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新课程对传统课程的最大突破和超越就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选择性,这也是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核心价值追求之一,它为学生在普遍达到共同要求的基础上实现有个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然而,学生由于对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内容、模块关系及不同发展方向的学分要求缺乏必要了解,对自身的禀赋、兴趣、基础、发展倾向认识不清,缺乏自我规划、自我管理观念和能力,心理不成熟,易受他人及社会影响,有从众易变心理,对社会发展趋势不够了解,因而在选课过程中难免出现盲目、短视、多变或无所适从等现象,从而导致选课不当和修习效率低下。所以,学生能否科学有效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从而实现在普遍达到共同基础上的有个性的发展,就成了此次高中课程改革的主旨和核心价值能否实现的关键。因此,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科学有效地选择课程,提高课程修习效率和质量,并降低教学管理难度,就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指导和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选择课程,除了要加强新课程教育,帮助学生提高对高中课程改革意义的认识和加深对高中新课程的结构、内容、模块关系、学分要求以及课程设置的了解,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定人生发展目标,增强人生规划意识外,帮助学生从自身特点和发展需要出发,学会从长计议,规划三年课程,提高选课效益和修习效率,就成了学校必须重点考虑并要认真解决的问题。我们的做法是:
(一)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为依据,编制适应不同类型学生发展需求的三年课程规划样表,供学生选课时参考
普通高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模块三个层次和必修选修两部分构成。重基础、多样化、有层次、综合性的课程结构和灵活的课程设置,以及各学科课程标准中对人文社会类、理工经济类及学科专长类等不同发展方向提出的选修建议和学分要求,为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提供了现实可能的课程条件和不同的修习标准。为此,学校根据国家课程方案及学科课程标准,分别编制了适合大文、大理、文科特长、理科特长、艺术特长、体育特长和综合均衡发展等七大类学生不同发展需求的三年课程规划,以明确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哪些该学、哪些不该学,哪些先学、哪些后学,哪些学快些、哪些学慢些,哪些学多些、哪些学少些,哪些学科要修基本学分达毕业要求,哪些学科要修较高学分达升学要求,哪些学科要修最高学分,使自己的学科特长得到充分发展。从长计议选择课程,可以避免和减少选课的盲目短视、频繁变更、顾此失彼、顺序颠倒、过早偏科或避重就轻等现象的发生,提高选课效益和质量。
为了确保中途变更发展方向的学生能及时调整修习内容,学校还设置了在不同时段内由文转理或由理转文的课程规划。学生有了三年课程规划样表作参考,便有了自主选择课程的参照,便会在学习选择中进一步明确自身的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学习进程和学习要求,才会更加主动积极地发展,才会在选择中学会规划课程、规划人生。三年课程规划只是作为学生选课的参考,而不是非此即彼。学生仍可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适应自己的学习内容和学习进程。只不过是发展方向相同的学生,选择相同课程和相似修习进程的可能性增加了,减少了学生选课后在管理上分流整合的难度,便于对学生在初步确定选课的大体方向后,实行按类编班,捆绑式教学,减少学生走班上课的频度,使教学班与行政班大体一致,以确保教学及教育管理的有序高效。
(二)尝试放开艺术类选课,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多样性选择,摸索和积累放开选课的管理经验
普通高中新课程将“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学习领域,并努力倡导综合化的艺术课程,将舞蹈、戏剧、设计工艺,现代媒体艺术等多种艺术门类与传统的音乐、美术一起纳入学校课程,拓展了艺术视野,强化了艺术教育的审美功能和艺术表现力的培养,艺术课程对学生的吸引力大大增强。
为了充分发挥艺术课程的教育功能,改变学生对艺术课程漠然和轻视的态度,探索和积累如何根据学生兴趣和发展需求,结合学校课程资源的实际情况,尽可能多地提供更有吸引力的艺术课程让学生选择,以及放开选课后的教学管理经验,学校决定从高一第一学段开始,全面放开音乐美术课的选课。开设什么样的课程模块,不是由学校安排,而是由教师根据各人的专业特长提出,任由学生自主选择。教师能开什么课,学生选什么课,学校就开什么课。学生不仅可以选择课程,而且也可以选择老师。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各模块的特点以及任课老师的情况,学校专门安排所有拟任教师到各班宣传和推介自己的课程和自身优势,老师们则使出浑身解数,让学生了解和喜欢自己开出的课程,了解和喜欢自己。老师们到位的宣传、坚定的承诺和自信的个人才艺展示,不仅使学生对新课程下音乐美术的学习内容、学习要求和艺术教师的专长有了全新了解,而且也激起了学生对艺术课程从未有过的浓厚兴趣和学习期待,选修热情空前高涨,选修内容几乎涵盖了音乐美术的所有模块。最终学校确定音乐开出音乐鉴赏、歌唱、音乐与舞蹈、音乐与戏剧表演四个模块,美术开出美术鉴赏、绘画、工艺和书法四个模块,同时也确定了高一年级音乐美术的任课教师。
