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段正元文集
35723600000076

第76章 《道德学志》(8)

道德与鬼神

民国六年丁巳三月十一日记

常言道高龙虎伏。德重鬼神钦。此两句话。诚然不错。论来天地间。极猛极恶之物。莫过於龙虎。然龙虎犹是一物耳。人为万物之灵。有了大道在躬。天地可位。万物可育。龙虎焉得不降伏畏避。鬼神乃阴阳二气之灵。聪明正直而一者也。故孔子说鬼神之为德。其盛矣乎。然鬼神亦要赖人阐发其道。德重之人。可以动天。故鬼神亦要钦羡。然鬼神亦不尽是至善无恶者。世间上每每有邪神魔鬼播弄於人。颠倒是非。故子不语怪力乱神。又曰敬鬼神而远之。盖恐人误迷於鬼神。为所凭依。而信口雌黄。反为人道之害。孔子重的人道主义。讲的三纲五常。其中孝弟忠信。礼义廉耻。即天地之正气。乾坤之至宝。人生之大德。故季路问事鬼神。孔子答以未能事人。焉能事鬼。其言外之意。谓其既成为人。应尽人事。以合天道。以顺人情。即与鬼神合其德。即是事鬼神。不求鬼神。而鬼神自然照临。太上说、惟有善人。天道佑之。福禄随之。神明畏之。众邪远之。善人尚能如此。何况真有道德。鬼神焉得不钦。然孔子又说。祭神如神在。何以又要奉神。孔子所敬之神。是高高在上之神。皆是以前有道德之人。生为明人。死为明神。敬之者、则而效之也。后世不知神道设教之真理。庵观寺院。作为邀福之地。吃斋念经。作为祈之术。不知和尚道士、念经礼忏。原为提醒幽魂。有道德之和尚道士。一念经则众鬼环集而听。久之感悟而种良善之心。故念经功德甚大。以能在先天上教人也。如今和尚道士。无有道德。而庙宇之中。反为山精石怪。魑魅魍魉凭依。何曾有正神降临。况正神非受人之祈祷。乃受人之一片道德至诚心。人有道德。仰不愧天。俯不怍人。鬼神冥冥中呵护。纵有邪魔鬼怪。不过是试验考成。绝不能为害。从来讲道德者。俱有魔考。耶稣死十字架。藉以杀尽魔鬼。佛祖讲经说法。孔子诛少正卯。皆所以除魔也。我等今日讲道德。还有魔否、无有也。一心讲道德。诚心行道德。有了真一诚实之心。即得了正心之法。一正心而百邪退矣。或有说今日人心浇漓。道德沦亡。讲道德无人信从。不知正为无人信从。愈要倡行。若是人人都信从道德。即是人人知道行道德。何待於讲。方今天元正午。道德必当昌明。其故云何。从前口头讲道德。纸上谈道德。虽云假伪。表面上尚顾道德二字。现在讲都不讲。譬如天将曙而反晦。道在此时。正阴极阳生。天演淘汰。择种留良之时。何以见得是淘汰。如中国现今四万万人。推后二十年。即加一倍。由此而推。愈后愈多。将见踵足而立。可以充塞中国地面矣。天道果如是愈生愈多乎。有春生之时。即有秋杀之时。此天演之公例也。如农人播种五谷。芟夷劣莠。而留其美种。讲道德者。即是真种。天必与之。作恶者即是劣莠。天必弃之。此天道自然之淘汰。非天之有心於人。特人自取之也。盖天之生物。必因其材而笃焉。栽者培之。倾者覆之。吾侪处此淘汰之时。更当小心翼翼。以公心对人。即有横逆之事。我必自反。是己之道德有未逮。如果有真实道德。虽有恶人。亦变而为善良。虽有魔鬼。亦化而为北斗。彼此相安。心君泰然。故孟子说。反身而诚。乐莫大焉。况人有道德。上而祖宗。下而子孙。亦均得安乐。享受幸福。然不讲道德者。亦在享荣华。但无常一到。万事皆空。即己身躯壳。亦归乌有。其视力行道德。死而灵魂得安者。优劣奚若。但行道德。不在好高骛远。即在伦常日用。伦常日用之道。讲得最精至明者。莫如孔子。我辈现在供奉孔子者。正以孔子一生行为。不怨天。不尤人。下学上达。温、良、恭、俭、让。实足为万世之师表。我辈之模范也。人诚以孔子为模范。日征月迈。学而思。思而学。是道则扩充之。非道则克治之。不使有一毫不道德之行为。堕落於淘汰之中。有如是之心。即是菩萨之心。菩者普也。萨者济也。普济众生谓之菩萨。人能以道德普济於世。则无愧於己之心。即无愧於在天之神。神即是我。我即是神。盖圣神之聪明正直者。亦由於实行道德所致也。

