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谁在驾驶巴士
36153500000042

第42章 有时候真话太尖锐——我们为什么会说假话

你的孩子对你说他没吃曲奇饼,尽管他的嘴巴边上全是暴露真相的饼干渣。你打电话给你的老板说你请个“病假”,一边打电话还一边挤出一声咳嗽。你们两个都在撒谎,但这一样吗?

说谎的孩子会被大灰狼吃掉——我们从小就知道说谎是不对的,成长的过程中却逐渐发现,没有一个人可以在生活中永远选择说出一切真相。谎言对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是掩饰?逃避?还是一种蹩脚的自我保护?听听心理学家们是怎样解释的吧!

美国麻省大学社会心理学家费尔德曼曾经说过:“人类是一种爱讲大话的动物,而且比自己所意识到的讲得更多——平均每日最少说谎25次。”

这个数字有没有吓到你?我们真的如此擅长说谎吗?如果你就在此时此刻抓住身边的人们问一问:平时你是否经常说谎?相信得到的答案大多都是否定的,而且还会有很多人特别强调“除非是出于善意的考虑”。

但事实呢?心理学家们一致同意:生活中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向别人撒谎,很多时候甚至连想都不用想。而大部分的谎言都是出于礼貌的应对,根本谈不上是否恶意。就好比“你这样穿一点也不胖啊”“改天找你喝茶啊”“我今天不能来了,身体不舒服”“我给你打过电话,但打不通”等等。这些不大不小的谎言,基本上可以归类为我们每天待人接物的必需礼貌用语。

无论我们是两岁还是62岁,撒谎的原因大都一样:为了摆脱麻烦、得到好处或者是为了让我们在别人眼里变得更好。不过越来越多的研究正在提出这样的疑问:孩子的谎言和大人们的谎言有何不同;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撒谎行为会发生何种变化。

发展心理学家们正在努力通过人们的行为举止来理解说谎。神经学家们则在探究我们编造谎话时究竟是大脑的哪个区域被激活。从为什么十几岁的少年会当着你的面谎称不曾打碎花瓶,到是否可以采信小孩子在法庭上的证言,研究结果可能会给出一些答案。一个有趣的新研究显示,和成人相比,孩子们的撒谎行为可能来源于一个完全不同的大脑区域。

包括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教授、儿童问题研究所负责人李强(Kang Lee)所作的研究在内,众多研究表明,说谎标志着正常的成熟。

发现孩子说谎的父母和老师们“不应该感到恐慌——他们的孩子也不会变成病态说谎者。”李强说。他在过去15年里的研究课题是: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撒谎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为什么有些人会说更多的谎话,以及哪些因素可以减少说谎。“孩子说谎标志着他们到达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李强和他经常合作的麦吉尔大学(McGill University)同事维多利亚·塔尔瓦进行了一系列研究:他们将孩子带入一间安装有隐蔽摄像头的实验室。测试者告知年龄从两岁到17岁的儿童和青少年受试者,不要偷看放在他们背后的一个玩具(这个玩具通常是紫色毛绒恐龙Barney)以此诱使他们撒谎。然后,测试者离开房间一分钟,表面上是接电话,实际上是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去偷看玩具。而孩子们是否偷看则被录像带记录了下来。

对于儿童来说,偷看的诱惑是巨大的,因此有90%的儿童在实验中都偷看了玩具。“即便是青少年和成年人在类似的情况下也受到了引诱。”李强说。

测试者回到房间后询问孩子们是否偷看了玩具,研究显示,在两岁的孩子中,大约有1/4的人会撒谎说他们没有看过,3岁的孩子有一半会说谎,而到了4岁,这个数字是90%。

这个趋势在孩子们大约15岁前都成立。而到了15岁,几乎所有在实验中偷看过玩具的人都会说谎。好消息是:在15岁以上的孩子里说谎者的数量开始出现下降。而到了17岁,说谎的比例减少到了大约70%。

研究人员还调查了为什么某些孩子比其他孩子更爱说谎。他们发现,这和更为高尚的道德观或者和宗教成长环境无关。相反,那些拥有更优秀的认知能力的孩子们更爱撒谎。密苏里大学哥伦比亚分校(University of Missouri-Columbia)神经心理学家肖恩·克赖斯特说,这是因为要想撒谎,你必须在头脑里保留真相,而这包含了几个步骤的大脑思维过程,比如整合几方面的信息以及操控这些信息。

说谎而且是成功说谎的能力被认为与大脑某个区域的发展相关联,该区域负责所谓“执行能力”,也就是更高级的思维和推理能力。那些在包含执行能力的测试中表现更好的孩子们,也会说更多的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