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新课程校长必读书系——课程改革新实践
36222800000033

第33章 江苏省高中课程改革(2)

根据此次江苏省即将全面推广的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务管理系统,到时候标准分很可能会被引进到学校的评价体系中。每个学生不同科目成绩出来后,根据不同课程的年级平均分制定标准分,在标准分的基础上再换算出考生最后的得分,然后据此决定出学生的排名。老师们表示,这种评价体系相对客观,对学生确定今后的学习方向乃至高考的选科都具有指导意义。

(三)学生在校表现建“档案”

据了解,普通高中新课程教务管理系统特别预留了一个数据上传功能。各学校的管理系统可直接向省教育厅上传数据,包括学生的考试成绩和自高一入校以来的活动记录,是一种“过程评价”。学生高一的表现在高一学年内就上传,今后不得更改,为2008年的高考录取改革创造条件,高校届时可以接到省教育厅查看学生的一贯表现,更有利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四)高考试题将更加开放

由于各市选用教材可能不同,专家们表示,2008年的高考将更贴近课标内容且重点考查各版本教材基本共同的部分。值得关注的是,开放性试题将会成为2008年高考试卷的一大特色,很可能对学习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加注重。以历史为例,在国家规定的选修课程中,一共有6个模块,但最后高考只考其中3个模块。那么高考最可能出现的情况是,试卷中必修课的考试内容相同,选修课考试内容中,可能会同时出现6组题,让考生自己选择其中的三组进行回答。

二、今秋高中新课改凸现4大难点

江苏省今年秋季开学后将试行高中新课程标准。关于新课改的试行方案也已经出台。虽说最新的课改方案对课程设置和评价方式等都有规定,但各校普遍反映今秋真正实施新课改时,还会出现很多难点。

(一)课时严重不足

从2004年9月开始,江苏省一些学校已经开始新课改试点工作,南师附中、十三中、中华中学、宁海中学4所学校去年已经率先进行语文学科的试点。“课时减少了,内容却增加了,不好教啊!”中华中学副校长钱进谈起试点一学期最大的感受时感慨说。以高一第一学期为例,传统的语文教材仅一本共29篇课文,每个班级每周安排6课时教学,一学期教学刚好完成。课改后,必修的部分一学期有2本教材,共50篇课文,但每周仅安排4课时教学,按照每学期20周计算(包括复习应考时间),每篇课文仅有1.6课时教学时间,根本不够用。此前每篇课文最少要用2课时,一些课文甚至会用一周时间讲解。“实施新课标后,要想在规定课时内讲完课文,唯一的办法就是要让学生在课余先把课文读通读懂,上课时只给他们解决一些读过后还不懂的问题,这也是新课标提倡的学习方法。但现实是,学生目前课后把很多时间花在了数学、物理上,根本没时间看书,也没有养成这种自主学习的习惯。”钱进无奈地说,“目前虽说学校已经开始试点,但还是按照每周6课时在上,即使这样,课程还是有拖延,而且课文讲解深度也不够。”

(二)教师水平不够

新课标的教育理念很好,但能否落实还要看教师的水平。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老师说,目前教育部门规定每个教师每周必须完成10~12课时的工作量。由于课改后每个班级每门主课的课时为4课时,主课教师每学期得带3个班级才能完成任务,这对一些老师来说工作量很大,不太可能完成,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教师兼带上一些选修课。“选修课也不是那么好开的,要开选修课,教师得有相关资质,要经过培训,即使能开也要看有没有学生选上你的课,因为按照规定满25人才可开课,所以教师要吸引学生还得有他的特长,压力和挑战是巨大的。”这位老师表示。

(三)学校设施不全

课改后,课程设置分为选修和必修两个部分,选修课程可以自由选择,不仅可以跨时段还可以跨年级,这些对学校的压力也是巨大的。因为跨时段或跨年级选课,加上学生选修的科目不同,因此学校的课表安排十分困难。另外,目前高中每班人数在50人左右,而课改选修课的人数是每班25人,势必造成学校班级数不够。加上新课改注重动手操作,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的实验课也将增加,实验室的数量也得增加。这对目前一些规模有限的学校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也有老师认为,由于选修后,行政班被打破,原本每个班的班主任可能不复存在,而是会给一定数量的学生指定一位生活指导老师,这样一来,这些时而分散时而集聚的学生们的管理就会很困难。

(四)高考“悬而未决”

