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管理销售新人的7项修炼
36003900000002

第2章 没什么可怕的

在上中学的时候,老师曾给我们讲过一句话,要想以后有所成就,首先要学会闯过“面子关”。特别是一个刚刚踏入销售行业的新人,如果处处都考虑“面子”,那将会一事无成,很多时候,“面子”就是虚荣的外衣,当一个销售新人披着这件“外衣”穿梭于职业生涯的道路上时,肯定会被它压得不过气来,更别说会拥有好的业绩。所以,千万不要让“面子”阻挡你攀登业绩的高峰,让我们这些刚刚踏入销售行业的新人勇敢地蜕掉虚荣的“外衣”,去迎接属于每个人的成功。

世界上每一个人无疑都是“业务员”,在推销产品、服务或者自身。女人撒娇,是把“我喜欢你”的信息“推销”给男友,以赢得男友的好感;婴儿啼哭,是把“饥饿”的感觉“推销”给母亲,以得到乳汁。

当你去应聘时,你把自己“推销”给招聘的公司;当举行总统大选时,候选人将自己的一系列思想、举止、言谈等,通过大众传谋,“推销”给全国选民。

当一位母亲向别人暗示自己孩子的优秀时,她实际上也是对自己孩子的一种“推销”。

当孔子周游列国时,是将其“仁、义、礼、智、信”推销给各国君主及人民。

因此,我们人人都在进行一定的“推销”,无论你是政治家、歌星、艺术家、哲学家还是普通百姓,更无论是公司职员或商人,都需要“推销”,推销帮我们在各个领域发展。所以,推销对于每一个人来说并不丢“面子”。

然而,话虽如此,大量事实却表明,很多刚刚踏入销售行业的新人,他们的业绩都很平庸,为什么会这样?有人说是因为经验的多寡,有人说是因为同行的竞争激烈,也有人说是因为现在的客户太难缠……不能否认,这些都是制约销售新人业绩平庸的一个表面因素,但最根本的因素还是销售新人太顾及面子,觉得干推销工作有些难为情,以致影响自己的业绩。

如果你是一位销售新人,是否有过下面这样的经历呢?

当经理吩咐你立刻给一个潜在的大客户打电话联络一下时,你未见到客户就已经心生怯意,不知道该怎样开口,于是想找借口推托;无奈经理在一旁“监视”,最后只好硬着头皮拿起电话,紧张地拨着号码,脸上的表情阴晴不定。当电话那头有人答话时,脸上的表情就像手里拿了烫手山竽,随时都要扔下似的。经理正要提醒你保持冷静,突然,你脸上的表情松弛下来,放下电话,用卸下千斤重担似的声调说:“客户不在。”脸上一副轻松的神情。

如果你有过类似经历,因为顾及面子而一再退缩,那你至少陷入了一种误区:如果害怕丢面子,害怕面对客户,连客户的面都不去见,那还谈什么销售呢?

怕丢面子实际上是一种胆怯、懦弱的表现,而且,一位销售新人如果总是将“怕丢面子”挂在嘴上,其实他往往只是在掩饰自己的懦弱。所以,要想闯过面子关,就不应该为自己寻找借口,这样你就能认清现实并采取行动。很多销售新人总习惯为自己的怯懦寻找借口,而正是这些借口让他们错过了取得成功的机会。

“我不好意思去,你让别人办理吧。”

“今天又刮风又下雨,那个客户肯定不在。”

“那个客户特别高傲,要是被这种人拒绝了,多没面子呀!”

“他肯定接受邀约。但是,这个客户来头不小,我们这种产品人家肯定看不上眼,高攀不上就算了吧。”

……

这些随处可见的借口,说到底都是因为面子和胆怯在捉弄着每个销售新人的心理,因为害怕丢脸所以语言上便要为自己万一之后做不到的时候先铺路,因此类似“我不行!这太难了,做不到!”的语言就会出现了。这种想法的逻辑很简单,就是先说自己不行,如果真的没有做到的时候也不会因此而丢脸,因为话已经说在前头了,如果万一做到了,要不就是谦虚地把结果归功在“运气好”上。这也是很多刚刚踏入销售行业的人最保守的说法和做法,甚至久而久之当他面临挑战时,就已经养成了先说“不行”之后再来思考的恶劣习惯!

这当然是是害怕丢面子的心理在作怪。事实表明,克服畏惧心理、闯过面子关的最好办法就是马上行动。只有不找借口、马上行动的人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曾经有一位著名的推销员,在开始从事推销工作时,也常因为害怕丢面子而使业务屡屡受阻。每当站在客户面前时,他就会变得十分慌乱、语无伦次。

他回忆当时的心情说:在客户面前,我手足无措,特别担心自己引起客户的不满。当时,如果推销不成功,我认为是一件非常丢面子的事。

“但我没有让这种现象持续下去,因为我发觉如果不想办法克服这种虚荣心理,就干不好推销这项工作。因此,我决定改变自己的命运。接下来,我开始尝试以‘不顾面子’的心态去拜访客户,没想到效果出奇的好。当然,他们还是原来的客户。不过,事情真的有所转变,他们都像朋友一样,说起话来非常自然,我也一样。自从能放下面子之后,我的心情就变得轻松多了。从此以后,我的观念有了实质性的改变,自卑感不见了,我的销售业绩也迅速提高了。”

由此可见,销售新人碍于面子,不敢放开手脚,归根到底还是心态的问题。告诉自己:没什么可怕的,别害羞、别胆怯、用你源源不竭的奋斗动力去追赶成功和卓越,你就能克服心理障碍,拥有推销成功的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