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很多人的初次约会,都会安排在“月朦胧鸟朦胧”的晚上,而场所也倾向于灯火幽暗的小馆子或烛光摇曳的咖啡馆。通常情况下,这样给彼此留下良好第一印象的可能性会更大。
为什么呢?是因为气氛浪漫使然吗?事实并非如此。社会心理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在正常情况下,不太熟悉的人彼此根据对方的反应和外界条件来决定自己的言语和行为,特别是对还不十分了解但又愿意继续交往的人,既有一种戒备感,又会尽量把自己好的方面展示出来,把弱点和缺点隐藏。而在光线比较昏暗的场所,约会双方彼此看不太清对方的表情,就很容易减少戒备提高安全感,彼此产生亲近的可能性会远远高于光线比较明亮的场所,这种现象也称作“黑暗效应”。
黑暗登场,对方感官失效后,自己便没了危险,不需要伪装,表情不需要安排,自然而然的自我流露;而自己的感官失效后,人就会变得脆弱而敏感,倾向于在黑暗中抓住同伴的安全感,这种吸附性非常强。于是,黑暗效应就产生了。
有个这样的案例:有一位男子钟情于一位女子,但每次约会,他总觉得双方谈话不投机。有一天晚上,他约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线比较暗的酒吧,结果这次谈话融洽投机。从此以后,这位男子将约会的地点都选择在光线比较暗的酒吧。几次约会之后,他俩终于决定结下百年之好。
同样,这种“黑暗效应”也适用于需要建立亲密感或放松信任气氛的陌生人之间,比如许多人谈生意也喜欢到灯光不太强烈的娱乐休闲场所,而不是灯光雪白的办公室或大饭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