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刘备
35453300000047

第47章 玩笑开得太大了

此后,周瑜一病不起,英年早逝,东吴一时无力索讨荆州。诸葛亮登门吊孝,并借机与滞留东吴的庞统会面,给了他一纸荐书,邀请他来为刘备效力。

庞统在东吴备受冷遇,自然萌生去意。庞统号称“凤雏”,是与诸葛亮是齐名的人物,他见诸葛亮出山之后,发展顺风顺水,自然会有攀比之意。庞统滞留东吴,就是想在东吴做出一番事业。但鲁肃虽然多次推荐,无奈孙权看惯了周瑜的风流倜傥,实在看不上庞统的寒酸模样。庞统又不愿投奔曹操,别无选择之下,只好来投刘备。临别之际,鲁肃给他写了一封推荐信。

庞统拿着两封重量级的推荐信,却压根儿不想拿出来。在他看来,如果堂堂的凤雏先生,要靠着诸葛亮和鲁肃的推荐信,才能得到刘备的重用,岂不是一个笑话?岂不是永远都落在了诸葛亮的下风?

庞统不声不响地来见刘备。但即便庞统不声不响,刘备也应该对这个名字记忆犹新,肃然起敬。此前,水镜先生司马徽对刘备说过“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刘备对卧龙诸葛亮极为看重,十分礼遇,应该没有任何理由轻视慢待与卧龙齐名的凤雏。

但奇怪的是,刘备见庞统主动来投,竟然毫不激动,非常冷淡地就把他打发了。

刘备淡淡地对庞统说:“现在荆襄基本安定,一时也没有什么闲职。此处往东北一百三十里处有一个耒阳县,还缺一位县令。你就先到那里去干一阵儿吧。以后要是有什么别的空缺,我再考虑安排吧。”

庞统听了,内心冰凉,失望透顶,但却一句话也没有解释,默默前去耒阳上任。

刘备的这一做法,哪里还是当初那个求贤若渴的明主形象?刘备这到底是怎么了呢?

这主要是因为“睡眠者效应”在作怪。

我们知道,信息来源对于信息的说服力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同样一个信息,如果是由一个权威人士发布的,其可信度就会很强。相反,当发布者是一个无名小辈时,人们就不太容易采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人们逐渐淡忘了信息来源与信息本身之间的联系后,就会出现说服效力的逆向变化。那些由权威人士发布的信息的影响力会逐渐下降,而那些由无名小辈发布的信息的影响力就会逐渐增大。这就是“睡眠者效应”。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句话是司马徽说的。司马徽被刘备视为世外高人,其影响力当然是巨大的。但在睡眠者效应的作用下,这句话的说服力就慢慢减弱了。

与其同时,另外一个无名小辈说过的一句话的作用力却大大加强了。这个无名小辈就是司马徽家里的小童。小童告诉刘备说庞统和司马徽是好朋友,两人以兄弟相称。兄弟举荐兄弟,兄弟推崇兄弟,很难说其中没有猫腻。

司马徽和小童分别说的这两句话,都发生了说服效力的逆向转变,却又形成合力,对庞统的形象矮化起到了叠加强化的作用。这也使得刘备之于庞统的能力判断的“睡眠者效应”异常巨大。

这就是刘备对庞统十分冷淡的重要原因。而且,另外还有一个因素对此也有助推作用。

刘备在赤壁之战后也自认为是天子骄子,其确信程度远远超过孙权。刘备占了大片地盘,不缺谋士,也不缺武将,有的是替代性选择。刘备的心态不由也变得傲慢自得起来。这样,他就更不把庞统放在眼里了。

一句话,庞统来得真不是时候。

但我们从庞统的悲惨遭遇中却可以领悟到逆境的可贵性。刘备给人的印象一向是谦虚谨慎,礼贤下士的。但在事业小成之际,他也会变得市侩庸俗,沦为当初他自己最看不起的袁术之流。我们可以由此推断,如果刘备出身高贵,或者发展顺遂,恐怕他的尾巴早就翘上天去了。可是,傲慢自大对于一个立志于建立雄大伟业的人是一种致命的伤害。曾经不可一世的袁术,早就灰飞烟灭了。这就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负面典型。刘备不是超人,他也会得意忘形,也会沉溺声色,如果不是他这一路历尽坎坷,恐怕他也走不了这么久,走不了这么远。所以,他其实应该感谢逆境常在,让他不至于小富即安,微功即骄。

不过抛开刘备本身的变化不谈,如果诸葛亮就在近旁,提醒刘备一声,庞统的遭遇也许不会如此凄惨。那么,诸葛亮又到哪里去了呢?

