗之人吧!虽然刘先生忧心忡忡,但出于礼节,他还是接见了小张。

小张一见刘先生的神情,就知道他还是不太相信自己。于是他挑起了家乡的话题。只讲家乡解放前和30几年来的面貌变化。他那生动的语言,特剐是那浓浓的爱乡之情溢于言表,令刘先生深受感动,也将他带回了童年和少年时期:那时的家乡、那里的爷爷奶奶,还有邻里亲戚……很显然,刘先生记忆深处中的那块思乡领地就这样被小张揭开了盖头,蕴藏在刘先生心中几十年的感情全部流露了出来,欲语还休。

时间就这样过去了,经过3个小时的“聊天”,小张对借钱的事,只字未提,只是和刘先生回忆了家乡的变迁,犹如放电影一般。最后,刘先生不但主动提出要为家乡捐款一事,还提出了和家乡合资办厂的要求,很迫切的想为家乡做点事。

小张确实很聪明,他能充分抓住刘先生的心理特点,抓住刘先生那份在心里埋藏了几十年的思乡之情,和刘先生聊了一个彼此都非常感兴趣的、轻松的话题,引起了共鸣,不但使此行的目的圆满达成了,还为此了却了刘先生的那份心愿,也处理好了对家乡以后非常有用的老乡关系。小张这次山东之行没有白费啊!

借同乡关系的这种办事方法,关键就在于能抓住“情”这个字。那就是思乡之情,思乡之情是愁苦的同时略带甜甜的滋味,思乡之情是炽热的而又是“深沉”的,思乡之情是平日里别的事情不能轻易触动的感情。

5.借朋友的社会关系

朋友不仅是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我们成功的重要因素。你赢得胜利诚然是要靠个人的才智与努力,但是没有社会关系,则非常困难,因为社会毕竟是一张由人织成的网。

办事需要社会关系已成为人们的常识。可是每个人的社会关系总是有限的,很多人都有这样的体验:要办什么事,如果没有相关方面的熟人,就会急得团团转;这时候,必须向朋友们打听,询问他们有没有这方面的熟人来解决难题。这种做法,可谓是:“借”朋友的社会关系。每当这个时候,好朋友也总是慷慨解囊,把自己的社会关系介绍给你。可见,朋友之间互相“借”用对方的社会关系,也已经渐渐成为朋友的“功能”之一。

交朋友有很多的方式方法,但更多的情景是,朋友向朋友介绍自己另外的朋友,使他们也成为朋友。一些彼此天南海北的人在第一次交往后会发出这样的惊叹:“嗨!这世界简直太小了,绕了几个弯子,大家就成熟人了。”这就是其中奥妙的所在。

要想和平时不是太熟悉的人一见如故,实在不是件容易的事。初次见面,最多握个手,说几句客套话,再想深聊,又没有多少共同话题,多拣应酬的客套话说吧,易使对方生厌。然而,假使相互扯上朋友关系,自然让对方精神兴奋。那么,在适当时机提出自己的一点小请求,再补充道:“朋友向我说起过您,并嘱咐我向您请教,必能得到宝贵的指示。”那么大多情况下,不太过分的恳求会得到很好的满足。如此,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就是借助了朋友的社会关系。

常言道:“多个朋友多条路。”社交范围的扩大,一定会对自己的事业有很大的帮助的。

不会借助朋友关系的人,只能在自己的圈子里办有限的事;善于借朋友关系的人才能办什么事就很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