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明确要观察什么
观察前,让学生明确要观察什么,这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和低年级学生来说,尤为重要。例如:全一册第二章讲氢气的还原性,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演示实验时,学生普遍不知如何观察,教师则可提示学生观察下列几个方面:①反应物的状态及颜色②什么时候开始加热的?③停止加热后什么时候撤氢气?④生成物的状态及颜色。当实验现象明显后,让学生观察试管中的生成物。通过观察,学生看到的是黑色粉末状的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同氢气反应,生成红色的铜和水,看到教师是先通氢气后加热,先撤火后撤氢,然后,师生共同分析反应原理及操作程序。
教学生学会怎样观察
对事物变化的现象,观察得越细致、越精确,观察所得的收获也越大。但由于学生的观察能力不一样,有的学生观察不细致、不精确,也不善于看出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这就需要教师在观察过程中进行指导,要求学生观察时:①要有合理的顺序,即由整体到部分。先对整体做初步认识,再对部分做认真观察;②要发挥各感官的作用,如:眼——看状态、颜色等;耳——听产生的声音等;鼻——嗅气味,…;③观察完毕,要让学生做描述,描述他们所观察到的现象。这对于互相促进、提高观察能力是有益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要引导学生对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比较,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学会从观察现象入手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
把演示实验安排在适当的教学环节中
根据教材的不同内容和演示实验目的,以及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演示和讲授之间关系的处理可有下述三种形式:第一是先演示后讲授;第二是先讲授后演示;第三是边讲授边演示;对那些现象明显,学生观察后不易发生误解的实验,通过对现象的观察,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学生稍加分析就能得出正确结论的,可以由教师提出思考性问题,先演示后讲授或边讨论边归纳,而学习新的知识。如对一些物质的物理性质的讲授可用上述方法。比如讲苯“是无色的有特殊气味的溶于水的比水轻的液体”时,就可让学生先接触样品,看、嗅;对于溶解性和比重的讲授可由教师演示:取水2毫升于一试管中,加05毫升苯,振荡后静止片刻,发现苯、水不相溶,分成上下两层,均为无色透明液体,且在上层;然后让学生把观察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归纳,得出结论。
对于那些操作较复杂或现象不明显,理论又较深的演示试验,最好在讲授知识之后再做演示。如:银镜反应这一重要演示实验,涉及银氨溶液的配制和利用配好的银氨溶液再同乙醛溶液的反应,需经水浴加热后才可有银镜产生,其反应原理也较复杂,所以,这一实验,最好先对醛能同银氨溶液发生氧化反应这点讲解清楚后,再一步一步做演示,使学生在掌握了理论知识后再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来验证所学理论;从而使演示实验起到“理解和巩固化学知识”的作用。
对那些难度不大,说服力又很强的实验,在高年级可以采取边讲授、边演示的形式。让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分析,得出结论。在高二讲络合物与沉淀的相互转化规律时,可采用这种讲授形式:“硫酸铜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出现沉淀,再改加氨水,沉淀消失而转化为深蓝色溶液;再往深蓝色溶液中加入硫化钠溶液,则出现黑色沉淀”。对这一系列变化边演示边观察,边讨论分析,最后写出化学方程式。
以正确的示范操作影响学生青少年模仿能力很强,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主要是靠学生分组实验来实现。但与教师在课堂上做演示实验时的正确操作所给学生的影响是分不开的。如酒精灯的点燃和熄灭,固体、液体药品的取用,给物质加热、搅拌、振荡等操作,都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以给学生正确的影响和深刻的印象。
另外,演示实验时要求现象明显、准确,要做到这点,教师必须在课前做好准备实验,对所用药品的纯度、浓度和用量,对仪器的规格和安装,都要做精心的设计和思考,以保证课堂演示的效果,切不可想当然的或凭老经验办事。要培养严谨的治学作风。
还有,演示实验应面向全体学生,就要求教师操作要有整体观念。这样,改进仪器和演示方法,尽量提高实验的可见度就是十分必要的。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三)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初中化学特别体现了这一特征。教材中安排了大量实验,仅课堂演示实验一项就达78个,是教材节数(39节)的两倍。教师演示实验是一种有效的直观教学方法,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激发兴趣、学好化学的重要手段,有它口授、笔写所不能达到的教学效果。
目前,一般农村中学教学仪器设备和实验条件都比较差,多数初中既无实验室,又缺乏学生实验器材和药品,只能进行一部分演示实验。而这种状况,一时难以改变。因此,如何使仅有的演示实验充分发挥作用,是我们值得注意的问题。山东省平阴县教育局教研室赵家銮老师就教学的实验情况提出了如下要求:
明确实验的目的性
教材里安排的每个演示实验都有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师上课前要认真考虑好,在演示时怎样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以达到预定的教学目的。如演示氢气在加热条件下还原氧化铜时,盛氧化铜的试管口为什么略向下倾斜?为什么要先通一会儿氢气后加热?怎样进行加热?实验现象如何?反应停止后为什么撤去酒精灯还要继续通入氢气至试管冷却?