放开选课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同一时段不同模块选修的人数不一样的情况,有的可能过多,有的可能过少。同一时段选修同一模块的人过多,师资场地难以满足;同一时段选修同一模块的人过少,又会造成师资场地使用效益不高。为此,学校要求学生选课一定要从长计议,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规划艺术课程的选修内容和选修进程,并在同一时段填报两个选课志愿,以备学校调剂。同一时段选修同一模块的人数过多,则将部分调剂到下一学段相同模块或同一时段的其他模块选学;同一时段选修同一模块的人数过少,则将其他时段选修这一模块的人调剂到一起,或先改选其他模块,以提高教学效益。由于调剂是以学生的志愿为依据,并且做到任何模块都重复开设,学生这次选不到还可以下次再选,只不过是对模块选修的顺序做了调整罢了,所以绝大多数学生认可调剂结果。
放开选课,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以及对任课教师的认可程度选择课程,因而学得积极主动。鉴赏课再也不是沉闷闲散的自习课,看其他书籍和做题的现象大为减少,参与程度空前提高;音乐与舞蹈课让学生真实体验了形体律动与音乐结合的美;音乐与戏剧表演课则让学生真正过了一把演戏瘾;设计工艺课一次又一次引发了学生的创造冲动。艺术课成了学生认识美、发现美、体验美、创造美以及释放情感、表达自我的舞台。艺术教师也表现出了空前的教学热情,为了兑现自己的诺言,他们精心设计每一堂课,认真上好每一堂课,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学生广泛积极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也大大激发了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可以为一张图片、一段音乐通宵上网,跑遍音像店;他们为了做好示范又练起了专业基本功;良性互动、平等亲密的师生关系正在逐渐形成。
从长计议,放开选课,既增强了学生的课程规划意识,培养了学生的课程规划能力和人生规划能力,提高了选课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满足了学生的不同需求;又方便了管理,改善了师生关系,促进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教学质量。这一尝试是非常有益的。
(第四节)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方案
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顺应国际高中课程改革潮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重大改革。经教育部批准,海南省已成为国家首批普通高中课程改革4个实验区之一,从2004年秋季开始全省普通高中学校起始年级将全部进入高中新课程。为了保证全省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实验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结合海南省实际,现制定工作方案如下。
一、实验工作的指导思想
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坚持以“三个面向”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的精神,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的要求,把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作为深化全省基础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立足海南省实际,吸取国内外课程改革的有益经验,大力推进教育创新,构建理念先进、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海南省普通高中新课程体系,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高中学校成为学习化组织,为加快建设基础教育强省、为培养与海南经济特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型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2004年-2007年实验工作的目标任务
(1)完成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各科课程标准(实验)和实验教材的验证实验,为我国普通高中新课程的进一步修订完善提供认识成果和实证经验;
(2)完成全省及各高中学校《普通高中课程计划》的制订和实验,探索在不同条件下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为新课程的推广创造经验、提供示范;
(3)制订海南省高中课程管理制度,形成开发和共享课程资源的工作机制,建设独具特色的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提高各级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和高中学校建设、管理课程的能力;
(4)积极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构建与高中新课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创建学校新的课程文化;
(5)探索服务新课程目标、适应新课程结构和内容的教学模式,促进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建立新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探索建立与高中新课程相配套的高校招生考试制度;
(7)促进全省普通高中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全面提高全省普通高中学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
