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累从何来:别把心理疲劳不当回事
36406300000014

第14章 生命之本——为了更开心地活着(1)

为什么有的人无论在怎样的境遇中都能安然而快乐地生活,有些人却遇到一点不顺遂就自怨自艾、痛苦不堪?正是因为前者懂得生命的真谛而后者不懂。人生百年,所有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人生归根结底活的是心情。懂得这一点的人,即使粗茶淡饭也依然享受着人生之乐;而不懂得这一点的人,即使锦衣玉食也总是愁眉不展,一生郁郁寡欢。

不必追求绝对公平

人们常常哀叹于自己的命运,为什么别人有的我没有,为什么别人轻松获得的我却要付出百倍的努力,为什么老天对我这样不公平?

然而哀叹之后,我们却没有拿出行动来改变这种局面,只是一味地怨天尤人,一味地在这种不平的愤慨中消沉。于是这种不公平的起点所带来的差距越拉越大,直到成为一条鸿沟。

我们把这一切都归咎于命运的不公。

命运是公平的吗?

不是。

可是我们只能屈服于命运吗?

也不是。

命运本来就是不公平的,但是人却可以战胜这种不公平。

这个世界上是没有绝对的公平的,你所要寻找的公平就如同寻找神话传说中的仙境、宝物一样,永远也不可能找得到。因为这个世界本不是根据公平的原则创造出来的。比如,鲨鱼吃小鱼,对小鱼来说是不公平的;小鱼吃小虾,对小虾来说是不公平的;小虾吃浮游生物……世界上没有百分之百的公平,地震、火山、台风等自然灾害对人类的侵害等等都是不公平的。

总有人认为世界应该公平合理,但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公平,就连“公平”这个词本身,都无法做到平均分配,万事万物各有形态,有的会飞,有的善跑,怎样算公平?

或者说,从大处着眼,世界又是公平的,有了这个优点,就没有那个,得到一些,也会失去一些,有些人看似拥有的多,他们的烦恼也比别人多。

一个自以为极为才华的秀才因为一直得不到重用,所以经常愁肠百结,异常苦闷。

有一天,他就大声地质问神灵:“命运为什么对我如此不公?我并不比那些当官的差,可为什么我却不能得到重用?”

神灵听了此话后就沉默不语,只是捡起了一颗不起眼的小石子,并把它扔到乱石堆中。

神灵说:“你试着把我刚才扔掉的那颗石子找出来。”秀才就翻遍了所有的乱石堆,却没找到。这时候,神灵又向乱石堆里扔了一枚金戒指,然后以同样的方式扔到了那堆乱石堆中。结果,这一次,秀才却很快就找出了那枚戒指——那枚金光闪闪的戒指。

神灵虽然没有说什么,但是那位秀才却顿时醒悟了:当前的自己还只不过是一颗石子而已,如果自己真是一块金灿灿的金子,就没有理由再抱怨命运的不公平了。

有句话说得好:“绝大多数人的努力程度之低,还不足以去拼天赋。”是的,我们每个人的天资有高低之分,可是在感叹这种不公平之前,我们先问问自己,我们真的尽了最大努力、把自己拥有的天资全都发挥出来了吗?

如果没有,那么我们又有什么资格去抱怨老天的不公呢?

更何况,虽然我们在某一方面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却还没有达到我们所希望的程度,我们是不是想过,我们是否选择错了努力的方向?

每个人都有自己所擅长的不和擅长的地方,如果用自己的短处去拼别人的长处,上天自然显得不公平。但如果懂得发扬自己的长处,那我们每个人都是上天的宠儿。

天才如爱因斯坦,他是伟大的科学家,但是他的生活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却严重不足。试想,如果让爱因斯坦天天从事与人打交道的销售行业,那么他还能有所成就吗?恐怕不能,如果那样,他也只是一个被上天不公平对待的失败者罢了。

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公平,努力却可以架起跨越不公的桥梁,而成功与否并不是只有一种标准。人生说到底是活的是心情。如果能找对人生的方向,利用我们的长处,避免我们的短处,那么我们都可以活得快乐而满足的生活。

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

对于完美的渴求也许是每个人与生俱来的。当我们面对一件艺术品、面对一个无可挑剔的方案、面对一本爱不释手的书时,我们会压抑不住内心的激动,用几乎颤抖的声音由衷地称赞道:“完美!”

