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科时代与使命
36363500000007

第7章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高校党建工作(3)

《决定》指出,要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通过多种渠道和形式广泛集中民智,使决策真正建立在科学、民主的基础之上。对高校来说,做到科学决策,一是决策观念要科学。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教育规律,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既要整体推进,又要突出重点;既要重视硬件设施的扩张,又要重视建设软环境;既要扎扎实实完成好每一阶段的目标,又要为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要处理好规模扩大与质量提高、内涵发展与外延扩张、学科建设与专业设置等方面的关系,实现发展速度与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二是决策程序要科学。要对党委会、书记办公会、校长办公会的议事规则、工作制度加以规范,建立体现**********的议事决策制度,做到民主决策。三是决策要从高校的特点出发。高校从事知识活动的主体是教师和专业技术人员,教师对学校事务特别是学术事务的决策有广泛的发言权。因此必须充分吸收学术造诣深、参与意识强的教授参与决策。要明确学术委员会的地位,听取专家教授的意见,对学校的总体发展规划、学科建设、师资队伍建设等学术事务进行研究论证和审议。同时,对重要规章制度、重大改革方案与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举措,应在决策前将方案提交到以教师为主的教代会讨论,广泛听取意见,保障广大教职工民主参与学校事务管理的权利。

3.以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为核心,提高高校在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方面的能力

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高校肩负着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创造和传播新知识、新理论、新思想的职责,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高校党建在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方面承担的任务很多,但核心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首先,通过改进政治理论课教学、扶持学生理论社团、加强党校教育、建设理论宣传网站(网页)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大力推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对大学生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做出科学回答,增强理论宣传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其次,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拓展思想道德教育的内涵。青年问题是社会问题在青年身上的反映。当前高校中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社会上的某些消极价值取向,如片面强调财富价值、片面追求社会地位、过分突出外在的成功标准等,对高校师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考试作弊、抄袭剽窃等弄虚作假的现象即是典型的反映。这从一个侧面提醒我们,思想道德教育必须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引导学生认识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在于收入多少、地位高低和名气大小,更在于健康的人格、深厚的文化修养、良好的心理素质、自主豁达的生活态度以及对社会的责任感等。引导他们全面平衡地追求并实现这些人生目标。再次,要探索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树立全员育人的理念,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等各个环节,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过程中加强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高度重视社会实践的作用,积极组织学生参加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和公益活动等社会实践活动。探索建立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4.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基层组织活动方式,是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基础。目前,加强高校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尤其要高度重视在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工作,在坚持标准、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把优秀大学生及时吸收到党的队伍中来。同时,要积极吸收符合条件的青年教师尤其是学术骨干入党,改善和优化高校党员队伍的结构。为此,一方面,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逐步形成本科生“一年级有党员、二年级有党小组、三年级有党支部”的格局。另一方面,针对高校教育管理机构设置的特点,尝试突破单一的支部建设模式,根据不同情况,在坚持适度规模的前提下,多种形式地设立党支部,如师生联合党支部、博士硕士联合党支部、专业学科党支部等。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党组织活动,使之既符合党的要求、体现党的性质,又贴近党员生活,使广大党员喜闻乐见,易于接受。

5.坚持以人为本,建设和谐稳定的校园环境

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和谐、稳定、文明的校园环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首先,要妥善处理各方面利益关系。应当看到,因自然情况和承担职责不同,高校内部客观上存在着不同的利益群体。这些不同群体的价值取向、利益关系和所遇到的问题都不尽相同。这就要求学校党组织要正确反映和兼顾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使不同利益群体和谐共存,最大限度地发挥大多数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其次,要增强全体教师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必须深入挖掘高校管理的文化内涵,培育富有特色的大学精神,使每一名教师真切地产生对学校的热爱和自豪感,切实地感受到学校发展的成果也融入了自己的心血和努力,使学校的发展目标得到每一位教师的认同,并自觉地为之奋斗。第三,高校各项管理制度和措施的制定,要充分考虑教师的特点,体现人文关怀。如目前高校中存在的学风不正问题,有个别教师急功近利、抄袭剽窃等现象的发生,固然与个人的思想品质有关,但相关制度不够健全和完善也是重要原因。应当看到,学术研究有其特殊的规律,人才的成长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不能人为地制造一些不必要的条条框框,使教师整日忙于应付大量具体指标,无力进行原创性科学研究。应建立符合学术发展规律的教师评价体系,形成合理的政策导向,从制度上保证教师自觉遵守学术规范和道德规范。