(8)实现全省高中资源的优化配置,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提高高中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
三、坚持全面进入、分类指导的实验工作原则
鉴于全省普通高中学校办学基础和条件的差异,对海南省全面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提出三类不同要求:
(一)进入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第三类要求)
(1)高一年级不少于4个教学班,学生班额在50人左右;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40%的选修Ⅰ模块,能满足学生3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和在选修Ⅰ中获得22个学分;
(3)学校开设的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能满足学生在选修Ⅱ中获得6个学分;
(4)具有从高二年级开始的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
(5)实验教师全部参加新课程培训并取得合格证书,能够承担高中新课程必须开设的必修课程和选修模块的教学工作;
(6)学校条件性资源能保证新课程开设的需要,并能够重视教学过程中素材性资源的开发和生成;
(7)学校建立教师全员参与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校本教学研究活动能够正常开展;
(8建立并全面实施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学生综合评价制度;
(9)学校有整洁的环境、稳定的秩序、良好的校风和改革的氛围。
(二)较好地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要求(第二类要求)
(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基本要求(第三类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60%的选修模块;
(3)能够开好本省地方课程和若干门类的学校课程;
(4)学校具有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
(5)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30人;
(6)学生3年中获得的选修学分高于28个学分(其中在选修Ⅰ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2个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的学分高于6个学分);
(7)教师教学方式能服务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选择性学习,学生学习新课程的自觉性和选择性明显提高;
(8)素材性资源受到重视和有效的开发利用,学校数字化课程资源能对教师教学提供有效帮助;
(9)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制度取得成效,教师普遍重视自我反思和同伴互助。
(三)高水平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要求(第一类要求)
(1)达到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第二类要求;
(2)能够开设各学科课程标准所要求的全部必修课和选修课;
(3)能够基本按照学生选课要求开设高质量的选修课程,并形成学校的特色课程或优势研究性学习项目;
(4)学校具有学生跨班级选课学习的条件,学生选课最低开班人数可少到20人,并能允许部分优秀学生跨年级选课;
(5)学生3年中获得的选修学分高于36个学分(其中在选修Ⅰ中获得的学分高于28个学分,在选修Ⅱ中获得的学分高于8个学分);
(6)教师能正确选择和运用多种教学方式组织课程教学,学生普遍学会自主学习和有选择性的学习;
(7)新课程所需要的条件性资源完备,素材性资源受到普遍重视和生成利用,学校拥有能不断更新和服务便捷的数字化课程资源;
(8)学校校本教学研究制度成效显着,教师合作探究蔚成风气,反思教学已成为教师的职业习惯。
以上三类要求,是海南省对普通高中开展新课程实验水平等级评估的依据。第三类要求是每一所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的学校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也是海南省普通高中2004年秋季获准招生的必要条件。目前还达不到第三类要求的高中学校必须在2004年秋季招生前达到基本要求。对能够达到第三类要求的学校,要努力创造条件达到较好实施或高水平实施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的要求。全省将在能够达到第一类要求的学校中,评选全省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示范学校;在能够达到第二、第三类要求的学校中,择优评选实施高中新课程的特色学校。
全省各普通高中学校要根据本校实际,对照三类要求对学校进行准确定位,作好3年实验规划和提高新课程实验等级水平的年度计划,努力形成自己的课程特色,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不断提高学校的实验等级水平。
四、实验工作的组织与领导
(1)市县教育行政部门要通过成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课改办)和课程改革专家工作组(以下简称专家组),整合各方面力量,系统高效地推进高中新课程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