可是在这个世界上完美真的存在吗?断臂的维纳斯因为残缺,成就了她无可比拟的美;昔日令人叫绝的时尚设计,也随着时间的推移、审美的改变成了令人啼笑皆非的拙物。那些残缺并不能影响美,而那些所谓的完美其实也未必禁得住考验。

完美是不存在的。事物如此,人亦如是。

我们每个人都希望更好的:更好的自己、更好的上司、更好的职员、更好的伴侣、更好的孩子……我们却很少接受我们每个人本来的样子。我们嫌恶自己不够出色,上司不够通情达理、职员不够勤劳敬业、伴侣不够体贴入微、孩子不够聪明懂事……我们在追求完美的过程中没有变得更好,却只是在消极地否定自己和拒绝接受现实,只是在用我们冷冰冰的“完美”的标准竖起一个生硬的模子,并且希望把每个人都塞进模子里去重塑一遍。

可是我们真的能把每一个人都变成我们所希望的完美的样子吗?当然不能。这样的做法除了让我们自己变得面目可憎、变得满腹牢骚抱怨外,又能给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呢?

完美的事情是不存在的,若过于执着地追求着不存在的东西,我们只能是竹篮打水,一无所获。

一位老人有两个儿子,等两兄弟长大成人后,老人讲他们叫到跟前说:“在群山深处有一块绝世美玉,你们都成年了,应当去探探险,寻找那块宝玉。如果找不到,就不要回来了!”两兄弟听了父亲的话,第二天就出发了。

老大是个实在人,不好高骛远,他一路走一路捡,哪怕是带有小小瑕疵的玉,或是奇形怪状的石头,他都会装进自己的行囊。几年之后,他带着满满的行囊到了与弟弟约定好的地方。虽然他没有找到绝世宝玉,但在他看来,自己捡到的那些“宝贝”也足以令父亲满意了。

老二也抵达了约定的地方,但他却两手空空。他对大哥说:“你捡的这些东西根本不是什么珍宝,就算你带回去,父亲也不会满意。我不会回去,我一定要找到那块绝世美玉。”

老大带着他的那些东西回了家。父亲说:“你可以开一家玉石馆或是奇石馆,那些玉石只要加工一下,都能够成为稀世之品。”老大听了父亲的话,开了家玉石馆。几年之后,他便在当地声名鹊起,他捡拾的一块玉石经过加工还被国王用作了传国玉玺,而他也因此得到了一笔巨大的财富。

父亲也听说了老二在山中寻找美玉的事,他对老大说:“你弟弟不会回来了,他是个不合格的探险家。如果他能够有所领悟,明白‘至美是不存在的’,那是他的福气。如今他悟不出这个道理,那也只能付出一生的代价了。”

多年后,老人奄奄一息。老大想要派人去寻找弟弟,却遭到了老人的阻止。他说:“不要去找。这些年他都没有领悟,回来又能做什么呢?世界上没有纯美的玉,也没有完美的人。为了追求完美的事物而耗费自己的生命,简直是太愚蠢了!”

追求完美促使人不断地完善自我,这没有什么错。但是,世界上根本不存在完美的事物,无论你用多少时间、多少精力,都无法找见一件十全十美的东西。因此,不要过于强求完美,无论是对于自己,还是对于他人,都应当学会宽容一些、坦然一些。每个人都存在缺点,关键是如何面对自己的缺点。如果选择自卑、自暴自弃,就只会一蹶不振,终日为了自己的不完美而抱怨、沮丧。人们总觉得那些取得成功的人是幸运的,他们的人生没什么不完美,实际上这是一种错觉。他们的缺陷只是被成就遮住了,而并非不存在。如果我们能够像他们一样坦然面对,缺陷不但不会阻碍我们的进步,反而会促进我们走向成功。

一个男子到一家婚姻介绍所,进了大门以后,迎面就看到两扇小门,一扇门上写着“美丽的”,另一扇写着“不太美丽的”。男人就想,里面一定有许多绝色美女,并不停幻想着那些绝色美女的模样,随后推开“美丽的”门。

推开后,远处又出现两扇门。一扇门上面写着“年轻的”,另一扇写着“不太年轻的”。男人又开始不停地幻想,并不停地向前走,又推开那扇“年轻的”的门。

这样一路走下去,男人先后推开了九道门,内心不停地在幻想,他已经累得气喘吁吁了。最终当他推开最后一道门时,门上又写着一行字:“您还是到天上去找吧!”

