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永乐大典残卷
35246900000764

第764章

《耿传》:时光武居邯郸宫,昼卧温明殿。入造床下,闻因说曰,今更始失政,诸将擅命于畿内,贵戚纵横于都内。所在牧守,辄自迁易。百姓不知所从,士人莫敢自安,其败不久,公首事南阳,以百万之军,今定河北,北据天府之地。以义征伐,发号响应,天下可传檄而定。光武大悦,乃拜为大将军。《刘表传》:初平元年,表为刺史。时宗贼盛,袁术阻兵屯鲁阳。荆越曰,威德既行,兵集众附。南据江陵,北守襄阳。荆等八郡,可传檄而定。

【续后汉书】

《孙韶传》:韶年十七,收伯父河余众,缮治京城,起楼橹,修器备,以御敌。权引军归吴,夜至京城下营。试攻警之,兵皆乘城。传檄备警,欢喜动地,颇射外人,权使晓谕乃止。

【新唐书】

《王毂传》:骆宾王弃官去。徐敬业乱,署宾王为府属,为敬业传檄天下,斥武后罪。后读但嘻笑,至一杯之土未干,六尺之孤安在。矍然曰,谁为之?或以宾王对。后曰,宰相安得失此人。敬业败,宾王不知所之。

【资治通鉴】

唐僖宗中和元年,奉天镇使蜀,诏令不通。天下谓朝廷不能复振,及得畋檄,争发兵应之。贼惧,不敢复窥京西。

【唐书】

李巨川为华州掌书记时,李茂真犯京师。天子驻跸于华,韩建以一州之力,供亿万乘。虑其不济,遣巨川传檄天下,请助转饷,同力王室,完葺京城。四方书檄,酬执辐凑。藏川丽翰陈叙,文理俱惬,昭宗深重之。时巨川之名,闻于天下。

【唐书】

《夏侯端传》:李密之降,关东地未有所属。端清节,招谕乃拜大将军,河南招慰使。传檄州县,东薄海,南接淮,二十余州皆顺附。《颜杲卿传》:安禄山反,时果卿在平原起兵讨贼。既擒将高邈等送京师。即传檄河北,言王师二十余万入土门。复遣郭仲雍领百骑为先锋,驰而南望,谓大将军至。日中传数百里,贼方园饶阳,弃甲走。

移 檄

【史记】

《南越传》:秦二世,南海尉任嚣病且死,召龙州令赵佗告之,即被佗书,行南海尉事。器死,佗即移檄告横浦,阳山,湟溪关,曰,盗兵且至,急绝道,众兵自守。

【太平御览】

张轨为凉州刺史时,晋昌张越,梁州大族,谶言张氏霸凉,自以才力应之。越初为梁州刺史,而志在凉州。遂托病归河西,阴谋伐轨。乃遣兄镇,乃曹祛,趋佩,移檄废轨。轨遣主簿奉表诣关,将归宜阳。长史王融,参军孟畅,蹋折镇檄,排阁入谏。轨默然促之。

【东汉书】

耿恭为戊已校尉,移檄为孙,示汉威德,大昆弥已下皆喜,遣使献名马。

《李固传》:固为荆州刺史时,上奏南阳太守高赐等贼秽,赐等惧罪,遂共重赂大将军梁冀,为千里移檄。而固持之愈急,冀遂令固徙为太山太守。千里移檄者,言一日行千里,救之急也。

【新唐书】

《王弘义传》:王弘义,以飞变迁左台侍御史。每移檄州县,所至震慑。之舌切,惧也。弘义辄诧,五亚切,夸也。曰,我文檄,如狼毒野葛矣。《张士贵传》:士贵隋大业末起为盗,攻剽城邑。高祖移檄招之,即降。

【宋史】

庆历中,欧希范诱溪洞环蛮人叛,上以白谕习南方事,除转运,许便宜行事。谕移檄属郡,募土人翘悍敢战者甚众,又转粟以守要害。

驰 檄

【西京杂记】

枚皋文思敏捷,长卿淹迟。扬雄曰,军旅之际,戎马之间,飞书驰檄,用枚皋。庙堂之中,朝廷之上,高文大册,用相如。皆一时之誉。而长卿首尾温丽,枚皋时有异句。故知疾行无善迹也。

