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荒原生命的奇迹
36173200000007

第7章 沙漠中的植食哺乳动物(1)

我们常说民以食为天,动物也是如此,动物可以从其他生物的身上得到赖以生活的能量。有些动物靠吃植物来获取能量,有些动物则专吃其他动物来获取能量。动物吃植物是自然界食物链的基础,也是食物链的基础环节,而食物链的其他环节都有赖于这一环节的存在,可见一切动物都直接或间接地依赖植物为食。食植动物的数量对植物的数量有显著的影响,而后者反过来又限制着动物的数量,在长期进化过程中,这种相互关系已经形成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沙漠之舟——骆驼

骆驼是骆驼科骆驼属的动物,有一个驼峰的是单峰骆驼,有两个驼峰的是双峰骆驼。骆驼的鼻孔能开闭,足有肉垫厚皮,适合在沙漠中行走。单峰骆驼比较高大,在沙漠中能走能跑,可以运货,也能驮人。双峰骆驼四肢粗短,更适合在沙砾和雪地上行走。骆驼是沙漠里重要的交通工具,人们把它看做渡过沙漠之海的航船,有“沙漠之舟”的美誉。

骆驼性情温顺,常单独活动,食粗草及灌木,平均寿命可长达30~50年。骆驼特殊的身体构造能适应沙漠恶劣的环境,如骆驼的耳朵里有毛,能阻挡风沙进入;骆驼有双重眼睑和浓密的长睫毛,可防止风沙进入眼睛;骆驼的鼻子还能自由关闭,这些“装备”使骆驼一点也不怕风沙。沙地软软的,人脚踩上去很容易陷入其中,而骆驼的脚掌扁平,脚下有又厚又软的肉垫子,这能使骆驼在沙地上行走自如,不会陷入沙中。

骆驼的皮毛十分厚实,这有利于它保持自身体温,以安全度过沙漠冬天的严寒。骆驼对沙漠里的气候也十分熟悉,快有大风袭来时,它就会跪下,预先做好防风的准备。

骆驼的耐饥耐渴能力非常强,它的驼峰里储存着大量的脂肪,这些脂肪在骆驼得不到食物补充的时候,能够分解成骆驼身体所需要的养分,以供其生存所需。另外,骆驼的胃里有许多装满水的瓶子状的小泡泡,因此骆驼即使数十天不喝水,也不会有生命危险。除此之外,骆驼巨大的口鼻是保存水分的关键部位,据计算,骆驼的这种特殊的口鼻可使它比人类呼出温热气体节省70%的水分。

通常骆驼体温升高到40.5℃后才开始出汗。夜间,骆驼往往将自己的体温降至34℃以下,低于白天的正常体温。第二天,骆驼的体温要升到出汗的温度点上需要很长的时间。这样,骆驼极少出汗,而且很少撒尿,节省了体内水分的消耗。

小贴士

沙漠中死于干渴的人大多因血液中的水分丧失,血液变浓稠,体热不易散发,导致体温突然升高而死亡。而骆驼却能在脱水时仍保持血液的正常浓度,骆驼只有在几乎每一个器官都失去水分后才丧失血液内的水分。

有意思的是,骆驼既能“节流”,也注意“开源”。它的胃分为三室,前两室附有众多的“水囊”,有储水防旱的功效。所以,它一旦遇到水,便拼命喝水,除可以把水储存在“水囊”中外,还能把水很快送到血液里储存起来,慢慢地消耗。

骆驼在沙漠中长途跋涉需要储备足够的能量。驼峰中储藏的脂肪相当于全身重量的1/5,当找不到东西吃时就靠驼峰内的脂肪来维持生命。同时,脂肪在氧化过程中还能产生水分,提供生命活动时所需要的水。所以说,驼峰既是骆驼的“食品仓库”,又是它的“水库”。

骆驼是沙漠、戈壁、盐碱地、山地及积雪很深的草地上运送物资的最为重要的驮畜,发挥着其他家畜及交通工具难以替代的作用。一般说来,长途运输时,双峰驼的驮重约为100~200千克,短途运输时,双峰驼可驮重250~300千克,行程每天可达30~35千米。因此,在沙漠地区的探险、科学考察、运输等工作中,骆驼都被广泛应用。

骆驼曾经分布广泛,但日前多数骆驼的野生物种已经濒临灭绝。据统计,现在约有数千只野生双峰驼生活在戈壁滩,除此之外,在伊朗、阿富汗和哈萨克斯坦也有少量的野生骆驼分布。

沙漠行走的使者——野骆驼

野骆驼,其珍贵之处就在于“野”字,因为“野”而难得一见。20世纪80年代初期有一批动物专家在北京动物同参观,见到一只骆驼,他们仔细端详,反复察看,从形体上确认是野骆驼。他们感叹地说,几十年来想看一看野骆驼没能看到,但是在北京见到了它,真是大出意外。有一位欧洲的动物学家1983年专程从欧洲到北京来细瞻野骆驼,他在动物园中“泡”了将近3天,拍了近百张的照片。他说,有几个国家展览过野骆驼,但是那都是冒充的假货,唯有北京动物同饲养、展出的这只野骆驼才是真正的野骆驼。野骆驼的珍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真正的野骆驼生活在我国新疆、甘肃、内蒙古的沙漠腹地深处,人们当然难得一见了。

