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大脑养生书:让大脑更健康的100个习惯
36271200000070

第70章 养神是老来养脑的最好途径

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人进入老年之后,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神”,往往可产生孤独、忧郁、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

中国医学博大精深,认为养生的核心问题是养神。早在2000多年前便提出养生的根本目的是“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欲养神必须做到,一面养护外在的形体,另一面又要调摄内在的物质,正如《素问。上古天真论》所云:“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可见养生的关键是养神。但由于脑为元神之脏,因而养神的关键在于养脑。脑是生命适应能力的主宰。人体生命的运动按生、长、壮、老、死的规律运动着,神寓于阴阳变化的运动之中,脑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谓养神,主要是指注意精神卫生。要做到安静平和,神清气和,胸怀开阔,从容温和,切不可怨天尤人,急躁易怒。如果老年人只注意养身,比如加强饮食营养,不懂得养神,不善于养神,是难以获得健康长寿的。自古以来无数事例表明,心胸狭窄、斤斤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能过古稀之年者不多见,而胸怀开阔情绪乐观者,往往可享高寿。人生的道路坎坷不平,不如意事常八九,尤其人进入老年之后,由于社会角色、人际关系、健康状况、性格情绪等都会发生改变,若不能很好地把握住自己的“神”,往往可产生孤独、忧郁、失落、自卑等消极心理。从养生角度讲,老人晚年能否保持良好性格、乐观情绪、高尚涵养和欢畅心境,对延年益寿意义重大。因此,老年人在注重“养身”的同时,更应重视“养神”与“调神”。

传统医学认为,"神"在人的生命中具有重要作用。神,只可得,不可失,只宜安,不宜乱。伤神则神衰,神衰则健忘失眠,多梦烦乱;神不守舍则发为癫狂,甚则昏厥。安神者在于七情适度,喜、怒、忧、思、悲、恐、惊各有法度,适可而止。古往今来,医家、道家、养生家都十分重视精神调养,重视精神治疗和心理养生的作用。著名医家石天基作了一首《祛病歌》:"人或生来气血弱,不会快活疾病作。病一作,心要乐,病都却。心病还将心药医,心不快活空服药。且来唱我快活歌,便是长生不老药。"因此,养生首先要修德养性,培养情操,健脑全神,方能享人生天年之寿。

我们常强调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等,这些都是为保精养血,积精全神而设。因为“夫精者,身之本”,“血者,神气也”,精血是神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只有“养其精气则形全,形全则神全而无病”。现代营养学家认为,除各种维生素及无机盐外,要使脑能够高效率地工作,必须保证氧气、水分、葡萄糖、蛋白质和脂肪类五种基本物质。

和是调和。术数,修身养性之法,包括导引、按摩、吐纳、气功及太极拳等各种体育活动。积极的体育运动,能使大脑不断处在静动的交替运动之中。

养生的关键在于将其融入生活、工作、学习各个方面,不能专门为了养生而养生,换句话说,既是"无养生",又是"随处养生",这主要体现在一种生活态度与习惯上。老年人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践自己的养神:

1、勤于读书能养神

读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也是智慧的源泉,同时,也是养神的良策。作为一个现实的人,要想解除诸般烦恼,莫过于求知,而读书是求知的重要途径之一。有了知识,就可以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能够妥善解决生活、工作、学习中的各种矛盾,减少思想上一些不必要的烦恼,精神上自能得到一定的宽松和安慰,起到不养而养的作用。

2、多多培养爱好

很多老人爱看戏,爱听音乐,并且学京胡、二胡、笙管、笛子、唢呐、小提琴、口琴以及锣鼓等多种乐器。还可以发展多种爱好,如书法、绘画、诗词、篆刻等,均有涉猎。老年人应该不断利用这些爱好,使精神负担得到缓解,减少疲劳,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

3、顺应气候的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老人虽然较少出门,但却应该更注意气候变化,随时调整衣着,尤其注意保暖,如遇感冒,立即服药。所以,每当外出时,必须随身带着足够的衣物和防治感冒的药。

4、生活适度,不贪求

老年人的饮食应以清淡为主,五谷杂粮皆用,吃菜以蔬菜为主,肉食少吃。喝水少饮茶和咖啡,以凉开水为主。不偏食,不贪食,不吃零食。衣着不求华美,只求四时可更换为足。在市内一般不搭车,坚持骑自行车或步行,既可锻炼身体,又可以活动关节。住处不求豪华,只在工作方便。保持简朴,唯行俭约,既不丧志,又可养形。

5、亲近音乐

中医认为,五脏皆有神明。其中真正能作用于神的,只有音乐。古人究竟怎样用音乐来养神的呢?《史记》中特别记载,钟鼓、管罄、琴瑟、竽笙,养耳也。鼓,主生发。从古代传统文化中了解到,大战前一定要擂鼓出发,振奋士气;之后以鸣金收兵表示结束打仗。可以看出,金,主肃降。中医认为: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6、能忍方能安

对于家庭琐事,老年人可以采取“不痴不聋,不做家翁”的态度,不给自己徒增烦恼。在社会活动中,凡是非原则性的重大问题,也往往以忍让为上,这样你就不会遭遇人际关系过度紧张的情况,也可以避免招致不必要的麻烦,造成身心不快,也是一种养生之法。

“脑细胞活化小贴士”值得一记的“养脑长寿十字法”

中国中医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脑病专家程昭寰,在确立中医脑科学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出养脑长寿十字法:

一贯知足,知足常乐。不盲目与别人比较,量体裁衣的安排自己的生活,不求花天酒地,只求平淡人生。

二目远眺,远眺明目。无论何时,不可只看到眼前利益,不可患得患失,要登高望远。

三餐有节,食不过饱。早吃好,午吃饱,晚吃少。

四季不懒,勤于锻炼。根据季节的变换,选择不同的时间和项目进行适度的体育锻炼,贵在坚持。

五谷皆食,营养均衡。不可偏食,才能摄入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

六欲不张,清心寡欲。欲节则养精气,纵欲伤身,后患无穷。

七分忍让,豁达大度。遇事达观,得让人处且让人。

八方交往,广结朋友。

九(酒)薄烟戒,神清气爽。饮酒不可过量,且根据各自身体条件限酒,不得贪杯豪饮;力求戒烟,以免危害身体。

十分坦荡,以诚待人。为人襟怀坦白,宽以待人,不做亏心事,保持心平气和的好心境,心平天地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