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在新的历史时期的战略任务,是党的建设的重中之重。2004年9月19日,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份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局面的行动指南。要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就要高度重视高校党建工作。因此,在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党建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一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明确提出始于党的******。******报告在论述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问题时,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阐述。实际上,我党对如何加强自身的执政能力建设,进行了长期探索和孕育的过程。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同志就明确指出:目前,我们将取得全国的胜利。但是夺取全国性的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严重的经济任务摆在面前,需要我们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要学会管理城市,学会商业工作、银行工作和其他工作,提高做好经济工作的本领。否则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会失败。******同志从维持政权所做的这一番重要讲话,实际上是我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思想的雏形。
******同志进一步阐发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思想。他多次强调:要探究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要从改革的大局出发,处理好党和政府的关系,坚持党政分开,切实提高党的领导水平;要加强党的干部队伍建设,全党要学习经济学,学习科学技术,学管理,从而更好地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等等。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不断探索和研究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逐步形成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它的形成大体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召开到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前,提出了强化执政意识,提高领导水平的思想。1989年12月29日,江****同志在《为把党建设成更加坚强的工人阶级先锋队而斗争》的讲话中明确指出:我们的党是执政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本领。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以及十四届四中全会上,江****同志在特别强调“要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同时,又提出了加强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问题,要求党的高级干部要努力成为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要有较强的领导能力,讲究领导艺术,审时度势,驾驭全局,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力量;要努力提高领导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水平等等。胡****同志在论述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水平时,特别强调“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从全面观察形势、处理问题的能力”,要求党的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为人民谋利益,为现代化建设多作贡献。
第二阶段,1997年党的十五大召开以后至2002年党的******召开以前,提出了“执政能力”的概念,并明确“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提高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是党的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1999年1月11日,江****同志在省级主要领导干部金融研究班结束时的讲话中,提出了“执政能力”的概念,认为提高“执政能力是极重要的”。2001年5月,在《努力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讲话中,江****同志十分明确地指出: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取决于我们的党。“提出这个问题,有着重大的政治意义,也有着深刻内涵。关键取决于我们党的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也取决于各级党组织贯彻落实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能力和水平,也就是说,取决于我们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此,我们就必须高度重视党的建设,切实加强党的领导,要围绕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展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不断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胡****将这两个“不断”概括为执政党建设的两大课题,2005年5月,江****进一步将其明确为“两大历史性课题”。
第三阶段,从党的******开始,明确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党的******报告特别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必须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深刻认识到这是时代的要求,是党所承担的历史使命的要求。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就是:第一,必须以宽阔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第二,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第三,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第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第五,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总的来讲,就是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来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又专门研究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并通过《****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这标志着我党对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这个重大战略性课题的认识和探索,正在达到新的境界。
二、“执政能力建设”的内涵及执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1.执政能力的内涵
执政,即执掌政权。执政能力,就是执政党掌握和运用国家机器,综合运用经济、政治、法律、行政各种手段,领导、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本领和水平。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同,决定了国家性质不同。在不同性质的国家,其执政党的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体制、执政内容等是不同的。在剥削阶级社会,其执政表现为剥削阶级对广大人民的剥削和统治。在我国,由于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建立,中国共产党与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同一的,因此,党的利益就是人民的利益,党的执政即为民执政。那么,我们所讲的党的执政能力,即中国共产党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正确掌握、运用国家政权,全心全意地代表、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的能力和水平。
2.执政理论的主要内容
执政理论即对执政的系统化的理性认识。胡****同志指出:党的执政理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执政理念、执政基础、执政方略、执政体制、执政方式、执政环境等主要方面。这几个方面的有机统一,构成党的执政理论的基本内容。
(1)执政理念。党的执政理念是“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时起,就一直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其宗旨,并明确提出:党没有自己任何特殊的利益,党同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完全一致的。新中国成立以后,******、******等多次强调,我们的政权是人民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都要合乎人民的利益,一切为了人民。针对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建设党、建设什么样的党这一历史性课题时,江****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即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着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始终代表着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认为“三个代表”是我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强调“执政为民”。以胡****同志为总书记的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分明确地提出了其执政理念,即“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2)执政基础。人民是我党的执政基础。从国体而言,我国是人民民主****的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明确规定:我国的一切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因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制定及其执行,都必须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只有人民拥护、人民支持,我们才可以执政,也才可以执好政。
(3)执政方略。执政方略就是执政的大政方针、战略策略。很显然,执政是涉及全局的大事,必须从宏观大局着眼,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审时度势,探索并制定整个国家的发展战略,即治国方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的“依法治国”方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三步走”战略等,都属于执政方略。
(4)执政体制。执政体制主要指政治体制。所谓政治体制,是指政治制度的具体表现和实施形式,主要是指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组织制度、工作制度等具体制度。执政,必须在一定的制度和体制框架内进行。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必须坚持科学的政治制度。我国的政治制度,主要包括人民民主****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它比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具有优越性。但是,我国的政治体制仍然存在某些弊端,必须适应新形势的新要求,积极稳妥地进行政治体制改革。要通过体制改革,推动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使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协调发展。但同时我们必须强调指出: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好的,政治体制改革不是改变我国的基本政治制度,而是改革那些不适应生产力发展和人民要求的体制弊端,如官僚主义现象、“家长制”现象、形形色色的特权现象等。
(5)执政方式。执政方式也称执政手段,是指党和国家采用决议、决定、命令、指令、规定、条例等行政措施和法律的、经济的、协商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等多种手段,管理党和国家事务的活动。执政方式具有权威性、强制性、非经济利益性、封闭性等显著特点。用什么样的方式和手段来具体执政,其效果是完全不同的。因此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十分注重执政方式的科学化。如执政方式的运用必须建立在客观规律的基础上,保证按客观规律办事,反对主观主义、命令主义、瞎指挥等;坚持行政方法与法律的、经济的、思想政治工作的、协商的等多种执政方式相结合,互相取长补短,杜绝单纯依赖行政方法甚至滥用行政方法;注意克服执政方式的弊端,在执政方式运用过程中,重视操作技巧与科学性,使执政方式日趋完善等等。
(6)执政环境。执政环境是执政者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包括国内环境和国外环境。国内环境又分为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文化环境、人口、民族、历史等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研究和改善执政环境,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执政理论研究的重要问题。在国内,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创造高度的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在国际上,要高举和平发展大旗,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恐怖主义,积极推动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和不断完善,从而制造良好的执政环境,为顺利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报告指出:面对很不安宁的世界,面对艰巨繁重的任务,全党一定要增强忧患意识,居安思危,清醒地看到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带来的严峻挑战,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和风险。要以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切实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为什么现在我们党要突出地提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问题呢?这不是偶然的,而是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大意义的。
1.高度重视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所肩负的历史使命的客观要求。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时期,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物质文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是在党的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空前的民族大团结,政通人和、繁荣稳定。二是我国已经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各行各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局面。三是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正在向小康社会迈进。四是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也必须看到,我们仍然面临十分艰巨的任务:一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且极不平衡,发展的压力和任务很重。二是改革的深层次问题亟待解决,如结构失调的问题、社会保险体制的改革的问题等等。三是和谐社会的建立任重而道远。尤其是要通过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调整利益矛盾,维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四是政治体制改革仍然面临十分繁重的任务。所有这一切都要求党必须切实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要通过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更好地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和谐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