总之,在高校党建工作中,要高度重视以上几方面的工作,才能加强高校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和水平的建设,高校党委和领导班子才能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妥善协调各种利益关系,提高学校凝聚力,维护高校稳定,构建和谐校园;才能领导高等教育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高等教育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培养更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第三节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1*4/5〗是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和造就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是全党的大事,高等学校担负着特殊的责任。高等学校必须遵循党的教育方针,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具有共产主义理想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

一、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需要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决定》中,明确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点,即: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个方面的能力,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等各个方面,具有丰富的内涵。要全面提高党的这五个方面的能力,其关键取决于三个因素:一是执政的制度和体制。******同志指出,制度问题是带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问题。很显然,只有设计和建设一个好的制度和体制,才能使执政顺畅、灵活、高效,为执政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是执政的主体,既包括党的领导干部,也包括党的各级领导机关和组织。执政能力是所有执政者和执政机构,科学驾驭和运用执政的制度、体制、方式而表现出来的治理国家、管理社会的能力和水平。三是执政方式,即运用科学规范的方式、高效合理的手段来进行执政活动。就这三个因素而言,最核心的问题是人的问题,即要有一支政治素质优秀、懂业务、精管理、作风优良的党政管理干部队伍。高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党政管理也包括社会各行各业,期望高校源源不断地输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因此,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培养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社会对高校的要求,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客观要求。

二、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关系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大问题

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是人类历史上迄今为止最具优越性的崭新的社会制度,它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不懈努力,辛勤耕耘,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同志曾经指出,青年人就像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他们朝气蓬勃,是我们的希望,是我们事业的未来。******同志特别强调,我们的路线方针政策,要由真正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和党性强的人来接班才能保证;最重大的问题,也是最难、最迫切的问题,是选好接班人;对这个问题要清醒,要注意培养人。江****同志也指出:年轻人是社会中最富活力的部分,是我们事业的期望;必须始终注意大力培养和选拔成千上万的优秀年轻干部,要帮助他们成长进步,接好老一辈的班,要坚持对他们严格要求。2005年1月17~18日,****中央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胡****同志出席会议并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要高度重视从政治上思想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因此,在大学生中培养一批又一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高等学校的历史使命,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这个重大问题。

三、培养和造就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是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现实需要

党的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这既是伟大而光荣的任务,又是艰巨而长期的事业。“长江后浪推前浪,世上新人换旧人”,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客观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毫无疑问将在当代青年手中实现。目前,我国包括本科生、专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在校学生约有2000万人,他们是未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坚力量。党中央在最近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上强调:大学生身上寄托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道德品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特别是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如何,更是直接关系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因此,高校必须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需要出发,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求他们树立崇高的理想,培育良好的思想品德,与时代同步伐、与祖国共命运、与人民共奋斗,为祖国、为人民做出更大的贡献。

四、决心献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大学生,应当努力使自己成长为一名马克思主义者

共产党人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这一最高纲领既体现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又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当然,共产主义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充分发展和高度发达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它是一个非常漫长而又曲折的历史过程。就目前而言我们还有很大差距。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失去信心,大学生应当坚信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必然走向共产主义的科学原理。

既然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那么,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任务、目标会适应时代的要求而确立。就现阶段而言,在党的最高纲领的指导下,我们党确立了最低纲领,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这一最低纲领与党的最高纲领是辩证统一的,是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共产党人和全国各族人民庄严而神圣的历史使命。

目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崭新阶段。当代大学生,正逢其时,可以大显身手,用自己的劳动、创造、奉献、牺牲,谱写中华民族复兴大业最辉煌的篇章。而要实现这一波澜壮阔的人生理想,大学生必须努力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培养良好的政治素质、品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使自己尽快成长为一名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将自己的人生理想与社会理想、与祖国和人民的需要紧密联系在一起。那么,青年大学生就一定能够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功立业。

本章参考文献

1.******文选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2.江****.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

3.****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日报,2004-9-26

4.陈雪芳.围绕培养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

5.赵炎,杨彬.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光明日报,2005-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