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社会科学优秀教师转变角色的18个细节
36182800000027

第27章 教师转变角色:应提升自己的教学智慧(6)

教学语言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教学语言的类型包括叙述性语言、论证性语言、说明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教学语言应具有科学性、教育性、口语化、趣味性和启发性。具体要求:①语言要准确,不模糊。教学中,教师无论是解说、引导、总结,还是下指令,语言都一定要是精准的。②语言要简洁,不啰嗦。很多教师老觉得课堂上时间总是不够用,其实教师的语言太过拖沓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如果要表扬学生,对学生精彩的发言,对学生突出的表现,只需要送上真诚的赞美,或肯定的眼神,或会心的微笑,或者是同学们发自内心的掌声就足够了。③语言要生动,不枯燥。课堂教学要重视语言的形象生动,以此来引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的语言,学会运用学生的语言,增加语言的亲近感。当然,仅仅能模仿学生的语言是不够的,教师不仅要能说出具有学生特色的语言,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高出一筹。这样,既增强了教师教学语言的丰富性,又使学生的语言在教师的影响下迅速发展和提高。现在网络语言在学生中间比较流行,学生正处于打语言基础的时候,如果不对网络语言尤其是那些品位低下、乱造的词语加以规范和控制的话,很可能成为不规范网络语言的受害者。现在学生们沉湎于网络语言的新奇,把怪词、别字当成幽默,把不规范的语言变成调侃,网络语言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传统语言的学习,影响了民族语言纯洁性的继承,而且助长了年轻人浮躁的风气。因此,教育工作者应该大力推行普通话的规范教育,逐渐培养学生运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网络语言。对于语文老师来说,有一个任务就是要规范汉语的使用,让语言的稳定性得到传递。所以在语文老师的教学中应该排斥网络语言,还要引导学生在正式场合不使用网络语言,尤其是写作方面。

(4)有效课堂练习

有效课堂练习的设计应坚持以下几个原则:

①目标性原则。教学目标是指导教师和学生学习的一种规范,因此练习的设计都应该围绕着教学目标。

②少而精的原则。科学安排练习的数量与练习的时间,改变“课内满堂灌,课外多多练”的状况。要精心设计具有代表性、覆盖面大的练习,做到重质减量、择优筛选。

③发展思维的原则。不能只设形式单一、简单重复、直接套用的练习,而应围绕所学的基础知识设计一些符合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水平的变式题,使学生不仅会做,而且会想。

④灵活新颖的原则。设计的练习,不能超出新课标,但又不要落俗套,要新颖灵活。可以设计一些“一看就懂,一做就错”的练习,符合学生生活实际的趣味题等等,做到活而不偏,新而不怪。

⑤启发性原则。我们设计的练习,要使学生通过练习学会一种方法,掌握一种思路,发现一种规律,或对解答其他问题有所帮助,把知识的应用价值和智力的应用价值有机结合起来。

(5)有效的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技术,是教师在课堂上用以维持学生合宜行为的措施,是教学技术中最基本、最综合的一项技术。它包括教师试图鼓励学生对课堂任务进行合作和参与而采取的一系列行为和活动的组织技术。它不仅约束、控制着学生有碍学习的不良行为,而且引导学生从事积极的学习活动,从而增进学习的效果。

四、有效教学的几种模式

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的综合体。一种教学模式,总有一定的理论主张、理论倾向和理论依据。课堂教学总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教学过程的诸多要素在时空的组合方式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影响着教学效率和质量,关系到教学目标是否实现,教学任务是否完成。那么,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地开展课堂教学呢?

(一)“探究-发现-合作”教学模式

“探究-发现-合作”教学即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相当,教学民主,教师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有意义建构、主动获取知识、发展能力。

新课程倡导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培养和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以期达到改变课程实施中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教学现状。这种模式适合已经有了一定学习基础、有了一定知识储备的学生,同时还要结合自身学校的实际条件和教学环境量力而行。

例如,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硫和氮的氧化物》“SO2的化学性质教学”中,教师让学生根据已有化合价、酸性氧化物知识,预测出SO2可能有氧化性和还原性、酸性氧化物的通性等化学性质,然后给学生提供适当的仪器和药品,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推测是否正确。

(二)“自学辅导”教学模式

自学辅导教学,即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自主思考、自主解决问题,教师只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和辅导,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具有较大的弹性。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独立思考,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种模式适合教学要求不高、知识点不多的教学章节中。

“自学辅导”教学模式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自学辅导”过程中,切实地提高了其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自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节约了教学时间。

(三)“活动”教学模式

活动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建构具有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能力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形式。

活动教学结合课堂上的书本知识,让知识“活”起来,让学生“动”起来,在学生充满创意和激情的活动中,使学生在活动中迸发出学习和探索科学智慧的火花。

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用途广泛的金属材料》的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阅读相关书籍,查阅相关网络,针对合金和铝制饮料罐的两个话题,让学生以“合金的成分、性质和用途”为主题并针对是否应该停止使用铝制饮料罐的主题,自行写一篇论文或者开展演讲赛的形式进行非常规模式的教学。

活动教学的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有很强的自主分析和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亟待激发的科学探索精神。

(四)“教授-注入”教学模式

“教授-注入”教学,即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是信息的来源,是教学的组织者和协调者。

新课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但并不意味着课堂教学中“教授-注入”教学模式就不再符合时代潮流,已不适应时代要求了。新课程并不排斥必要的“讲授注入”,而是对讲授注入的要求提高了,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教学目标、重难点知识、教学生成过程等相关学科基本要求后,深挖教材知识的内涵和外延,选择关键性问题、重点问题,切中要害、一针见血地对学生进行必要的讲授注入。

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烃和卤代烃》和《烃的含氧衍生物》等章节,只是简单地呈现了一些常见的、简单的有机物的结构式、物理性质和常见的化学性质,这对于学生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迁移有机化学知识很不利,且这些知识形成一个知识系统和网络对于学生来说是很难做到的。因此,教师在进行这些章节的教学中,对于各有机物按照结构简式、结构式、电子式、分子式(继而分子通式)并通过结构式分析其结构特点对“结构”进行“四式一特”分析,继而简单地认识代表有机物的物理性质,并系统地分析各代表有机物的化学性质,始终如一地按照“结构→性质”这条教学主线建构有机知识系统。

实践教学活动表明,“教授-注入”教学模式不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都会是课堂教学模式中其他教学模式不能替代的。因此,在某种程度上说,教师也是课堂教学的“大主角”。特别是使用了新版本的新课程教材后,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新教材的知识点在连贯性、系统性方面很薄弱。尤其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空中,建构知识结构、理清知识脉络、弄明重点和难点,使知识结构化和系统化,“教授-注入”教学是不可替代的。

综上所述,所谓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时空中进行,并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学课堂往往是多种教学模式的杂糅和交叉应用。也可以说,教学并无固定的模式。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在实际教学中,师生交往的方式、方法、地位、角色、关系、相互作用应因时、因地制宜地服务于教学,而不能一味地追求某种教学模式,而应追求有效的教学,务实教学,让教学真正地服务于学生的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