“课改要想成功,关键看高考制度”,这是采访中记者听得最多的一句话。有老师认为,如果课改后,学生平时学什么高考考什么,那各校都会对新课改重视起来,出现的问题也会尽最大力量解决。但实行了20多年的高考制度已经造就出极为固定的、功利化的教学模式,考什么,就教什么、学什么、练什么。如果高考一卷定终身的方式不改、学校对老师教学的评价尺度不改、选修课的最终评价方式与课改理念不配套或不科学,高中课改就有可能变味。据介绍,课改后学校权力放大,特别是一部分选修课是由学校根据自己的校本课程开设的,这些选修课的模块怎样设计,怎样考核都由学校自己制定。如果高考制度不改,一些学校为了追求高升学率,很有可能取消选修课程,或者随便给学生一些学分,将选修课时间腾出来,进行主课的复习,还是走上应试教育的老路。

三、江苏高中新课改解读

(一)选修课的开设如何保证

不少中学正在筹备新课改的工作,但高一年级目前只准备上必修课,而选修课基本没有开设,那么,如何推进选修课的发展进程?

省教育厅副厅长周稽裘认为,学校指定课程计划时,高一年级确实主要设置必修课程,选修课大多从高二下学期开始,江苏省教育厅已经要求学校开齐应设的模块,三星级以上的学校必须开齐所有的选修模块,一般高中也必须开设80%的选修模块。如果部分学校受条件、师资的限制,有部分选修模块可以不开。如果某一选修模块选择的学生人数很少,学校也可以不开设该课,但学校必须事先公布该选修课报名人数达到多少人可以开课,50人以上必须开课,开班人数不大于54人。

(二)高中学分与大学学分制有何不同

高中实行的学分管理和大学学分制有很大不同,新课改主要实行学程制,学生必须学完该课程,同时必须达到一定的学时,这样才能拿到相应的学分。一般情况下,一个学期分为两个学段,学完一个模块,由学校组织考试,并且认定学分,如果考核不合格,还可以参加重修重考。

(三)行政班教学班不再合并

课改后,班级的概念确实有变化,以前的班级既是行政班又是教学班,一个班的学生上一样的课。但现在课改后教学班级却是动态组合的。可以说实行了“跑班制”,学校要指导每个学生如何选修,每个学生都应有一个选课导师,在班级管理、排课等方面都会有变化。

(四)15%课程学校有自主权

学校有比较充分的课程自主权,15%左右的课程可以让学校自己发展,更有利于创建特色学科,建立自主发展的机制。一般36个学时构成一个模块,包括必修模块和选修模块,每名学生最低要修满144个学分,其中116个必修学分,28个选修学分。从目前高中所包含的学时来看,仍可增加20多个学分,这可以由孩子的特色和发展方向决定,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权。没有标准课程,学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合作,课程可以由师生共同创造,和过去那种教材完全是指定的、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是完全不同的。

(五)2008年高考将紧贴新课改

江苏2008年高考方案仍在研制当中,高考与招生制度改革要根据教育部的要求,充分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有利于高中新课程实施,有利于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而在了解到新的课改方案之后,部分家长认为,课改的课程设置让人眼前一亮,如果一些新增实践课程考查可以进入高考,将更能促进课程的顺利实施。

四、揭秘江苏高中课改

(一)新课改课程设置

国家课程标准规定的必修课程共8个领域,合计116个学分,所有高中必须全部开设,并作为学生毕业的必备条件之一。学习领域包括语言与文学、数学、人文与社会、科学、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和综合实践活动,反映现代科学综合化的趋势,体现对高中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科目包括语文、数学、外语(英语、日语、俄语等)、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技术等12~13个,每科目由若干模块组成。

高中学生在校修习课程三年,按照5学期学习计算,可以修习170以上学分。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获得一定学分。达到毕业所需的144学分后,学校应当根据学生的实际需要和意愿安排课程,凡是新选学课程并通过考核的,继续计算学分。

(二)学分评定有章可循

学校应该鼓励学有余力或希望多方面发展的学生修习更多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普通高中学生学分认定的主体是学校。学校在课程指导委员会的统一部署下,根据不同学习领域的特点设置若干个学分管理小组,负责制定学分认定的标准和程序,负责学分认定过程的监督和检查。

认定方式:1.模块开设前要提出一个细致的学分认定方案。方案中要着重解决成绩评定的组成部分及权重、学分的分布与具体评定程序等问题;2.学分认定既要注重学生的学业成就,又要关注学生多方面素质和潜能发展,最终的认定要涵盖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两方面的结果。

