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圣人们治理社会运用千百种手法,其宗旨都在于:阴阳、柔刚、弛张。黑白同时使用,白以蔽黑,黑以辅白,相得益彰。
与竞争对手相处,要在暗中做手脚。看到这人喜欢什么,我们就顺从他喜欢的话去说,顺着他喜欢的事去做;看到这人厌恶什么、忌讳什么,我们就避开他忌讳的不说,避开他厌恶的事不去做。古代的一些智者和帝王,都是用这种权术笼络人心,使别人为自己卖命的。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上曾产生了一批士人。于是,一些有头脑的政治家们便收买士人,为自己卖命。他们收买士人的手段不外乎两种,一是给吃给喝,满足其物质要求;二是卑躬下意,满足其虚荣心。其中,孟尝君收买冯谖、信陵君收买侯嬴的故事最有代表性。
“战国四公子”中最负盛名者为齐国公子孟尝君,他足智多谋,袭父亲田婴之职而任齐国的国相,势焰熏天,炙手可热,寄养其门下之士人号称有三千之多。
有一智辩之士名冯谖,贫乏不能自存自立,于是托人投在孟尝君门下。因言无特长,又无权术,所以被列为下等食客,只能吃粗劣的饭菜。过了几天,冯谖有意敲着自己的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吧!吃饭时连鱼肉也没有!”孟尝君听到此歌,满足了他的要求,让他同中等门客一样吃鱼吃肉。
过了几天,又听到这位士人敲着他的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去吧!出门连个车也没有!”孟尝君听到了,让他同上等门客一样出门有专门的马车。
又过了几天,这位冯谖又敲着长剑唱道:“长剑啊,咱们还是回家去吧!在这儿没有办法养活家人!”左右的人都认为他贪得无厌,十分讨厌他。孟尝君还是满足了他的要求。
孟尝君就这样屈尊下意地收买了这位自言“无能”的士人,从而使他尽心竭力地为自己卖命。其后,冯谖运用自己的才智为孟尝君造下了“狡兔三窟”,而使孟尝君在被齐王罢相后有了去处。
信陵君名无忌,魏昭王之子。信陵君听说侯嬴是一位贤者,便前去与之交往。一天,信陵君在府中摆下盛宴,邀请众位宾客坐定,空出上座,亲自带着马车去城门处请侯赢来赴宴。侯嬴穿着旧衣衫,戴着破帽子,来到车上,就坐在上座。信陵君亲自为他赶马车,表现得恭恭敬敬。侯嬴又说:“我有个屠夫朋友,我想先见他一面,你赶车绕道去一下。”信陵君满口答应。到了宴会上,又请侯嬴坐在上座,自己坐在下座。于是,侯嬴在秦军围赵邯郸、“魏公子信陵君窃符救赵”中为信陵君出谋划策,并最终自刎为信陵君送行。信陵君揣摩透了他的心思,终于收买了这位士人为自己出谋划策、推荐杀手并献出自身性命。
顺人之意,迎合别人的心愿去提前做下“手脚”,为自己留条后路,是智谋权术士们常用的伎俩。
明武帝正德年间,宁王朱宸濠谋反,很快就被王守仁擒获。可武宗愿意亲自征伐,以显示武功,所以对王守仁此举并不高兴。再加上武宗宠臣江彬、张忠等人对王守仁心怀成见,不时进几句谗言,故王守仁十分担忧。事后不久,武宗有两名心腹太监到王守仁驻地,王守仁在有名的镇海楼设宴款待两位太监。酒至半酣,王守仁屏退左右,让手下人撤去上下楼的楼梯,然后取出两箱子书信给两位太监看。太监们一翻,原来是缴获的宫中太监包括他们二人与诸宸濠的来往信件。两位见后大惊,心想:这次非掉脑袋不可,王守仁把这些呈给皇上,我们还有命吗?于是脸色蜡黄,干瞅着王守仁。王守仁却哈哈大笑,把两箱子书信全送给了两位太监。两位太监当然感激不尽,从此回宫后,明里暗里给王守仁说好话。后来,王守仁终能逃脱政敌的陷害和武宗的猜忌,全靠这两位太监从中斡旋。
“点破潜规则”
与对手竞争,要善于暗中下工夫。这样,你的对手会把你视为知己,碰上事情就会替你出力。这就是所谓的阴道阳取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