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病门
病机
《内经》曰:中央黄色,入通于脾,开窍于口,藏精于脾,故病在口。奇病论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岐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瘅。(热也。)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有病口苦,取阳陵泉,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曰:病名胆瘅。
又经云:胃足阳明之脉,挟口下交承浆。大肠手阳明之脉,挟****人中。此胃与大肠之脉所挟于口也。
《巢氐病源》云:脾气通于口,口和能知五味矣。盖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运化津液,以养五脏。节宣微爽,五脏之气偏胜,由是诸疾生焉。又云: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故令人口苦生疮。口咸则为寒,咸挟苦或燥为热,酸则停滞,涩则因燥,淡则由虚,苦则为热,热甚则甘也。凡口甘及干燥,患痈疽之后者多有之。
病机
胃热则口臭,脾热则口甜、心热则口燥,胆热则口苦,肺热则喉腥,肝热则口酸,肺虚则口辛,肾热则口咸,胃虚则口淡。
病机
谋虑不决,肝移热于胆而口苦者,思虑烦恼气郁于胸膈,及心脾蕴热冲发于口,亦令人口臭也。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也。脾胃气弱,木乘土位而口酸也。
病机
或问口臭一证。曰:脏腑热气,燥腐蕴积于胸膈之间,冲发于口,则口气臭也。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而烂也。又云:少阴之脉,火气内发,上为口糜,治以苦寒是也。口疮者,乃脾气凝滞,风热加之则发口疮。小儿将养太过温暖,心脏客热,其口亦疮。
伤寒狐惑之证,上唇生疮,虫食其脏;下唇生疮,虫食其肛。此口疮内应脏腑之邪热然也。
脉候
左寸脉浮而数者,口生疮。洪数,心热口苦。右寸脉浮数,肺热口辛。左关弦数而虚,胆虚口苦甚。左关洪而实,肝热口酸。右关沉实,脾胃有热口甘。兼洪数者,口疮,或为重舌、木舌。脉虚者,中气不足。口疮服凉药不愈,宜理中汤。
治法
实热口疮新发者,用凉膈散、甘桔汤之类皆可愈。西瓜浆水徐徐饮妙。冬月无瓜以烧灰噙之。
酒色过度之人服凉药久而不愈者,乃中气不足。虚火泛上无制,用理中汤反治之而愈甚者,加附子或用官桂噙之亦妙。
肝胆有实热令人口酸而苦,小柴胡汤加甘草、龙胆草、青皮之类,甚者当归龙荟丸、龙胆泻肝汤。若谋虑不决,肝胆虚而口苦者,人参、远志、茯神、甘草为君,柴胡、龙胆草为佐使,甚者钱氏地黄丸。所谓虚者补其母也。
心热而口苦,或口舌生疮、黄连泻心汤、牛黄清心丸、凉膈散之类主之。脾热而口甜者,三黄丸、平胃散之类。肺热而口辛者,以甘桔汤、泻白散、金沸草散之类。
口舌生疮,皆上焦热壅所致,如圣汤、甘桔汤加芩、连。仍擦以柳花散。
口糜,好饮酒人多有此疾,易老用五苓散、导赤散合服,效。有下颔不收者乃骨脱,令患人坐定,用手揉脸百十遍,令患人张口,用两大拇指入患人口内拿定牙,外用两手指将下往上兜,则入臼矣。
阴阳散等方数口疮立愈,不可不知。
药方
(《千金》)甘露饮 治男妇小儿胃中客热,牙宣气,牙龈肿烂,时出脓血,口舌生疮,咽喉肿痛。又疗脾胃受湿,瘀热在里,或醉饱多劳,湿热相搏,致生胆病,身面皆黄。
或时身热而肿,大小便不调。
枇杷叶(拭去毛) 生地黄 熟地黄 天门冬 麦门冬 枳壳(炒) 茵陈 石斛 黄芩(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上作一服,水一钟煎七分,食后服。《本事方》无麦门冬、茵陈,加山豆根、犀角屑,大有神效。
升麻汤 治膈上有热,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葛根 赤芍药 甘草(各一钱半) 人参(二分) 桔梗(二钱)上咀,分二服,每服水二钟,姜三片煎八分,食后温服。
(《局方》)三黄丸 治脾热口疳口气。兼治五劳七伤,消渴不生肌肉。
黄芩(春四、夏秋六、冬三两) 黄连(春四夏五、秋三冬二) 大黄(春三秋二、夏一冬五)上为末,炼蜜丸,梧桐子大,每服十丸,加至二十丸,日三服,一月病愈。久服行如奔马。
(《河间》)益胆汤 治谋虑不决,肝胆虚,气上溢则口苦。
