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绿的歌:冰心晚作辑萃
35446800000059

第59章 开卷有益

我每天都会收到许多书信、刊物和文件,我是除了文艺杂志之外别的就不大注意了。前些日子收到了政协的《学习参考资料》第4期,有一篇是南开大学教授陈荣悌写的《从脑体倒挂看四化和教育危机》。看了以后,使我死水般的情绪又起了波澜!

教育问题我从前也谈过一些,都没起什么作用。“安邦治国平天下,自有周公孔圣人”,古人早就给了我一服自慰良方,我何必老来自讨苦吃?

但是我总觉得我们一个堂堂五千年的文明古国,最终要被开除了球籍,未免有点不甘心。

假如读者中还有一些人——恐怕也只是所谓之“知识分子”的——对这篇文章感到兴趣,请去找那篇全文来读。我只能抄下一部分使我最动感情的片段:

“我国的四个现代化建设,‘科技是关健,教育是基础’是十分英明的决策……但实践上却遇见不少困难,近年来又出现了‘脑体倒挂’这一新名词,中国历史上没有听说过,国外也未提到过,而是具有现代中国特色的事情。(着重点是笔者加的,下同)。”

(一)历史变迁

……士即知识分子,士的职业不外……教师数种。在清代大致为人平均收入二百两银子,是体力劳动者的13倍,从辛亥革命以后至新中国成立的三十八年间,除后十年陷于战乱……当时城市中体力劳动者的平均月工资低于15元,大学毕业工作一年后为80-100元,即为工人的五至六倍,若把教授等‘高薪阶层’的薪金加入计算……教授的月薪约300元是工人的20倍。

一九四九年以后,社会分配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一九五二年前后知识分子与工人的收入大致相等,教授的最高收入约为机械工人的2.4倍,但这是知识分子中的极少数。一九五六年工资调整……但中青年知识分子比同龄工人的工资也相差不大(大学毕业生工资56元)。一九五七年以后由于正常的晋升得不到保证,脑体收入差距逐渐消失。北京统计局的调查认为一九六六至一九七六年脑体工资基本持平。一九七七年以后改变了长期不长工资的停滞局面,但因体力劳动者的增加幅度较大,特别是附加工资和奖金多,出现了脑体倒挂现象……据北京地区一九八二年调查,脑力劳动者的平均收入比体力劳动者低8元。

从以上数字可知,百余年来,三个不同历史时期中,脑体力收入差距的变迁:清朝时期脑体收入相差13倍,民国时期虽然新型知识分子取代了士大夫,但脑体收入差距仍成数倍至十数倍。解放初期除少数高知外,脑体收入持平,七十至八十年代脑体收入出现了百分之二十——百分之三十的倒挂现象,现在的倒挂幅度更大了,据说有些一二级老教授已在申请生活困难补助了。”

在“(二)国际水平的比较”的标题下有两个发展中国家的各国教师收入的比较表,从中看出:“而同档次的发展中国家的教师工资收入指数都比我国的高。”

在“(三)各国教育经费比较”中,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九八七年教育年鉴的一些数字”,上面列有十七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的人均教育经费是8美元,居末位,中国的上面是非洲国家尼日利亚,它的土地面积是九十二万多平方公里,人口是七千五百万人!

在“(四)教育投资是生产力的投资”这题目就说明了一切,我也不必多抄了!

在“(五)脑体倒挂的恶果”栏内说:“现在的教育危机是众所周知的事,学生厌学,教师厌教,一九八八年小学生失学的人数428万,中学生287万,全国还有文盲2.3亿人……目前社会上出现的许多不良现象都可归之于人的素质低下。如贪污腐化,行贿受贿,投机倒把,青少年犯罪增加,一切向钱看等等,都是人的素质低的表现,学校培养不出建设的人才,不合格的教师人数占很大比例(小学1/3,初中2/3,高中1/2)如要改变这种情况,增加智力投资是唯一出路。现在学历越高的研究生毕业后越不容易找到工作……”

在“(六)对国家民族的未来应有远见”的标题下,他引用了无产阶级伟大导师列宁的话说,“不提高人民教师的地位,就谈不上任何文化,既谈不上无产阶级文化,甚至也谈不上资产阶级文化”,“应当把我国人民教师提高到从来未有过的,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没有也不能有的崇高的地位。这是用不着证明的真理”。这是列宁在一九二三年,苏联经济正处于特别困难的时候说的!

这篇文章里还引了许多美国和日本怎样重视教育,重视提高教师待遇的例子;它们都是资产阶级国家,引多了怕会倒我们中国人的胃口,我也不费那劲去抄了。但是这篇文章中有:李鹏总理在七届人大第二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话:“从根本上说,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经济效益,乃至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实现,都取决于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和人才的培养。”还有“陈云同志前些年就提出的‘教师应是使人们羡慕的职业。’”这些领导同志们的金口玉言,总该引起我们的注意吧!但是“先经济,后教育”,“生产是硬任务,教育是软任务”这种落后的社会观念,仍旧牢牢地拖住实践的后腿,天知道这是为什么?

这篇文章的最后提出的“我们应该怎么办”。我看那三项提议,都是“老生常谈”。老生们(其中当然也包括我自己早已谈过了许多),但现在在物价高涨的时期,就是教育经费补加了几十亿投入在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十一亿的人口的老大中国里,也只是杯水车薪……

这本《全国政协七届二次会议发言专集》的“学习参考资料”,今年四月底就到我手里了,我读了陈荣悌教授的发言,真是感慨万端,我的这篇《开卷有益》断断续续地写了四个月,我明明知道“写了也白写”,但我的“老而不死”的心,却总在大声地斥责我说“白写也要写”,至于有没有人看那是另一个问题!

1989年8月11日浓阴之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