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大国医:30位国宝级“国医大师”的养生绝活
36391900000027

第27章 裘沛然:病自心头生,治病之本在于治心

裘沛然,原名维龙,1916年生于浙江慈溪。童年入私塾,后从叔父裘汝根学针灸。1930~1934年入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学习,并在名医丁济万诊所临床实习,又常请益于谢观、夏应堂、程门雪、秦伯未、章次公诸先生之门,深得上海诸名家的青睐。1934~1958年悬壶于慈溪、宁波、上海,以行医自给。1958年执教于上海中医学院(今上海中医药大学),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和上海市中医研究院专家委员会主任、终身教授、博士生导师。2009年被授予“国医大师”称号。

裘老行医70余载,以善于治疗疑难杂症著称,并且在中医基础理论、各家学说、经络针灸、伤寒温病、养生等理论领域有诸多建树,力倡“伤寒温病一体论”,澄清了伤寒温病的异同问题。在养生方面,他提出养生且莫贪生、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养生首先养心等理念,并创制了一张养生的精妙方剂——“一花四叶汤”。一花,即指身体健康长寿之花;四叶,即一为豁达,二为潇洒,三为宽容,四为厚道。

不贪生本身就是在养生

大师手记

养生奥旨莫贪生,生死夷然意自平。

千古伟人尽黄土,死生小事不须惊。

——摘自《剑风楼诗集》

国医释读

宋代张载曾说:“生吾顺事,殁吾归焉。”万物有生必有死,这是自然规律,不用贪恋也无可逃避。宇宙无穷,天地寥廓,人在其中只占七尺之地,仅度数十寒暑,犹如沧海一粟,即使存活几百年,也不过是电光石火,一瞬而已。因此,裘沛然教授认为:养生首先不能贪生,要有旷达的思想与淡泊的胸怀,树立正确的生死观。衣可蔽体,食可果腹,房屋可以遮风雨,短暂人生,能为社会多做些好事,也就足够了。

事实上,越是贪生怕死之人越容易早死,这是因为,怕死的人经常情绪不稳定,时刻处在焦虑惊慌之中,而这正是养生的大忌。中医经典《素问·举痛论》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又如“怒伤肝、喜伤心、思伤脾、忧伤肺、恐伤肾”等,都说明了七情的过度偏激对人体的气血、脏腑均有一定的损害。

裘老在长期临床中,观察到有不少危重病人或身患绝症者,凡是能坦然自若地面对病情,积极配合医生诊疗的,大多心宽体泰,病情逆转,渐入佳境,甚至完全康复。反之,忧愁恐惧的病人,则会精神崩溃、气血耗散,病情加速恶化。中医学认为,病人的精神状态是本,医生的治疗措施是标,医生的治疗措施通过病人的“神机”(抗病能力)才能发挥治疗效应,如果病人精神已经崩溃,那么再好的治疗措施也无济于事。所谓“标本不得,邪气不服”,关于养病,积极的心态是非常重要的。

健康回音壁

对待生死的态度,即对待人生的态度,白居易《浩歌行》云:“既无长绳系白日,又无大药驻朱颜。”因此,人不必刻意追求健康长寿,重要的是珍惜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从容、淡定、坦然地面对生活,品味人生,乐天知命,以审美的眼光打量这色彩缤纷的世界,诗意地活在真实的生命感受之中,健康长寿就会不期而至。

“一花四叶汤”,让身体达到“全神”状态

大师手记

养生贵在全神,就是努力使自己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的心态。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这样,人体才能气血和畅、五脏安宁、精神内守、真气从之,达到应享年寿。

——摘自《现代养生》

国医释读

关于养生,除了“莫贪生”之外,裘老还提出一个著名的概念,即“全神”。中医学中的“神”是人生命的内核,而裘老所说的“全神”不是通常所说的感觉思维、神色、神气,而是指“神明”的妙用。《荀子·天伦》说:“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淮南子·泰族训》又说:“其生物也,莫见其所养而物长;其杀物也,莫见其所裘而物亡,此之谓神明。”

裘老认为,“神”实际上就是科学家尚未了解的宇宙界的自然运动变化的规律,它是“妙万物而为言”的。作为万物之灵长,人类的“神”是最全的,所以人体的生长衰老以及气血精髓的充养、喜怒哀乐的调控、对外界环境的适应等诸多生理活动,无不依靠“神”来主宰。这就好比每个人都有一部精密的“自动机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修补、自我适应、自我控制四大功能。然而,人体这四大功能,只在精神不受损害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作用。因此,要想身强体健,首先要全神。