这样演示时既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又分析产生现象及各操作的原因,以达到预期的目的。
注意实验的启发性
教师演示实验不能只局限于验证所讲的内容,要结合教学内容,启发学生积极思考,以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做盐与某些金属反应的性质实验时,①在氯化铜溶液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铁丝;②在硝酸汞溶液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③在硫酸锌溶液中浸入一段洁净的铜丝。根据实验现象启发学生分析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从而得出盐可以与某些金属发生置换反应,而且,在金属活动性顺序里,只有排在前面的金属,才能把排在后面的金属从它们的盐溶液里置换出来。引导学生把观察实验现象和积极的思维结合起来,以达到不断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注意实验现象的明显性
演示实验要体现操作简便、现象明显的原则。同一教师用不同方法进行演示实验时,现象的明显程度就大不相同。如演示盐酸跟金属氧化物的反应这一实验时,课本上是“把一根生锈的铁钉放入盛稀盐酸的试管里,”多数教师是依据课本随便找一根生锈的铁钉进行实验。然而,实验效果常常不太理想,原因是钉上的锈形成时间长且致密,除锈速度慢且不彻底。如果将铁钉改为“一块新生锈的铁片(教师可事前处理好,使铁片上布满新生成的铁锈),将试管换成小烧杯(50ml),实验时,铁片下部浸入盐酸中,上部外露。这样做的好处是,操作仍然简便,除锈速度(即反应速度)快,现象明显(铁片一端光亮,一端呈红棕色),节省了教师到台下巡回,让后边同学观看的时间,以获得理想的效果。
加强教师实验的示范性
课堂上,教师的一举一动对学生都有一定的影响,因而,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做到规范,做到熟练正确,有条不紊,从容不迫。所用仪器及桌上保持清洁整齐,对学生起良好的示范作用。教师对仪器的用途安装、试剂的用量、操作手续都要结合实验加以说明。特别是一些具有危险性的实验,教师演示时不但自己注意实验的安全性,同时要对学生加强纪律、安全教师。如做氢气的可燃性实验时,切不可从简了事,一定要按要求先检验氢气的纯度,教师要说明两种方法收集氢气检验其纯度的不同之处及原因,证明氢气确已纯净后方可进行点燃,否则会发生危险。教师一边正确示范,一边解释说明、总结,说到做到。这样,学生印象深刻,自己也就明白怎样要求去做实验了。
总之,教学中教师的演示实验马虎不得。即使这样,它仍然不能满足各方面的要求。演示实验有两个不足之处,一是学生不能直接动手,二是教师不能发现学生的疑难问题和操作上的错误。为了克服上述缺点,可尽量地将教师演示改为边讲边实验。如条件太差,可让一中等程度的学生上台代替教师进行演示。事实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完全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台上的同学珍惜机会,争取操作的准确无误;台下的同学认真观察、思考、讨论,力求通过教师的提问关。几乎每个同学都能主动认真地学习,预习教材、预习实验,力争“上台”的机会。这样做,可解决实验仪器及药品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提高学生“亲自动手”的能力,是一般农村中学行之有效的方法。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四)
演示实验是教师讲授化学知识的一个有力武器,也是化学教学的主要方法。为了加强演示实验,提高教学质量。安徽马鞍山二中汪鹤龄老师总结提出的基本要求如下:
实验目的性要明确
教师对每个演示实验应该要明确:(1)这个演示实验要说明什么问题?(2)要得出什么结论?(3)培养学生哪些方面的实验技能?(4)实验的重点、关键、主要现象是什么?(5)哪些部分要求学生特别注意?均应加以深思熟虑,做到心中有数。
课前预试、准备齐全
课前要做好预习工作,对所有演示实验,预做1至2次,即使认为很简单的实验,也不能忽视。只有这样,对药剂纯度、溶液浓度、装置的气密性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加以解决。对容易发生事故的实验,要特别注意,仔细考虑在何种情况下会发生危险,做好一切安全措施。
在预做过程中,应用的仪器、药品以及其他用具要一一备齐。
意外事情、要有准备
仪器必须备用一套,尤其是气体发生装置和反应管部分,因为在教学过程中,若不慎,损坏的意外事情发生,会直接影响实验的进行。
装置整齐、注意安全
