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36271200000087

第87章 松开快节奏的弦,学会给大脑放假

最好的状态就是二者融合在一起,工作中休息,休息中工作。此即彼,彼即此。

很多人为了生存拼了命地打拼,疲于奔命,由于工作时间过长、劳动强度加重、心理压力过大,从而导致精疲力竭,甚至引起身体潜藏的疾病急速恶化,继而出现致命的症状,这样就潜伏着“过劳死”的危险。目前,疯狂工作而不注意身体的人太多了,他们为了前途和成就宁愿赔上自己的健康,这种现象不仅在中国,在全球都是如此,不仅有生活在底层的人,也有一些身居高位的人。

只要我们稍稍留意一下,就会发现很多人的去世都让人遗憾:2004年11月7日晚,均瑶集团董事长王均瑶,因患肠癌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年仅38岁;2004年4月8日,爱立信中国有限公司总裁杨迈由于心跳骤停在京突然辞世,终年54岁。

2005年4月10日上午8点44分,陈逸飞因上消化道出血在上海华山医院去世,享年59岁。陈逸飞的去世是因为他不顾健康玩命地工作,是因为从来就没有停下蒸蒸日上的事业,虽然他已经拥有了几辈子也花不完的财富,虽然他已经拥有了显赫的名声。他的去世给那些才华横溢的人以提醒,也是给常年辛苦工作的打拼族以警示:“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

“休息是为了更好的工作,不会休息就不会工作。”这个观点已经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偶尔和适当的休闲对于后续的工作还是很有帮助的。尤其是呼吸了新鲜的空气后,觉得大脑也补足了充足的氧气,精神状态甚好。

有一个探险家,要到南美的丛林中去探寻古印加帝国文明的遗迹。他雇用了当地的土著人作为向导及挑夫,一行人浩浩荡荡地朝着丛林的深处去。那群土著的脚力过人,尽管他们背负笨重行李,仍是健步如飞。在整个队伍的行进过程中,总是探险家先喊着需要休息,让所有土著停下来等候他。探险家虽然体力跟不上,但希望能够早一点到达目的地,一偿平生的宿愿,好好地来研究古印加帝国文明的奥秘。到了第四天,探险家一早醒来,便立即催促土著打点行李,准备上路。不料领导土著的翻译人员却拒绝行动,令探险家为之恼怒不已。经过详细的沟通,探险家终于了解,这群土著自古以来便流传着一种习俗,在赶路时,皆会竭尽所能地拼命向前冲,但每走上三天,便需要休息一天。探险家对此好奇不已,询问翻译的向导,为什么在他们的部族中,会留下这么耐人寻味的休息方式。向导很庄严地回答探险家的问题,道:“那是为了能够让我们的灵魂,能够追得上我们赶了三天路的疲惫身体。”探险家听了这番解释,心中若有所悟,沉思了许久,终于展颜微笑,心中深深认为,这是他这一趟探险当中,最好的一项收获。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伟大种族的特殊的休息方式。他们总是为了自己的目标全力以赴,让自己行动起来时,浑身充满无比的冲劲,使得自己的灵魂几乎都跟不上这样的动作,这正是用心做事的最高境界。当然这并不是一个蛮干的民族,他们懂得在工作的时候应该拼命地工作,但在应该休息的时候也得完全地放松自我,让疲惫的身心,获得完整的复原机会,好让灵魂得以追得上充满干劲时的步调。

由此可见,掌握工作及休息之间的脉动,是让我们持续拥有无穷动力的宝贵智慧。毕竟人是有血有肉的人,不是机器,不可以一周七天,一天24小时的快速高效地运转着的。蜡烛不能两头点,精力不可过分耗。人需要休息,放松和娱乐。我们不时地需要时间来思考一些事情,整理思绪,愉悦身心。但对于一个总是叫囔着时间有限的人来说,生活乐趣好像是触不可及的事情。

有时候我们的内心之所以产生巨大的压力,是来自于攀比。虽然适当的压力可以让人进步,但是过大的压力也会让人疲于奔命。所以,要做自己的主人,当感到压力太大时候,不妨降低一下自己的期望。可以让自己可以好好休息一下,享受一下人生的乐趣。也许你就会发现,当你真正地做到劳逸结合时,你便拥有了身心的轻松之感。

其实,要想做个真正的职场赢家、生活赢家,只有通过调整心态获得满足,避免那种无休无止的焦躁状态,避免将自己无止境地陷入到工作之中,要在太累的时候就停下手头的工作,适当地休息一下。

1、减少加班次数和时间,尽量给自己留出休息、放松的时间;如果说做房奴、车奴是不得已而为之,那么,就不要再为自己的“弹簧”施加更多的压力了。

2、有条件的话考虑午睡,且晚上不饮用咖啡或茶,保持睡眠效率。

3、注意保持心情开朗。增强心理品质,提高抗干扰能力,培养多种兴趣,积极转移注意力。

4、注重生活习惯的健康方式,比如,饮食习惯以少油腻、少盐,多蔬果、均衡营养为主;选择适宜自己的运动方式,每天不间断进行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