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扬州上今置郡府十二县五十九
广陵扬七县江都江阳海陵高邮六合扬子天长淮阴楚五县山阳盐城盱眙淮阴安宜锺离濠三县锺离定远招义寿春寿五县寿春安丰霍丘盛唐霍山永阳滁三县清流全椒永阳历阳和三县历阳乌江含山庐江庐五县合肥慎巢庐江舒城同安舒五县怀宁宿松望江太湖桐城蕲春蕲四县蕲春黄梅蕲水广济弋阳光五县定城光山固始仙居殷城宣城宣十县宣城当涂泾溧水溧阳南陵绥安宁国太平青阳秋浦池四县分宣州置郡青阳秋浦至德石埭
古扬州
禹贡曰:「淮海惟扬州,北据淮,东南距海。旧曰南距海,今改为东南。具注序目篇。彭蠡既潴,阳鸟攸居。彭蠡,泽名,今在浔阳郡彭泽县。水所停曰潴。阳鸟,随阳之鸟也。言彭蠡之水既见蓄聚,则阳鸟所共居之。阳鸟,鸿雁之属。三江既入,震泽厎定。三江,谓北江、中江、南江也。震泽,吴南太湖名,今吴兴郡界。厎,致也。筱簜既敷,筱,竹箭。簜,大竹也。敷,谓布地而生。草夭木乔。夭,盛貌。乔,高也。夭音于骄反。厥土涂泥。地泉湿。岛夷卉服。海曲谓之岛。岛夷,海中之夷。卉服,絺葛之属也。卉,许贵反。沿于江海,达于淮、泗。」顺流而下曰沿。沿江入海,自海入淮,自淮入泗。舜置十二牧,扬州其一。周礼职方曰:「东南曰扬州。其山曰会稽,今在会稽郡山阴县。薮曰具区,川曰三江,浸曰五湖。川,水之通流者也。五湖,在吴郡、吴兴、晋陵三郡。其利金锡竹箭。民二男五女。畜宜鸟兽,鸟,孔雀、翡翠之属。兽,犀、象之属。谷宜稻。」扬州,以为江南之气躁劲,厥性轻扬。亦曰州界多水,水波扬也。在于天官,斗则吴之分野,汉之会稽、九江、丹阳、章郡、庐江、广陵、六安、临淮,皆其分也。今广陵、淮阴、锺离、寿春、永阳、历阳、庐江、同安、宣城、丹阳、晋陵、吴郡、吴兴、余杭、新定、新安、会稽、余姚、临海、缙云、永嘉、东阳、信安、鄱阳、浔阳、章郡、临川、庐陵、宜春、南康、建安、长乐、清源、漳浦、临汀等郡地也。按吴国之分,虽强盛之时,殊不全得扬州之地。今配星次,且约汉书。其历代所属,则各具于诸郡。兼得楚及南越之交。汉之江夏、汝南地,今蕲春、弋阳宜属楚。汉之南海之地,今潮阳宜属越之地。亦古荒服之国。春秋时属吴、越二国。越灭吴,尽并其地。战国时属楚。秦兼天下,置郡,此为九江、今广陵、淮阴、锺离、寿春、永阳、历阳、庐江、同安、蕲春、弋阳、鄱阳、章郡、临川、庐陵、南康、宜春等郡是。障、今宣城、新安、新定、丹阳郡之西境及吴兴郡之西境皆是。会稽、今丹阳郡之东境,晋陵、吴郡、余杭、会稽、余姚、东阳、信安、缙云、临海、永嘉,吴兴郡之东境,皆是。闽中、今建安、长乐、清源、漳浦、临汀等郡皆是。南海郡之东境。今潮阳郡是。汉改九江曰淮南国,及封皇子长为淮南王,封刘濞为吴王,二国尽得扬州之地。武帝置十三州,此为扬州。领郡六。后汉因之。理历阳。汉末移理寿春。刘繇又移理曲阿。历阳、寿春并今郡县。曲阿今丹阳郡丹阳县。濞,疋备反。三国时,淮南属魏,而江南属吴也。魏晋亦置扬州。理寿春。平吴,领郡十八,理建业,今丹阳郡江宁县。元帝渡江,扬州遂为王畿,领江东、浙江地。宋孝武分浙江东为东扬州。后罢扬州,以其地为王畿,而东扬州直云扬州,寻复旧。领郡十八,理建康,即建业。顺帝改刺史曰牧。又分置南兖州、领郡九,理广陵。南徐州、领郡十七,理京口,今丹阳郡。南荆河州领郡十三,理历阳。江州。领县九,理浔阳,今郡。齐并因前代,唯徙置荆河州、领郡,理寿春。北兖州、领郡七,理淮阴,今郡。北徐州。领郡五,理锺离,今郡。梁陈分裂不可详焉。大唐分置十五部,此为淮南道、广陵、庐江、蕲春、同安、永阳、锺离、寿春、淮阴、历阳、弋阳。江南道、丹阳、晋陵、吴郡、余杭、会稽、余姚、东阳、新定、信安、吴兴、缙云、临海、永嘉、新安、长乐、清源、建安、临汀、漳浦、潮阳。江南西道。宣城、章郡、鄱阳、南康、临川、庐陵、浔阳、宜春。
