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事绝学(历代经典文丛)
36233400000013

第13章 《了凡四训》——改变命运,心想事成(2)

“耻心”、“畏心”、“勇心”,在作者看来是克服自己缺点的三要素。这三要素也大抵相当于我们今天所说的自尊心和决心。最后,作者认为“明理”和“治心”是使一个人彻底克服缺点的最有效方法。“明理”简而言之,就是想通事情的道理。“治心”即为“修心”,作者看来只要一心向善、正气所钟,邪念自然消失,做事自然也一身正气。尽管作者的这些道理大多是从佛学的角度来阐释的,但其中道理分析得却很为透彻,是作者饱经风霜、洞透世事后的厚重之言。

积善之方

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原文】

易曰:“积善之家,必有馀庆。”昔颜氏将以女妻叔梁纥,而历叙其祖宗积德之长,逆知其子孙必有兴者。孔子称舜之大孝,曰:“宗庙飨之,子孙保之”,皆至论也。试以往事征之。

杨少师荣,建宁人。世以济渡为生,久雨溪涨,横流冲毁民居,溺死者顺流而下,他舟皆捞取货物,独少师曾祖及祖,惟救人,而货物一无所取,乡人嗤其愚。逮少师父生,家渐裕,有神人化为道者,语之曰:“汝祖父有阴功,子孙当贵显,宜葬某地。”遂依其所指而窆之,即今白兔坟也。后生少师,弱冠登第,位至三公,加曾祖、祖、父,如其官。子孙贵盛,至今尚多贤者。

【译文】

《易经》上说:“积善之家,必有馀庆。”

古代有一姓颜的人家,把女儿许配给孔子的父亲,只打听其祖父是否积有大德,而不管孔家是否富有。他认为只要祖上积有大德,其子孙必然会出人头地。孔子也称赞舜的大孝说:“宗庙飨之,子孙保之。”上述之论,确是至理名言。

再证之以往事:福建公乡杨荣,其祖先世代以摆渡为生,每当暴雨成灾,冲毁民居时,总有人畜货物顺流而下,别的船只总是争相捞取货物,只有杨荣的曾祖和祖父以救人为要,货物一概不收。乡里的人都笑他愚笨。到了杨荣父亲出生时,杨家便渐渐富裕起来。

有一天,一位道人到杨家说:“你祖先积有阴德,子孙必当享受荣华富贵,某地龙穴可筑祖坟。”于是就依指示葬在那里,就是现在的“白兔坟”。后来生了杨荣,二十岁就登科,位至三公,并得皇上加封曾祖父、祖父、父亲官号。至今子孙还是荣华不衰,尽多贤达之士。

施比受更有福

【原文】

鄞人杨自惩,初为县吏,存心仁厚,守法公平。时县宰严肃,偶挞一囚,血流满前,而怒犹未息,杨跪而宽解之。宰曰:“怎奈此人越法悖理,不由人不怒。”自惩叩首曰:“上失其道,民散久矣,如得其情,哀矜勿喜;喜且不可,而况怒乎?”宰为之霁颜。

家甚贫,馈遗一无所取,遇囚人乏粮,常多方以济之。一日,有新囚数人待哺,家又缺米;给囚则家人无食;自顾则囚人堪悯;与其妇商之。

妇曰:“囚从何来?”

曰:“自杭而来。沿路忍饥,菜色可掬。”因撤己之米,煮粥以食囚。后生二子,长日守陈,次日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为刑部侍郎;次孙为四川廉宪,又俱为名臣;今楚亭,德政,亦其裔也。

【译文】

鄞县人杨自惩,起初当县吏,心地忠厚,为人公正。有一次县长处罚一个犯人,打得血流满面,还不息怒。他就跪地为犯人求情,请县长息怒宽恕。县长说:“此人犯法违反常理,怎能叫人不怒。”他叩头说:“为政失道,百姓涣散己久,他们不懂得法律常情,只要能问出案情就好,这种事破了案都不能高兴,怎么可以发怒呢?”县长因此才息怒。

自惩家境贫穷,但他廉洁自持,从不收受别人财物。碰到犯人缺粮时,也都尽力救济,即使自己挨饿也在所不惜,至诚持善从不间断。后来生有二子,长子名守陈,次子名守址,为南北吏部侍郎,长孙也做到刑部侍郎,次孙也做到四川廉宪,都是名臣,今人杨楚亭、杨德政,官运亨通,也是他的后代。

护生得好报

【原文】

昔正统间,邓茂七倡乱于福建,士民从贼者甚众;朝廷起鄞县张都宪楷南征,以计擒贼,后委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求贼中党附册籍,凡不附贼者,密授以白布小旗,约兵至日,插旗门首,戒军兵无妄杀,全活万人;后谢之子迁,中状元,为宰辅;孙丕,复中探花。

莆田林氏,先世有老母好善,常作粉团施人,求取即与之,无倦色;一仙化为道人,每旦索食六七团。母日日与之,终三年如一日,乃知其诚也。因谓之曰:“吾食汝三年粉团,何以报汝?府后有一地,葬之,子孙官爵,有一升麻子之数。”其子依所点葬之,初世即有九人登第,累代簪缨甚盛,福建有无林不开榜之谣。

