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公版通典
34856000000414

第414章 州郡三(3)

平凉汉朝那县地。有可蓝山。汉泾阳县故城今县南。

萧关汉朝那县地,古萧关也。汉文时,匈奴入关,即此也。瓦亭关,隗嚣使将牛邯守处。

百泉汉朝那县地。后魏置今县。有弹筝峡,在郡东南。

他楼汉高平县地。贞观六年置今县。

灵武郡东至五原郡三百里。南至彭原郡三百里。西至……北至……东南到安化郡六百四十里。西南到丰安军百八十里。西北到……东北到九原郡三百三十里。去西京一千二百五十里,去东京二千里。户万二千九十,口五万三千七百。

灵州今理回乐县。春秋时秦地,始皇属北地郡,二汉皆因之,晋亦同。后魏太武帝平赫连昌,置薄骨律镇在河渚上,旧是赫连果地,至明帝置灵州,初在河北,后于果园所筑城以为州,今郡是也。后周又置普乐郡。隋初郡废,炀帝初,置灵武郡。大唐为灵州,或为灵武郡。领县六:

回乐汉富平县,故城在今县西南。

灵武汉旧县,亦汉富平县。后魏薄骨律镇将分河流为河渠溉田,人大获其利。后周置历城县。后魏平三齐后,徙历下人于此,遂有历城之名。后周以为郡。武德五年置县。

怀远亦汉富平县地。后置六镇三戍,在此县界北。隋大业长城在此县界河外。

温池亦富平县地。旧曰弘静,分置今县。后魏薄骨律镇仓城在此。安静旧曰弘静。有贺兰山、楼树山、空青山。

鸣沙后周置会州,隋置环州。

五原郡东至上郡六百八十里。南至安化郡五百五十里。西至会宁郡八百里。北至宁朔郡一百四十里。东南到延安郡五百三十里。西南到平凉郡七百里。西北到灵武郡三百里。东北到朔方郡三百里。去西京一千五十里,去东京二千一十里。户三千五百六十,口一万八千二百。

盐州今理五原县。春秋戎狄之地。秦汉属北地郡。汉有五原县,城在今榆林郡界。后魏置大兴郡。西魏改为五原郡,兼置西安州,后改为盐州。北近盐池为名。隋初废,炀帝初置盐川郡。大唐为盐州,或为五原郡。领县二:

五原汉马领县地。贞观二年置县。

白池

宁朔郡东至朔方郡二百一十里。南至五原郡一百四十里。西至灵武郡三百二十里。北至安北都护府八百里。东南到朔方郡长泽县二百九十里。西南到朔方监一百三十里。西北到定远军城三百一十里。东北到朔方郡四百一十里。去西京一千一百九十里,去东京一千九百九十里。户七千五百九十,口三万四千三百二十。

宥州今理延恩县。前代土地与五原郡同,所谓「六胡州」也。大唐开元二十六年置宥州,盖以康待宾反于此,亦既克获,赦其余党,遂置此州,以宽宥为名也。后为宁朔郡。领县三:

延恩

归仁

怀德

洛交郡东至咸宁郡一百八十里。南至中部郡一百四十里。西至安化郡三百九十里。北至延安郡一百五十里。东南到中部郡二百十里。西南到平凉郡三百八十里。西北到平凉郡三百八十里。东北到延安郡百三十里。去西京四百四十里,去东京九百二十里。户二万一千九百七十,口十四万八千三百九十七。

鄜州今理洛交县。春秋白翟之地。秦属上郡。汉属上郡、左冯翊之地。后汉属上郡。魏武帝省焉。暨晋,陷于戎狄。后魏置东秦州,后为北华州。后周改为敷州。隋炀帝初,改为鄜城郡,寻改为上郡。大唐为鄜州,或为洛交郡。领县五:

洛交汉雕阴郡地。隋置今县。

洛川汉鄜县地。隋置今县。

三川汉翟道县地。苻坚于长原置长城县,后魏改焉。

直罗汉雕阴县地。武德三年置县。

甘泉

中部郡东至咸宁郡二百六十里。南至西京三百十里。西至彭原郡二百二十里。北至洛交郡百四十里。东南到冯翊郡二百七十里。西南到新平郡三百十里。西北到安化郡三百里。东北到咸宁郡二百六十里。去西京三百十里,去东京九百三十里。户二万二千二百四十,口十万八千四百三十。

