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修设瑜伽集要施食坛仪注
35970000000003

第3章

梵語南無。此云皈命。皈者。依投趣向義。命者。總御諸根。一身之要。人之所係。莫不為先。舉此無二之命。以奉無上之尊。表敬之至也。又歸者。返本還原義。謂眾生背覺合塵。從一心而起六根。流轉生死。今總攝諸根還歸一心。令清淨光明而成自性三寶也。三寶有同體別相住持之殊。同體者。法界為體。覺照即佛義。軌持即法義。和合即僧義。別相者。法報化三身名佛。教理行果名法。五果四向十地三賢名僧。住持者。雕刻塑畫名佛。黃卷赤牘名法。圓頂方袍名僧。而今獨皈盡空徧界者何。正顯所歸之佛無窮無盡。而我能歸之心亦無量無邊矣。次趺坐頂冠。入根本定。起觀音慢。云何登座必須起觀音慢與入定耶。殊不知施食一法。根於世尊作婆羅門時。曾於觀世音菩薩處。受無量威德自在光明陀羅尼法。能變少食普週法界。夫如是。則觀音是施食之鼻祖也。今吾本具縛凡夫。不憑聖功而自作觀音。必難乎其為有濟矣。究理言之。我與觀音實無殊別也。觀音是我本體。[口*紇]哩字是我本具。故慢之一字。即天上天下唯我獨尊之旨。又諸佛說法。必先入定鑒機。法華圓覺。自有明徵。當會而審詳可爾。既欲起慢。先須入定。應觀自心如秋月輪。光明皎潔。中有白色[口*紇]哩字。此字名阿彌陀佛一字呪。是大悲真體。利生妙智。如金剛三昧耶經云。此字具四種義。一賀字門。即一切法因不可得義。二囉字門。即一切法離塵義。三伊字門。即自性不可得義。四德字門。即涅槃義。亦名慚義。若具慚愧。不為一切不善法。具足一切無漏法。又蓮華部云。阿彌陀佛以此字。加持於極樂國中水鳥樹林。皆演法音。所以若觀此字。則一切諸法之因了不可得。本是離塵。自性清淨。當體即涅槃。所以西方三聖初證此心印。便即運悲利生也。問。既曰入定。又曰作觀。何也。答曰。觀乃定前加行之方便。乃假想慧耳。定者。令心專注於一境。不昏不掉。心心無間。念念寂滅。名之為定如文殊云。初學不思議三昧。繫心一緣。若久習成就。更無心想。常與定俱。故先作觀。引起心月字種。分明顯現。次則定心專注觀境。湛寂不動。不動之處即定。明顯處即觀也。又定慧二法。不可單運。如車之有兩輪。如鳥之有兩翼。缺一不可。失之則無淩霄致遠之功。若偏於定則曰愚。單修於慧則曰狂。二皆不能明見佛性。如日不明。孤燈照物不了。必如是止觀雙修。定慧均等。始可了了見於佛性。故正觀時。資之以定。則不散。正定時。加之以觀。則不昏。如是方名即定之慧。即慧之定。寂照同時。明靜均修。始是定慧力莊嚴。以此度眾生。是證無上道矣。問。若夫緣境。何足擅於月輪耶。答。昔西域十四祖龍樹菩薩為眾說法。於其座上現自在身如滿月輪。一切眾生。唯聞法音。不覩祖相。眾中有長者子名迦那提婆。謂眾曰。識此相否。眾曰。目所未覩。安能辯識。提曰。此是尊者現佛性體相。以示我等。何以知然。蓋以無相三昧。形如滿月。任運自在。皎潔清淨。雲霧不能蔽其光輝。萬象不能奪其精氣。千古無虧。佛性之義廓然虗明。故現斯而表之也。言訖。形相即隱。復居本位。而說偈言。身現圓明相。以表諸佛性。說法無形相。用辯非聲色。彼眾聞偈。頓悟佛性。咸求出家。是知月輪者。正吾人本體無相三昧也。所謂慧月在懷。靈珠在握。法界同徹。無不照矣。既入觀音定。必契觀音體。體既頓證。何患輪相用之不然乎。三大圓具。則自身等觀音。可謂慢不起而自是觀音也。以菩薩具三十二相。八十種好。項佩圓光。其身金色。坐大蓮花。頂戴五佛冠。五佛常流光灌頂。及以威神加被。令其神通廣大。入生死海教化眾生。我今亦頂此冠。則五佛必然從五智流光灌我頂門。令我身心堅固。神通廣大。威德智慧。辯才無礙。以利羣生也。五佛者。均遮那佛所現。謂遮那如來內心證自受用已。成於五智。一大圓鏡智。流出東方阿閦如來。執金剛杵。二平等性智。流出南方寶生如來。執摩尼珠。三妙觀察智。流出西方彌陀如來。執妙蓮華。四成所作智。流出北方成就如來。手輪相交。五法界清淨智。即中央毗盧遮那如來。手千輻輪。五佛各有四菩薩阿閦佛四菩薩者。一金剛薩埵菩薩。二金剛王菩薩。三金剛愛菩薩。四金剛善哉菩薩。寶生佛四菩薩者。一金剛寶菩薩。二金剛威光菩薩。三金剛幢菩薩。四金剛眷菩薩。彌陀佛四菩薩者。一金剛法菩薩。二金剛劍菩薩。三金剛因菩薩。四金剛利菩薩。成就佛四菩薩者。一金剛業菩薩。二金剛語菩薩。三金剛藥叉菩薩。四金剛拳菩薩。毗盧佛四菩薩者。一金剛波羅密菩薩。二金剛寶波羅密菩薩。三金剛法波羅密菩薩。四金剛羯波羅密菩薩。五方五佛各四菩薩。共二十五。連四攝八供。四攝者。一金剛鉤菩薩。二金剛索菩薩。三金剛鎖菩薩。四金剛鈴菩薩。八供者。金剛花菩薩。金剛香菩薩。金剛燈菩薩。金剛塗菩薩。金剛果菩薩。金剛樂菩薩。金剛歌菩薩。金剛舞菩薩。共三十七位。皆本師遮那如來智用流出。不離一真之境。化儀百變。縱分億數之身。千江一月。所以觀音頂此冠者。意顯帶果行因。圓彰法界無盡之體耳。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請求出定加持法水之故也。一稱其名。解脫諸苦。大悲經云。此菩薩不可思議威神之力。已於過去無量劫中作佛。號曰正法明如來。大悲願力。安樂眾生。現為菩薩。未來成佛。號曰普光功德山王如來。梵語阿耶菩婁吉底輸。此云觀世音。觀者。能觀之智。指應而言。世音。是所觀之境。對機而說。智能照窮正性。察其本末。機則萬象流動。隔別不同。類音殊唱。被智一觀。俱時離苦。正如普門品云。若有眾生稱念我名。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而曰大悲者。謂此菩薩悲心偏重故爾。不同生緣法緣之小悲。乃無緣同體之悲。故曰大悲也。梵語菩提薩埵。華言覺有情。已覺斯道而覺斯民之稱也。

