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累”来源于方方面面。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家庭,无论是具体任务还是人际关系,压力无处不在。每天积压在我们身上的重担有些来自外部,有些来自内心,只有先找到造成自己身心俱疲的缘由,才能对症下药,找到有效的缓解之法。
不知道目标在哪里,每天都只是挥霍生命
有句话说得好:“每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闹钟,而是梦想。”
可是随着年龄见长,生活逐渐稳定,梦想似乎只会出现在梦里了。曾经向往的生活早已被如今的锅碗瓢盆、上班下班所取代。除了对于加薪和升职的一点点微弱的期许,对于生活早就没了其他奢望。
不知道目标在哪儿,不知道方向在哪儿,人生就剩下埋头看着脚下的路一步步往前走:上班下班、结婚生子、退休,一直到死亡。
人生似乎已经没有任何值得期待的事情了。活着不过是为了活着而已。这样没有目标的人生,无论工作、家事、人际交往都仿佛是不得不承受的负担。生活自然变得沉重,人自然打不起精神。
没有目标的人生就好像是没有罗盘而在大海航行的船,只能随波逐流,饱受风雨摧残却不能到达任何地方。
阿伦小的时候,幻想自己是一名探险家,登上高山、越过海洋去发现奇迹;拥有一辆红色的费拉里赛车,不必为生计而烦恼;他还要有一位身材修长、美丽善良的妻子,有着乌黑的长发和碧蓝的眼睛,弹一手优美的钢琴,歌声悠扬……
然而有一天,艾伦在玩橄榄球时膝盖受伤,从此他再也不能登山,不能爬树,不能到海上航行。这以后,他从事市场销售工作,并且成为一名医药推销商。后来,他和一位善良的姑娘结了婚。她的确有乌黑的长发,不过却身材矮小而且眼睛是棕色的;她不会弹钢琴甚至不会唱歌,只会画画和做菜。这一切,都和艾伦的想法大相径庭。
一次,他和朋友一起吃饭,回忆起往日的梦境,说:“我真是太不幸了。”
“为什么?”朋友问。
“因为我的妻子和梦想中的不一样。”
“你的妻子既善良又贤惠,”他的朋友说,“她创作出了动人的画作并能做美味的菜肴。”
“可是我曾梦想成为一名伟大的探险家,现在却成了一名秃顶的推销商,而且落下了残疾。”
“但你提供的药品,已经挽救了许多人的生命。”
“可我没有法拉利跑车。现在,我要乘公共交通汽车,有时仍要被迫去挣钱工作。”
“可你却衣着华丽、饮食精美,而且还能去欧洲旅行。其实你不必总记得那些幻想,你现在的生活非常美好啊。为什么不以现在的生活为起点,重新设计一个方向?”
朋友的话让艾伦顿时一愣。对啊,尽管自己的幻想一个也没有实现,可是,他完全可以给自己新的梦想和方向啊。
从这以后,阿伦再也没有说起小时候的幻想,开始积极地改变自己的生活。夜晚,他在窗前凝望着大海,心满意足地搂着妻子,观赏着城市的夜景。从此,他的生活充满了阳光。
阿伦小时候的幻想不过是属于那个年龄的想象罢了。长大之后,他最初没有为自己的人生找到一个切实的梦想和方向,这让他生活在痛苦之中。然而通过朋友的开导,他明白了自己的人生方向,从此调整心态,过上了美满的生活。
每个人都需要一个生活的目标,这个目标不需要宏大,可以是很细微和具体的:在工作中取得某项成就、给家人提供更好的生活、以积极的心态认真打理每一天的生活……
目标和我们儿时的梦想并不一样。梦想只是心中的一份渴望,而目标是动态的,它会促使人产生动力——要获得成功,要创造成功,努力坚持,用自己的言行去实践这个理想,向成功迈进。如果仅有愿望,却不想通过什么途径是实现愿望,那就会产生抱怨;但有了信念就不同,不管自己的处境如何,都能够坚持不懈地努力,相信自己终有一天可以做成自己想做的事。
他是一名出生在泰国的华侨,儿时被父亲送回中国接受教育。
17岁那年,因为家境贫寒,他被迫辍学。返回曼谷后,他做过搬运工,做过小贩,学过厨艺,还为两家木材公司做账目,日子每天都在精打细算中度过,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迷失自己,他将通过努力改变自己的生活作为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在这样的目标的指引下,他一直都在努力,再努力。
四年之后,他从一家建筑公司的秘书晋升为部门经理。随后,他和朋友合作,创办了一家五金木材行,自任经理。一番艰苦的奋斗之后,他攒了一些钱,又开了三家公司,致力木材、五金、药物、罐头食品和大米等的外销业务。在他的精心打理下,生意也越做越红火。
