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课程校长必读书系——课程改革新实践
36222800000037

第37章 福建省高中新课程改革(1)

(第一节)2004年福建省教育形势分析与展望

一、2004年福建教育发展总体态势

2004年福建省各项教育事业继续保持了快速增长的态势,义务教育稳步发展,“两高”教育总量明显扩大,职业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各项教育发展指标陆续达到或者接近“十五”规划目标。

1.义务教育

突出农村重点,是福建义务教育工作的一向原则,这在2004年的工作格局中再次得到体现。为了提高农村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今年出台了《关于建立对县级人民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评估制度的意见及评估方案》,强化政府行为,进一步健全了农村教育工作责任制。在防止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和厌学因素而失学、辍学方面:启动了“贫困生助学工程”,从各级财政和社会捐资筹措基金,对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进行扶助;今秋新学期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全面实施“一费制”收费,切实减轻学生家庭经济负担;加强农村学校管理,降低考试难度,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些措施,均在农村中小学保学控辍中起到了明显作用。2003-2004学年度,全省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6%,初中入学率91%,均比上年略有增长。

“双高普九”进展顺利。今年出台的《福建省实施“双高普九”推进“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意见》,可视为义务教育工作重点走上一个新台阶的标志。根据这一文件要求,全省至2005年要有33个县(区)基本实现“双高普九”目标,至2010年增加到68个县(区),2015年所有县(区)基本实现“双高普九”义务教育。继去年启动首批评估验收6个县(区)实现“双高普九”后,今年上半年又组织了对邵武、永安、南安、石狮、马尾、仓山等6个市(区)的“双高普九”评估,到今年年底,全年将有10个县(市、区)被验收。

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今年启动了中小学危房改造二期工程,计划两年内基本消除农村中小学现存165万平方米D级危房。教学改革进展顺利,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今秋义务教育起始年级全面实施课改新课程;实现了所有初中校开设“信息技术”课程,居全国前列;新的评价体系与考试制度也已经基本建立起来。

2.普通高中教育

今年全省下达普通高中招生计划24.43万人,比2003年实际招生数增长11.9%。在强有力的行政督促下,普高招生基本上按计划完成,从而使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达到64.7万,比上年增加7.2万,增长12.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从上年的51.3%提高到56%。在2003-2004学年度,福建高中阶段教育每万人口中的在校生数,已从上年度的全国排名第11位上升到第7位,从今秋开始的新学年度,估计这一排名仍比较靠前。

普通高中的规模和质量都有所提高。按照2004年初的统计,全省普通高中总校数达到592所,比上年增加41所。今年上半年组织了对33所高中的达标评估验收,从而使全省三级以上达标高中达到229所,比上年增加23所。在达标普通高中中,示范性高中12所,一级达标41所,二级达标75所,三级达标101所。普通高中优质率约38%。

3.职业技术教育

今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的明显提高,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今年中职学校招生,除继续实行“三放开”(放开计划、入学条件、招生时间)政策外,进一步突出了服务“三农”的功能,在扩大招收农村学生、引导农村劳动力转移方面取得新进展。一方面,采取更为灵活的学籍管理制度,从今秋入学新生开始全面实行“学分制”,方便学生工学交替、半工半读完成学业;另一方面,加强就业导向,扩大“订单式”招生,并根据产业结构调整和劳动力市场变化,调整重点专业培养方案,确定了79所中职学校作为数控技术应用、汽车运用与维修、计算机软件三个专业紧缺人才培养任务校。这些措施,增强了中职教育对农村学生的吸引力。2004年全省下达19万人中职招生任务,其中向农村招生从去年的8万人增加到今年10万多人。

高等职业教育方面,在总结推广全国领先的软件高职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拓展领域,加大为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培养迫切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力度。今年主要发展三大项目,一是以软件专业为龙头的教育带动产业项目,二是以制造专业为龙头的教育服务产业发展项目,三是以物流专业为龙头的教育促进产业发展项目。因应这些发展需要,一批新的职业技术院校应运而生。如福州,近一年多来投入2.6亿元重点建设了福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福州外语外贸职业技术学院、福州黎明职业技术学院、福州海峡职业技术学院,四所高职已正式列入国家统招计划于今秋开始招生,另有一批高职院校还在筹建中。这些高职院校的设立,将为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加快新型工业化建设奠定人力资源的基础。截止上半年为止,全省共新建14所高职院校,高职教育专业结构明显改观,与产业结构调整和行业发展需要相匹配的职业教育体系渐趋完善。

