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几岁的女孩,如果你期望人人都对你感到满意,你必然会要求自己面面俱到。不论你怎么认真努力去尽量适应他人,能做到完美无缺,让人人都满意吗?显然不可能!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期望,只会让你背上沉重的包袱,让你因此顾虑重重,活得太累。只有懂得享受自己的生活,不受别人的消极影响,不管别人如何评论你,只要你自己觉得高兴、满足、自得其乐,你的生活就是幸福的。
推开幸运的后窗,让机遇进来
二十几岁的女孩都希望受到机遇的眷顾,她们都很清楚,自己的人生也许只需要一个机遇,就有可能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但是,才智女人和普通女人对机遇的理解是不一样的。普通女人认为机遇是有形的,是贴着标签的,是任何人都能一眼看出来的价值连城的宝贝,是一种可遇而不可求的东西,它是属于某一个人的。所以,普通女人总是坐在那里呼唤机遇,认为机遇一听到她的呼唤便会立刻跑过来帮她改变命运。
而才智女人不同,她们不会在那里坐等机遇,而会主动去设计机遇、创造机遇。即使机遇没有光顾她们,她们也会努力地推开幸运的后窗,让机遇进来。
“设计机遇,就是设计人生。所以在等待机遇的时候,要知道如何策划机遇。这就是我,不靠天赐的机遇活着,但我靠策划机遇发达。”这是美国石油大亨洛克菲勒的一句话。这个世界为什么还有那么多穷人,因为穷人只知道等机会,像《守株待兔》故事中的农夫一样,从早等到晚,从日出等到日落,可机遇永远不会自动上门。
有一位名叫莱温的美国女孩,她的父亲是芝加哥有名的牙科医生,母亲在一家声誉很高的大学担任教授。她的家庭对她有很大的帮助和支持,她完全有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她从念中学的时候起,就一直梦想当电视节目主持人。她觉得自己具有这方面的天赋,因为每当她和别人相处时,即使是生人也愿意亲近她并和她长谈。
但是,她没有为这个理想做什么!她在等待奇迹出现,希望一下子就当上电视节目的主持人。
莱温不切实际地期待着,结果什么奇迹也没有出现。
另一个名叫露丝的女孩却实现了自己的理想,成了著名的电视节目主持人。露丝之所以会成功,就是因为她知道“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一切成功都要靠自己努力去争取。她不像莱温那样有可靠的经济来源,所以没有白白地等待机会出现。她白天去打工,晚上在大学的舞台艺术系上夜校。毕业之后,她开始谋职,跑遍了芝加哥每一个广播电台和电视台。但是,每个经理给她的答复都差不多:“不是已经有几年经验的人,我们一般不会雇用的。”露丝没有退缩,也没有等待机会,而是继续走出去寻找机会。她一连几个月仔细阅读广播电视方面的杂志,最后终于看到一则招聘广告:北达科他州有一家很小的电视台招聘一名预报天气的女孩子。
露丝在那里工作了两年,之后又在洛杉矶的电视台找到了一份工作。又过了5年,她终于成为梦想已久的节目主持人。
莱温在10年当中一直停留在幻想上,坐等机会;而露丝则采取行动,最后终于实现了理想。这就好像苏格拉底说的一句名言:“最有希望成功的,并不是才华出众的人,而是善于利用每一次机遇并全力以赴的人。”
对待机遇有两种态度:一种是等待,一种是创造。等待机遇又分消极等待和积极等待两种。不过,不管哪种等待,始终是被动的。二十几岁的女孩要想成就自己的一番事业,就应该主动创造有利条件,让机会更快地降临到自己身上,这才是真正的创造机遇。
机遇不会落在坐等机遇者的头上,只有敢于行动、主动出击的人,才能抓住机遇。有一句美国谚语说:“通往失败的路上,处处是错失了的机会。坐待幸运从前门进来的人,往往忽略了从后窗进入的机会。”
所以,二十几岁的女孩,还等什么呢?你眼看着自己的大学同学个个事业有成、财源滚滚,就感叹自己不如人家命好。殊不知,人家在创造属于自己的机遇的时候,你还在电脑前聊QQ或是在电视前嗑瓜子呢!