坊州今理中部县。历代与洛交郡同。后周时,元皇帝作牧敷州,于今州界置马坊。大唐因旧迹,武德二年,以鄜州南故城旧马坊置坊州,姚苌置杏城镇,在今郡西。本置州,因马坊为名。或为中部郡。领县三:

中部汉翟道县地。隋置内部郡。

鄜城汉鄜县地。古长城在县东。

宜君

延安郡东至大宁郡三百九十里。南至洛交郡百五十里。西至安化郡四百五十里。北至朔方郡三百八十里。东南到文城郡二百九十里。西南到洛交郡百三十里。西北到朔方郡长泽县百七十里。东北到上郡三百三十里。去西京六百七十里,去东京一千二百二十里。户一万八千七百八十,口九万三千四百。

延州今理肤施县。春秋白翟之地。秦属上郡。项羽三分秦地,以董翳为翟王,都高奴,即此地也。汉初属翟国,寻属上郡,亦朔方郡之南境。后汉亦属上郡。后魏置东夏州,后又改为延州。以界内延水为名。隋文帝废,炀帝复置延安郡。大唐为延州,或为延安郡。领县九:

肤施汉旧县。

延安汉肤施县地,隋置县。

延川汉临河县地。西魏置文安县,隋改之。

延水

延昌

敷政

临真汉高奴县地。后魏置今县。

金明汉高奴县,董翳所都。有清水。后魏置广乐县,隋改今县。

丰林汉临河县地。武德二年置今县。

咸宁郡东至文城郡一百七十里。南至冯翊郡三百二十里。西至洛交郡一百八十里。北至延安郡三百里。东南到冯翊郡韩城县界百三十里。西南到中部郡二百六十里。西北到延安郡临真县界八十里。东北到延安郡延水县界一百五十里。去西京五百七十里,去东京九百二十里。户一万四千七百八十四,口八万四千六百七十。

丹州今理义川县。春秋白翟之地,战国属秦,二汉属上郡。西魏分置汾州,后改丹州,兼置义川郡。后周因之。隋初郡废,而丹州如故;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入延安郡。大唐分置丹州,或为咸宁郡。领县五:

义川后魏置。

云岩后魏置。

门山后周置。地有门山。

汾川后魏置。

咸宁后魏置。

上郡东至昌化郡三百三十里。南至延安郡三百五十里。西至朔方郡四百里。北至银川郡一百六十里。东南到大宁郡石楼县西北黄河为界,一百五十里。西南到延安郡三百三十里。西北到银川郡二百四十里。东北到银川郡界二百三十里。去西京一千二十里,去东京一千四百二十里。户一万五百五,口八万四千六百三十。

绥州今理龙泉县。春秋白翟之地。战国时属秦,为上郡。汉初属翟国,后改上郡。后汉因之。西魏置安宁郡,兼置绥州。隋初郡废,而绥州如故;炀帝初改为上州,寻废州,置雕阴郡。取汉雕阴县地为名。雕山在其西南。大唐复为绥州,或为上郡。郡城贞观初筑,实中,四面甚崄。领县五:

龙泉汉肤施县地。汉上郡故城在县东南。后魏置上县。有疏属山、无定河。

城平汉肤施县地。后魏置此。

绥德后魏置。

延福隋置。县城三面因崖,甚崄。

大斌

银川郡东至昌化孟津河中流为界二百里。南至上郡一百六十里。西至朔方郡二百里。北至榆林柘珍驿二百三十里。东南到上郡二百四十里。西南到上郡交土堆七十五里。西北到朔方郡界二百三十里。东北到榆林郡界三百六十里。去西京一千四百三十里,去东京一千五百四十里。户七千二百六十四,口四万二千七十六。

银州今理榆林县。春秋白翟之地。战国时属秦,后属上郡。两汉属西河郡。苻秦有骢马城,即今郡是也,后周置真乡、开光二郡,兼置银州。隋初二郡并废,而银州如故;炀帝初州废,以其地并入雕阴郡。大唐复分置银州,或为银川郡。领县四:

榆林汉圁阴县地,以其在圁水之阴。隋置今县。圁音银。

抚宁后魏置。

真乡

开光后周于此置开光郡。贞观二年平梁师都,置县焉。

新秦郡东至楼烦郡三百二十里。南至银川郡三百里。西至朔方郡五百里。北至榆林郡三百九十里。东南到……西南到……西北到……东北到……去西京一千四百三十里,去东京千五百四十里。户千七百五十四,口七千四百二十。

麟州理新秦县。隋以来银胜二州地。昔汉武徙贫人于关西及充朔方以南新秦中,盖其地也。大唐天宝元年,置新秦郡,或为麟州。领县三:

新秦

连谷汉圁阴县地。贞观八年置。

银城汉圁阴县地。汉棝阳塞在此。棝音固。汉光禄卿徐自为出五原塞数百里,筑城障列亭,至卢朐山,即今县北所谓光禄塞。后魏置石城县,后改之。晋太康地志「自北地郡北行九百里得五原塞,又北出九百里得造阳」,即此。史记云:「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置上谷、渔阳、右北平、辽西、辽东郡以备胡。」韦昭云:「造阳地在上谷。」未详孰是。

朔方郡东至银川郡二百里。南至延安郡三百八十里。西至五原郡三百里。北至延安郡八百里。东南到上郡四百里。西南到安化郡五百九十里。西北到九原郡八百九十里。东北到榆林郡九百里。去西京一千一百里,去东京一千六百八十里。户七千五百十六,口四万二千四百十七。

夏州理朔方县。战国时属秦,为上郡地,后匈奴并有之。汉武取河南地,为朔方郡。后汉因之。晋亦为朔方郡,晋乱后,夏赫连勃勃建都于此。勃勃于朔方水北、黑水之南营起都城,号曰统万城,今郡城是。至赫连定,为后魏所灭。后魏置夏州。西魏置弘化郡。隋初郡废,炀帝初复置朔方郡。大唐为夏州,或为朔方郡。领县四:

朔方汉旧县。

宁朔汉朔方县地。后周置此。

长泽汉三封县。后魏置今县。

德静汉朔方县地。隋置今县。

九原郡东至安北都护府三百五十里。南至灵武郡朔方县无路所至。西至黄河百三十里。北至黄河四十里。东南到朔方郡九十里。西南到灵武郡九十里。西北到受降城八十里。东北到黄河八十里。去西京二千二百六十里,去东京三千四十里。户一千七百三十九,口九千一百四十。

丰州理九原县。春秋戎狄之地。战国时属赵。秦为九原郡。汉属五原郡,汉五原郡城在今榆林郡界。后汉因之。后汉末及魏晋为匈奴所没,遂为荒弃。隋文帝置丰州,因镇立名。炀帝初州废,置五原郡。大唐为丰州,或为九原郡。汉武帝元朔二年,车骑将军卫青渡西河,至高阙,破匈奴。河自今灵武郡之西南便北流千余里,过九原郡乃东流。时帝都在秦,所谓西河,疑是此处。其高阙当在河之西地。又按史记云:「赵武灵王筑长城,自代傍阴山,下至高阙。」合在阴山之西,则与汉书符矣。其河自九原东流千里,在京师直北,汉史即云北河,斯则西河之侧者。领县三:

九原汉旧县。隋初置今县。

永丰

丰安

榆林郡东至河四十里,去马邑四百二十里。南至新秦郡界一百二十里。西至安北府二百五十里。北至黄河五里,去受降城八里,去单于百二十里。东南到合浦关去楼烦二百三十里。西南到朔方郡九百里。西北到黄河二十里,去纥那山一百二十里。东北到……去西京一千九百四十里,去东京一千九百里。户三千七百九十,口一万八千七百九十。

胜州理榆林县。春秋戎狄之地。战国属赵。至秦始皇,伐赵取云中是。秦属云中、九原二郡地。二汉为云中、五原郡地,所谓榆溪塞。今郡南界。史记云:「秦却匈奴,树榆为塞」隋初置胜州,炀帝初州废,置榆林郡。大唐为胜州,或为榆林郡。领县二:

榆林汉沙南县地。有故云中城、拂云堆、金河。紫塞河自马邑郡善阳县界流入。有榆林关。今县西有汉五原城。

河滨汉沙南县地。贞观三年置,东临河岸为名。

安北府东至榆林郡三百五十里。南至朔方郡八百里。西至九原郡三百五十里。北至回纥界七百里。东南到榆林郡连谷县四百里。西南到九原郡界一百二十里。西北到西城界一百二十里。东北到东城界一百二十里。去西京二千里,去东京二千二百里。户一千七百七十五,口二万一千。

安北都护府,战国时属赵,后属秦。按:史记蒙恬传云:「筑长城,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于是渡河,据阴山,逶迤而北。」则秦氏得今安北之地。而汉史云:「主父偃上书曰:蒙恬攻胡,却地千里,终不踰河而北。」未详两史何为不同,然疑史记为实。逶音威。迤音移。大唐分丰、胜二州界置瀚海都护府,总章中改为安北大都护府。有阴山、呼延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