4.高等教育

2004年福建全省报名参加高考人数21.8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全省共完成本专科招生15.5万人,约比去年实际招生12.98万,增长20%。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从去年的15%提高到今年15.61%,高考录取率则从去年的63.5%猛增到今年的75.7%。

高考录取率的大幅度提高,部分原因是今年实际报考人数的增幅低于预期,但主要还是由于省内高等教育总容量的扩大。今年新增本科院校3所,一批新的高职高专院校也开始招生,新增本专科院校是今年高等教育扩招的生力军;同时,今年招生的普通本科高校民办独立学院也增为10所,由于招生方面享受了若干扶持政策,招生总量也在增长;另外,随着福州地区大学城和厦门大学漳州新校区相继进入二期建设,各有关院校招生能力都有所扩大,今年大学城招收新生约1.6万人,比去年多招6千人。从招生流向来看,今年全省高考招生原计划是15.7万,比上年实际招生增2.72万,而计划招生中有13万为省属高校招生指标,这一指标比去年省属高校实际招生增加了近3.3万。也就是说,今年招生增量部分都是省内高校扩招而实现的,省外招生总量实际上还有所收缩。这是今年采取加强省外高职高专和民办院校在闽招生管理,保护和促进省内高校招生计划完成的政策的结果。

今年高等教育发展的一件具有深远意义的事情,是重点高校建设项目的启动。去年底,省委省政府决定,在本届政府任期内,在正常安排的教育经费之外,每年另行安排1.5亿元资金,着重加强厦门大学、福州大学、华侨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集美大学等8所重点高校建设,建设内容包括重点学科建设、教师队伍建设、创新平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等。这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启动,大大推动了各重点建设大学重点学科的发展,研究生扩招能力明显提高。今年全省普通高校完成研究生招生6460人,比去年的5762人,增长12.1%。其中省属高校增长比较明显,去年省属高校完成研究生招生2259人,其中博士生200人,硕士生2059人,今年省属高校招收博士生278人,硕士生2697人,分别比上年增长39%和31%,明显高于全国研究生教育发展速度。

二、当前福建省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的几个热点问题

(一)“两基”与“双高普九”问题:如何夯实农村义务教育这个基础

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既是体现教育公平性的内在要求,也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当前福建基础教育学生总数中,在乡镇以下就读的比例,幼儿园占72.6%,小学占87.3%,初中占85%,高中占67.7%。因此,没有农村教育的发展,一切振兴福建教育的宏图,都只能是一纸空文。当前福建农村义务教育面临的比较严峻的问题,一是中小学办学条件落后,硬件设施与城市学校存在较大差距,满足不了新课程实施的需要,教学质量难于提高。二是师资素质不高,教师学历普遍偏低,如农村初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仅占8.5%,比城市41.5%相差33个百分点,加上接受现代教育信息和观念的落后,难于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三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意愿不高,由于教育质量低下,升学希望渺茫,加上课业负担和经济负担的因素,农村初中生厌学倾向普遍,辍学率居高不下。

关于农村初中生辍学问题,已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据东北师范大学农村教育研究所对辽、吉、黑、豫、鲁、鄂6省14县所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农村初中学生辍学率高达40%以上;《中国青年报》记者调查也证实“30~40%的辍学率是下面公认的。上面一检查,下面就得作假,把流失的学生再找回来,顶个名,谎报辍学率”。笔者在闽清农村某些初中校也了解到类似情况。福州市人大执法检查组今年所进行的一项调查也表明,福州市所辖8县初中生辍学率全部超过3%的“两基”验收标准,个别县达到5%。这恐怕依然是保守估计。可以说,福建初中生辍学问题即使不像北部诸省所调查显示的那么严重,但实际问题要比有关部门逐级上报的情况严重得多,这是不能不予以重视的。

