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无上妙道文始真经
36325100000004

第4章 三極

極者,尊聖人也。

聖人之治天下,不我賢愚,故因人之賢而賢之,因人之愚而愚之。不我是非,故因事之是而是之,因事之非而非之。知古今之大同,故或先古,或先今,知內外之大同,故或先內,或先外。天下之物無得以累之,故本之以謙,天下之物無得以外之,故含之以虛,天下之物無得以難之,故行之以易,天下之物無得以窒之,故變之以權。以此中天下,可以制禮,以此和天下,可以作樂,以此公天下,可以理射,以此周天下,可以禦侮,以此因天下,可以立法,以此觀天下,可以制器。聖人不以一已治天下,而以天下治天下,天下歸功於聖人,聖人任功於天下,所以堯舜禹湯之治天下,天下皆日自然。

天無不覆,有生有殺,而天無愛惡。日無不照,有妍有醜,而日無厚薄。

聖人之道天命,非聖人能自道,聖人之德時符,非聖人能自德,聖人之事人為,非聖人能自事,是以聖人不有道,不有德,不有事。

聖人知我無我,故同之以仁,知事無我,故權之以義,知心無我,故戒之以禮,知識無我,故照之以智,知言無我,故守之以信。

聖人之道,或以仁為仁,或以義為仁,或以禮以智,以信為仁,仁義禮智信,各兼五者,聖人一之不膠,天下名之不得。

勿以行觀聖人,道無蹟,勿以言觀聖人,道無言,勿以能觀聖人,道無為,勿以貌觀聖人,道無形。

行雖至卓,不`離高下,言雖至工,不離是非,能雖至神,不離巧拙,貌雖至殊,不離妍醜,聖人假此以示天下,天下冥此,乃見聖人。

聖人師蜂立君臣,師蜘蛛立網罟,師拱鼠制禮,師戰皚制兵。眾人師賢人,賢人師聖人,聖人師萬物,惟聖人同物,所以無我。

聖人曰:道觀天地人物皆吾道,倡和之,始終之,青黃之,卵翼之,不愛道,不棄物,不尊君子,不賤小人。賢人曰:物物物不同,日一旦去之,日一旦與之,長之短之,直之方之,是為物易者也。殊不知聖人鄙雜廁,別分居,所以為人,不以此為已。

聖人之於眾人,飲食衣服同也,屋宇舟車同也,貴賤貧富同也,眾人每同聖人,聖人每同眾人,彼仰其高侈其大者,其然乎,其不然乎。魚欲異草魚,捨水躍岸即死,虎欲異草虎,捨山入市即擒,聖人不異眾人,特物不能拘爾。道無作,以道應世者,是事非道,道無方,以道寓物者,是物非道,聖人竟不能出道以示人。如鐘鐘然,如鐘鼓然,聖人之言則然,如車車然,如車舟然,聖人之行則然,惟莫能名,所以退天下之言,惟莫能知,所以奪天下之智。鯽蛆食蛇,蛇食蛙,蛙食鯽蛆,互相食也。聖人之言亦然,言有無之弊,又言非有非無之弊,又言去非有非無之弊,言之如引鋸然,惟善聖者不留一言。

若龍若蛟,若蛇若龜,若魚若蛤,龍皆能之。蛟,蛟而已,不能為龍,亦不能為蛇為龜,為魚為蛤,聖人龍之,賢人蛟之。

在己無居,形物自著,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芒乎若亡,寂乎若清,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常先人,而常隨人。

渾乎洋乎,遊太初乎,時金已,時玉已,時糞已,時土已。時翔物,時逐物,時山物,時淵物,端乎權乎,狂乎愚乎。

人之善琴者,有悲心,則聲悽悽然,有思心,則聲遲遲然,有怨心,則聲回回然,有慕心,則聲奕奕然。所以悲思怨慕者,非手非竹,非絲非桐,得之心,符之手,得之手,符之物,人有道者,莫不中道。

聖人以有言有為有思者,所以同乎人,以未嘗言未嘗為未嘗思者,所以異乎人。

利害心愈明,則親不睦,賢愚心愈明,則友不交,是非心愈明,則事不成,好醜心愈明,則物不契,是以聖人渾之。

心之愚拙者,妄援聖人之愚拙自解,殊不知聖人時愚時明,時巧時拙。

以聖師聖者賢人,以賢師聖者聖人,蓋以聖師聖者,徇跡而忘道,以賢師聖者,反跡而合道。

賢人趨上而不見下,眾人趨下而不見上,聖人通乎上下,惟其宜之,豈日離賢人眾人,別有聖人也哉!

天下之理,夫者唱,婦者隨,牡者馳,牝者逐,雄者嗚,雌者應,是以聖人制言行,而賢人拘之。

聖人道雖虎變,事則鼇行,道雖絲葬,焚事則某布。

所謂聖人之道者,胡然孑孑耳,胡然徹徹爾,胡然臧臧爾,惟其能褊偶萬物,而無一物能偶之,故能貴萬物。

雲之卷舒,禽之飛翔,皆在虛空中,所以變化不窮,聖人之道則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