冯琢庵太史之父,为邑庠生。隆冬早起赴学,路遇一人,倒卧雪中,扪之,半僵矣。遂解己绵裘衣之,且扶归救苏。梦神告之曰:“汝救人一命,出至诚心,吾遣韩琦为汝子。”及生琢庵,遂名琦。

【译文】

明英宗时,福建盗贼作乱,百姓从贼者很多,朝庭派布政司谢都事,搜杀东路贼党,谢恐滥杀无辜,因此先设法取得贼党名册,凡没有参加匪党组织的人,即暗中给予白布及小旗,教他们在官兵进城时,插旗于门首,并告诫士兵不得滥杀无辜,因此救了上万人的性命。后来谢的犯子迁中状元,当宰相,孙子丕也中探花,满门得享富贵。

又蒲田有林姓人士,母亲乐善好施,常作粉团布施穷人,凡索取者都照数施舍。有一道人,每次索取六七个,三年如一日,从未间断,他訇亲也照给无误,而从未表现出不高兴的样子。道人知其诚心救人,就对她说:“我吃你的粉团三年,无以为报,特地前来告诉你,你家屋后确一好地可建造祖坟,子孙官爵有一升麻籽的数目。”

林母死后,她儿子依言将她埋葬,初代即有九人登科,世代从此不断出贵人,福建至今还有“无林不开榜”的民谣。

还有冯琢庵太史之父,当学生时,有一年冬天清晨上学,路上遇到了一个人,倒在雪地中已快冻僵,就即刻脱下自己的皮袍给他穿上,并扶其回家救治。当晚就在梦中得到神灵的指点说:“你救人一命,出于至诚,吾派宋朝名将韩琦作你的儿子。”而后生下了琢庵,就取外号为琦,以作纪念。

积德之人鬼神钦仰

【原文】

台州应尚书,壮年习业于山中。夜鬼啸集,往往惊人,公不惧也;一夕闻鬼云:“某妇以夫久客不归,翁姑逼其嫁人。明夜当缢死于此,吾得代矣。”公潜卖田,得银四两。即伪作其夫之书,寄银还家;其父母见书,以手迹不类,疑之。既而曰:“书可假,银不可假,想儿无恙。”妇遂不嫁。其子后归,夫妇相保如初。

公又闻鬼语曰:“我当得代,奈此秀才坏吾事。”

旁一鬼曰:“尔何不祸之?”

曰:“上帝以此人心好,命作阴德尚书矣,吾何得而祸之?”应公因此益自努励,善日加修,德日加厚;遇岁饥,辄捐谷以赈之;遇亲戚有急,辄委曲维持;遇有横逆,辄反躬自责,怡然顺受;子孙登科第者,今累累也。

常熟徐凤竹,其父素富,偶遇年荒,先捐租以为同邑之倡,又分谷以赈贫乏,夜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了举人郎。”相续而呼,连夜不断。是岁,凤竹果举于乡,其父因而益积德,孳孳不怠,修桥修路,斋僧接众,凡有利益,无不尽心。后又闻鬼唱于门曰:“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凤竹官终两浙巡抚。

【译文】

台州应尚书,壮年时住在山中读书,夜间常听到有鬼怪作祟叫闹,但他都不害怕。有一天,他听到了鬼在谈话说:“某妇人因其夫外出,很久未见归来,他公婆以为儿子死了,逼其改嫁,明天晚上会来自缢,我从此有人代替,可以转世投生了。”应尚书听到此语,就即刻卖掉了田地,得银四两,并假造了一张其夫的书信,一并送到了家。她公婆发现笔迹不同,有点怀疑,但继而一想:“书信就算是假的,银子总没有平白送人的道理吧?想孩子应该平安无事才对。”因此也就不再逼他媳妇改嫁。后来她的夫婿终于回来团圆。

应尚书后来又听到了鬼话:“本来有人来代替,却被那位秀才破坏了好事。”另一个鬼说:“那你就找他算账啊!”鬼说:“不行,上帝因此人心地善良,早己命他为将来阴间尚书,我怎么能害得了他?”应公从此更加努力,日日行善,积德甚多,碰到饥荒时,必捐献粮食救灾。遇到亲戚有急难时,必尽力给予协助。碰到不如意事时,则逆来顺受,反躬自省而不怨天尤人。至今其子孙为官享福者,比比皆是。

还有常熟县人徐凤竹,他父亲颇为富有,偶然碰到荒年,就免收田租,率先救灾,又拿粮食去赈灾救贫。有一天夜里,他听到鬼在门口唱道:“千不诓,万不诓,徐家秀才做到举人郎!”连续几天晚上唱个不停。此年徐凤竹果然中了举人。他父亲因此也就更努力积德行善,从不懈怠,举凡修桥铺路,斋僧济众,凡有益大众之事,无不尽心尽力。后来又听鬼唱道:“千不诓,万不诓,徐家举人直做到都堂。”后来徐凤竹果然做到了两浙巡抚。

