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五灯全书
35244300000039

第39章

船子誠禪師法嗣

澧州夾山善會禪師

廣州廖氏子。幼歲出家。依年受戒。聽習經論。該練三學。出住潤州鶴林。因道吾勸發。往見船子。由是師資道契。(語見船子章)恭稟遺命。遁世忘機。尋以學者交湊。廬室星布。曉夕參依。咸通庚寅。眾請開法夾山 上堂。有祖以來。時人錯會。相承至今。以佛祖言句。為人師範。如此卻成狂人無智人去。他祇指示汝。無法本是道。道無一法。無佛可成。無道可得。無法可取。無法可捨。所以老僧道。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他不是目前法。若向佛祖邊學。此人未具眼在。何故。皆屬所依。不得自在。本祇為生死茫茫。識性無自由分。千里萬里。求善知識。須具正眼。求脫虗謬之見。定取目前生死。為復實有。為復實無。若有人定得。許汝出頭。上根之人言下明道。中下根器。波波浪走。何不向生死中定當取。何處更疑佛疑祖。替汝生死。有智人笑汝。汝若不會。更聽一頌。勞持生死法。唯向佛邊求。目前迷正理。撥火覔浮漚。僧問。從上立祖意教意。和尚為甚麼卻言無。師曰。三年不喫飯。目前無饑人。曰既是無饑人。某甲為甚麼不悟。師曰。祇為悟迷卻闍黎。復示偈曰。明明無悟法。悟法却迷人。長舒兩脚睡。無偽亦無真 問十二分教及祖意。和尚為甚麼不許人問。師曰。是老僧坐具。曰和尚以何法示人。師曰。虗空無挂針之路。子虗徒撚線之功。又曰會麼。曰不會。師曰。金粟之苗裔。舍利之真身。罔象之玄談。是野狐之窟宅 上堂。不知天曉。悟不由師龍門躍鱗。不墮漁人之手。但意不寄私緣。舌不親元旨。正好知音。此名俱生話。若向元旨疑去。賺殺闍黎。困魚止濼。鈍鳥棲蘆。雲水非闍黎。闍黎非雲水。老僧於雲水而得自在。闍黎又作麼生 西川座主。罷講徧參。到襄州華嚴處。問曰。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嚴曰。如車兩輪。如鳥二翼。主曰。將為禪門別有長處。元來無異。遂歸蜀。後聞師道播諸方。令小師持此語問。師曰。雕砂無鏤玉之談。結草乖道人之意。主聞舉遙禮曰。元來禪門中。別有長處 上堂。聞中生解。意下丹青。目前即美。久蘊成病。青山與白雲。從來不相到。機絲不挂梭頭事。文彩縱橫意自殊。嘉祥一路。智者知疏。瑞草無根。賢者不貴 問。如何是道。師曰。太陽溢目。萬里不挂片雲。曰不會。師曰。清清之水。遊魚目迷 問如何是本。師曰。飲水不迷源 問古人布髮掩泥當為何事。師曰。九烏射盡。一翳猶存。一箭墮地。天下黯黑 問祖意教意。是同是別。師曰。風吹荷葉滿池青。十里行人較一程 問撥塵見佛時如何。師曰。直須揮劒。若不揮劒。漁父棲巢。僧後問石霜。撥塵見佛時如何。霜曰。渠無國土。甚處逢渠。僧回舉似師。師上堂舉了。乃曰。門庭施設不如老僧。入理深談。猶較石霜百步 問兩鏡相照時如何。師曰。蚌呈無價寶。龍吐腹中珠 問如何是寂默中事。師曰。寢殿無人 師喫茶了。自烹一椀過與侍者。者擬接。師乃縮手曰。是甚麼。者無對 座主問。若是教意。某甲即不疑。祇如禪門中事如何。師曰。老僧祇解變生為熟 問如何是實際之理。師曰。石長無根樹。山含不動雲 問如何是出窟師子。師曰。虗空無影像。足下野雲生 師在溈山作典座。溈問。今日喫甚菜。師曰。二年同一春。溈曰。好好修事著。師曰。龍宿鳳巢 問如何識得家中寶。師曰。忙中爭得作閒人 問如何是相似句。師曰。荷葉團團團似鏡。菱角尖尖尖似錐。復曰會麼。曰不會。師曰。風吹柳絮毛毬走。雨打梨花蛺蝶飛 問如何是一老一不老。師曰。青山元不動。澗水鎮長流。手執夜明符。幾箇知天曉 上堂。金烏玉兔互爭輝。坐卻日頭。天下黯黑。上唇與下唇。從來不相識。明明向君道。莫令眼顧著。何也。日月未足為明。天下未足為大。空中不運斤。巧匠不遺蹤。見性不留佛。悟道不存師。尋常老僧道。目睹瞿曇。猶如黃葉。一大藏教。是老僧坐具。祖師元旨。是破草鞋。寧可赤脚。不著最好 問如何是佛。師曰。此間無賓主。曰尋常與甚麼人對談。師曰。文殊與吾攜水去。普賢猶未折花來 上堂。我二十年住此山。未曾舉著宗門中事。有僧問。承和尚有言。二十年住此山。未曾舉著宗門中事。是否。師曰是。僧便掀倒禪床。師休去。至明日。普請掘一坑。令侍者請昨日僧至。曰老僧二十年。說無義語。今日請上座。打殺老僧。埋向坑裏。便請便請。若不打殺老僧。上座自著打死。埋在坑中始得。其僧歸堂。束裝潛去 上堂。百草頭薦取老僧。鬧市裏識取天子 虎頭上座參。師問。甚處來。曰湖南來。師曰。曾到石霜麼。曰要路經過。爭得不到。師曰。聞石霜有毬子話。是否。曰和尚也須急著眼始得。師曰。作麼生是毬子。曰跳不出。師曰。作麼生是毬杖。曰沒手足。師曰。且去。老僧未與闍黎相見。明日陞座。師曰。昨日新到在麼。頭出應諾。師曰。目前無法。意在目前。不是目前法。非耳目之所到。頭曰。今日雖問。要且不是。師曰。片月難明。非關天地。頭曰。莫户沸。便作掀禪床勢。師曰。且緩緩虧著上座甚麼處。頭豎起拳曰。目前還著得這箇麼。師曰。作家作家。頭又作掀禪床勢。師曰。大眾看。這一員戰將。若是門庭布列。山僧不如他。若據入理之談。也較山僧一級地 上堂。眼不挂戶。意不停元。直得靈草不生。猶是五天之位。珠光月魄。不是出頭時。此間無老僧。五路頭無闍黎 問如何是夾山境。師曰。猿抱子歸青嶂裏。鳥銜花落碧巖前(法眼云。我二十年祇作境話會。浮山遠云。直饒不作境話會亦未在。何故聻。犀因玩月紋生角。象被雷驚花入牙) 師問僧。甚麼處來。曰洞山來。師曰。洞山有何言句示徒。曰尋常教學人三路學。師曰。何者三路。曰元路鳥道展手。師曰。實有此語否。曰實有。師曰。軌持千里鈔。林下道人悲 唐僖宗中和辛丑十一月七日。召主事曰。吾與眾僧。話道累歲。佛法深旨。各應自知。吾今幻質。時盡即去。汝等善保護。如吾在日。勿得雷同世人。輙生惆悵。言訖奄然而逝。塔於本山。壽七十七。臘五十七。敕諡傅明大師。塔曰永濟。