裘老指出,一个人要想达到“全神”,就必须运用各种修身养性、澄心息虑的方法,使自己的心态保持至善至美、恬淡宁静。而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摒除邪恶和贪欲之心,不慕求浮荣,不损人利己,破除私心杂念,要有忠恕仁厚、纯一无伪的精神。

为了让大家澄心息虑,达到全神之境界,裘老开出了一张精妙方剂——“一花四叶汤”。一花,即指身体健康长寿之花;四叶,即豁达、潇洒、宽容、厚道。

1.豁达

裘老说:“荣华富贵有什么好稀罕的,即使你多活几十年,也只是一刹那,任其自然,何必强求。”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裘老这样“富贵于我如浮云”的豁达胸襟,才能看淡得失,心平气和,形神康泰。

2.潇洒

潇洒,原指清高洒脱、不同凡俗之意。裘老意为轻松、舒畅的意思,即充满生机、超越自我、生活充实、身心愉悦,从而有利于健康。诚如李白在《游水西简郑明府》诗中曰:“凉风日潇洒,幽客时憩泊。”

3.宽容

即宽恕,能容纳他人。宽容待人是人生的一种美德,也是处理和改善人际关系的润滑剂,不但能使人心宽体胖、气血调和,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也很有意义。

4.厚道

裘老经常强调:“厚道对维护和培养人身元气有重要作用。”厚道最为重要的是做人要仁厚,多为他人着想,乐于助人和扶危救困,还要常怀感恩与报恩之心,要不念旧恶,多帮助他人。

健康回音壁

冰心是一位世纪老人,她活到了99岁。她不仅在文学方面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在保持身心健康长寿方面,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并且她的经验只有一个词——豁达。

有一次,生命文学作家纪一访问冰心,对冰心说:“现在还有许多疾病吃药解决不了,靠养生才能健康长寿。”冰心反问纪一:“我什么养生术都不用,怎么也健康长寿呢?”纪一说:“我研究过您,您的长寿得益于您特别健康的人格、文学修养和豁达、幽默。”冰心笑着说:“我确实没有特别的养生之道,也不搞什么养生,就是心里豁达一点,从不跟人计较,也不跟自己过不去。”纪一说:“我以为,您不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善待自己,您的幽默是您胸怀坦荡的标志,坦坦荡荡的胸怀和良好的情绪,是一门超级养生术。佛家养生讲‘净、静、晶’,说的是心不干净,不能入静,不净不静,难以修行。现代医学也开始重视身心疾病。”冰心颔首道:“我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一个人就怕心病,心病了,就不好治了。”

识度与守度——养生必备的标尺

大师手记

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度,是衡量一切事物轻重、长短、多少的统称,后人引申为处理事物最适当时为适度。度,包括理度、法度、制度、气度、节度等,做人的一切,都得有个度,养生也不例外。

——摘自《名师与高徒(一)》

国医释读

裘老认为,养生最重要的在于识度与守度,不识度自然不能守度,识度而不守度,与不识度无异。关于养生之度,他说:“孙思邈提倡饮食应‘饥中饱、饱中饥’,就是饮食之度;汉代华佗主张‘人体欲得劳动,但不当使极耳’,就是劳逸之度;《内经》载‘起居有常,不竭不妄’,就是房事之度;《论语》曰‘惟酒无量不及乱’,就是饮酒之度;另如‘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就是悲欢之度;‘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就是理财之度;‘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就是精神文明之度;‘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就是做人之度。”

除此之外,裘老还认为,人之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也要有一个度,即“七情之发贵乎中节”,就是注意不要超过精神活动的“临界度”。孙思邈在《千金要方》的“道林养性”篇中就曾指出十二种过度情志变化的危害性:“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志昏,多事则形劳,多语则气乏,多笑则脏伤,多愁则心慑,多乐则意溢,多喜则妄错昏乱,多怒则百脉不足,多好则专迷不理,多恶则憔悴无欢。”可见,造成人体伤害的关键在于“多”,“多”则超过了常度,破坏了人体的自我调节适应能力,从而导致气血逆乱,脏气戕害,形成种种病变。因此,我们对于七情之用一定要保持“中节”,不要超过人体所能承受的限度。