野骆驼体长2.5~3.5米,体高2米左右,尾长约0.5米,体重450~700千克。头部短小呈锥状。有一对小眼睛和小耳朵,上唇有唇裂,呈两瓣,与兔子的嘴唇很相似。它的眼睛有重睑,鼻孔内有瓣膜,这使得它适应在风沙中生活。野骆驼的背上长着两个圆锥形的驼峰,可高达30厘米左右,这是它最明显的形体特征。这两个高高的驼峰是它的“粮库”。它平日摄取的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可转化为胶质的脂肪,储存在“粮库”中,当食物严重缺乏时,可用以维持生存。野骆驼体型瘦高,通体披覆着浅棕黄色的体毛。膝、肘、颈、头顶、尾部以及驼峰顶部的毛比其他部位的要长得多,但毛色无变化。野骆驼与家骆驼在形体上有较明显的差别。野骆驼总体看上去瘦而高,家骆驼比野骆驼形体要肥胖、高大。野骆驼的四肢明显的瘦长,而家骆驼的四肢、膝部以上则肥胖得多。野骆驼的驼峰比家骆驼更小得多,野骆驼在缺食时驼峰也能保持坚挺,而家骆驼则随营养程度明显变化。吃足时驼峰又高又大,营养缺乏时甚至倒垂下来。野骆驼的头、吻、耳朵、尾巴、脚掌都比家骆驼小。从野骆驼与家骆驼脚掌的区别上可以看出,野骆驼善于奔跑,而家骆驼适宜驼物负重,平稳缓慢地行走。但两者脚掌下都有厚厚的肉垫,这使得它们适宜于在灼热的沙漠中行走,而不至于被烫伤。

野骆驼能在气候、物质条件极为恶劣的沙漠中生存,这与它们的外部形体特征有关,尤其与它们的内在生理特征相关。

小贴士

人们都知道熊猫艰难的生存斗争,但很少有人听说过野骆驼以及它们怎样在戈壁沙漠中,在地球上最恶劣的气候条件下艰难地生存下来。其实,世界上野骆驼的数量比熊猫还少,所以它和熊猫一样都是非常珍奇的动物。

野骆驼有极为灵敏的嗅觉,凭着这一点,它能觉察到远处的水源,从而在沙漠中找到宝贵的水。只要一遇到水,野骆驼就会开怀畅饮。它有3个胃,其中有一个蜂巢胃分成若干小格,而每个小格内又分为几个更小的小格,在这些小格里面可以储存许多水,使它可以耐得住数日无水的考验。据资料表明,有一次动物学家把两头野骆驼隔离在草、水全无的沙漠里,在烈日当头的夏季,它们竟活了16天之久,其耐渴能力实在惊人。野骆驼属反刍动物,在胃中可以储存大量经过粗嚼后的野生植物枝叶,在缺食时再反人口腔细细咀嚼,这一功能和驼峰的储藏胶脂的功能结合起来,又可使它多日不吃食物而照常生存。

野骆驼的居住方式随季节变化而变化,夏季大多散居,一般为雌雄一对带领一个幼仔。秋冬季节则相对聚居于较温暖的地方,一群有20~30只。野骆驼习惯于白天活动,它胆怯而机敏,稍有响动就有所反应。每年1~3月是野骆驼的交配期,受孕后孕期长达12~14个月,每胎只产1仔,幼仔一落地就具有跟随父母行走的能力。约4~5年幼仔成熟,一头野骆驼的寿命在35~40年之间。

由于野骆驼的特殊生活环境,所以很难捕捉得到。以至世界上除我国北京和乌鲁木齐的动物园展出过野骆驼外,还没有第二个国家的动物园展出过活野骆驼,至于人工繁殖,目前只是一种热切的愿望而已。野骆驼在我国已经濒临灭绝,据估计仅存数百只。随着人们对自然界的开发向广度和深度发展,野骆驼的命运已更堪担忧,我们应当尽最大努力保护野骆驼的生存和繁殖,使野骆驼这种举世罕见的动物家族繁荣昌盛起来。为了保护野骆驼的生存、繁殖,我国已划定了以保护野骆驼为主的自然保护区,并将野骆驼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沙漠老人——双峰驼

双峰驼属哺乳纲,偶蹄目,骆驼科,它们的原产地在亚洲中部土耳其斯坦、中国和蒙古。据资料显示,双峰驼至少在公元前800年就已经被驯化了,但现在仍有野生双峰驼在我国塔里木至柴达木盆地之间,向东至蒙古地带栖居。这是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我国的大熊猫是第四纪遗留下来的动物“活化石”,而野生双峰驼也被认为是4000万年前就已出现了的“化石动物”,且是数量比大熊猫还少的世界珍稀濒危动物。双峰驼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