常道在信

民国六年丁巳三月十二日记

人生在世。当知常道。天地非常道不久。万物非常道不成。人生非常道不行。常道者、即仁义礼智信也。五常之道在人身。为心、肝、脾、肺、肾。在天地为金、木、水、火、土。在卦爻为乾、元、亨、利、贞。人之一生。未尝一日离也。孟子谓恻隐之心为仁。羞恶之心为义。恭敬之心为礼。是非之心为智。人皆有之。不俟外铄。孟子何以不言信。盖仁义礼智四者。非信无以成立。如为仁而无信。即是假仁。施义而无信。即是假义。好礼而无信。即是饰伪。用智而无信。即是奸诈。故仁义礼智。皆属先天之本。为成道之根底。信乃后天之用。为弘道之主宰。例如日月往来。寒暑相推。年年如是。毫无错序。即天地之常道。亦天地之昭大信於人也。万物之於春夏秋冬也。或生或长。或实或凋。盈虚消息之机。自古迄今。由今而后。无相越逾。即万物之能取信於时也。况夫鸡非晨不鸣。燕非社不至。由是观之。宇宙之蠢动蠕飞。莫不各有其信用。人若无信。则举止不得其常。天真一乱。万恶丛生。於是有诈谋机巧者。有贪盗邪淫者。颠倒五伦。紊乱八德。身虽在世。而四德全失。直人面而兽心。复何以为人。故孔子云、民无信不立。盖信者性也。为我本来良知良能。如能保存而不失。则为真人。圣人深恶人失信。丧失人格。不惜苦口婆心。垂训教人。皆先教人立信。(各教经典。以信垂教处甚多。)凡人出言行事。必先自己有信用。而后其言可行。其事乃成。有虞氏未施信於民。而民信之。其所以不令而信者。自己之信用早立也。自己不先立信用。不独不足以取信外人。即家庭之间。一言一事。均不能行。所以孔子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小车无皔。其何以行之哉。人能以信为本。循而行之。始而虽半信半疑。久则确信不疑。譬如农夫。是是蓑。虽有饥馑。必有丰年。盖天之所助者顺也。人之所助者信也。履信思乎顺。天自佑之。吉无不利。传曰、信者、国之宝也。民之所庇也。国无信则国削弱。人无信则无以自立。然信有两者。有由内生者。行事对人。言行相顾。即是立信。有由外生者。因所见所闻而生信心。但其中不无邪正是非。要信之於理。莫信之於痴。是以孔子云、好信不好学。其蔽也贼。有子说信近於义。言可复也。足见圣贤讲信。非同尾生抱桥而死。乃顺天地自然之理。故信之所以为信者、道也。信而不道。何以为信。故立信必根於仁义礼智。乃能成为信。德是仁义礼智。为五常之体。信为五常之用。信在五行中属土。土能生万物。信能成万物。故人能立信。则仁义礼智。即在其中。五常之道完全无歉。何言不可行。何事不可成。无奈民犹斯民。时非三代。人往往将信字抛却。作事皆假手段以笼络人心。岂知欺人。还是自欺。纵或侥幸一时。转瞬终必败露。噬脐之悔随之矣。世事且犹如此。何况讲道德之人。若只口讲道德。而身不行道德。即是失信。失信则外魔乘机而入。终必罔念作狂。故吾人讲道德。信字最要紧。必须先发信心。得信心住。躬行实践。人虽不信。我即先立定信。笃信好学。守死善道。自取信於人。久则倾心信仰。毫无疑忌。不特当时人信之。后世人尤深信之。人生之荣幸。孰有逾於此哉。

