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我的孩子是“中等生”
3492100000015

第15章 大于零,小于等于一(4)

爸爸会为你提供没有模式的游戏。文化通过洋娃娃鼓励女孩子的温柔与细腻,而通过玩具手枪鼓励男孩子的勇敢与刚强,但是,如果温柔与细腻是一种美德,为什么男孩子不能同样持有呢?为什么男孩子一定要被塑造成粗心大意的物种呢?玩具手枪培养出的勇敢与刚强后面,可能是对战争与强力的推崇,而这不是有违于人类对和平与友爱的向往吗?为什么我们一方面指责男人好斗,另一方面又从幼年起便培养他们对武力的向往呢?

如果你不愿意,爸爸不会强求你去踢足球,爸爸活了 30年只在 7岁的时候踢过一次足球,但这并没有影响爸爸作为一个男人对这个社会做出贡献。如果你愿意,你可以和女孩子一起做手工、跳绳,玩任何一种被社会大众认为只应该属于女人的游戏。爸爸不相信这一切会改变你作为一个男性的种种特质,而坚信这些会使你成为一个感觉更敏锐、思维更活跃、更具有爱心的人。同样道理,爸爸不会将任何针对社会性别角色塑造的模式强加给你,而会鼓励你作为一个生命体自由选择与自由发展。

◎ “好爸爸”

主流社会认同的理想父亲的形象,是庄严、冷漠、不苟言笑的,所谓严父慈母。父亲是孩子模仿和崇拜的对象,是他们的行为指针。通过观察父亲,孩子们形成了对男性的理解:男人不像女人那样需要感情,他们的情绪反应较为冷漠,缺少人情味。

男人被视为天生不会照顾孩子的人,抱孩子是男人不该干的事,他们的责任只是洗尿布。照顾孩子不是被当做一种技巧,而被视为女人的本能。男人被剥夺了学习与实践的机会,他们被强迫与自己的孩子分开。其实,男人同样可以是细腻温柔的人,同样可以是充满爱心的人,并且同样有权利通过各种方式——包括照顾孩子——表达这种细腻与爱心。

爸爸对“好爸爸”标准的理解有所不同。爸爸将一直是你的一个玩伴,我们将一起趴在地毯上,以同样的高度开始游戏,而这种平等的姿态,将延伸到我的生命终止。我们会一起笑,一起打闹,一起沮丧,一起恶作剧,一起对传统的父子交往模式提出挑战。

爸爸从来便不是一个主流社会眼中的“成熟男人”,但爸爸对自己“永远长不大”的状态心存一份感激。我不会成为你的一个庄严、“厚实”的榜样,但可以提供给你一种更自然、自由、随心所欲的生存状态的参考。爸爸相信你能够从这种状态中获得生命的快乐。

父亲,至少是中国的父亲,在孩子略大一些之后,便不会再拥抱他了。我们是一个不习惯于通过身体语言表达感情的民族,男人间尤其如此。拥抱孩子的,多是他们的母亲。对于男孩子的爱抚更是在很早的时候便停止了,男孩子被要求比女孩子更早地独立。这一切会将你推入孤立无援的境地,仿佛亲密、爱、安慰与关注是男性所不需要的。但爸爸会一直拥抱你,我相信父子间紧紧的拥抱不仅可以加深我们的感情,还可以使我们双方均获得力量。在我的想象中,当我垂暮于病榻的时候,你的一个强有力的拥抱会使我泪流满面。

◎ 想哭就哭

男性从小便被告知:他天生是和女孩子不同的,他要比女孩子坚强,仿佛男性是用特殊材料做成的一样。男孩子被看做不会像女孩子那样感觉痛苦。

你很小的时候,便会有人告诉你:你是男孩子,不该像女孩子那样爱哭泣。你应该坚强,受伤害要自己撑着,有泪往肚子里咽,应该能够自己“消解”苦痛。但是,告诉你这话的不会是爸爸。作为一个成年男人,爸爸仍然想哭就哭,自然不会将那些对男性的奴役灌输给你。爸爸希望你很小的时候便清楚地认识到,这个社会关于男人的许多“美好”定义,其实都是在伤害着我们。

流泪、发抖、哭、倾诉、愤怒,所有这一切,都是人的自我疗伤过程,在我们受到伤害的时候,我们需要通过这些方式来释放精神的紧张,从伤害中恢复平静。

在你还是个婴儿的时候,这一过程是自然完成的。但是,在你的成长过程中,这种自然康复的机会被一点点剥夺了,人们会告诉你,男性不需要这种“软弱”的表现。而如果你仍坚持这一康复过程,便可能引来嘲弄。但是,男人也是肉体凡胎的人,也会得病,因此也需要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