翠微學禪師法嗣

鄂州清平山安樂院令遵禪師

東平王氏子。初參翠微。便問。如何是西來的的意。微曰。待無人師向汝說。師良久曰。無人也。請和尚說。微下禪床。引師入竹園。師又曰。無人也。請和尚說。微指竹曰。這竿得恁麼長。那竿得恁麼短。師領旨 出住大通。上堂。舉初見翠微機緣。謂眾曰。先師入泥入水為我。自是我不識好惡。師自此盛弘化導 次遷清平。上堂。諸上座。夫出家人。須會佛意始得。若會佛意。不在僧俗男女貴賤。但隨家豐儉安樂便得。諸上座。盡是久處叢林。徧參尊宿。且作麼生會佛意。試出來大家商量。莫空氣高。至後一事無成。一生空度。若未會佛意。直饒頭上出水。足下出火。燒身鍊臂。聰慧多辯。聚徒一千二千。說法如雲如雨。講得天花亂墜。祇成箇邪說。爭競是非。去佛法大遠在。諸人幸值色身安徤。不值諸難。何妨近前。著些工夫。體取佛意好 問如何是大乘。師曰井索。曰如何是小乘。師曰錢貫 問如何是清平家風。師曰。一斗麵。作三箇蒸餅 問如何是禪。師曰。猢猻上樹尾連顛 問如何是有漏。師曰笊籬。曰如何是無漏。師曰木杓。曰覿面相呈時如何。師曰。分付與典座。自餘逗機方便。靡狥時情。逆順卷舒。語超格量。天祐丙寅正月二十五日。終於本山。壽七十五。敕諡法喜禪師。塔曰善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