【后汉书】

《孔融传》:时黄巾冠数州,北海最为贼冲。董卓讽三府同举,融为北海相,融到郡,收合士民,练兵讲武,驰檄州郡。

【唐书】

《冯元常传》:安南酋领李嗣仙,杀都护,劫州县,诏元常讨之。乃先驰檄示祸福,贼党多降。

【晋书】

易雄,长沙人也。为春陵令。刺史谯王承既拒王敦。将谋起兵以赴朝廷。雄承符驰檄远近,列王敦罪。西城陷,为其所虏。意气慷慨,神色无怍。送到武昌,敦遣人持檄见雄而数之。雄曰,此实有之。惜雄位微力弱,不能求国之难。王室如毁,安用生为。今日既戮,得作忠鬼,乃所愿也。敦惮其辞正,释之。众人皆贺,雄笑曰,昨夜梦乘车挂肉其傍。夫肉必有筋,筋者斤也。车傍有斤,吾其戮乎。寻而敦遣杀之。当时见者,无不伤惋。

露 檄

【晋书】

《甘卓传》:湘州刺史谯王承,遣主簿邓骞说卓以义兵勤王室。卓乃与巴东将军梆纯,南平太守夏侯承,宜都太守谭该等十余人,俱露檄远近,陈敦肆逆,率所统致讨焉。详本传。

飞 檄

【唐书】

《裴寂传》:武德二年,留抚河东。飞檄郡县,促入营垒相保。

【唐实录】

长庆元年八月,以镇州杀节度使弘正,下诏曰,枭音未革,狼顾犹存。忍害忠良,恣为残贼。毁舟楫于鲲鲸,咬股肱于蛇豕。人神共愤,卿士叶谋。咸愿诛夷,用伸冤痛。尚念一军之中,岂无义勇,仓卒变动,必非众谋。苟得其魁,余复何罪。宜今魏博等军,各出全军,以临界首。仍各飞书檄,其谕朝旨。开速复之门,广自新之路。

胜 檄

【唐书】

《河间王孝恭传》:高祖已定京师,诏拜山南招慰大使。徇巴蜀,下三十余州。进击失粲破之,由巴胜檄远近,所致辄下。

掺 檄

【唐书】

《温庭皓传》:庞勋反,以月协庭皓使为表。答曰,我岂以笔砚事汝耶?其速杀我。勋熟视笑曰,儒生有胆耶?吾动众百万,宁无一人掺檄乎?囚之。

被 檄

【朝野类要】

帅抚监司州郡,选有官,或待关人摄职,谓之权局,本官自谓之被檄是也。

陈琳草檄

【续后汉书】

《陈琳传》:“琳为曹操作檄草,呈太祖。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琳所作檄,翕然而起曰,此能愈疾病也。及平邺,谓琳曰,卿昔为本初作檄书,但可罪状斋已,何乃上及父祖而?琳曰,矢在统上,不可不发。太祖爱其才,遂舍之。

一日百檄

【东观汉记】

光武数召诸将置酒,赐坐席之间,以要其死力。当此之时,贼檄日以百数,忧不可胜。上犹以余闲,讲经艺。

毛义奉檄

【圣贤言行故事】

后汉庐江毛义,少清节,家世以孝行称。张奉慕其名,往侯之。坐定而府檄适至,以义守令。其时义为安阳尉,府檄到升为守令。义奉檄而入,喜动颜色。奉心贱之。及义母死去,官行服。后举贤良,公车征不至。奉叹曰,贤者固不可测。往日之喜,乃为亲屈也。斯盖所谓家贫亲老,不择而仕者也。章帝建初中,下诏襄宠,赐谷千斛,常以八月长吏问起居,加赐羊酒,寿终于家。