干掉它!别让悲观丑化一切
悲观的情绪就好像是魔鬼,将现实中的一切都给丑化了。社会上的许多人,对未来和生活往往持有一种悲观的迷茫心理。对自己的过去,无论辉煌与否,都一概加以否定,心里充满了自责与痛苦,口中有说不完的遗憾和悔恨。她们对未来缺乏信心,认为自己一无是处,什么事都做不好,认知上否定自己的优势与能力,无限放大自己的缺陷。她们经常出现失眠多梦,嗜睡懒动,或觉得自己比平时更敏感、更爱掉眼泪等,重者自我意象消极,时常自怨自艾,或心境悲哀、待人冷漠。
20世纪的女作家张爱玲的一生完整地注释了悲观给人带来的负面影响是多么巨大。张爱玲一生聚集了一大堆矛盾,她是一个善于将艺术生活化、将生活艺术化的享乐主义者,又是一个对生活充满悲剧感的人;她是名门之后、贵族小姐,却宣称自己是一个自食其力的小市民;她悲天悯人,时时洞见芸芸众生“可笑”背后的“可怜”,但在实际生活中却显得冷漠寡情;她通达人情世故,但她自己无论待人穿衣均是我行我素,独标孤高。她在文章里同读者拉家常,却在生活中始终保持着距离,不让外人窥测她的内心;她在20世纪40年代的上海大红大紫,一时无二,然而几十年后,她在美国又深居简出,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所以,有人说:“只有张爱玲才可以同时承受灿烂夺目的喧闹与极度的孤寂。”这种生活态度的确不是普通人能够承受或者理解的,但用现代心理学的眼光看,其实张爱玲的这种生活态度源于她始终抱着一种悲观的心态活在人间,这种悲观的心态让她无法真正地深入生活,因此她总在两种生活状态里不停地左右徘徊。
张爱玲悲观苍凉的色调,深深地沉积在她的作品中,无处不在,产生了巨大而独特的艺术魅力。但无论作家用怎样的文字,写出怎样可笑或传奇的故事,终不免露出悲音。那种渗透着个人身世之感的悲剧意识,使她能与时代生活中的悲剧氛围相通,从而在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上臻于深广。
张爱玲所拥有的深刻的悲剧意识,并没有把她引向西方现代派文学那种对人生彻底绝望的境界。个人气质和文化底蕴最终决定了她只能回到传统文化的意境,且不免自伤自怜,因此在生活中,她时而沉浸在世俗的喧嚣中,时而又沉浸在极度的寂寞中,最后孤老死去。
张爱玲的悲剧人生让我们看到了悲观对一个人的戕害是多么惨重,女人要追求幸福的生活,就要让自己的心灵从悲观的冰河里泅渡出来。
很久以前,为了开辟新的街道,伦敦拆除了许多陈旧的楼房。
然而新路却久久没能开工,旧楼房的废墟晾在那里,任凭日晒雨淋。
有一天,一群自然科学家来到这里。他们发现,在这一片多年未见天日的旧地基上,因为有春天的阳光雨露,竟长出了一片野花野草。
奇怪的是,其中有一些花草在英国从来没有见过,它们通常只生长在地中海沿岸国家。这些被拆除的楼房,大多是在古罗马人沿着泰晤士河进攻英国的时候建造的。
这些花草的种子多半就是那个时候被带到了这里,它们被压在沉重的石头砖瓦之下,一年又一年,几乎已经丧失了生存的机会。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一旦它们见到阳光,就立刻恢复了勃勃生机,绽开了一朵朵美丽的鲜花。
其实,女人也是如此。一个女人,不管她经受了多少苦难,一旦信念的阳光照耀在她的身上,她便能获得强大的力量,这力量推动她去改变生活,拥抱幸福灿烂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