1944年年底,他与其他10个泰国商人集资20万美元创立了盘古银行,当时只有25名职员。银行正式营业后,他常常与那些受尽了列强凌辱、被外国大银行拒之门外的华裔小商人来往。虽然那些贫穷的小商人时常突如其来地闯进他的家,但仍然能够受到他的礼遇。他说:“在亚洲开银行是做生意,不是只做金融业务。当我判断一笔生意是否可做时,只观察这个顾客本人,观察他的过去和他的家庭状况。”
他最初负责银行的出口贸易,与亚洲各地的华人商业集团建立了密切的联系,积累了大量的业务知识和经验,推进了盘谷银行的出口业务。他出任盘谷银行的总裁后,一直是该银行的中流砥柱。
多年的艰苦奋斗没有白费,如今他已经成为亚洲知名富商、泰国盘谷银行的董事长,他就是陈弼臣。
陈弼臣没有继承祖业,也没有飞来横财,但他没有抱怨这些先天条件,他只是坚持着改变命运的人生目标,苦苦寻觅,最终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片蓝天。
看过电影《风雨哈佛路》的人一定还记得,那个生长在纽约的女孩莉斯,她没有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吸毒,周围的人也都是得过且过,仿佛环境注定了他们未来的人生路。她小小年纪经历了人生的艰辛和辛酸,但她没有丝毫的抱怨,也从不因为家庭和环境而放弃理想。最终,她凭借着自己明确的人生目标和不断的努力,走进了最高学府哈佛大学,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命运。
这样的故事不止发生在电影之中,综观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取得成功的人,他们都怀着必定成功的信念,都是依靠着这种信念的支撑,披荆斩棘,一路向前。再反观我们,正是缺乏这样明确的人生目标,才让我们每天的生活变得如此沉闷、才让我们在怨天尤人之中,放弃了自己人生辉煌的机会。
不知道目标在哪儿的人生是不幸的,从现在开始,给自己一个生活的方向、一个人生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奏响人生辉煌的篇章。
无论怎样努力,也实现不了心理的预期
依稀还记得小时候,那时候有很多梦想,梦想着当宇航员、当科学家、当一个改变世界的伟人;那时候也有很多愿望,希望吃一顿麦当劳,希望买一个变形金刚,希望和表哥一起打游戏机。那时候梦想很大,对生活却很容易满足。
可是什么时候开始,梦想消退了,我们看到的只是一个现实而冰冷的目标,即使是这个目标带给我们的也不再是追求的快乐,而成为沉甸甸的枷锁,让我们的心理充满了追逐的疲惫,成了一面寒光闪闪的镜子,照得我们拥有的现实都那么令人失望。
为什么会这样呢?小时候一无所有,只有梦想很大却很快乐;现在拥有很多,只有目标很小,却会让我们身心俱疲。
也许是我们在不断得到的过程中也不断调高着自己的心理预期,对于曾经向往的,一旦拥有,我们就将它们视为“理所当然”,转而又将目光投向更远、更大的目标上。
小时候吃一顿麦当劳,我们就得到了满足,现在我们可以出入高档酒店,却不再将这种享受放在心里;小时候买一个变形金刚,我们可以快乐很久,现在我们买得起很多昂贵的东西,却把玩一会儿就厌弃了;小时候有一个陪我们玩的人我们就满怀感激,而现在即使再多朋友聚在一起,也忍不住攀比之心……小时候我们从梦想中得到快乐,而现在,目标却成了将现实对比得一无是处的残酷存在。
是因为我们没有能力实现目标才总这么怏怏不乐吗?恐怕不是。在我们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在不断实现着自己的心愿。
从考上一所学校到找到一份工作,从通过一次考试到完成一次任务,从攒钱买一件衣服到购置一辆汽车。我们不断实现着自己昔日的目标,然而每当我们实现一个目标,我们还来不及享受这份快乐就已经调高了自己的心理预期,觉得自己配得上更好的工作、更高的职位、更重大的责任、更奢侈的生活。就这样,我们不断追求着我们所没有的东西,并因这份永无止境的追逐而疲惫不堪。
肖静是一个都市白领,高学历,高收入,人长得十分漂亮,身材也很好。每天上班,她都有着不同风格的打扮,时髦得体的她赢得了周围所有同事的称赞。在一片赞扬声中,她的虚荣心越发膨胀起来,为了更引人注目,为了讲求品位,她不惜花大笔的钱去购买名贵、时尚的珠宝、名牌服装、高档挎包……她的收入毕竟有限,对时尚物质追求的强烈欲望已经让她负债累累。