夫此水者八功德水。

安養國有七寶池。水皆七寶中之所流出。言八功德者。一澄清。謂澄停潔淨離染污故。二清涼。謂明湛涼冷無煩熱故。三甘美。謂甘和美妙具至味故。四輕輭。謂輕揚柔輭可上下故。五潤澤。謂津潤滑澤不枯澀故。六安和。謂安靜和緩絕迅汎故。七除飢渴。謂水僅止渴。今兼療飢有勝力故。八長養諸根。增長養育身心內外故。謂此瓶內之水。即如西方寶池內性功德水也。如牧牛女付瓶與世尊云。此瓶內具足八功德水。飲之能除飢渴。煩惱亦消。不久當成無上菩提。為人天說法也。

自天真(至)無處不超淪。

天真者。本來自性天真也。業即善惡無記三業。垢即煩惱障。玷污法性故。塵即所知障。蔽智眼故。眾生具此三業二障。一則令自性不得清淨。生死不得解脫。二令法水觸途成滯。今先洗而淨之。則無復留礙。然後推廣其心。運此法水週徧滾入華藏世界。與香水海性合真空。普沾情器。當體清淨。業累既遣。內外渾真。此真個之中。何處更有眾生而不超於淪溺乎。上明水體妙合天真。下明返已恢其玄奧。

水不洗水妙極法身。

經云。性空真水。性水真空。清淨本然。週徧法界。既云週徧。則大地皆水也。塵自何立。水既無塵。用洗奚為。豈有水復洗水之理哉。如刀不自割。火不自燃。水不自洗。真可謂微妙絕待。法身極則之理。不假修證也。

塵不染塵返作自己。

古德云。盡道水能洗垢。焉知水亦是垢。如病痊藥除。藥存病生。故說水亦是塵。水雖同塵。終不染於業垢之塵。亦可將彼塵性。返作吾之自己。以諸塵性同一緣起。當體性空。以空合空。以水投水。何有自他之分。所以云會萬物為己者其惟聖人歟。

蠲除器界蕩滌壇場。

上出水體。下彰水用。謂此水而蠲器界滌壇場。則自然氛消八面。霧斂長空。殊勝清淨也。

灑枯木(至)而成淨土。

謂此水有起死回生之功。翻穢成淨之能。灑於枯木。遂使枯斡重榮。寒巖花笑。潔於穢邦。當下即成清淨寶莊嚴土。令諸眾生步步踏金界之域。念念聞薝蔔之香。非唯如此而已。兼有無量妙義不可勝紀。向下總收而結之也。