从一般意义上说,农村基础教育的滞后与“三农”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它的根本改观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和“三农”问题的缓解。但是,在社会转型过程中政策的不配套和发展观念的偏差,也是造成农村教育问题更加突出的重要原因。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无非靠增加投入、政策扶持和管理体制改革,这是凝聚了普遍共识的理念,政府在这些方面的实际作为也不可谓不多,不过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具体举措却又往往置农村中小学于不利地位。比如,在发展中心城市过程中,为了迅速扩展城市教育容量,连年向周边地区招考教师,致使许多农村优秀教师流失。一些农村小学校长抱怨:“本地高素质教师本来就缺,会去参加入城考试的都是年轻、高学历又有几年教学经验的成熟教师,他们一走,对学校损失很大。”这里面涉及到如何培植和保护农村义务教育的优质资源的问题。笔者认为对于此类政策措施,值得反思和慎重。农村义务教育基础夯不实,“双高普九”必难实现。

(二)普通高中的优质资源潜力

随着“双高普九”工程的启动,高中所面临的升学压力必将加大。根据“十五”规划,到2005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要达到60%,今年离此目标还差4个百分点。明年要补齐这4个百分点,全省普通高中在校生数必须净增6万人。

从几年来扩招速度来看,似乎这一目标不难实现,因为明年高中毕业生只有大约19万人,招生总量只要比今年的24.43万再增加2万人,便可实现在校生净增6万,而这几年普通高中每年扩招均远不止2万;而且明年初中毕业生规模基本与今年持平甚至略有减少,那么扩招还将带来普通高中升学率的显着提高。但由于连年来普通高中持续扩招,原有办学潜力几乎挖掘殆尽,扩容压力还是相当大的,尤其是县镇以下高中,已多年呈人满为患状态。去年全省县镇普高人数在56人以上的超编班级占45%以上,66人以上的超大班级达1852个。农村普高56人以上的班级也达33.3%(城市这一比率为20%)。这些高中普遍面临资金不足、人才缺乏的问题,扩容能力有限,面对明年的扩招任务,的确有着承载不力之虞。

普通高中教育资源挖掘的难题,关键在于它面临的是一种结构性的短缺,即一般性资源不缺,优质资源稀缺;城市资源相对不缺,县镇以下资源紧缺。经过连续几年的发展,一些城市的普高资源已得到明显缓解,比如今年福州市区普通高中容量已呈供过于求状态,可进入优质校的普高新生比例达到80%。但农村学生升入优质校的几率却低得多。明年全省初中毕业生有85%属县镇及农村学生,由于各种原因,他们很难进中心城市就读,只能千方百计去挤本地县镇的优质高中,这样,矛盾的焦点将集中体现为县镇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的高度紧缺。因此,能否有效挖掘县镇普通高中优质资源的潜力,对全省高中阶段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当然,采取各种政策的、经济的优待措施,吸引一些县镇和农村优秀学生到城市就读,也是一种均衡优质资源拓展方向的可尝试的选择。

(三)职业教育与社会力量办学呼唤秩序与归位

今年福建高考招生中出现了一种以往罕见的现象:不少大专层次院校的新生报到率普遍下降,往年报到率在90%以上的一些公立大专院校,今年报到率仅50%,新成立的民办大专更低,有的达不到30%,最低的仅15%。据了解,其主要原因是各类大专院校层出不穷,形成招生竞争,一些不正规的院校在争夺生源中采取各种不规范动作“截”走学生。这里面有不少是来自省外的“杂牌校”,也有不少是省内学历文凭考试院校。甚至个别已列入国家统一招生的正规院校也参与在计划之外招揽学生。

报到率不足可以通过招生补录来解决,但优等生的流失却是难于挽回的。如何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打击招生欺诈,已经成为社会关注的新热点问题。从更深的层次来看,这种现象的背后,实际上隐含着职业教育发展机制错位的迹象。

做大“两高”教育总量和解决农村劳动力出路的迫切需要,成就了这几年职业中、高等教育的迅猛增长,各级政府对职业教育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热情。这本身是一种好现象。问题可能出在投入主体的错位上。根据我国目前教育投入能力有限的实际状况,政府的教育投入,主要应优先发展基础教育和重点高校,尤其是义务教育;职业教育的发展,应更多地依赖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职业教育,与民办机制有着天然的亲和力,而政府行为在这些方面并没有优势,比如,这两三年福建大力发展软件专业中、高职教育,可是今年首批毕业的大量学生却无法相应就业,这是公办职业教育经常都会发生的情况。在义务教育政府投入比例仅占76.7%,经费大量缺口的情况下,这种情况的存在无疑是对资源的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