俗语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事事有缺憾,人人有缺点,世界上没有真正的完美。并不完美的我们总是想要追求真正的完美:我们会把喜欢的事物缩小到一个一个细节,希望每个细节都十全十美,才符合我们的心意;我们认为做事就应该面面俱到,少了一个方面,出了一丁点瑕疵,这件事就算没有做好。我们希望自己让每个人都满意,所以不断完善自己,想要达到每个人的标准。我们讨厌“遗憾”这个词,认为既然选择,就要做到圆满,为什么要留下遗憾,与其遗憾,还不如不做……

在生活中,我们习惯追求完美,因为追求自我、超越自我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天性,也是一个有理想的人想要做到的,我们追求更好的目标,不断完善自我,但是,有时候完美是一个陷阱,掉入其中的人不但没有达到自己的目标,连原本的目标也在不知不觉中消失殆尽。

一旦追求变成苛求,我们就会变得偏执,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一旦我们苛求自己,想要事事完美、时时完美,我们不是终日生活在不能达成目标的浮躁中,就是时时提防、步步小心,将自己搞得身心俱疲;一旦我们苛求别人,别人或者因我们的挑剔而心惊胆战,或者因为我们的执着而烦躁不安,或者干脆累得和我们断绝关系——谁也不愿意活在他人的苛责中,与此同时,我们的心情也不会轻松。

其实,在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中,获得完美的生活并不难,只要我们调整一下心态,学会以不完美的眼光看待世界,就会发现相对完美的人。追求完美只是一种偏执心理,承认缺陷才是难得的智慧。说得更明了一点,我们自己也不完美,我们做不到十项全能,也做不到在任何方面都比别人强,事事追求完美的结果就是事事做不好。

既然我们自己不完美,怎么能要求他人完美、世界完美呢?对完美抱有幻想,最后往往在沮丧、羞愧中承认自己达不到完美的标准,真正的美只有一个字,不包括那个“完”。有时候,美存在于缺陷中,就像维纳斯的断臂,并不影响她的魅力。

苛求偏执总是不美,顺其自然才是完美。

再喜欢的工作也会有疲劳期

小时候,我们常常憧憬长大了要做什么:医生、老师、科学家、警察……有的只是儿时天真烂漫的幻想,有的却成为支持我们十几年不断学习、不断积累、不断进步的动力。

那些实现了梦想、做上自己喜欢工作的人在别人眼中无疑是幸运的。可是其中很多人却在最初梦想实现的喜悦之后,突然感受到了现实和梦想的差距,感受到了自己曾无尽憧憬的工作竟然是这样一幅景象:作为城市白领,每天不得不面对难以相处的上司和挑剔的客户;作为警察,却很少有机会接触重大案件,每天做着帮助市民爬阳台、取钥匙的琐事;作为老师,却被调皮的学生气得七窍生烟,完全束手无策;作为医生,每天要面对巨大的职业风险和无理取闹的病人……

曾经的梦想、最初也喜爱的工作变得不再美好,于是,我们感受到了失望,而这种失望在日复一日的积累中,变成了倦怠情绪,然后工作就进入了疲劳期。

艾玛今年32岁,在一家大型公司担任销售部经理已经4年多了。当年公司在销售方面遇到了困境,充满热情、喜欢和人打交道并且对销售工作十分感兴趣的艾玛毛遂自荐,从技术部门调到了销售部门。在她的一系列改革之后,公司的业绩果然开始上升。然而几年下来,曾经充满激情的艾玛却渐渐烦躁起来。因为每当业绩的提升遇到一个瓶颈后,她就备感压力,虽然她明明知道上升中的平台期是正常现象,但是这种想法却不能宽慰她。此外,销售工作伴随着诸多应酬场合,而艾玛非常不喜欢这种饭局。再加上每天都在重复着类似的工作,而竞争却越来越强、压力越来越大,这些种种因素加在一起,让艾玛越来越失去了对于销售工作的热情和自己原先激昂的个性。艾玛觉得自己不仅不再喜欢现在的工作,甚至开始厌恶它。她越来越多地应付着手头的工作,并觉得自己心力交瘁。她想要跳槽,但又担心别的公司也会让自己担任销售岗位……

艾玛最终找到职业规划专家咨询,专家告诉她,她到了一个“职业疲劳期”。

事实上,即使是最喜欢的、自己心甘情愿选择的工作也会经历一个职业疲劳期。而我们需要正确地认识职业疲劳期现象,才能更好地渡过这道难关。

什么是职业疲劳期

职业疲劳期指的是职场人士在紧张的生活与工作中,情绪感受会随着大环境剧烈变动,而呈现出一种身心紧张或调试不当的负面状态。

如今职场竞争激烈,上班族在工作重压之下如果产生疲惫、困乏,甚至厌倦的心理,出现身心俱疲、能量被耗尽的感觉,在工作中难以提起兴致,打不起精神,只是依仗着一种惯性来工作,那么很有可能进入了“职业疲劳期”。职业疲劳因工作而起,直接影响到工作准备状态,然后又反作用于工作,导致工作状态恶化,职业疲劳进一步加深,它是一种恶性循环。如果不找出导致的原因加以解决,那么将会对自身的工作生活以及后期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

职业疲劳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