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传记毛泽东生平全纪录
3631200000018

第18章 峥嵘岁月(1)

第三章峥嵘岁月

水浴、日浴、风浴、雨浴在第一师范求学期间,毛泽东一直没有放松过对身体和意志的锻炼。他进行体育锻炼的项目很多,主要有冷水浴、日光浴、风浴、雨浴、游泳、登山、露宿、长途步行以及体操和拳术等。他善于利用各种自然条件进行锻炼,又习惯于把自己的各种活动与磨砺意志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校的浴室旁边,有一眼清凉的水井,毛泽东常来这里进行冷水浴。每当清晨,东方刚现出鱼肚白,同学们还在酣睡的时候,他即起床,带着罗布浴巾,来到水井旁,用吊桶打上井水,一桶一桶往身上淋,然后用浴巾洗擦全身,擦后又淋,淋了再擦,反复一二十分钟,直至全身发热发红为止。然后,再做一些简单的运动。他最初试行冷水浴是在夏天,经历秋季,到了冬天,纵然是天空下雪,池水结冰,仍然坚持进行。同学们问他为什么这样,他说,一来可以锻炼身体,二来可以练习猛烈与不畏。严冬季节,把冰冷的水一桶一桶地向身上淋,没有勇气的人是做不到的。有几个同学曾跟着毛泽东进行冷水浴,但都没有像他那样坚持到底。他们对毛泽东说,天寒地冻,我们把冷水往身上泼,觉得很难受,你是否也感觉难受呢?毛泽东说,最初几次是难受,但下决心突破困难,就习惯成自然了。

毛泽东还利用风、雨、太阳等自然条件进行锻炼。夏天烈日当空,他常穿条短裤,站在室外晒太阳,游泳后,也常躺在沙滩上让阳光照射,叫做"日光浴";冬天寒风凛冽,他穿着单薄的衣服,站在空旷处进行"风浴";下大雨的时候,他冒雨跑步,进行"雨浴"。这些在一般人看来不可理解的行动,他却进行得那样认真。

第一师范前面的湘江,江宽水深,是游泳的好场所。毛泽东经常邀集同学,到湘江中的橘子洲头附近和南湖港一带游泳。由于他从小就喜爱游泳,所以技术好、胆量大、坚持力强。他不但能横渡湘江,还能从猴子石游到相距近10里的牌楼口去。他也能在别人穿棉衣的天气,在江中游泳。有一次他和罗学瓒等几个同学,不顾北风呼啸,天气寒冷,毅然去江中游泳。罗学瓒在日记中写道:"今日往水陆洲头(即橘子洲头)泅泳,人多言北风过大,天气太冷,余等竟行不顾,下水亦不觉冷,上岸亦不见病。坚固皮肤,增进血液,扩充肺腑,增加气力,不得谓非运动中之最有益者。"不过,也发生过危险。有一次,毛泽东游泳将要达到对岸时,被大浪冲入木牌下,幸好被1个同学救了出来。解放后,与老同学谈及此事时,他诙谐地说:那次如果不是亏了1个同学搭救,我险些"出了洋"。虽然如此,但他并不像有些人那样,"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绳",而是总结经验教训,坚持锻炼。

登山,也是毛泽东经常性的运动项目。与第一师范隔江相望的岳麓山,踏满了他和他的朋友们的足迹。有一次,当黎明即将来临的时候,他和蔡和森等,健步登上了山巅。不久,突然冷风四起,空气清新,他们乘机作"空气浴"和"大风浴"。极目远眺,四面起伏的绿浪,天际灿烂的彩霞,江上往来的白帆,大自然的瑰丽风光,尽收眼底。这时,他们想起山顶云麓宫前望江亭上的一副对联:"西南云气来衡岳,日夜江声下洞庭",体味着其中的意境,顿觉胸怀开阔,旷然有凌云之概。还有一次,在1个电闪雷鸣、狂风大作、暴雨倾盆的夜晚,毛泽东鼓起勇气,顶风冒雨,登上岳麓山,然后又从山顶跑下来,遍体湿淋淋地来到了山下蔡和森的家里。蔡伯母问他这是怎么回事,他说这是为了体会《书经》上"纳于大麓,烈风雷雨弗迷"这句话的情趣,并借以锻炼身体和意志。

野外露宿是一种锻炼勇敢和胆量的好办法。毛泽东经常邀集朋友,到学校后山的君子亭,岳麓山的爱晚亭、白鹤泉和湘江中的橘子洲头等处露宿。当夜幕降临,游人散尽的时候,他们还在那里高谈阔论,直至夜阑,大家都疲倦了,才各自找个地方,相隔一定的距离,露宿到天明。有一天早晨,几个游人来到岳麓山,见庙旁露天底下一条长板凳上睡着1个人,头脚都用报纸盖着。游人吵醒了他,他动了一动,翻过身,收拾好报纸,起身就走了,这个人就是毛泽东。原来,山上夏夜蚊子多,他只好用报纸盖着身子睡觉。这种露宿活动,甚至到了下霜的日子,他们还在坚持。

毛泽东还爱好长途步行。他说,这种活动,既可以培养身体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又可以了解沿途的风土人情。1917年9月1个晴朗的星期天,他刚从农村调查回来不久,又和张昆弟等步行去50里外的湘潭县昭山。张昆弟在日记中写道:"今日星期,约与蔡和森、毛润之、彭则厚作一二小时之旅行。早饭后,三人沿铁道行,天气炎热,幸风大,温稍解。走十余里,休息于铁路旁茶店,饮茶解渴,稍坐又行。过十余里,经大托铺,前行六里息饭店,并在此午饭。饭每大碗五十文,三人共吃饭五大碗,小菜五碗。饭后稍息,拟就该店后大塘浴,以水浅不及股,止。未及三里寻一清且深之港坝,三人同浴,余以不善水甚不自由。浴后,行十四里至目的地,时日将西下矣。遂由山之背缘石砌而上,湘水清临其下,高峰秀挹其上,昭山其名也。山上有寺,名昭山寺,寺内有和尚三四人。余辈以来时晚,欲在寺借宿,和尚初有不肯意,余辈遂有作露宿于树丛中之意,和尚后允借宿,露宿暂止。晚饭后,三人同由山之正面下,就湘江浴。浴后,盘沙对语,凉风暖解,水波助语,不知乐从何来也。久之,由原路上,时行时话,不见山之倒立矣。和尚待于门前,星光照下,树色苍浓,隐隐生气勃发焉。不久进寺,余辈至小楼纳凉,南风乱吹,三人语笑称善者久之。谈话颇久,甚相得也。"青年时代的毛泽东不仅是体育运动的爱好者,而且总结自己的丰富实践,作了理论上的著述。在1917年4月1日出版的《新青年》上,他以"二十八画生"(毛泽东三字繁体28笔画)署名,发表了《体育之研究》一文。文章列举历史上的事例说,明末清初的颜习斋和他的弟子李刚主,主张文而兼武,他们都能长寿;清代学术大师顾炎武,也爱好运动,到了老年尚能漫游天下。而汉代的大学问家贾谊,很有才华,只活了33岁;唐朝初期的文豪王勃,仅活了28岁。因此,他认为体育"于吾人实占第一之位置",强调进行体育锻炼,以收到"健身卫国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