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包容(星云大师智慧感悟课全集)
36412600000098

第98章 穿越生死,人生豁然开朗

【藏经阁】

如众空华,灭于虚空。不可说言有定灭处。何以故?五生处故。一切众生于无中,妄见生灭,是故说名轮转生死。

——《圆觉经》

生死乃是天意。我们应为自己的生感到幸运,因为可以有机会看大千世界,体验人生百态,经历悲欢离合,品尝酸甜苦辣。可是,我们不应因必有一死而感到悲伤,因为死是无法逃脱的结果,是新的轮回的开始。

死是我们每个人最终都要面对的事,也是人生的一件大事。生老病死,人之常情,死并非生命的结束。所以,我们要看淡生死,进而勘破无常。

人活在这个世界上是顺着生命的自然之势而来的。到了死亡降临的时候,我们也是顺着自然之势而去的。道家有种观点“物壮则老”,意思是指一个东西壮到极点,自然要衰老,而“老则不道”的意思是老了,生命要结束了,另一个新的生命就要开始了。真正的生命不在现象,所以我们要看透生死,要“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而这才是最高的修养。星云大师依佛教之总,言生命之意义,告诉世人,只要勘破无常、参透生死,就能随时随地心安理得,顺其自然,也就不会大悲大喜,弄得身心俱疲。

然则,事实上,无论生者还是死者,要做到勘破生死都很难,所以我们才脱离不了苦海。

一个婴儿刚出生就夭折了,一个老人寿终正寝了,一个中年人暴亡了。他们的灵魂在去天国的途中相遇,彼此诉说起自己的不幸。婴儿对老人说:“上帝太不公平了,你活了这么久,而我却等于没活过。我失去了整整一辈子。”老人回答:“你几乎不算得到了生命,所以也就谈不上失去。谁受生命的赐予最多,死时失去的也最多。长寿非福也。”中年人叫了起来:“有谁比我惨!你们一个无所谓活不活,一个已经活够数,我却死在正当年,把生命曾经赐予的和将要赐予的都失去了。”

他们正谈论着,不觉到了天国门前。一个声音顿时响起:“众生啊,那已经逝去的和未曾到来的都不属于你们,你们又有什么可失去的呢?”三个灵魂齐声喊道:“主啊,难道我们中间没有一个最不幸的人吗?”上帝答道:“最不幸的人不止一个,你们全是,因为你们都认为自己失去的最多。谁受这个念头折磨,谁就是最不幸的人。”

星云大师说:“生命的解脱是没有忧悲苦恼的情绪,是没有有无得失的念头,是没有拘束障碍的困难,是没有生老病死的感受。”生命的本质不在于现象,生是规律,死是必然,任何事物都无法逃脱生死交替的轮回。能够让思想穿越生死,懂得生死之意,心灵自然会安宁。

学僧道岫眼看同参中不少人对禅都能有所体会,而自己却既不幽默又不灵巧,始终不能入门,实在没有资格学禅,便决定做个行脚的苦行僧。临走时,道岫到法堂向广圄禅师辞行。

道岫禀告禅师说:“老师,学僧在您座下参学已有十年之久,但对禅仍是一点领悟都没有,实在辜负您的教诲。看来我不是学禅的料,今天向您老辞行,将云游他乡。”广圄禅师非常惊讶,问道:“为什么没有觉悟就要走呢?难道去别的地方就可以觉悟吗?”

道岫诚恳地说:“同参的道友一个个都已回归根源,而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之外,都精进于道业上的修持,但就是因缘不合。现在,在我的内心深处已生出一股倦怠感,我想我还是做个行脚的苦行僧吧!”

广圄禅师听后开示道:“悟,是一种内在本性的流露,根本无法形容,也无法传达给别人,更是急不得的。别人是别人的境界,你修你的禅道,为什么要混为一谈呢?”

道岫说:“老师,您不知道,我跟同参们一比,立刻就会产生类似小麻雀看见大鹏鸟时的羞愧之情。”

广圄禅师饶有兴趣地问道:“怎么样算大?怎么样算小?”

道岫答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而我只能囿于草地上的方圆几丈而已。”

广圄禅师听罢,意味深长地问道:“大鹏鸟一展翅能飞几百里,那它飞越生死了吗?”

道岫禅僧听后默默不语,若有所悟。

大鹏鸟虽然一展翅就能飞几百里,但它却无法飞越生死;而一个人却可以借助思考和反省,参透生死之道,并获得解脱。

但我们很多人总是惧怕死亡,对死亡过度恐慌。对我们而言,肉体的死亡是不可避免的,生命如流水一样,逝去无可挽回。所以,死的意义其实就在于让我们更珍惜有限的时间和生命。

生命是短暂的,但在禅的视野里,生命是永恒的。就像演员变换了,戏照常进行,浪潮翻腾着,但海洋依旧。

既然肉体的死亡是我们谁也避免不了的,那么我们又何必日复一日地担心死亡的到来,又何必为了这份恐惧而白白浪费宝贵的光阴呢?

认识到天地中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生命规律,我们就能从绝望和虚无的深黑泥淖中脱离出来,飞越生死的悬隔。

生死之间没有一丝空隙,它是连贯畅通的。把自己的生命融入到大千世界中,如能做到如此达观,一己生命又算得了什么呢?

生死本无大异,全在于人的设定。我们需要飞越的不是生死,而是人心中不可逾越的生死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