健康回音壁

养生贵在识度与守度,其中在饮食方面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不要暴饮暴食

如果平时食量很小,偶然间一次食量过大,就会使胃的负担骤然加重,从而引起胃痛、呕吐、腹胀、嗳气等症状,严重的还会导致急性胃炎、肠炎、胰腺炎、胃穿孔等。

2.大饥勿饱食,大渴勿过饮

药王孙思邈曾说过:“不欲极饥而食,食不可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欲过多。”一个人在大饥大渴之时,最忌讳一次吃得过饱或饮水太多,这样会使脾胃难以适应,造成不良后果。

3.饮食不可勉强

出现厌食的原因有生理性厌食和病理性厌食,另外,种种心理因素也可引起厌食。不论哪种情况,只要没有食欲,就不应“努力加餐饭”,而应通过调整饮食制度,加强体力活动,参加娱乐活动,保持精神愉快,创造轻松的进食环境,烹制色香味形能诱人食欲的饭菜等方法来增加进食。

“补泄理肾汤”——裘老治慢性肾炎的独家秘方

大师手记

关于慢性肾炎的病机,目前中医学书籍与水肿病相联系,并有“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之说,但从本病的临床表现分析,绝非水肿一症所能概括。本病多有表里夹杂、寒热错综、虚实并存等情况。

——《碥石集(第三辑)》

国医释读

中医学认为,肾是先天之本,也就是一个人生命的本钱,人体肾中精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与人体生命过程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如果肾脏出现了问题,往往会对整个身体机能造成重大损伤,严重的还会致命。

裘沛然教授有着多年的肾病临床经验,尤其是对慢性肾炎的研究,深受广大中医同仁及患者的好评。他认为,慢性肾病的基本病机为脾肾气血亏虚与风邪、水湿、热毒、淤血相夹杂,多有表里夹杂、寒热错综、虚实并存等情况。《内经》中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说法,而裘老认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也就是说,如果正气不能驱邪,反过来就会被邪侵蚀,出现正气越来越虚而邪气越来越盛的情况。

在对慢性肾炎的长期探索中,裘老开出了一剂验方,称为“补泄理肾汤”,疗效非常显著。

【组成】黄芪30~50克,巴戟肉15克,黄檗15克,黑大豆15~30克,大枣5~10枚,牡蛎30~50克,土茯苓20~30克,泽泻15~20克。

【用法】每日煎服1帖。

【功效】益气补肾,行水泄浊。

【主治】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肾阴阳两虚,浊邪留滞者。

裘老认为,方中的黄芪是补气圣药,大剂量的黄芪作用超过人参。另外,巴戟肉与黄檗相伍,一阳一阴,都是补肾的重要药物。前者温而不热,益元阳、补肾气;后者苦寒,滋益肾阴。牡蛎为水生动物,性寒属阴,有利水的功效。黑大豆入脾、肾二经,对消除蛋白尿及纠正低蛋白血症有一定功效;土茯苓清泄湿毒、善利水湿,大枣健脾和营。全方标本兼顾,补泻合治,有补气健脾益肾、利水泄浊解毒之功。裘老以此方为基础,应变于临床,屡获效验。

健康回音壁

虽然裘老的“补泄理肾方”在治疗慢性肾炎方面有奇效,但所谓“上工治未病”,与其等生病之后再花大力气治疗,还不如做好养护工作,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一般来说,养肾主要应注意以下几点:

1.保护肾精

在中医理论中,保护肾精是养肾的一项基本措施。对此,前人早有定论:“二十者,四日一泄;三十者,八日一泄;四十者,十六日一泄;五十者,二十日一泄;六十者,当闭固而勿泄。”总的意思是对房事要有节制,既要节而少,又要宜而和。要做到节欲保精,就会****盈满,肾气不伤,精力充沛,从而有利于健康,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2.调畅情志

《黄帝内经·素问》中说:“暴乐暴苦,始乐后苦,皆伤精气。”“恐惧而不解则伤精。”意思是说,大悲大喜以及过于恐惧,都会伤害人体内的精气。因此,只要精神愉快、心情舒畅,则肾气不伤。

3.爱护脾胃

养肾一定要重视对脾胃的调养,平时应当注意对食物合理调配,烹调有方,饮食有节,食宜清淡,荤素搭配,忌食秽物,食后调养。只要脾胃不衰,化源有继,肾精得充,精化肾气,自然健康长寿。