从外形上看,双峰驼最突出的特点是它的背上有两个瘤状肉峰。野生双峰驼的驼峰比家骆驼的小而尖,躯体比家骆驼的细长,脚比家骆驼的小,毛也较短。双峰驼常栖息在干旱地区,并会随季节变化而迁移。野生双峰驼数量稀少,它们常常单独、成对或结成4~6只小群一起行动,很少见到12~15只的大群。通常情况下,双峰驼的繁殖期在4~5月份,孕期12~14个月。雌骆驼每次产1崽,很少2崽。4~5岁达到性成熟,寿命35~40年。与单峰驼相比,双峰驼耐饥渴的能力更强,它们可以十多天甚至更长时间不喝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流失,双峰驼排汗及排尿量都很少,只有当体温升高到46℃时才会出汗。在极度缺水时,双峰驼能将驼峰内的脂肪分解,产生水和热量。而且令人吃惊的是,双峰驼的一次饮水可达57升,以便恢复体内的正常含水量。它们能吃沙漠和半干旱地区生长的几乎任何植物,甚至包括盐碱植物。它们对环境的适应性及耐力由此可见一斑!

双峰驼不畏风沙,善走沙漠,比较驯顺,易骑乘,被世人公认为“沙漠之舟”,人们也充分利用了双峰驼的这个特点来为自己服务。在中国,骆驼很早就被驯养成为家畜,汉代时就有“乃非驼难入之漠”的名句,以形容通往西域途中的沙漠及戈壁。到唐代,外交频繁,“丝绸之路”上骆驼商队络绎不绝。在茫茫的沙漠中,一支浩浩荡荡的伴着驼铃声的骆驼队,可谓是沙漠里最亮丽的风景了。

耐旱高手——阿拉伯羚羊

阿拉伯羚羊是一种优雅的白色羚羊,又叫阿拉伯直角羚羊,身高大约1米,体重136千克,在其面部和腿部有黑色的斑纹。阿拉伯羚羊眼光敏锐,警惕而戒备,并通过低头把角朝前来保护自己。阿拉伯羚羊跟随罕见的雨游牧群居,能够在很远的距离探测到降雨,并朝着降雨的方向迁移,能有效地利用雨后新长出来的植物生存。

为了适应沙漠与荒漠生活,阿拉伯羚羊有很大的心脏与肺,能够忍耐45℃的高温。阿拉伯羚羊能够不喝水而整天进行奔跑,在特殊情况下,即使几年不喝水,阿拉伯羚羊依旧可以存活。阿拉伯羚羊到底是怎样吸收水分呢?据研究调查发现,阿拉伯羚羊一般在早上或者凌晨起来,以便汲取草叶上面的水分,或者是靠沙漠植物里面含有的水分而补充身体里面对水的需求。因为阿拉伯羚羊是食草动物,它一般依靠野草、灌木、浆果以及沙漠植物的根茎生存。

小贴士

阿拉伯羚羊角很长,雌性的羚羊角上面呈现出圈环状态。长角是羚羊的武器与防护装备,阿拉伯羚羊脖子与肩部皮肤较厚,利于飞奔。遇到危险时,用角抗敌,尖角税利,可以刺死狮子与胡狼。

阿拉伯羚羊经常长时间地走路,如果遇到危险,它可以在一夜之间奔跑50千米。阿拉伯羚羊是群居性动物,一个阿拉伯羚羊群落的羚羊数目超过60只。雄性羚羊在阿拉伯羚羊群落中处于支配地位,雄性羚羊通过角斗取得地位并以此获得雌性的青睐。

阿拉伯羚羊在牧草足够的条件下,可以存活20年;但如果遇到干旱,羚羊的寿命会大大缩短。雌羚羊仅12个月大就可以繁殖。大多数雌羚羊每年都产仔,但前提是要有足够的食物。如果经过18个月的干旱,雌羚羊就不太可能怀孕,也无法哺育幼仔。雄羚羊2岁就已达到性成熟,但在其他雄性的竞争下,要等到至少3岁才可以繁殖。

野生阿拉伯羚羊在20世纪70年代初已经灭绝,但在动物园和私人圈养下使其得以存活,并于1980年重新放生于野外。现在,不少阿拉伯国家建立了羚羊保护区,沙特、阿联酋、安曼、约旦、也门都很重视保护这种沙漠动物。在阿联酋的野外荒漠中,人们还可以看到悠闲散步的羚羊。

善于跳跃——弓角羚羊

弓角羚羊是羚羊类中最善于跳跃的种类。弓角羚羊体长约为1.2~1.5米,肩高约为68~90厘米,体重约32~36千克,跳跃的高度一般可高达3~3.5米。弓角羚羊无论雌雄均有角,黑色角上具环棱;它的四肢细长,臀部及其背面、腹部、四肢内侧均为白色;其背部中央有一条纵向的由皮肤下凹而形成的褶皱,褶皱内的毛为白色,当弓角羚羊因受惊而开始逃跑时,它背部的褶皱就会展开,出现一条明显的白脊,这是弓角羚羊向同伴发出告警的信号。弓角羚羊的蹄呈扇形,很适合在沙地行走,而不至于陷入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