广陵郡东至海五百六里。南至丹阳六十三里。西至永阳三百里。北至淮阴三百里。东南到海四百六里,无郡县。西南到历阳三百六十里。西北到淮阴郡盱眙县二百五十里。东北到淮阴郡盐城县三百六十里。去西京二千五百六十七里,去东京千七百四十九里。户七万三千三百八十一,口四十六万九千五百九十四。
今之扬州,理江都、江阳二县。春秋时属吴,故左传云「吴城邗,邗音寒。沟通江淮」是也。吴灭属越,越灭属楚。秦灭楚,属九江郡。汉为广陵国,后属荆国,后更属吴;景帝更名江都国,武帝更名广陵国。后汉为广陵郡。魏为重镇,文帝黄初六年,征吴,幸广陵故城,临江观兵,见江涛,叹曰:「天所以限南北也。」使张辽乘舟,与曹休至海陵。是岁,辽薨于江都。后属吴。孙亮建兴二年,使卫尉冯朝城广陵。晋亦为广陵郡。东晋末,以广陵控接三齐,故青、兖二州刺史皆镇于此。宋亦置广陵郡,文帝兼置南兖州。领郡九,理于此。齐并因之。梁亦曰南兖州。北齐改为东广州,复曰南兖州。后周改为吴州。隋初为扬州,置总管府;炀帝初府废,又为江都郡,后帝徙都而丧国焉。炀帝制。江都太守秩与京尹同。大唐初为兖州,后改为邗州,后又改为扬州,为大都督府,其后或为广陵郡。领县七:
江都秦广陵县。
江阳高齐曰广陵,隋改之。
海陵汉旧县。
高邮汉旧县。
六合楚棠邑,伍尚为棠邑大夫,即此也。汉曰棠邑县。晋安帝置秦郡。北齐置秦州。后周改为方州。有瓜步山、石梁溪。
扬子
天长梁于石梁置泾州。
淮阴郡东至海二百十五里。南至广陵郡三百里。西至临淮郡一百九十里。北至临淮郡涟水县淮水七十五里。东南到广陵郡海陵县八十五里。西南到锺离郡招义县四百二十里。西北到临淮郡二百六十三里。东北到淮口入海水路一百七十九里。去西京二千五百一里,去东京千六百六十里。户二万六千一百一十八,口一十四万二千九十。
楚州今理山阳县。春秋时属吴,吴将伐齐,自广陵掘江通淮,即此也。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汉属临淮郡。后汉属广陵郡、下邳国。晋属临淮、广陵二郡地。东晋为重镇,元帝以刘隗屯守。隗,午最反。穆帝时,中郎将荀羡北征诗序云:「淮阴旧镇,地形都要,水陆交通,易以观衅。沃野有开殖之利,方舟运漕,无地屯兵,及营立城池焉。」安帝时,立山阳郡。宋因之。北对清、泗,临淮守险,有阳平石鳖,田稻丰饶。其后侨立兖州。入齐,因以兖州为重镇。梁初得之,后入后魏。隋初废山阳郡,后置楚州;炀帝初州废,并入江都郡。大唐武德四年,为东楚,八年改为楚州,或为淮阴郡。领县五:
山阳汉射阳县地。晋立山阳郡。或云:汉吴王濞反于广陵,山阳王率众于此拒之,因以山阳为名。
盐城汉盐渎县。晋安帝更名为盐城。
盱眙秦东阳县城在县东,陈婴为东阳令史,即此。项羽立楚怀王,都盱眙。至汉,以为县。晋安帝立盱眙郡。有都梁山。宋文帝时,后魏太武帝南侵,臧质守盱眙,魏师以数十万众攻围三旬,不拔而退,即今县城。
淮阴
安宜汉平安县地。魏邓艾筑石鳖城,在今县西八十里,以营田也。