认定学分必须同时具备如下条件:1.学生修习时间至少须达到课程标准要求修习课时的4/5,其中研究性学习每个学分必须要达到18课时,社会实践活动每学年不得少于一周,社区服务每个学分不低于5个工作日;2.实验操作、日常作业(报告)等多方面过程表现合格,文化课考试或考查成绩合格;3.研究性学习活动须以研究报告、总结等形式呈现;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认定须有实践和服务过程中的详实记录及相关证明材料。

学生因考试成绩不合格而不能获得学分的可以申请补考,补考时间由学校安排,补考合格后方可获得学分。所获学分仍可记录在学籍管理卡的相应栏目内。补考仍不合格者,允许重修或另选修其他模块(必修课程和有必修学分要求的选修课程不能放弃)。重修要在接到学分不被认定通知后1年内完成(高三年级要在本学年第一学期内完成)。

此外,学校不得以学分奖励学生。学生学习成绩特别优秀或在某一方面表现特别突出,可在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和学籍管理卡的相应栏目内予以真实记录。

江苏省内普通高中之间学生所得学分可以互认。外省转入江苏省的学生,如有学分予以承认,依据转入市、区的学籍管理规定确定。普通高中学生经学校同意在高等院校、职业学校修习课程的过程记录和考试、考查成绩可作为学分认定的依据。

认定的学分要分别记入学校学籍管理档案(包括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和普通高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

(三)江苏高中课改新教材揭秘

1.江苏省高中新课改教材由各市自主决定

2005年秋天,江苏的高一新生全面进入新课改,江苏新课改后究竟使用什么教材?全省新课改的教材将采取各市自主的原则,即每个市有权自定高中教材。由于2005年秋的高一新生将是江苏省第一批新课改的高中生,届时2008年的高考模式和内容势必也会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全新面貌出现。这就带来问题:各市的教材不一样,却要面对同一份高考试卷,是否会影响2008年的高考公平?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说,高考是按照课程标准考,虽然各地教材版本不同,但每个版本的教材知识结构设置等都是同样标准,因此不会因为版本不同影响高考。也有部分学校的校长认为,虽然教材由各地决定,但是考虑到教研和教学交流的需要,教材的选用很可能会出现以一个市为中心,周边城市选用相同教材的现象,结果,各地教材的选用很可能趋同。不过,南京九中的校友、上海师范大学现代教育研究所所长、着名的教育研究专家杨德广教授建议,从上海多年新课改及自主命题高考的经验看,江苏最好是全省选定统一的教材。他认为,江苏是高考自主命题省,从学生进入高中学习时就要考虑到使用统一大纲下的教材。他建议引入竞争机制,让教材选用委员会从多套教材中选出最好的一套给学生使用,并且一旦选定后二三年不变。

江苏2005年全面进入高中课程改革的消息近来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相对于新课改政策的公布,一些配套的措施,诸如教材使用、评价标准都还不甚明朗。新课改之后,学生们学些什么?“苏教版”高中新教材已经出了5门学科,全国已进入高中新课改的省区有几十万学生已在使用“苏教版”。而对于江苏的大多数学生来说,新教材到明年才正式与他们见面。

每学科教材数量激增

“苏教版”高中新教材目前已出了5套,分别是语文、数学、化学、生物和通用技术。从教材的数量上来看,有的一门学科的教材相当于以前的三四倍。语文课本预计要出21~22册,除6本必修外,其他都是选修内容,诗歌、散文、小说都单独成册。数学也有20多本,其中必修为5本。化学必修加选修共8本,生物3本必修、3本选修,通用技术共9本。

教材数量的增多是不是意味着学生学习负担的加重?“苏教版”教材出版负责人、江苏教育出版社王瑞书副总编说,因为教材中选修教材占了较大的比例,所以学生的负担不会加重。在学习必修课的时候,学生可以了解到这门学科的基本知识,如果感兴趣,可以继续选修,了解其各个分支的内容。教材以各个知识点分模块编排,相互间不冲突,不影响学生深入学习。从数量上看,一个学生可能只选择选修教材总量的四分之一或是五分之一。

2.给学生更多拓展空间

新教材与传统教材最大的区别在哪里?以高中语文新教材为例,试用后老师和学生普遍反映,留给学习者的空间很大。必修课本在选文上更贴近现代生活,现代名家名篇比较多,在保持一定传统的前提下体现出了变化,体现出一个时代的特点。可以说教材起点不高,但最终有些文章的深度高,给很多学有余力的学生提供了拓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