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励志心理刘备
35453300000045

第45章 天上掉下个孙妹妹

荆襄初定,刘备迎来了他这一生中最为快意的时光。但他这个人,每逢喜事霉头多,总是会有大煞风景的意外发生。这一次自然也不例外。

公子刘琦突然死了。这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问题是,诸葛亮当初糊弄事的时候和鲁肃约定,荆州的归属是以刘琦的生存为限的。现在刘琦前脚一死,债主鲁肃后脚就上门来了。

鲁肃开门见山,对刘备提出了交割荆州的请求。刘备一向以“仁德信义”行走天下,饶是他巧言机变,也无法拒绝鲁肃。刘备无言以对,就只能着落在诸葛亮身上了。但要是按照此前诸葛亮的逻辑,这一次诸葛亮也是无言以对的。

诸葛亮被逼到了墙角上,只好变了脸色,呵斥道:“子敬,你好不通情理!须知‘天下者,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也’。我主公刘皇叔,乃汉室贵胄,又是刘景升之弟,弟承兄业,有何不可?你家主公,不过是钱塘小吏之子,坐拥江东,贪心不足,还想吞并汉上九郡。这刘氏天下,我家主公姓刘的,倒没份?赤壁破曹,也不是你一家之力。要不是我借来东风,江南被曹操攻破,别说二乔被曹贼掳掠,子敬,就是你的家眷恐怕也保全不了!我以为你深知古今,明辨是非,没想到非要我把脸扯破,把话说透,你才省悟!”

诸葛亮这一番强词夺理,一下子镇住了鲁肃。鲁肃哑口无言。如果上一次鲁肃来交涉荆州归属时,诸葛亮就说这番话,也就不会有今天的争端了。但放到今天来说,诸葛亮就是仗着自己伶牙俐齿在无理取闹了。

刘备听了,暗暗叹了一口气。要是以这种方式占了荆州,传了出去,他的无赖污名就是洗不脱了。

鲁肃想了半响,说:“当初刘皇叔兵败当阳,是我鲁肃带着诸葛先生渡江去见吴侯。周公瑾要发兵攻打荆州,是我鲁肃相劝不要伤了两家和气。后来皇叔答应待刘琦公子去世后,就归还荆州,也是鲁肃在旁作证。现在皇叔食言失信,我鲁肃回去后必然是死无葬身之地了。但玄德公恐怕也是要受千秋万代的耻笑了吧。愿皇叔三思!”

鲁肃知道自己的辩才和诸葛亮相差太远,他只能死死抓住刘备爱惜声誉这个软肋,不管你诸葛亮说什么,刘备食言失信总是无可否认的事实。

刘备面上一阵红,一阵白,表情很不自然。诸葛亮看在眼里,明白今天如果硬要赖帐,恐怕刘备都过不了自己的心理关,转念一想,又想出了一个继续糊弄的招儿。

诸葛亮说:“子敬,我们也不为难你。这样吧,我让我家主公给你立个文书,暂借荆州为安身之地,待皇叔攻占了别处城池后,就将荆州交还给东吴。”

鲁肃本是落水的人,一听来了根救命稻草,当然如获至宝。但是,他已经上过诸葛亮一回当了,这次谨慎了很多,继续问道:“请问诸葛先生,你攻占了何处城池,就还我荆州?”

诸葛亮说:“中原急未可图,西川刘璋暗弱无能,我家主公有意图之。若得了西川,那时就还荆州。”诸葛亮说的倒是实话,这一战略意图他在隆中对时就曾经对刘备说过。但他这样说,等于又卖了刘备一次。刘备囿于道德,不忍夺取同宗刘表的荆州。而西川刘璋,也是刘备的宗室兄弟,诸葛亮明着说刘备正要图谋西川,岂不也是大违道德仁义?

看来,诸葛亮为了挽救前一次的失误,这个坑是越挖越深了。而他让刘备立下借荆州的文书,更是错上加错的重大失策。本来荆州归属尚有争议,刘备占了也就占了。现在,你这文书一立,大名一签,就等于是公开承认了荆州的所有权是属于东吴的。虽然诸葛亮从来就没打算过归还,但这在情理上就是在给自己挖坑。

鲁肃一听刘备肯立文书,当然愿意。而刘备虽然内心不愿,但不立文书已经下不来台了,只能一一照办。

鲁肃拿着文书去见周瑜,却被周瑜一顿数落。周瑜说:“这文书又无期限,实属无赖。子敬,你又上诸葛亮的当了!如果吴侯知道你办了这么蠢的事,一时震怒,说不定会将你诛灭九族!”