诸葛亮的行踪颇为诡异,他自东吴吊孝回来后,早就禀明刘备,出去巡查荆襄诸郡了,而且迟迟不归。这很难不让人认为,他不是故意避开庞统来投的这个时间节点。从他一贯喜好控制一切的做派推断,他是有意避而不见,让庞统不得不通过自己的推荐信得到刘备的任用。这样,他就可以凭此恩惠,始终压庞统一头。

但是诸葛亮没想到,庞统竟会如此硬气,根本就不拿出推荐信,对刘备的冷淡也没有半句嘲讽不屑,直接就来到了耒阳县任上。

庞统其实是憋了一口恶气。他到任后,故意不理政事,整天饮酒作乐。很快,就有人将庞统的恶劣表现报告给了庞统。

刘备大怒,立即派张飞和孙乾去耒阳巡查验证,一旦查实,当场处置。

张飞与孙乾来到耒阳,见庞统果然宿酒未起。张飞火冒三丈,派人将庞统叫到大厅上听候发落。

庞统睡眼惺忪,衣冠不整地来到厅上。张飞怒道:“我兄长派你当县令,你怎么敢纵酒作乐,荒废一县大事?”

庞统哈哈一笑,道:“将军认为我耽误了县里的什么事情?”

张飞怒道:“你到任多日,一天也没处理过公事,怎么还敢问我耽误了什么事情?”

庞统轻蔑一笑,说:“量这百里小县,会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情?将军你先坐一会儿,我现在就来发落。”庞统随即叫来公差小吏,将多日积压的公事全部呈报上来。

只见庞统手中批判,口中发落,耳内听词,曲直分明,并无分毫差错,百姓全部叩首拜伏,把张飞孙乾看得口瞪目呆。

庞统处理完毕,把笔一扔,对张飞说:“所废之事何在!曹操、孙权,吾视之若掌上观纹,量此小县,何足介意!”

张飞这才见识到庞统的真才实学,知道大哥刘备看走眼了,亏待他了,连忙说:“先生大才,我真是有眼不识泰山。”

庞统随即拿出鲁肃的推荐信。张飞更是羞愧,带着信,急忙回报刘备。

刘备听了张飞的介绍,拆开鲁肃的信一看,只见上面写着:“庞士元非百里之才,使处治中、别驾之任,始当展其骥足。如以貌取之,恐负所学,终为他人所用,实可惜也!”刘备这才惊醒过来,想起当初司马徽所说的“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不由懊悔连声:“屈待大贤,吾之过也!”

正在这个时候,诸葛亮却十分“应景”地回来了。他见了刘备,第一句话竟然是:“庞军师近日还好吗?”

刘备正在懊悔之中,听了诸葛亮这句没头没脑的话,先是一头雾水,很快又清醒过来,明白了诸葛亮的潜台词。

刘备脸色一变,冷冷地说道:“我最近派他去当耒阳县令,他整日饮酒作乐,不理正事,我正要拿他问罪!”

诸葛亮哈哈一笑,道:“庞士元可不是百里之才,他胸中所学,不在我之下,我曾经给他写过一封推荐信。难道他没有给主公看?”

原来,诸葛亮判断,刘备看了自己的推荐信,肯定会按照优遇自己的规格,也任命庞统为军师的。

刘备听诸葛亮这么一说,内心更是不豫。他有眼不知大才,冷落庞统,本来正在责怪自己愚蠢可笑,诸葛亮这么一说,刘备自然就把责任归结到他的身上了,以求心理平衡。

但诸葛亮也不能说是无辜的替罪羊。东吴吊孝后,诸葛亮早就该把庞统的相关情况完全告诉刘备。这样,庞统来投,即便诸葛亮不在,刘备也不会做出安排庞统去当县令这件足以让天下人笑掉大牙的糗事来。

诸葛亮依仗智力优势,先后多次耍弄关羽、鲁肃。刘备虽有所不满,但并没有太过在意。但这一次,诸葛亮实在是玩得太过火了。他故技重施,耍弄庞统,却不想竟耍到了刘备的头上。除了他自己悉知掌控一切之外,所有的人都被蒙在鼓里,都成了他所导演戏剧中的小丑!

刘备当然知道,诸葛亮确实是不世出的天才,自从请他出山后,自己确实交上好运了,形势一天好过一天。但是,诸葛亮超强的控制欲和炫耀欲却也让刘备忍无可忍了。

此前,诸葛亮是无可替代的。但现在,与诸葛亮齐名的庞统也来了,还在误打误撞中强悍地证明了能力。刘备暗下决心,以后要好好任用庞统,以此制衡诸葛亮。

刘备当即请回庞统,拜他为副军师中郎将,与诸葛亮共赞方略。

心理感悟:傲慢一种会导致人际失明症的病毒。

睡眠者效应当人们淡忘了信息来源与信息本身之间的联系后出现的说服效力的逆向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