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课程校长必读书系——课程改革新实践
36222800000048

第48章 全国高中课程改革前景展望(7)

但宏伟的演说不总与水平相符,所以高中老师评论经过三年教改的我们是:这一届普遍学习热情很高,但未免有些眼高手低。然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力可以培养,激情却难得与学习同在。见过我们研究报告的人,都不能不为我们的报告质量所惊叹折服。依然记得那次化学课程结业报告。老师让我们研究一样与化学有关的东西即可。像我这么不热爱数理化的居然也研究得有模有样,还成了典范,多亏了有这样宽广的选择空间。我研究的是埃及木乃伊,他的制作与化学有关,为了木乃伊,我竟然对制作这部分的化学产生了兴趣。和大多数同学一样,我成日搜资料,冥思苦想。写成之初,我还羞于拿出手,毕竟与化学不太沾边,但老师看后却大加赞赏,她认为不是人人都热爱化学,但她却要求人人都要参与进来,为此曾经努力过,人的能力大小,倒在其次。我十分认同此点,这也是教改的一条。像这样的研究还有很多,有时研究课老师根本不定题,随自己定,仅是体验而已。

高中,教改仍在继续,主要是深化了个性教育,人性化了许多。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学好学精每一科,你可以不喜欢某科而成绩不错,却永远不能在这门上取得很大成就,只要人人学精一门,这个社会也就全能了。

让时间来检验吧

读完了九年义务教育,考入高中后,面对的就是新课程改革的问题。在我看来新课改革就是由传统教材中的“繁,难,偏,旧”的问题转向现在的“自由发挥”即教材的转变,与教学方式的改变。

在新的教材中少了指令性的任务,多了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然而这一举止对学生和老师无疑都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前一段时间我参加了补考,原因可想而知,第一模块不及格要补考,补考还不行便要重修要拿学分,这也是课改之一,即由“成绩单”到“成长档案”。

新课程强调贴近学生的生活,拉近了课本与现实世界的距离。新课程让师生们一起成长,新课程更强调综合性,也更具有挑战性。

就拿研究性学习来说,研究性学习是我们高中课程中必修之一。课堂上丝毫没有数学、英语课上的死气沉沉。同学们提出自己在生活中不明白的问题与老师一起讨论,我们要运用自己所学的一切来解决问题。这时我们便运用了物理、化学、数学、生物……也许可以说这一门学科包罗万象。这时我们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了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同学们自然是喜笑颜开!

再说“评价方式”的改变,即从“成绩单”到“成长记录”。

在以前,成绩单便是自己一学期学习状况的一个见证。不管你平时有多努力,多用功,只要看到你的成绩单上,要么就立时肯定你,要么就一票否决你。而成长记录相对成绩单来讲更加公平,更加有说服力。因为那上面有自己对自己的评价,老师对自己的评价。

新课改对于老师、学生来说,都是一个很难下定义的举措,只能等待时间来检验吧。

回想起我的高中阶段,每天要面对永远也做不完的“习题”,还有老师填鸭式的课堂,我常常会感到不寒而栗。十几年来,感受仍是如此深切。人生中这一段最艰难的时刻,我相信,深深地印在了许许多多国人的心中。

高考制度不变革,这一痛楚将会一代一代地连续下去!

现在正在进行的这场新课程改革,令人关注之余,更多的是期盼。学生能否摆脱应试教育的“桎梏”,真正走向素质教育的明天,我们将拭目以待。

三、高中新课改应知难而进

(一)新课改应时出台

高中新课程改革是必要的和及时的。这次是建国以来的第八轮课程改革,从酝酿到实施,历时近十年。义务教育阶段已由试点向全面铺开阶段发展,如果高中不跟进,势必影响小学和初中阶段课程改革成果的巩固。从某种意义上说,目前高中教育是制约我国教育发展的瓶颈,高中教育改革的成败,将直接影响着国民素质和人才的质量。我不赞成将当前的高中教育定性为“应试教育”,但高中教育的确存在着过度追求升学率的倾向。“素质教育”对于高中来说是“春风不度玉门关”。高中教育“片面追求升学率”有其非常复杂的社会原因,采取简单的方法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可能激起强烈的反弹,使问题更难于解决。借助这次新课程改革,伴随着我国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实现,“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可以逐步缓解。