酒色财气

民国六年丁巳三月十七日记

酒色财气四字。人生最易迷着。故修道之人。称为四大魔障。从来许多英雄豪杰。以及士农工商。坐此亡国败家。丧名杀身者。指不胜屈。论来酒所以成礼。可以祀神明。可以奉宗庙。可以宴宾客。色在夫妇之间。可以生育子嗣。绵延祖宗血食。财为养命之源。平生衣食。非财无以支持。气乃心君之用。谋为经营。非有刚健担当之气。不足以圆成事务。是酒色财气。原人生所不可无的。何以称之为魔障。盖酒能迷性。为四害之首。故佛家亦以酒为戒。世有因酒醉失言。结下祸端。亦有因酒醉任性。惹是生非。其大者。太康以甘酒嗜音而丧邦。义和以沉湎于酒而干诛。商纣以沉酗于酒而亡国。酒之为害。何可胜纪。是以古昔圣贤。有罔敢刚制之训。既醉未醉之鉴。且古人以酒垂戒。所包甚广。不过举一酒字。以例其馀。凡暴殄天物。纵口腹之欲。而奢侈流连者。皆在酒之列。此食前方丈。孟子所以弗为。禹恶旨酒。而又有非饮食之俭德也。色为夫妇之正。固云妻子好合。如鼓瑟琴。若****过度。亦可戕生害命。故孔子云。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乃逐欲愚人。罔知节制。甚至不顾声誉廉耻。渔色为能。有时暗里成胎。致骨脉流落於外。自己本宗反至绝祀者。岂非人生憾事。且妹喜亡夏。妲己亡殷。褒姒乱周。历史昭然。可为鉴戒。然色又非单指女色而言。凡形形色色。声音狗马之类。心有所爱慕。则精神即消耗於所爱之中。是不啻以有用之精神。消磨於无用之地。不过女色为害尤甚耳。书曰。玩人丧德。玩物丧志。不役耳目。百度惟贞。其念之哉。圣人言政。亦富而后教。财固人世所必需。但有财而过於轻用。即是浪子。过於吝啬。又为财奴。且临财当以义取。尤不可以苟得。顾尘世上人。纯是名利两宗人。而为名的人尚少。为利的人实多。故谚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太史公谓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而一般喻利之小人。当诽薄他人贪财之时。俨然清白乃心。若自己临财。其贪婪无厌。锱铢计较情形。殆又甚焉。甚至有受他人金钱的运动。即改行党恶。背交卖友。亦忍为之者。如是等人。纯是以身发财。身虽在世。其心已死。不知财乃天地之元气。人间之通宝。原有定数。非可强求而得。俗言命中只带八合米。寻尽天下不满升。纵有侥幸而得。货悖而入者。亦悖而出。随得仍必随失。故孔子云。不义而富且贵。於我如浮云。又云、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孔子此言。深知财源有定。不可妄求。故举执鞭末艺。以例其馀。为世之有贪心者。明白垂戒。试观下等劳力之人。一旦得受意外之财。不是害病。就是遭祸。或是乱费乱用。因肆生惰。财尽力绌。流为乞丐。故曰匹夫而得千金。识者以为不幸。又如谋人财产。害人性命。卒至败露杀身者。固不足论。就是为富不仁。而多藏厚亡。怀璧获罪。如石崇之多财贾祸者。亦复不少。可见钱财是害凡躯、害灵魂、桎梏。人生自由之恶具。彼鸡鸣而起。孳孳为利者。真是谚所谓要钱不顾命也。世固有用手段。用机巧。骗取人财。而人不觉其诈。为一般人所称仰。以为其善於聚钱。不知他坏心术都能得。还是他前生修积。故今生总有此福命。若能见利思义。驯顺自然。岂不加倍得之。况财本有神明司监。留之以赏有德者。故大道自能生财。大德必得其禄。有一分。得一分。有十分。得十分。即不去求。终必如分取得。例空气然。未有不随其器量之大小。充满无间者。顾人之福德何如耳。惜世人善聚钱者多。善用钱者。千万人中。难得一二。能善用钱。则见义当为。必舍财为之。此即是大福命人。故能以福积福。而受福无疆。酒色财三者。还是身外之物。有时可以离脱。至於气字。乃本身所有。其关系尤大。盖气有善有恶。善者即和平中正之气。恶者即暴戾矜躁之气。人有暴躁之气。终身不能成事。俗云、穷人气大。气大者、由其无涵养。只凭血气用事。不留心。不精细。所以不能成事。不但不成事。甚有任性使气。不忍一朝之忿。亡身及亲者。讲到修持。就要除此不善之气。如儒之惩忿。佛之戒嗔。道之泯争。而用孟子浩然之气。直养无害。以完全天地之正气。则见之於事。必然猛勇精进。健强不息。而又皆中正和平。即是儒之勇者不惧。佛之大雄无畏。道之至柔克刚。凡事未有不能圆成其实者。又安用是悻悻为哉。故酒色财气。虽有歹处。亦有好处。看各人用之如何耳。讲道德。讲修持。先就要看透此四者。虽是不好。又不可离。又是保全人的。但要将此酒色财气。拿来为我所用。不要我为他所用。一被他所用。即为我之魔障。消我之福命。汩没我之真性。堕落我之灵魂。知道善用。则酒可以成礼。色可以绵嗣。财可以造福。气可以成事。不但不为我之魔。反能助我立功立德矣。所以修持人。能化凶为吉。转祸为福。酒色财气。本属四障。善用之则为四辅。由此而推。则凡天下为魔之事。为魔之物。皆可化而为我用。均在人之善用不善用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