黄芩(去朽) 甘草(炙) 人参(各一钱) 官桂(五分) 苦参 茯神(各三分)远志(七分)上咀,作一服,水钟半煎一钟,温服。
(《东垣》)柴胡地骨皮汤 治膀胱移热于小肠,膈肠不便,上为口糜,生疮溃烂,心胃壅热,水谷不化等证。
柴胡 地骨皮(各等分)上咀,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一钟,食后温服。如病患大段实者,加大黄、朴硝以利之。
(《良方》)龙胆汤 治热口苦,名曰胆瘅。
龙胆草 黄连(各四分) 人参 天门冬 知母 黄芩(各七分) 柴胡(一钱)山栀子 麦门冬 五味子 甘草(各五分)上锉,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七分,不拘时温服。
(《良方》)玄参散 治满口并舌生疮,连齿龈烂痛。
玄参 升麻 独活 麦门冬(去心) 黄芩 黄柏 大黄(炒) 栀子仁 前胡 犀角屑 甘草(炙。各三分)上为末,每服五钱,水钟半煎五分,不拘时温服。
升麻煎 治膀胱热不已,口舌生疮,咽喉肿痛。
升麻 玄参 射干(各四两) 大青 黄柏(各三两) 蔷薇根白皮(四两)上咀,水七升煮一升五合,去滓下蜜更煎二三沸取起,冷咽之。
(《直指》)升麻散 治心脾有热,口舌破裂生疮。
升麻 玄参 川芎 生地黄(酒洗) 麦门冬(去心。各五钱) 大黄 赤芍药黄连 枯黄芩 甘草(焙。各三钱)为末,每服五钱,姜枣煎,食远服。
生地黄膏 治口舌疮肿。
生地黄 蓝青叶(各等分)上入蜜杵细,每服五钱,井水煎,食后服。
增损如圣散 治上焦热壅,口舌生疮。
桔梗(二两) 甘草(炙,两半) 防风(五钱) 枳壳(制,三钱) 片黄芩(一两)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煎食后服。
(《济生》)泻黄饮子 治风热蕴于脾经,口疮唇燥坼裂。
白芷 升麻 枳壳 黄芩 防风 半夏 石斛(各一两) 甘草(炙,五钱)上咀,每服五钱,水一盏、姜五片煎七分温服。
洗心散(治心热口疮) 四顺清凉饮(治脾热口疮) 甘露饮 黄连阿胶丸 凉膈散(以上诸方通治上焦诸热口疮,方并见积热门。)(《集成》)黑参丸 治口舌生疮久不愈。
天门冬(去心) 麦门冬(去心) 黑参(各等分)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噙化津咽。
(《良方》)冰柏丸 治口疮。
冰片(一分) 黄柏 硼砂(研) 薄荷叶(苏州者。各二钱)上为细末研匀,炼蜜和丸,龙眼大。每服一丸,津液化下。
(《良方》)牛黄丸 治心脾热壅,口舌干燥,及烦渴。
牛黄(三分,细研) 黄连 大黄(酒蒸。各二两) 麦门冬(去心,两半) 朱砂(半两,细研水飞) 麝香(少许) 山栀子 马牙硝 芎 黄芩 甘草(炙。各一两)上为细末,炼蜜丸,弹子大。每服一丸,食后竹叶煎汤化下。
栝蒌根散 治风热口中干燥,舌上生疮。
栝蒌根 胡黄连 黄芩(各三两) 白僵蚕(炒) 白藓皮 大黄(炒。各五钱)牛黄(研,少许) 滑石(二钱)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竹叶汤调服。
甘露丸解热毒退风热,治口舌干燥。
寒水石(二斤, ,土地上放一宿去火毒) 马牙硝(三两,细研) 铅霜(细研) 龙脑(细研) 甘草(炙。各三分)上为细末,以糯米饮和丸,弹子大。每服半丸,食后新汲水磨化服。
杏仁散 治心胃中客热,唇口干燥或生疮。
杏仁(泡去皮尖,麸炒微黄) 黄连 麦门冬 赤茯苓 地骨皮 黄芩 山桅仁 蔷薇根大黄(炒。各一两) 犀角屑(三分) 甘草(炙,五钱)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淡竹叶十四片煎六分去渣,食后服。
含化丸 治上焦烦热,口舌干燥、神思不清,头目不利。
石膏(半斤,细研水飞) 寒水石(同上) 白蜜(半斤)以水四大钟煎取钟半,绵滤过入蜜同煎稠,丸如芡实子大,常含化一丸津咽。
硼砂散 治口疮。
硼砂 青黛 龙脑 石膏( 。各等分)上为极细末,每用少许,临卧敷口中。
赴筵散(一名阴阳散) 治口疮极效。
黄连(一两) 干姜(炒黑,三钱)为细末、干掺口疮上,涎出即愈。
柳花散 治口舌生疮。
玄胡索(一两) 黄柏 黄连(各五钱) 蜜陀僧 青黛(各二钱)上为细末,贴口疮上,有津即咽。
黄连朴硝散 治口疮绝妙。
黄连 朴硝 白矾(各五钱) 薄荷叶(一两)上为粗末,用腊月黄牛胆,将药入胆内,风头挂两月取下。如有口疮,旋将药研细入于口疮上,去其热涎即愈。
紫金霜治大人小儿积热,口内生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