心耻奉檄

【北堂书钞】

后汉谢承晔,字君长。会稽山阴人。少常为县吏,奉檄逸督印。承晔心耻斯,后遂弃车马,到犍为诣杜抚受诗。

【宋景文公集】

《奉檄汉上,和兄长廷评喜于邂逅》:弥年宾牒叹离居,始得还家奉板舆。出沐恩深汤吊虮,校文官冷成鱼,三杯旅案馨羞切。百末凝酷献寿余,锁空石堪自笑,又随轺马趣移书。

【漫游集】

奉檄南游虑百端,远期辛苦换微官。方言异俗初难解,白日青天正一般。昼暖雾消山隐隐,夜寒风起海漫漫。朱颜莫向愁中改,要着班衣奉母欢。

【竹溪陈梦庚诗】

日月孔兼孟,尘埃申与韩。合于三尺法,行矣一分宽。火伞不遮热。水壶独枕寒。平反了无几,足迹略高安。

【江湖后集】

《史卫卿捧檄家山》:闲居愧未能,淮冷于水。家檄官无俸,山吟客有僧。池荒眠鹭石,树折饮猿藤。寥落谁相问,孤明雨夜灯。

【曹彦约昌谷集】

杨伯洪夙有经济心,捧蜀饷之檄,议经费于光范。其行甚勇,使道不鄙。尚能访死生于湖庄,袖出古体诗八章,格高不可及。又见示总郎诸文所作送行篇,意可见也。托臭味不薄,不敢以不能为解。勉赋五十六字,以见鄙诚,可资一笑。嘉定癸未,春分后一日,扁舟下峡七经年。犹忆西民困备边。已病一夫空有议,误谋元帅本非贤,公朝虑蜀天常近,之子忧时火未然。遇合却留经济用,此行应不愧登仙。

【韩滤涧泉笔】

《刘簿檄自安仁回泊天宁》玉石村前捧檄来,水溪兰若小徘徊。因僧定可了禅悦,与俗何能辜雅怀,秋到山林风未脱,凉生雨须催,遥知有句曾吟不,想象章泉更乐哉。

曹寅诈檄

【续后汉书】

《孙坚传》:荆州刺史王献,先与坚共击零桂贼。以坚武官,言颇轻之。乃献举兵欲讨卓,素与武陵太守曹寅不相能,言当先杀寅。寅惧,诈作按行使故光禄大夫温毅檄移坚,说献罪过,令收行刑讫以状上。坚乘檄即勒兵袭献,献以兵至,登楼遣问欲何为。坚前使答曰,兵久战劳苦,欲诣使乞质直尔。献曰,刺史岂有所吝,使开库藏,使自入视之,知有所遗不进。乃下楼,献见坚惊曰,兵自受赏孙府君何以在其中?坚曰,被使故檄诛君。献曰,我何罪?坚曰,坐无所知。献穷迫,刮金饮之而死。

封胡降檄

【东汉书】

《鲍昱传》: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诣尚书,使对胡降檄。檄,军书也,若今之露布也。

功曹怀檄

【西汉博闻】

《陈传》:中常侍侯览,托颖川太守高伦用吏伦教署为文学据,功曹,陈知非其人,怀檄请见。注云,檄,板书,谓以高伦之教,书之于檄而怀这者,惧泄事也。

登屏窥檄

【训女蒙求】

晋何无忌母刘氏,弟牢之,为桓玄所害,刘氏每御之。及无忌与刘裕定谋,夜于屏风里制要檄文。刘氏潜以器覆烛,登于屏风上窥之。既知而泣曰,我不如东海吕母明矣。既孤其诚,常恐寿促。汝能如此,吾要雪耻矣。

以半纸檄

【梁书】

萧铣曰,吾先人国于此,若徇其情,复梁祚,因以半纸檄君群盗,谁敢不从。

刘挂檄

【南史】

《刘传》:刺史张稷,辟为主簿。主者檄召,乃挂檄于树而逃。

监军别檄

【新唐书】

《郑瑜列传》:瑜,郑州荣泽人,为河南尹,时韩全义将兵伐蔡,全义与监军别檄,有所取非诏者。瑜曰,武王统戎,多恃以取求。苟以为罪。尹宜坐之,终不为万人产珍也。故下无怨读。

文昌下檄

【唐书】

《段文昌传》:太和四年,以检校左仆射帅京南。时南诏相袭,帝以文昌得蛮夷心,诏使下檄慰责,即日解去。

弘宣下檄

【唐书】

《瞄弘宣传》:拜东川节度,时岁铠盗结,酋豪自王。联、蓬、滤、嘉、荣、诸州,蛮落摇乱。弘宣下檄协谕,贼党多降。

驻马成檄

【唐书】

《房玄龄传》:玄龄在秦府十年,常典记室。每军符府檄,或驻马立成。文约理尽,初不举藁。

为斗鸡檄

【唐书】

《王勃传》:沛王闻其名,召署府。时诸王对鸡,勃乃戏为文《檄英王鸡》。高宗怒曰,是且交构。斥出府。

留囊中檄

【叶邦邵和李翰家求】

唐杨再思,第明经。初调元武尉,至京师舍逆旅。有盗窃其衣囊,再思遇之,盗窘谢。再思曰,而苦贫。至于囊中檄,无所事,幸留他物,可持去。

马上为檄

【唐书】

《薛收传》:收为记室,判陕东行台,金部郎中时方讨王世充,收为书檄雾布,或马上占辞,皆如夙构。

诗 文

【册府元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