周瑜倒不是在吓唬鲁肃。孙权一怒之下,真有可能这么办。毕竟,破曹主要是东吴之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东吴仅得自保,而好处几乎全被刘备捞走了。究其缘由,诸葛亮就是鲁肃一力推荐给孙权的。这是一切的源头,鲁肃确实是无处可逃的。

鲁肃又气又惊,手脚冰凉。好在周瑜和他是过命的交情,关键时候还是会拉他一把的。

没过多久,刘备又遇到了一件倒霉事。这一次,是他的原配夫人甘氏去世了。此前,他另一位夫人糜氏在当阳惨败中罹难。这样,刘备年近半百,中年丧妻,重又成了单身汉。

刘备的坏消息,就是周瑜的好消息。周瑜得知此信后,立即有了一条妙计。

原来,孙权有一个妹妹孙尚香,正当妙龄,豪气犹胜须眉,立志非英雄不嫁。周瑜的妙计就是用孙尚香做“诱饵”,引诱刘备到东吴成亲,然后趁机将他扣为人质,以此交换荆州。

周瑜为什么要单挑孙权的妹妹当诱饵呢?

很简单。当时的婚配很讲究门当户对。刘备早就跻身封疆大吏的行列,确实只有孙权的妹妹才配得上他。只有这样的结亲,才具备足够的可信度。换了别的女子,是很难蒙过刘备,诱其上当的。

那么,孙权会答应将自己的妹妹作为香饵吗?

一般人都不会这样做,或者说,任何一个处于理智思维状态的人,都不会这样做。但偏偏孙权正好处于一种非正常的情感状态。

赤壁之战并没有摧毁曹操,但却塑造出了两个天之骄子。其中的一个骄子就是孙权。孙权在赤壁之战中完成了对自我人格的一次重建。他在猝不及防的质疑声中匆匆继位,内心极度自卑。赤壁之战的意外胜利,强力补足了他的自信缺失,让他具备了成为一代雄主的基本心理素质。

但现实所获却与内心的成长收益相差太远。孙权内心急怒相攻,对刘备的厚颜得利充满愤怒。周瑜的这个主意一出,让孙权立即感知到了戏耍刘备、报复刘备的强烈快感。而且,事实上,只要事先做好保密工作,自己的妹妹也不会遭受任何损失。

在这样的心理动因推动下,孙权很爽快地批准了周瑜的计划,并且派吕范前去说合。

人在家中坐,福从天上来。这样的好事刘备不止遇到过一次,比如当年陶谦的三让徐州。这一次的天赐姻缘,并没有让刘备大感意外,但他的第一反应却是拒绝!

刘备为什么要拒绝呢?

这是“过度合理化效应”的必然反应。刘备占领荆州的行为,因为诸葛亮的言辞不当,而被蒙上了一层不光彩的面纱。老实人鲁肃几次三番被诸葛亮耍弄,让刘备对东吴颇感愧疚。现在,东吴不但不以为忤,反倒要将一个正当妙龄的郡主来给自己当续弦,这就大大超过合理的限度了。刘备无论如何是不敢接受这一份天上掉下来的大礼的。

但吕范只用一句话就打动了刘备。

吕范说:“两家共结秦晋之好,则曹贼不敢正视东南也!家国之事,两全其美,何乐而不为?”

吕范的意思是,你这个老婆,不是为自己娶的,而是为曹操娶的。你要是和孙权成为郎舅之亲,两家和睦联手,曹操就不敢再打江南的主意了。

刘备当然知道,曹操虽败,实力犹存,觊觎之心,绝无停歇。自己虽然占了荆州,但如果同时与曹操、孙权为敌,腹背交困,前景堪忧。而如果自己与孙权结了亲,共抗曹操,那么,这荆州也就“借”得心安理得了。

刘备这么一想,内心的结也就打开了。当然,他也不傻,肯定也会思考一下这会不会是一个陷阱。但转念一想,谁又会拿自己亲妹妹的婚姻大事开玩笑呢?也就相信了东吴方面的诚意。

刘备同意后,吕范还是面临着另一个巨大的难题——请刘备到东吴成亲。

按照一般的婚娶规矩,女方是被迎娶到男方家中成婚的,而不是相反。吕范的理由是:吴国太十分宠爱这最小的女儿,舍不得分离,因此要请皇叔到江东成亲。

刘备并非从男欢女爱的角度,而是根据政治利益的考量答应婚事的。为了一劳永逸地解决荆州争端,与孙权建立坚固的抗曹联盟,就是龙潭虎穴也要闯上一闯。而诸葛亮又适时地为他占了一个大吉大利之卦,给他打了包票。

信念是动力之源。刘备怀着对自己美好未来的信心,和对于诸葛亮神机妙算的信心,踏上了那艘去东吴成亲的命运之船……

心理感悟: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利益可以消除任何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