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有关省际经济增长差异及地区协调发展研究综述
综述国内外关于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研究主要文献和基本观点概述;综述有利于地区协调发展的主要文献和基本观点。主要从区域差异及区域分工、特殊区域、城市化及城市圈经济、产业集群等角度综述国内外研究成果。根据目前我国区域经济学的研究状况,分析了本领域将会出现如下几个方面的趋势,如将进一步完善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理论,将加强微观领域的研究,将加强定量和经济计量方法的研究,将加强区域经济政策的研究等。
二、建立有利于分析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模型
一是分析中国经济转型的起点、目标、过程和特征分析。二是探讨中国省际经济的空间联系。三是探讨几个重要的经济增长模型,如哈罗德—多马模型、新古典增长模型等重要模型。四是在借新古典模型和哈—多模型等模型的基础上,建立几个有利于分析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模型。
三、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要素分析
一是资本要素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分析各省资本流动、外商投资等资本要素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二是人口要素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各省人口数量、质量及人口流动(包括流入或流出)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三是技术进步要素分析。从技术创新、技术扩散等角度建立科技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从各省科技竞争力水平的角度探讨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四是自然资源禀赋、地理位置差异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分析。
四、中国省际增长差异的制度、环境分析
一是制度分析。制度供给、制度变迁、制度利用的效率、制度创新的差异来分析制度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二是市场化对省际经济增长的差异。借鉴王小鲁等设计的市场化指标,对各省市场化程度作一个基本判断,分析市场化程度对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三是工业化对省际经济增长的差异分析。建立工业化的指标测度体系,对各省工业化水平作一个基本判断,分析各省工业化水平对省际经济增长差异的影响。四是城市化水平对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差异。
五、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及特征
根据省际经济差异的界定和测度省际经济差异指标的讨论,采集各省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口,国内生产总值等数据。以省区为单位,计算各省1978~2006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标准差、极差、变异系数、以国内生产总值为权数的加权变异系数、以人口为权数的加权变异系数、经济水平最高与最低省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率等作实证分析。所有计算结果绘制成相应的图表,研究分析1978~2006年中国省际经济差异变化的依据。
六、中国省际经济增长的协调机制和制度安排
加强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的协调作用。加速推进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战略计划、尽快落实中部崛起战略计划是缩小省际差距的重要途径。产业结构调整是区域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通过制定援助规划来影响空间结构,促进某些产业和部门的发展,从而提高省区的经济竞争力,规范和调整省际生产力布局,培育新的产业和新增长点。不搞大区域“一刀切”政策,因地制宜,实施省区制度安排。中央政府应对省情相同的省区制定相近的发展政策,实现省际产业结构合理化,通过产业发展与竞争,促进省际间产业协调发展。中央政府应制定省际经济合作的法律制度。制定共享资源、共同开发规划与政策,多种经营形式共同开发资源,利用现代化手段促进省际协调发展。国家通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加速推进欠发达省区的工业化和市场化。建立省际利益分享机制和协调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