(二)新课改有喜有忧

就“形势喜人”而言,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改革的决心很大,思想越来越统一。尽管前期人们的认识和态度不尽一致,但随着课改工作的展开和对高中教育问题的反思,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改革是大势所趋。既然改革已经开始,高中教育工作者务实的精神特质就淋漓尽致地体现出来了。“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他们谈论的话题已由要不要改革转变到如何改革上面来了。对于高中新课程改革,社会上似乎出现了“干的人尽心,看的人担心”的现象。第二,课程改革有条不紊进行,成效初见端倪。这次高中新课改是自上而下进行的,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非常重视,尽管来得有些突然,但忙而不乱。各个学校在开好必修课的同时,做好了选修课的准备工作,有条件的学校已经开设了校本课程;校本教研制度已逐步形成,在教师培训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学生档案建设越来越受到重视,新的学业成绩评价机制正处于探索阶段。

就“形势逼人”而言,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的步伐落后于课程改革需要。从事新课改教学工作的教师都是传统教学模式培养成才的,其中有些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框架下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一时还难以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要求。这次课程变革,不仅将给中小学教师带来严峻的挑战和难得的机遇,而且也会促使中小学教师的教学观念发生一次历史性巨变。可以说是脱胎换骨的转变。就像一个穿惯了土布衣衫的农民刚一改穿西装,总有一些不舒适的感觉一样,刚参加新课改,教师也会有这样的感觉。因此教师培训任重而道远。第二,参加新课改的师生暂时还没有幸福感。究其原因,一是改革的压力太大,教师培训甚至加重了他们的精神和经济负担。二是新高考方案增添了考试科目,教材费增加了,学习的内容增加了,他们对未来的高考有畏惧情绪。三是第一学年主要开设的是必修课,学生自主选课尚未到来,学习的主动性还没有体现出来。第三,准备工作尚不充分,一些配套措施难以落实。例如,教学用房和实验室建设压力增大,教师编制严重不足,通用技术课的教师难寻。第四,教学管理的难度增大。目前,各个学校都处在转轨时期,既有参加3+x高考方案的高二、高三年级,还有参加3+x+1方案的高一年级,前后差别很大,不仅各级教研部门的工作跟不上,学校的管理也感到吃力。

(三)新课改稳步前行

应该通过以下措施逐步推进高中新课程改革。第一,坚持方向不动摇。高中新课程方案是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广泛征求社会各界的意见,立足国情,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出的,符合时代要求和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虽然说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在教学实践中一时还难以完全达到,但标准不能降低,要处理好结果与过程的关系,方向不能动摇。第二,积极应对。新课程改革的过程必然会伴随着阵痛,困难也客观存在。但是,态度要端正,要想方设法克服困难,创造条件。应对是积极的,应付是消极的,二者的结果自然是不同的。第三,小步快走。新课程体系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相对于原来的课程必然有重大创新和突破。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场课程革命。由于没有现成的经验,各个学校都是在摸着石头过河,小心谨慎。这是正确的。教育的对象是人,课程改革不能采用高歌猛进、急于求成的方式,而是要冷静细心,稳扎稳打,不断总结,逐步完善。第四,保证质量。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育质量,促使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因此,不管内容、模式、方法、结构、管理、评价等方面怎么变,教育质量永远是第一位的。为了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改善教学条件,更新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素养,应当是工作的重中之重。

教育子女学会如何做人处世、待人接物,成为人格高尚、心理健康、自强不息的“人中人”,而不是以追求高分、名次为目标的“考试机器”,这是家庭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的不同之处。当前家庭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就是过分注重育智而轻视甚至是忽视育德,把家庭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二课堂”。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用自己的思想、品德、智慧、知识、情感,感染、濡化、陶冶、指导着学生,教师看着学生的成长、发展犹如看到自己生命的“再生”,学生的发展成了教师生命的延伸,培育人才则成了教师最大的人生乐趣。只有这样,教育才真正成为生命影响生命的事业。

校长不仅是学校的行政首脑,更要成为教师的精神领袖。唯有学而不厌的校长,才能带出一支学而不厌又诲人不倦的教师队伍。

学生往往是透过师生关系这扇窗户,去审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去验证他所获得的知识,并借以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的。如果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得到的是真诚、关心和爱,那么这些美好的情感就会像一颗种子一样深深埋在学生的心田里,终将结出丰硕的成果。

孩子们犯错误时,他们迫切想得到的,是理解和帮助,而绝不是粗暴的批评和惩罚。他们正是通过不断从错误中吸取教训而成长、成熟起来的。学生看起来最不值得爱的时候,恰恰是学生最需要爱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