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办公室工作:案例、方法与技巧
36226400000052

第52章 如何整理好领导的讲话

秘书跟随领导,很重要的一项工作是就是把领导在各种场合中的讲话内容记录下来,必要时整理出来。

领导的讲话有时是在会上讲的,有时是在会下讲的;有时是针对某个问题的,有时是在某个场合下随便讲的;有时是面对他的领导或上级机关汇报式地讲的,有时是面对他的下属指示地讲的;有时是在公开场合讲的,有时仅仅是对秘书及他身边的工作人员讲的。

无论哪种场合的讲话,都体现着领导的一种想法。一些大的动作或大的举措,都往往会事先在他的各种讲话中零星地流露出来。

整理领导的讲话,有如下一些方法:

(一)抓紧记录

所谓抓紧记录,就是尽量把领导讲出的原话记下来。记录是有窍门和技巧的,不仅用速记、符号、代号等方式,而且重要的是如何把领导讲话的主要精神记录下来。

(1)记原话。这样能体现出个性特点。因为对同样一件事情,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比如讲到体育,生物学家说“体育是物竞天择式的淘汰”;心理学家说“体育是人类征服欲的宣泄”;科学家说“体育是高科技的较量”;医学家说“体育是包治百病、延年益寿的灵丹妙药”;艺术家说“体育是健、美、力三维一体的组合”;教育学家说“体育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从上面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表达方式可以看出,记录发言人的原始语言极其重要。当然,领导们对同一事物的表达不会像上面这些“家”们这样大相径庭,但其不同的风格却是异常鲜明的。

(2)记要点。即把你认为重要的观点、语句、段落详细地记录下来。这些要点可供整理时进行扩展、引申和发展。

(3)记易忘点。包括时间、地点、人名、数字、专用术语等。

(4)记疑问点。领导在发言中,或者由于讲得太快,或者语言晦涩难懂,或者专业性太强,秘书人员没有听懂,或没有听清楚,就用特殊符号记录下来,以便抽空问清楚。

(5)及时追记。有时领导随便讲话时,秘书人员不好随时当面拿出本子就记,但又觉得非记不可,就先在脑子里牢牢记住,领导离开后赶快追记下来。

(二)及时分类

这里讲的记录本,主要是指为准备整理加工成文的一种记录。这种记录一般不要把每个人的发言按先后顺序一个接着一个往下记,而是可以按问题归类记录。比如,在某个会议上,甲领导共讲了四个问题,你可以把第一、二、三、四个问题分别记在笔记本的第1、10、20、30页上。当乙领导发言时,他也讲了四个问题,你在记录时就要思考,乙领导讲的第一个问题和甲领导讲的第三个问题差不多,于是就记在笔记本的第20页上,依此类推。

为了便于整理,在记录时对领导讲出的重点内容、重要观点,以及自己没有听明白的地方,都要用自己特定的符号标注出来,以备整理时弄清楚。

(三)引起联想

引起联想的一般方式是先顺着领导讲话的顺序往下听、往下记,听着听着可能会突然发现领导讲出了一些精彩内容,而这些精彩的话领导并没有讲全讲透,聪明的秘书能顺着这个精彩的“茬口”,来上一番“畅想曲”。这实际上就是我们平时所讲的“灵感”的萌发。这种记录即使这一次整理领导讲话用不上,将来也会成为用得上的宝贵资料。

秘书人员把自己的某些“精彩”联想整理进领导的讲话内容中时,要坚持两条原则:一是必须符合领导的讲话精神,不能“瞎掺和”,如果要“掺和”进去必须事先征得领导的同意;二是联想内容必须是领导讲话精神的深化,而不是“节外生枝”。

(四)借机引导

领导讲话时,秘书是不能乱插话、乱提问、乱启发的。但是,秘书为提高领导的讲话质量,便于自己事后整理,对领导的讲话进行巧妙的引导,还是有机会的。

案例一:茹太素挨打

明朝茹太素在担任刑部侍郎时,因其万言疏“言多忤触”而使自己受杖于朝,遭到降职处理,但其冗长疏却引起朱元璋发动了一场奏疏体式改革。

《明史·茹太素传》:“明年,坐累降刑部主事,陈时务累万言,太祖令中书郎王敏诵而听之。中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言多忤触。帝怒,诏太素面诘,杖于朝。次夕,复于宫中令人诵之,得其可行者四事,慨然曰:‘为君难,为臣不易。朕所以求直言,欲其切于情事。文词太多,便至荧(眩惑)听。太素所陈,五百言可尽耳。’因令中书定奏对式,俾陈得失者无繁文。摘太素疏中可行者下所司,帝自序其首,颁示中外。”

茹太素挨打的根本原因倒不在于其所奏文章太长,而是因为他的奏章中“忤触”之处颇多。其言“才能之士,数年来幸存者百无一二,今所任率迂儒俗吏”显然在攻击朝廷吏治。

除此之外,这则材料还记录了朱元璋所发动奏疏体式改革的原因、经过和目的。

朱元璋发动这场运动的原因是基于当时的政治形势。洪武八年,天下尚未安定。这位在马背上得天下的封建皇帝深知处理政事跟行军作战一样,不能不讲究效率,因而要提高政事处理效率,臣下的疏奏就必须形成“直言”、“切于情事”的文风。繁冗拖沓、空话连篇的风气必须坚决扫除。这一点又必须在公文的行文制度上得到保证,并成为属官们的共识。这样,朱元璋发动奏疏改革势在必行。这场奏疏体式改革,自上而下,由皇帝亲自发动,可谓雷厉风行,速战速决。其目的在于加速大明王朝这一封建国家机器的运转,以提高其政务效率,巩固其统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