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大宋王朝1
34829100000031

第31章 大宋王朝的全面解读(7)

高宗在仓皇逃跑的同时,还不断派出使臣,向金朝求和。建炎三年(1129)高宗逃到江宁(今江苏南京)时,派洪皓为大金通问使,被扣留。同年八月,又派杜时亮到金军求和。然而,使臣还在途中,金军的第二次大规模南侵已经开始。金军仍分东、西二路,西路攻陕入蜀,东路则越过长江追击高宗。十月,高宗从临安逃到越州(今浙江绍兴),十二月初,又逃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并决定下海避敌。接到金军逼近临安的消息后,高宗又连忙坐船逃往定海(今浙江镇海),继而渡海到昌国(今浙江定海)。建炎四年(1130)正月,金军攻占明州,高宗逃到台州(今浙江临海),被金军追击,高宗被迫逃往温州。二月初,金军退回临安。宋将韩世忠、岳飞分别击退两路金军,加上其他战场的胜利,金军被迫北退。高宗这才从温州泛海北上,回到越州,结束了四个月的海上亡命生活。次年,高宗改元为绍兴元年(1131)。绍兴二年(1132),高宗把小朝廷迁回临安。

由于前方军民的英勇抗击,绍兴二年(1132),宋军逐步形成了东起淮水,西至秦岭的战线。绍兴八年(1138),高宗正式在临安建都,维持着半壁江山的统治。

为什么说宋高宗“偷安忍耻,匿怨忘亲”

宋高宗即位之初,就重用主和派黄潜善和汪伯彦,让他们分别参与政务,执掌兵权,一开始就暴露出他放弃中原,偏安一隅的思想。建炎元年(1127)十月,高宗退至扬州,从此开始了十几年辗转流徙,东躲西藏的动荡岁月。他根本就不相信军民抗战的力量,只顾仓皇逃跑,又不断派出使臣,向金朝求和,在给金朝的信中卑躬屈膝地说:“今以守则无人,奔则无地,所以愢愢然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又说:“愿削去旧号,是天地之间皆大金之国,并尊无二上。”

与逃跑、求和的政策密切相关的是宋高宗在朝内猜忌武将,重用奸佞。高宗猜忌武将一方面是源于宋太祖以来防范武将的家法,还有一个更为现实的原因,就是高宗害怕将领们恢复中原后,迎回徽、钦二帝,钦宗将会夺了他的帝位。个中原委高宗当然不便明言,但他的实际行动却颇能说明问题。早在建炎元年八月时,太学生陈东等就因上疏请求高宗北伐,迎回徽、钦二帝而被斩首。而高宗虽然在口头上说要迎回“二圣”,但实际经过“和议”的反复交涉,最后却只是迎回了徽宗的灵柩和自己的生母韦后,而让钦宗客死异乡。

在抗击金兵的战争中,高宗对将帅们更是严加控制,生怕他们“张皇事势”,“却致引惹”,而甘愿放弃胜利成果,与金议和。绍兴四年(1140),岳飞等在郾城大败金军,并得到抗金义兵的热烈响应,准备收复河南全境,高宗却接连下令要岳飞退兵回朝,迫使岳飞不得不将十年之功毁于一旦。而高宗为了除去心腹之患,献媚金人,又将岳飞父子杀害。明代文徵明为岳飞庙作《满江红》词曰:“岂不惜,中原蹙;岂不惜,徽钦辱。但徽钦既返,此身何属?千载休谈南渡错,当时自怕中原复!”真可谓一针见血。

尽管高宗一心只想偷安于东南半壁江山,总是积极谋求与金议和,并多次与金达成和议,但金却并不满足,一次又一次撕毁和议,挥军南下。绍兴三十一年(1161),金兵又一次南犯失败,金朝发生内乱,南宋朝野纷纷要求北伐,高宗却坚持屈己称臣,维持和议。绍兴三十二年(1162),在军民的抗战声中,高宗再也难以维持了,只好宣布退位。此后,他以太上皇的名义赋闲二十余年,于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十月病死。