实验装置既要整齐美观,更要注意安全。就整齐来讲,从塞子打孔、玻管弯曲、仪器连接、支持位置都要设计合理、布置紧凑,做到有利于操作,有利于拆卸。就安全来讲,要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因为它不仅影响到学生对科学知识探索的兴趣和信心,而更重要的是影响到师生的身心健康。对一些可能发生意外的实验,要加强措施,防患于未然。
物品整洁、排列有序
演示台上不要堆满一时还不要用的东西,以免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应把仪器、药品按实验次序排列整齐,把准备给学生观察的主要部分要尽量突出,面对学生,利于观察。
同时要养成整洁,用后放回原处的习惯,教师要以身作则,切不可将废物、废酸、废液乱倒乱扔,仪器、药品乱放,灯火不灭、瓶塞不盖、桌面不洁等这一些都会给学生以不良影响。
实验操作、要规范化
教师的一举一动都会成为学生独立操作的依据和榜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培养。
只准成功、不许失败
演示实验的成功和失败,都会直接关系到学生正确掌握知识和正确概念的形成。实验的成功,往往是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的前提。实验的失败,往往会影响结论的形成。因此对于教科书上规定的演示实验,要千方百计努力做好,使学生通过感觉形成印象和概念。若一旦实验失败,必须认真分析失败原因,并在下一课时补做。
实验现象、要求明显
现象明显性是演示成败的关键。要做到每一个学生都能清晰观察到。在实验中,常常遇到关于物质性质微小的实验现象,这就要增强它的可见度。幻灯投影实验恰好是它的补充和发展,要充分发挥它在教学中的应用。
用药适当、废物利用
在实验经费不足,加上仪器、药品不容易买到的情况下,教师每次用药量要适当,注意节约。教师要教育学生注意节约,同时要指出用药过量会影响实验结果,甚至于在某种情况下,还会造成事故发生。教师要尽量利用废弃物质,如制氢气所需锌,即可发动学生收集废电池的锌皮,又如可通过化学小组从高锰酸钾制氧中的废物回收二氧化锰。在节约上要做有心人。
10事后清洗、养成习惯
演示之后,教师应回准备室清洗器皿,清点器材,归还管理室,若有损坏,及时填写清单,要养成习惯,以备记账登记,才能确保器皿清洁,仪器、药品添置,保障供给。
中学化学演示实验的基本要求(五)
演示实验的主要目的在于示范实验的操作方法,和帮助学生通过对化学实验现象的观察,实现认识上的飞跃。演示实验的成败与否,直接影响着化学教学效果。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南通县刘桥中学吴晓晖老师提出需注意以下四点:
要明确演示实验的目的课前,教师要深入钻研大纲和教材,明确演示实验中哪些是为了形成概念,哪些是为了揭示规律,哪些是为了培养实验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在演示时,适时地引导学生观察主要现象。如演示H2S完全燃烧和不完全燃烧时,则应要求学生注意焰色和产物,而不要对H2S的臭味强调太多。对装置复杂或有辅助仪器的实验,或有副反应的实验,更要明确观察中心,而不要解释辅助仪器或装置细节,防止喧宾夺主。
要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示范作用演示实验对培养学生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具有示范作用。因此,在演示实验前,教师的态度要沉着,动作要准确,每个细小动作都应成为学生操作的榜样,决不能马虎、草率。用手去拿砝码和块状药品,用嘴去吹灭燃着的酒精灯,鼻子直接凑到试剂瓶口闻气味,把带火星的火柴梗随便乱丢,这些不规范的操作都是不允许的,这样的演示会给学生留下极坏的印象,不利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为了充分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适时地给予必要的提示或说明。
需注意演示实验的直观效果演示实验必须使每个学生都能看清楚。因此,无论仪器大小,用药多少,实验装置放的位置及操作,均要以全班学生都看清楚为原则。对现象不太明显的实验,可增做空白对比试验,对显色较浅的溶液、沉淀和火焰,可选用黑色或白色纸片作背景,以增强显色效果;有些实验,可利用投影仪放大实验现象,增加可见度;也有些实验,则可做一些改进,如乙酸乙酯的制取中,需观察制得的乙酸乙酯和收集液(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分层情况,因为它们都是无色液体,演示时,难让学生看清楚。为此,我在收集乙酸乙酯前,先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立即显红色,然后收集乙酸乙酯,结果,上层为集得的无色的乙酸乙酯油层,下层为红色饱和碳酸钠溶液,现象非常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