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改变生活的68个心理学故事
36400400000062

第62章 爱会产生奇迹

古希腊一位名叫皮格马利翁的年轻王子非常喜欢雕塑。有一天,有人从非洲给他带来一块洁白无瑕的象牙。皮格马利翁爱不释手,一连把玩了好几天,最后决定把它雕刻成一个美丽的少女。

王子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一连许多天不出房门,把自己的全副身心都投在了少女雕塑上。雕塑成功了:真是太逼真,太传神了,简直就是一位活生生的美丽公主!全城的人争先恐后地来一睹少女雕塑的芳容,据说连门槛都被踏破了。

好不容易将参观的人都打发走了,皮格马利翁这才得以和少女雕像单独待在一起。他以怜爱的目光深切地注视着“她”,心灵被深深地触动了:“她”要是有血有肉会说话,是个能跟他谈心的真正的少女多好!

王子不由自主地爱上了这座少女雕像。每天,他都被热切的期望煎熬着,为“她”只是一块象牙而暗自神伤。王子到了结婚的年龄,给他提亲的人排成了长龙,但王子却一个也不答应。

他依旧每天坐在“她”的对面,关注着“她”,呼喊着“她”,希望“她”终有一天能变成真正的少女。王子的爱情终于感动了上帝,上帝赋予了这座少女雕像鲜活的生命,成为了真正的公主。从此,这个故事被传为美谈,并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热切的期望会使被你期望的对象逐步走向你所期望的目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这样的现象:张三小时候学习成绩本来不错,一次偶然没考好,便遭到了父亲“笨蛋”、“蠢猪”之类的辱骂甚至棍棒之苦。以后凡是出一点儿错,父亲的辱骂和暴打则日甚一日。结果,张三的学习成绩日趋下降,最终落进了差生的行列。与张三相反,李四小时候的学习成绩并不好,但每次考试只要有一点点进步,母亲就表扬他、鼓励他。母亲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我相信你,你会做得更好!”几年之后,李四果然像母亲所期望的那样,成为了一个优秀的学生。

那么,这种神奇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呢?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这是通过对对方的暗示作用实现的。暗示是指在无对抗条件下,用某种间接的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使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思想。暗示的结果会使一个人发生改变,甚至是很巨大的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为了研究暗示的作用,在一所小学里对一至六年级的学生进行了一次煞有介事的“发展测验”,等测验结束后,给每个班级的教师发了一份学生名单,并告知教师说,根据本次发展测验的结果,列出了一个最有优异发展可能的学生名单,这个名单大约占全班学生的20%。教师们看了看名单,感到很不可思议,因为一些名单上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很差。见教师们不理解,罗森塔尔便解释道:“我们预测的是他们将来的发展,而非现在的情况”。

教师们最终解除了疑惑。发展测验结束8个月以后,心理学家又来到了这所学校,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了追踪检测,结果发现他们先前提供给教师的名单上的那20%的学生,学习成绩都有了明显的进步。就连过去学习成绩不好,自信心很差的学生,也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与同学们的关系更融洽,对班级的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学习成绩也大大地提高了。

罗森塔尔真的能预测学生的未来发展吗?事实上,班级中那20%的学生,是罗森塔尔随机抽取出来的,并没有任何科学的依据。罗森塔尔只是想通过这个实验,证明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到底能起多大作用。罗森塔尔当时已经是美国心理学界的权威,权威的结论当然引起了教师们的高度关注,也调动了教师对这些学生的感情。

于是,这20%的学生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课余与老师的互动中,都深切地感受到了那与众不同的关爱,在不知不觉中接受老师的暗示,增强了自信心和学习动力,最终实现了老师的期待。这种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被学生感悟,进而转化为自我暗示,最终达到自我实现的现象,被称为“罗森塔尔效应”。

暗示的作用是很奇妙的。一位年轻人肝部不舒服,一同事开玩笑地说:“该不是得了肝癌吧!”听了这句话以后,这位年轻人便一门心思地感觉肝部的反应,结果,越感觉越觉得肝部隐隐作痛,竟痛得他满头大汗。后来,他做了B超、CT,肝功能一切正常。这时,他再来感觉肝部的反应,一点儿痛的感觉也没有了。

有些人无缘无故地失眠,整夜整夜地睡不好,只好靠吃药帮助睡眠。时间长了,有了药物依赖性,晚上不吃药就别想睡着觉。病人来找心理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却若无其事地告诉他们:“睡不好没什么大不了的,每个人所需要的睡眠时间是不一样的,对于成年人来说,每天睡四五个小时就足够了。”

失眠者因为相信权威的话,也觉得睡多少觉确实因人而异,便慢慢地减轻了焦虑,反倒真的安然入睡了。也有的人采取另外的措施,将病人所吃的安眠药换成用淀粉特制的“安眠药”,病人吃下后照样睡得很踏实。

暗示除了能使人们的心理和行为发生变化外,还能使人的生理状况发生变化。有心理学家在实验室中做过这样的一个实验:请被试者大量喝糖水,几天后,对被试者进行检验,结果发现被试者的血糖增高了,还出现了糖尿和尿量增多等生理变化。这些化验结果当面报告给被试者,让被试者清楚自己的生理变化。然后,研究者不再给被试者喝糖水,直到其生理状况恢复正常。

其间,被试者对自己的生理状况一无所知。这时,研究者用语言暗示被试者,对被试者说:“尽管你有一段时间没有喝糖水了,但是,由于积累在你体内的糖分依然很高,过一段时间,你的血糖仍然会增高,还会出现糖尿,尿量也会继续增多。”

研究者接着对被试者再次进行体检,被试者真的出现了以上症状。这一实验表明,在一定的条件下,语言的暗示可以代替实物,虽然被试者没有再喝糖水,但通过语言使人脑受到了兴奋的刺激,人体内的糖代谢活动仍受到了影响。

中国有句俗语“笑一笑,十年少”。性格开朗的人为什么看上去显得年轻,就是因为他们不把任何艰难困苦放在心上,心理负担轻,没有那么多发愁的事情,青春当然就会常驻。“笑一笑,十年少”,就是暗示人们要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有的癌症患者因为种种原因延误了治疗,到了癌症晚期,甚至到了已经被医院判了“死刑”的时候,他们通过暗示自己:我不会死,我一定能够战胜病魔,重获新生,我还要活到80岁、90岁呢。奇迹往往就发生在这些人身上了。

据调查,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都或多或少地对自己进行过积极的自我暗示:我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是最优秀的,等等。这种自我暗示就像强大的内驱力,把学生内在的潜力和创造力都激发出来,促使学生走向成功。毛主席讲事物的发展“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自我暗示就是一种内因。

一位长相一般、自卑感很重的女孩子,一次无意中听到别人夸她有“气质”。“气质”二字给了她莫大的鼓舞。从此,她开始注重自己的衣着打扮,尤其注重自己的内在修养。渐渐地,她真的变得越来越漂亮,越来越有气质了。事实上,那句夸奖只是一句客套话,但这句客套话却转化成了她的自我暗示,成为她克服自卑心理,重塑自我形象的助推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