所謂道(至)縱清涼。

內之根身。外之器界。中之識心。皆無濁穢。四聖六凡。總得清涼。無復餘累矣。

大悲神呪。

復藉呪力加持此水。令其頓同菩薩柳頭甘露法水。成就勝妙殊勳也。理事圓融。顯密齊暢。正所謂快舸順風之勢。更加櫓棹之功。則疾屆寶城。速登彼岸。信手拈來無不是已。并誦此呪。不獨為水。更有無量妙義。多端勝益。如大悲經云。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若諸眾生誦持大悲神呪。墮三惡道者。不生諸佛國者。不得無量三昧辯才者。我誓不成正覺。誦持大悲神呪。於現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果遂者。不得為大悲心陀羅尼也。即於佛前現千手眼而說是呪。由此證之。故知不獨為水耳。又金光明云。十地菩薩尚以呪護持。何況凡夫。首楞嚴云。若不持呪。而坐道場遠諸魔事。無有是處。凡陀羅尼。或一字多字。皆是佛菩薩自覺聖智所證法界妙心。字字皆從無相國流出。所以辭句惟佛與佛乃能究盡。只宜誦經持呪供養。則生福發慧。斷障除愆。凡所希求。必獲如意。不可妄自臆度。裁量聖心。小乘極果。尚不知大乘初心。況於如來祕藏乎。又呪乃是諸佛菩薩名號。稱其名者。必為諸佛菩薩之所護念。或是諸天魔梵及鬼神王名號。稱其名號。則部從敬主。不敢為難行殃。又呪似軍中密號。唱號即應。不敢違背。又呪者祝願也。願此事必竟成就也。如蜾[(嬴-口)-女+(口/虫)]之祝螟蛉。似我似我。而此似我之聲。念茲在茲。相續不斷。諸蟲受熏。莫知然而化為蜾[亡/(罩-卓+(月*虫*几))]矣。諸佛菩薩以慈悲教化熏諸眾生。故眾生莫知然而離苦得樂轉凡成聖矣。如大悲菩薩陀羅尼曰。譬如靈丹妙藥。點鐵成金。誦持陀羅尼。變凡作聖。此之謂也。

甘露王菩薩。

此喻以顯法澤也。甘露者。乃帝釋面前有波利質多樹。此翻為員生。葉上每垂滴玉露。其味甚甘。食之者能長生不死。永離飢渴衰惱等患。正喻法水如其甘露。能長養眾生法身慧命。增一切禪定功德。不被三災八難等苦而煎迫也。超彼甘露。故謂之王。唱時。以右手無名指點盂中之水。彈灑虗空。令器界皆得清淨。沾露眾生咸獲清涼也。如上所論。全談理地。向下作法。實益事界。如經云。理須頓悟。乘悟併銷。事非頓除。因次第盡。故當如漸次淨身界也。

淨法界真言。

法界者。總該萬有。即是一心。元依一真法界。分而為四。一理法界。法者軌生物解之義。理是性義。無盡事法同一性故。二事法界。事是分義。一一義別有分劑故。三理事無礙法界。一切分劑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無盡故。實際理地不受一塵。不待淨而自淨也。四事事無礙法界。事有染淨。固當簡別。而事界之中。又有身器之別。此則淨事界之根身也。以根身是父母赤白二點所成。并積生無始虗習。故淨之也。以六根四肢。各有法則。各有界限。是故名為法界耳。誦呪時。調伏身心。想頂臍具有唵嚂二字。以表福智圓滿。何則非福不能具相好。非智不能淨餘累。福智圓滿。則內障自淨。外相自嚴。故觀唵字在頂。嚂字在臍。頂者一身之首。臍乃命脈之源。淨此二處。則六根四肢無不淨矣。問。云何二字便致二嚴。答。經云。唵字者是法身真理。即一切法本不生義。又三身義。無見頂相義。亦是如來相好功德義。觀之在頂。即具如上諸義也。嚂字者。即真言儀軌云。此名寶曇佛智光徧照三摩地。若想若誦。令三業悉皆清淨。一切罪障盡得消滅。又能成辦一切善事。隨所住處悉得清淨。衣服不淨。便成淨衣。身不澡浴。便成澡浴。若用水淨。不名真淨。若以此字淨之。即名畢竟清淨。如靈丹一粒。點鐵成金。真言一字。變染成淨。偈云。◇嚂字色鮮白。◇空點以嚴之。如彼髻明珠。置之於頂上。真言同法界。無量眾罪除。一切觸穢處。當加此字門。所以用此字置於命元者。則諸根圓拔內瑩發光矣。故楞嚴云。一根既返原。六根成解脫。此之謂也。

點淨真言。

此淨器界。故云點淨。念真言時。用右手無名指揑取香水。彈灑虗空。并塗掌上。想壇場內外悉皆清淨。圓覺經云。一世界清淨。多世界亦然。如是乃至盡於虗空。圓裹三世。一切平等清淨不動。淨名云。隨其心淨。則佛土淨。

加持華米真言。

花者因義。以此米為因。誦真言時。想成智慧光明種。出生金銀碧玉等雲。預先加持者。彼用之時。隨心轉變而不違也。正所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之意也。

鈴杵真言。

鈴者有適悅義。置腰之左。表大我焉。謂此我。非同凡夫情計之我。乃法身中常樂我淨真常寂滅之我。涅槃經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即是我義。如鈴相似。虗而能應。感而遂通。稱適佛心。悅豫羣機。故鈴談慈。表我德也。振之以悅生佛之心故耳。杵者示威義。又表五智。轉拳向外。以示眾生也。表五智者。以智能摧滅煩惱降伏魔軍故。誦真言時。右手拈花米灑鈴杵上而加持之。

唵阿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