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为滑稽可笑的事情是,那些完全一致的教材本身,又在传达怎样的信息,培养怎样的人才呢?仍然不是启发智慧,而是刻板灌输。比如背一些人物的生卒年月,我不知其意义何在。即使我们成年后有机会用到这两个数字,也完全可以到人物辞典里查找。但是,如果你不背熟此类的数字与文字,你便可能无法小学毕业,无法进入高中,更无法走进名牌大学。
这种对人的筛选方式,是清朝科举考试在今天的变种。
同一模式教育最大的优点是:抹杀个体性,强调集体性。它培养出来的是尊崇权威的顺民,而不是具有独立思考、判断能力与精神的智慧型人才。我们的生活中到处充斥着所谓的“人才”,幸运的是,尚有一些这种教育模式的反叛者成为独立的思考者,所以,人类才会一点点地进步。
爸爸因此坚信,是否能够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绝对不在于就学期间拿过几个第一名,而在于你的课外时间是否更多地进行了自己的阅读。这种阅读自然是远离书本的,抛开那些死板的教材,进入一种自由的精神天堂。
如果说,一个科学工作者可以通过这种科举考试的方式造就,那么,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文学者,是绝对要通过自我的修炼完成的。实际上,即使从事自然科学,如果想成为其领域中的顶尖人物,往往也需要同时是一个人文学家。
爸爸理想中的你,求学阶段应该是这样的:学习时注重能力,不求过高的分数,每门功课 80分便足矣。你更多的时间,将用于独立的阅读与思考,同爸爸就各种问题进行讨论甚至争论。
同时,爸爸将鼓励你自由地享受生命赐给你的青少年时期的娱乐机会,不要整天扎在书堆里。我的担心只是,在一个除了阅读、思考与写作便完全没有其他生活乐趣的父亲身边长大,你是否还有可能成为一个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
然而,爸爸又十分担心,如果你不成为我们教育体制下的怪胎,我们的教育便很可能将你排除在大学校门之外。爸爸便是这样被排除的,只接受了高中教育的爸爸,为自己建造了一个精神家园。爸爸相信你也会这样做的,但是,正如爸爸因为未能进入高等学府而走了许多弯路一样,我担心你的求学之旅也难免曲折。可掉头一想,如果你不具备对智慧的超凡向往与顽强追求,即使进入高等学府,不是同样要成为更高等的一元化教育模式的牺牲品吗? 20年后的中国,金钱主宰一切的权威将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哪里还会有一方古典人文精神的净土呢?
爸爸喜欢的思想家罗素,曾尝试过建立一所与众不同的小学,采取与主流社会背道而驰的教育方式,启发孩子们的自由天性与生命潜能,可惜,这所学校十分短命。罗素的教育理想仍是理想,即使在你那一代,爸爸也看不到它完全实现的希望。那么,下一代呢?我们都无法预言,但我们可以为之努力。
◎ 性问题
爸爸相信,我们这个社会尊崇的主流性观念本质上是错误的。从幼年起,你便会接受一种“离经叛道”的性教育。首先,你对异性的裸体不应该感到陌生,性的神秘感从一开始便不会出现在你的意识中,你看两性的差别,就像看一幅图画和另一幅图画一样。
爸爸对我们传统的社会性别角色定位深恶痛绝,所以我不会告诉你什么是一个女人应该做的,而只会告诉你什么是一个人应该做的。爸爸不担心你成为什么“同性恋者”、“易性癖者”之类,爸爸要让你知道的是,生物学意义上成为可能的选择,都是最正常不过的。
很小的时候,爸爸便会告诉你,我们这个世界流行的贞操观念是男人们用来控制女人的,是对女人的毒害。女人在性问题上不是被动者,不是受害者,更不是附属者。女人同样可以成为性的主动者、占有者、获益者。性绝不是罪恶、丑恶的事情,性是大自然为每一个人准备的最美妙的礼物。
在你初通男女之情后,爸爸会告诉你,你有说“要”的权利,也有说“不要”的权利。选择说哪一个,你只需要问自己的心便可以了。这个社会上流行的所谓道德,往往是置生命个体的自由与利益于不顾的。你只需要对自己的心灵负责,而无需考虑其他。只要是不伤害他人的个人选择,任何人、任何社会都无权干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