伪楚政权、伪齐政权是怎样建立并灭亡的

靖康二年(1127)二月,金朝在废宋徽宗、钦宗二帝后,决定另设傀儡政权以统治黄河以南原宋统治区。三月,金太宗下诏册立张邦昌为楚国皇帝,在开封登基为帝,定都金陵(今江苏南京)。张邦昌是宋东光(今属河北)人,从宣和元年(1119)起在宋朝执政,以少宰身份先后陪同赵构、赵枢使金,同为人质。他力主割地求和,后升任太宰。四月初,金军在册封他为伪楚皇帝后,撒军北回。然而,开封的民众并不承认这个金朝册封的皇帝,部分旧宋臣僚甚至胁迫张邦昌退位,加上勤王兵马陆续赶来,迫于形势,张邦昌迎废后孟氏为宋太后,并主动将玉玺交给赵构,这样,金朝为统治黄河以南地区而设立的伪楚政权,实际上仅历时三十二天便自行消灭了。高宗赵构即位不到一个月,张邦昌就被赐死。

伪齐是金继伪楚政权后在黄河以南重建的又一个傀儡政权。金军进军南宋的目的本身就是为了消灭南宋。金军在渡江追击高宗没有抓获后,不得不北返,并决定在已经占领了的黄河以南地区建立傀儡政权。建炎四年(1129)九月,金朝立刘豫为皇帝,作为金的子皇帝,国号齐,史称伪齐,建都大名(今河北大名东),次年迁都汴京(即原北宋首都东京开封)。刘豫,字彦游,阜城(今河北交河)人,原任宋朝济南知府。后降金,先后任金京东、淮南安抚使,知东平府兼诸路马步军总管,子刘麟任济南知府。伪齐实际控制区为原北宋的京东、京西两路及淮南路的大部分地区,绍兴元年(1131),金又将新占领的陕西诸路划为伪齐辖区。这样,伪齐成为南宋与金的缓冲地区。

伪齐政权建立后,对内镇压抗金活动,并对南宋开展诱降。宋将李成、徐文、孔彦舟等先后投降伪齐。绍兴三年(1133),刘豫派兵攻陷南宋河南的唐州(今河南唐河)、湖北的襄阳府等地。但第二年又被岳飞收复。同年九月,金、伪齐联合进攻南宋。名将韩世忠大败金军于扬州,金兵被迫撒退。

绍兴六年(1136),伪齐再次攻宋,在滁州附近的藕塘镇(今安徽定远东南)又被宋将杨沂打得落花流水,伪齐从此一蹶不振。伪齐的表现让金朝大为不满,加之主张建属国的金太宗去世,绍兴七年(金天会十五年,1137)十一月,伪齐被废,金设行台尚书省于汴州。刘豫降封为王,绍兴十六年(1146)死于金朝。

宋金是如何争夺川陕一带的

建炎元年(1127)冬,金军第一次大规模进攻南宋,兵分东、西两路,东路由粘罕为主帅,负责率军追击宋高宗,西路则由大将娄室率军攻陕窥蜀。西路军很快占领同州(今陕西大荔)、华州(今陕西华县)。建炎二年(1128)正月,金军进入长安、凤翔。这年春夏之交,高宗正从扬州渡江南逃,因在苗刘之变中勤王有功而颇受高宗青睐的原礼部侍郎张浚此时已入知枢密院事,他对高宗建议说,关陕地区非常重要,如果金军由陕入蜀,东南也将不保,愿意身任其事。于是,高宗任命他为川陕京湖宣抚处置使,赋予便宜处置之权,全力经略关陕。七月,张浚到任。建炎三年(1129)十月,张浚置司秦州(今甘肃天水),练兵于兴元府(今陕西汉中),任用吴玠、吴璘两兄弟为统制。南宋与金在关陕展开的争夺战从此开始,从建炎四年(1130)到绍兴四年(1134)前后五年中,宋金之间的战争主要有三次,分别是富平之战、和尚原之战及仙人关之战。

建炎四年三月,进攻江南的战事一结束,金军就将战略进攻目标转向关陕。七月,金军将领宗弼从建康渡江到六合后,随即引兵往陕与娄室会合。九月,张浚误以为金军主力还滞留江淮,合熙河、秦凤、泾原、永兴、环庆五路军四十万,战马七万多匹,在渭水北富平丘陵地带与金军决战,金军反败为胜,宋军五路皆溃不成军,史称“富平之战”。张浚退守秦州,再退至兴州(今陕西略阳)。

金军乘富平之战的余威,尽夺关陇六路。张浚命吴玠扼守大散关东的和尚原(今陕西宝鸡西南),控制由关陕入汉中的要塞。绍兴元年(1130)十月,金军为了夺取关中,进窥川蜀,发兵进攻和尚原。吴玠选派劲弓强弩,发箭如雨,连绵不断,金兵稍退后,吴玠又派军邀击,激战三日,大败金军,宗弼也狼狈逃走,这是南宋在陕西最后一道防线的保卫战,史称“和尚原之战”。

