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军事中日价值哲学新探
36199000000048

第48章 附录 价值哲学:反思方法深化理论面向现实

价值哲学:反思方法深化理论面向现实――第四届中日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综述

刘进田

(西北政法学院教授)

2004年6月6―9日,第四届中日价值哲学学术研讨会在古城西安隆重召开。会议由《哲学研究》编辑部、中共中央党校哲学部、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所、陕西省社科联和陕西省价值哲学学会等19个单位联合主办。与会中日专家学者逾百人。会议围绕价值哲学研究方法、价值哲学基本理论、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内涵,以人为本与价值观、生态文明与价值观、全球化与价值观等问题展开热烈而富有成果的讨论。

1.价值哲学研究方法论反思与会学者认为,要继续深化价值哲学研究必须反思和改进价值哲学研究方法。王玉?研究员指出,西方价值哲学的基本理论长期处于停滞状态,产生此困境的原因是崇拜自发性:受本能支配,忽视逻辑一贯性,崇尚工具理性。当代价值哲学要走出困境,必须从自发走向自觉,把实践引入价值论,坚持逻辑一贯性,坚持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统一。王生平研究员指出,价值总是围绕人而旋转的,应当重视人的个体和个性价值。马克思社会发展三形态是按人的个性的发生发展来理解社会形态发展的,应成为研究价值问题的历史观基础和出发点。康兰波副教授认为,价值哲学研究的任务不在于为价值下定义,而在于解决当代人的价值困惑。兰久富教授说,价值哲学基本理论研究进步不大的原因之一是我们的方法与对象的错位:运用的是知识论方法,寻求的却是某种既存的具体价值。

2.价值本质新探韩东屏教授提出元价值概念深化自己的“价值是人”的观点。他指出作为人自决自明的好是元价值,元价值是价值的发祥地。日本学者北村实教授指出,尽管关于价值的唯物主义观点不是主观主义,但也不能把价值看成是事物固有的自然属性的自然主义的东西。自然主义观点被摩尔打上了“自然主义谬误”的烙印,如果在唯物主义名义下固执于自然主义的话,那只能坠落到庸俗的唯物论去。刘进田教授从自然与人为、经验与超验的区分出发认为,价值之源是劳动及其“自克―自取”结构。劳动中的“自克”既是对自己欲望的延迟和克制,又是对外部自然的克服或征服,因而所“自取”的就包括幸福、正义、崇高诸价值。邬灿昆教授认为,价值关系存在的范围和相互作用存在的范围,与事物(包括物质的和信息的)存在的范围具有同样的普遍性和广泛性。价值是事物通过内外部相互作用所实现的效应。胡义成研究员结合霍金“三个时间箭头”同方向理论深化自己多年前提出的“时间价值论”。

3.以人为本和科学发展观的价值意蕴韩庆祥教授认为,以人为本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以人为本是以民为本的价值前提,无此价值前提民就会变成工具和手段。黄力之教授则认为,现在的以人为本主要是针对弱势群体的。科学发展观及其以人为本原则要求克服所谓GDP崇拜,将发展和人联系起来。胡贤鑫教授指出,人的发展是经济增长的价值前提,必须把人的概念引入经济学。文化是经济增长合理性的标准。经济与人、经济与文化应当结合起来。贺善侃教授认为,确立以人为本的科技发展观,就要以人文价值的眼界看待科技,树立发展科技最终为了人的价值目标的观点。盛庆珠来教授指出,把获取高额资本即赚大钱作为人和企业家的事业价值是错误的价值观。持这种价值观的企业家赚更多的钱不是为了生活需要而是为了事业,把生活的核心留给了事业,把事业等同于赚更多的钱,这不利于人的健康生存。事实上企业家常将超出生活需要的货币用来购买权力,这违反正义、自由、和平价值。晏辉副教授指出实现科学发展观并非易事。因为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发展观面对着新的悖论和困境,如风险与预期的悖论、俗物与圣象的悖论、先富与共富的悖论、手段与目的的悖论。

4.生态文明的价值根据生态文明或保护自然的价值根据是什么?在对此重大问题的讨论中表现出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的尖锐对立。李明华教授声称,生态文明颠覆了主观价值论。同主观价值论相反,生态文明观认为,在人类诞生之前,自然界就是一种有价值的存在。孟宪俊和赵安启教授亦肯定自然界自身具有价值,但他们否认自己是自然中心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认为人和自然都不能成为中心,人和自然的和谐共生是高于人和自然的新价值观。

自然具有内在价值吗?自然的内在价值是不是保护自然的不可或缺的伦理性根据?若不把自然的内在价值作为保护自然的根据,应在何处寻求根据?日本学者高田纯教授在回答自己提出的这些问题时指出,自然本身并不具有内在价值。自然中心主义坚持的自然具有独立于人对自然的价值关系和评价之外的内在价值的观点,属于朴素的价值实在论。它正在被中日学者所克服。但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区别,高田纯主张人对自然应具有义务。罗浩波教授则极力捍卫人类中心主义。他认为,人类中心主义中的主体规定有三个层次:在人与自然关系上以人为中心;在人与人关系上以人类整体利益为中心;在当代人和未来人关系上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中心。日本学者岩佐茂教授等则主张人与自然共生和谐的价值观。

5.全球化与价值冲突全球化过程伴随着多元文化价值的并存和冲突,与会学者对此极为关注。日本著名哲学家岩崎允胤教授强烈遣责美国对伊拉克的非法军事占领和小泉首相向伊派遣自卫队的行径,呼吁为了人类及其生存的尊严,价值哲学应关注人的价值的研究。刘奔教授指出,现在世界“文化市场”日益变成“文化冷战”的战场,美国的中央情报局实即美国的“中央宣传部”,是全球“文化冷战”的策源地。日本学者岛崎隆教授主张以多文化共生的价值观扬弃欧洲近代建立的所谓普遍性的合理主义价值观。他主张在民族共同体等之内恢复同一性的具体的个人。各文化中的具体个人有相互认可(源自黑格尔)的必要性。北村实教授则主张用新普遍主义来解决价值多元性和普遍性的对立。新普遍主义既尊重共同体价值的特殊性,又容许因历史、地域差别而产生的变化的存在。单纯的价值多元性会导致相对主义和虚无主义,而单纯的价值普遍性则会走向独断主义,新普遍主义价值观综合了二者,能够解决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本次研讨会似乎显示出价值哲学研究的人学转向、生态哲学转向和现实转向。

(原载《哲学研究》2004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