平冤减刑合天心

【原文】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宿狱中,细询诸囚情状,得无辜者若干人,公不自以为功,密疏其事,以白堂官。后朝审,堂官摘其语,以讯诸囚,无不服者,释冤抑十馀人。一时辇下咸颂尚书之明。

公复禀曰:“辇毂之下,尚多冤民,四海之广,兆民之众,岂无枉者?宜五年差一减刑官,核实而平反之。”尚书为奏,允其议。时公亦差减刑之列,梦一神告之曰:“汝命无子,今减刑之议,深合天心,上帝赐汝三子,皆衣紫腰金。”是夕夫人有娠,后生应埙,应坤,应俊,皆显官。

【译文】

嘉兴屠康僖公,初为刑部主事,常往狱中探查案情,遇有无辜冤狱之人,即签报案情给审官,待开庭时,主审官依此案情审问,无辜之犯人都表心服,因而无罪释放者有十几人。一时京都百姓都说尚书廉明公正,而屠公却从不居功。

屠公又上书陈情说:“京都多有冤狱,四海之广,百姓众多,必尚有许多冤狱,应该每五年派一减刑官,详加调查以平冤狱。”皇上准其所奏,屠公也被派为减刑官之一员。有一天晚上,屠公梦见了神灵指点说:“你命中本应无子,今减刑之事,正合天心,上帝特赐你三子,并都享高官厚禄。”过了不久,夫人就怀孕了,后来连续生了三个儿子。名叫应埙、应坤、应俊,都当了大官。

敬神护法子孙昌

【原文】

嘉兴包凭,字信之,其父为池阳太守,生七子,凭最少,赘平湖袁氏,与吾父往来甚厚,博学高才,累举不第,留心二氏之学。一日东游泖湖,偶至一村寺中,见观音像,淋漓露立,即解橐中十金,授主僧,令修屋宇,僧告以功大银少,不能竣事;复取松布四匹,检箧中衣七件与之,内褶,系新置,其仆请已之。

凭曰:“但得圣像无恙,吾虽裸裎何伤?”

僧垂泪曰:“舍银及衣布,犹非难事。只此一点心,如何易得。”后功完,拉老父同游,宿寺中。公梦伽蓝来曰:“汝子当享世禄矣。”后子汴,孙柽芳,皆登第,作显官。

嘉善支立之父,为刑房吏,有囚无辜陷重辟,意哀之,欲求其生。囚语其妻曰:“支公嘉意,愧无以报,明日延之下乡,汝以身事之,彼或肯用意,则我可生也。”其妻泣而听命。及至,妻自出劝酒,具告以夫意。支不听,卒为尽力平反之。囚出狱,夫妻登门叩谢曰:“公如此厚德,晚世所稀,今无子,吾有弱女,送为箕帚妾,此则礼之可通者。”

支为备礼而纳之,生立,弱冠中魁,官至翰林孔目,立生高,高生禄,皆贡为学博。禄生大纶,登第。凡此十条,所行不同,同归于善而已。

【译文】

嘉兴人包凭,他的父亲是安徽池阳太守,生有七个儿子,包凭是最小的一个,入赘平湖袁氏为婿,跟我父亲很有交情,虽然博学多才,却几次考试都不上榜。他很留心佛道思想,有一天到太湖附近游览,偶然行至一村,见一寺院破漏,观音佛像被雨尘淋湿沾污,即取出身上所有的十两银子,交给住持僧人,让他们修缮庙宇,僧人说:“工事太大,所费必巨,恐怕难以完成您交代的心愿。”于是他就再取出随身行李,将贵重值钱的衣物,交予僧人,虽经随行仆人再三劝阻,他还是诚心乐意的捐出,并说:“只要佛像不破损,我没有衣物使用又有什么关系?”僧人流着泪说:“施舍钱财衣物并非难事,但您的虔诚心,确实难得。”寺院修好之后,有一天他又同父亲来游此寺,夜宿寺中,即梦见护法神前来道谢说:“你子孙当享世代俸禄。”后来他的儿子汴,与孙子柽芳,都真的做了大官。

嘉善人支立的父亲,当刑房吏的时候,对一个无辜被人陷害而判死罪的囚犯很是同情,想替他洗冤,这个囚犯告诉他的妻子说:“支先生待人很好,也很同情我的遭遇,愿意代我洗雪冤情。我们已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明天你请他到乡下,详述案情过节,并许身给他,或许他会更用心救我,那么我就能活命了。”他的妻子流着眼泪答应了。

隔天,支先生到她家里,她即亲切招待,并告诉她丈夫的意思。支先生断然拒绝,只答应她尽力平反案情。结果犯者无罪获释,他们夫妻登门道谢说:“先生大德,世所罕见。我有小女,就送给您,当扫地的小妾,这总该合乎礼法的。”支先生备了聘礼娶了她。后来生了几子名支立,二十岁就登科,官至翰林,孙支高以及世代子孙也都官运享通。以上各段所述,虽然情节、做法不同,但都是一心为善的实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