有一次在与朋友聊天的过程中,肖静说自己其实活得很累,别人看到的只是她一个光鲜亮丽的外表,但是她的内心已经疲惫不堪。她也反省过自己,超负荷地购买名牌物品似乎也没让自己真正开心过,她也想快乐起来,但是,这种欲望却让她欲罢不能。
由于内心的负担过重,原本漂亮的肖静也变憔悴了许多,对生活失去了乐趣,对工作也丧失了兴趣,时常唉声叹气,人也变得悲观厌世。她甚至不知道自己该如何是好……
肖静拥有的生活对于大部分人来说已经是值得羡慕的了。拥有好的学历、工作、外貌、品位……对于很多人来说,能拥有这些,无异于已经获得了幸福。然而这些让肖静快乐了吗?没有,相反,她不断调高着自己的心理预期,就像在攀登一座永无顶峰的高山一样。而和登山不同的是,这样的追逐让她无心欣赏路边的风景,只是向着不存在的山顶盲目而疲倦地爬着。
生活中,大多数人都和肖静一样,只不过也许你追求的不是品牌,而是高薪、高位、奢侈的生活或是其他东西。但是人生有限,追逐名利的路却是无限的,我们被自己不断调高的目标狠狠地抽打着,生活就如枷锁一般沉重地压在我们肩上。我们忘了感激自己所拥有的生活,忘了在追求的过程中感受快乐,“最终目标”掌控了一切。
诚然,人生在世需要目标,目标带给我方向,带给我们动力,带给我们希望,也带给我们勇气,然而目标却不应该等同于高不可攀、永无止境的欲望。再长的马拉松也有终点,而抵达终点之后,就要休息,就要暂时地享受结果,就要停下来接受掌声、欣赏一下四周的风景。只有这样,才能有下一场比赛时的良好状态。如果我们没达到一个目标就急匆匆地冲向下一个,那么就像是跑在了一条永无终点的马拉松赛道上,再厉害的选手也有累倒的一天。
我们所预期的目标就该是一场场赛跑的终点,每一次达成目标,都应该给自己以掌声和鼓励,给自己一个短暂的休息作为奖励。否则,我们就是在自己本已沉重的心上不断添加负担,本因给我们插上翅膀的理想也成为压垮我们肩膀的重担。
某培训公司的讲师在一次演讲中,叙述了自己年少时的一段经历。
一年秋天,我和朋友一起帮老师摘苹果。当时,收苹果的商贩就在一旁等着,一个朋友提议说搞个摘苹果的比赛,这样既能够提高效率,也能让干活变得有意思。几个人听后觉得很有趣,大家决定一人先负责一棵树,到时候谁摘得最多就奖励谁两个大苹果,而摘得最少的要受惩罚。
大家选定了目标之后,便开始忙活。起初,几个人不分高下,等到低处的苹果摘完之后,我才发现自己落后了。因为我的个子比较矮,高处的苹果够不着。这时候,我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我个子虽矮,但我身体灵活。于是,我一下子爬到了树上,一会儿的时间就比他们摘得多了。我只顾着往高处爬,想着即将得手的大奖,却忽略了身下那不堪重负的树枝,咔嚓一声,树枝断了,我跌倒在地上。幸好,没有受伤。
老师和朋友们都赶了过来,问我有没有受伤,我甩开他们的手说:“没事,我继续比赛!我要得第一。”心里想着别人都超越了自己,我就又往树上爬。这时候,老师坚决不让我再上树,他语重心长地说:“有些苹果,比如最高处的那些,不用你们去摘,到时候我找个梯子过来就行了。你们只要摘自己够得着的就好了!”
他最后说道:“这些年,我一直都没有忘记老师说过的那句话。虽然现在的我也是个有目标、有追求的人,但我比过去更理智了。我知道,盲目地调高心理预期,去追求自己够不着的东西,就会让自己失望。”
很多时候,我们对自己的心理预期过高,眼睛总盯着那些高处的苹果,结果只能让自己的身心受到伤害。然而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的目标太高、野心太大,我们却还是义无反顾地去追求,仅仅是因为我们怕输。
有目标是好的,但是在全身心地追逐之前,先问问自己,什么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要为了求胜心去追求那些不适合自己、超出自己能力范畴的东西;再问问自己,这个目标对于自己来说是否足够现实,不要向着不存在的山顶盲目攀登;还要告诉自己,自己每完成一个目标都是一次跨越和成功,记住认可自己,不要在不断调高的心理预期中透支自己的身心健康。
总要接受那些不愿接受的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