4.起居有常

古人曾提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护肾法则。阳者肾气也,阴者肾精也,所以在春季应该“夜卧早起,广庭于步”,以畅养阳气;在夏季应该“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以温养阳气;在秋季,应该“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以收敛阴气;在冬季,应该“早卧晚起,必待正光”,以护养阴气。若能做到起居有常,自然精气盛,肾气旺,能够达到抗衰老、保健康的目的。

治慢性支气管炎,裘老主张用“小青龙汤加减方”

大师手记

慢性支气管炎的基本病机是“外邪引动伏邪”。饮为阴邪,性质属寒;外邪入里易化热,故本病表现为外邪与伏邪胶结,寒饮与痰热混杂。病变迁延,久咳肺气渐虚,故又有虚实相夹的情况。至于病变部位,陈修园说:“咳嗽不止于肺,而亦不离于肺。”脾虚生痰、肾虚泛饮、木火刑金,均可波及肺,但当慢性支气管炎发展到肺源性心脏病时,病变就由肺波及心、脾、肾、肝等脏。

——摘自《碥石集(第三辑)》

国医释读

中医理论中,肺在五脏六腑中的地位很高,《黄帝内经》中说:“肺者,相傅之官,治节出焉。”也就是说,肺相当于一个王朝的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黄帝内经》又说“肺朝百脉”,就是说全身各部的血脉都直接或间接地会聚于肺,然后敷布全身。因此,由肺部病变形成的慢性支气管炎必然影响到脏腑其他器官。

慢性支气管炎是当下极为普遍的呼吸系统疾病,它的主要症状为:咳、痰、喘,而一旦其演变成“肺心病”,就会伴有浮肿、心悸等症状。裘老认为,其病机的中心环节是“痰”和“气”。“痰滞气道则咳、则喘,痰饮泛滥则肿、则悸;肺主气,肺气壅满、上逆,也可致咳、致喘,肺气虚弱亦能出现虚喘,气虚津化为痰,则痰益甚,两者可互为因果。”

积累多年临床经验,再加上对中医文献典籍的研究,裘老提出了用小青龙汤变法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主张。

【组成】麻黄12~15克,桂枝10~20克,细辛6~12克,干姜9~15克,龙胆草9~15克,黄芩12~30克,甘草9~15克,五味子9~12克,桃、杏仁各12克,制半夏15克,紫菀15克,前胡12克,枳壳15克。

【用法】每日水煎1剂。

【功效】温肺化饮,清化痰浊。

【主治】各种急慢性支气管炎及哮喘。

裘老指出,方中麻黄、桂枝可以疏解表邪;细辛,既可以表散风寒,又能够内化寒饮,还有止嗽之功;干姜,为温化寒饮之良药;龙胆草、黄芩苦寒,降肺气,清痰热,其与细辛、干姜相伍,寒温并用,相激相成,对慢支极为有效;甘草,是一味极良好的止咳药,即使胸满痰涌之证,但用无妨;枳壳(枳实)利气宽胸;余药为化痰止咳之品。

裘老认为,小青龙汤加减方清肺与温化合用,辛散与酸收并投,化痰与顺气兼顾,与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机颇为切合,故有较好疗效。在应用时,如气喘较剧,加葶苈子、马兜铃、苏子;痰多加竹沥、南星;肢体浮肿加猪苓、茯苓、车前子;气虚加参、芪,肾虚加补骨脂、巴戟天等。

健康回音壁

肺是人体重要的呼吸器官,负责体内外气体的交换。养肺,我们要坚持以下3个原则:

1.情绪开朗

这点非常重要,因为肺气虚容易引起悲伤,而悲伤又会直接影响到肺,所以要戒忧。

2.注意呼吸

肺是主全身呼吸的一个器官,经常做深呼吸,把呼吸放慢,尽量使一呼一吸的时间达到6.4秒,便可以养肺。另外,《黄帝内经》还介绍了一种闭气法,叫“闭气不息七遍”。先闭气,闭住之后停止,尽量停止到你不能忍受的时候,再呼出来,如此反复7遍,有助于增强肺的功能。

3.注意饮食调养

可以多吃一些玉米、黄豆、大豆以及水果,有助于养肺。另外,秋季饮食应“少辛增酸”、“防燥护阴”,适当多吃些蜂蜜、核桃、乳品、百合、银耳、萝卜、秋梨、香蕉、藕等,少吃辛辣燥热与助火的食物。同时,饮食要清淡。

此外,中秋后室内要保持一定湿度,以防止秋燥伤肺,还要避免剧烈运动使人大汗淋漓,耗津伤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