锺离郡东至淮阴郡四百二十里。南至庐江郡三百三十里。西至彭城郡界九十五里。北至临淮郡二百二十里。东南到永阳郡二百二十六里。西南到寿春郡二百二十里。西北到彭城郡四百五十八里。东北到临淮郡二百一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五十里,去东京千三百一十三里。户二万五百五十三,口十三万八千三百六十一。
濠州今理锺离县。春秋末锺离子之国。昔禹会诸侯于涂山,即其地也。今锺离县西百里有涂山是也。左传注曰:「涂山在寿春县东北。」太康地记云:「涂山,古当涂国。」应劭曰「禹所娶涂山侯国」,即此也。旧有当涂县,晋安帝立马头郡,北齐因之,隋改为涂山县。今废。鲁成公时,叔孙侨如会吴于锺离。昭公时,楚子为舟师以略吴疆,吴遂灭巢及锺离而还。楚平王时,吴之边邑卑梁女子,与楚边邑锺离小僮争桑,两家交怒相攻,遂灭卑梁人。卑梁大夫怒,发邑兵攻锺离。楚王闻之,怒,发国兵灭卑梁。吴王大怒,亦发兵,使公子光攻楚,遂灭锺离、居巢,楚恐而城郢。则锺离互为吴、楚之边邑。战国时属楚。秦属九江郡,二汉因之。晋初属淮南郡,后侨置徐州;安帝时,置锺离郡。宋齐因之,兼置徐州,领郡理于此。亦为重镇。明帝时,频为后魏攻围,徐州刺史萧惠休、萧坦守,不下而退。梁因之。北齐改锺离郡为西楚州。隋改曰濠州,因濠水为名。濠音豪。炀帝复置锺离郡。大唐武德八年,为濠州,或为锺离郡。领县三:
锺离汉旧县。县东四里有古锺离城,即鲁昭公四年楚城锺离,至二十四年为吴所灭是也。又县东一里有废小东城,宋书云:泰始二年,筑之,以镇濠口。又郡东有公路城,即袁术所筑。有梁荆山堰城,在郡城西百一十二里。梁武帝天监十三年,魏降人王足陈计,求堰淮水以灌寿阳,足引北方童谣曰:「荆山为上格,浮山为下格,潼泡为激沟,并灌巨野泽。」潼音同。泡,浦包反。武帝遂发徐扬人,率二十户取五丁以筑之。令太子右卫率康绚护堰之作,役人及战士,有众二十万。于锺离南起浮山,北抵巉石,依岸以筑土,合脊于中流。至十四年四月,堰将合,淮水漂疾,辄复决溃,众患之。或谓江淮多有蛟龙,能飞风雨,决坏崖岸。其性恶铁,因是引东西二冶故铁器,大则釜鬲,小则鋘锄,数千万斤,沈于堰所,犹不能合。乃伐树为井干,填以巨石,加土其上。缘淮百里内,冈陵木石,无巨细必尽。负担者肩上皆穿,夏日疾疫,死者相枕,蝇虫昼夜声相合。是冬又寒甚,淮泗尽冻,死亡者十七八。十五年四月,堰乃成。其长九里,下阔百四十丈,上广四十五丈,高三十丈,深十九丈五尺。夹之以堤,并树杞柳。军人安堵,列居于上。其水清洁。俯视居人坟墓,了然皆在其下。或人谓绚曰:「四渎,天所以节宣其气,不可久塞。」而水之所及,夹淮方数百里地。魏寿阳城戌,移顿于八公山。此南居人,散就冈垄。至秋八月,淮水暴长,堰果悉坏决,奔流于海。有濠水,即庄、惠观鱼之处。
定远汉曲阳县,在淮曲之阳,故名之,其故城在今县西。又有秦汉东城县,在今县东南,逐项羽之处,梁置临濠郡。有古阴陵城,即项羽奔至阴陵失道之所,王莽改为阳陵。
招义汉淮陵县也,宋侨置济阴郡于此。
寿春郡东至锺离郡二百二十里。南至同安郡八百里。西至汝阴郡二百五十八里。北至汝阴郡下蔡县二百九里。东南到庐江郡三百里。西南到弋阳郡四百六十三里。西北到汝阴郡二百五十八里。东北到锺离郡二百二十里。去西京二千一百一十九里,去东京千三百九十里。户二万九千七百十七,口十五万三千一百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