绍兴三年(1133)春,金军和伪齐联合攻陷宋金州(今陕西安康),吴玠率数千兵马自河池一天一夜奔驰三百里,赶到饶风关(今陕西石泉西北)救援,他把黄桔扔给金军,开玩笑说:“大军远来,聊用解渴。”金将大为吃惊:“来何速也!”然而由于叛徒告密,饶风关失守,吴玠退守河池南的仙人关,筑垒号“杀金坪”,严阵以待。绍兴四年(1134)二月,金将率步骑十万进攻仙人关(今陕西略阳西北),吴玠兄弟以万人坚守,以长刀大斧砍杀金骑兵得胜,金军被迫退屯凤翔(今陕西凤翔),史称“仙人关之战”。吴玠乘胜收复了秦州(今甘肃天水)、凤州(今陕西凤县东凤州镇)和陇州(今陕西陇县)。

这三次战役,对争夺陕西、保卫川蜀安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金军从此“乃不敢窥蜀”。

两河、两淮的主要抗金义军有哪些

金军南侵黄河、长江流域的时候,两河、两淮义军纷纷起来抗击金军。两河指河北、河东。两河地区的抗金义军,主要有八字军、红巾军和五马山寨义军。

八字军原是河北招抚使张所派遣王彦率领的七千官军。建炎元年(1127)九月收复新乡(今河南新乡),被金军打败后退到共城县(今河南辉县)西太行山地区继续抗金,他们以战士面部刺有“赤心报国,誓杀金贼”八字以表示抗金的决心而得名。八字军是太行山义军中最有名的一支,附近各地人民纷纷响应起兵,人数达十万以上,势力扩展到并、汾、相、怀、卫、泽等地区。八字军在王彦的领导下,多次打败金军,并夺回无数被金军掠夺的河南人民。八字军后来归属宋东京留守宗泽,与宋军并肩作战,功勋卓著。

河北路中部还有一支著名的抗金义军,即五马山(今河北赞皇境内)寨义军,是由武翼大夫赵邦杰在北宋末靖康元年(1126)冬组建的。建炎二年(1128)二月,和尚洞(今河北正定西)义军首领马扩被俘后逃出至五马山寨,被推举为首领之一。这支武装一度发展到几十万人,给金兵以致命的打击,后被金军挞懒所率主力攻破。

河东地区的抗金义军也很活跃,活动在泽(今山西晋城)、潞(今山西长治)地区的被称为“红巾军”,以头包红巾为标志。他们在一次袭击金兵大营的战斗中,几乎活捉金兵主帅粘罕(宗翰),可见力量之大。遇见有从金兵蹂躏下逃亡出来的穷苦人民,红巾军总是设法供给他们口粮,并护送难民安全出境。

两淮地区的抗金组织被统称为两淮山水寨,这是两淮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武装,他们依山阻水,据险负固,与金军进行着顽强的斗争,时间从建炎三年(1129)金军自江北徐、泗进攻扬州开始,到绍兴四年(1134)金军北还为止。其中著名的山水寨为泰州缩头湖水寨。这支武装的领导人张荣是梁山泊(今山东梁山南)渔人,两宋之际他把好几百人聚集到了梁山泊,攻击金军,人称张敌万。建炎三年金军攻扬州时,张荣率部南下楚州(今淮安)鼍潭湖筑水寨抗金,所部万余人。建炎四年(1130),张荣率船队南下通州,转入缩头湖作水寨坚守。金将挞懒带兵来犯,张荣弃舟登陆,围攻金军,迫使金兵北退。

这些由人民自发组织起来的抗金义军,给金军以沉重的打击,后来他们大部分都主动与抗金名将宗泽联系,接受宗泽的领导,准备合力大举北伐,然而没有得到高宗的首肯。宗泽忧愤成疾病死后,由他招抚的抗金义军也纷纷离去了。

钟相、杨么起义是怎么回事

钟相、杨么领导的洞庭湖农民起义,发生在建炎四年(1130)二月。当时,正是宋高宗建立政权不久。农民之所以会起来反抗,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南宋一建立,就打着抗金的名号,巧立各种苛捐杂税,军队的馈饷和朝廷的开支,都要由江南农民来承担,老百姓赋税特别重,简直无以聊生。与此同时,两宋之际残酷的战争破坏也使人民无法生存。建炎四年宋王朝招募了一个人数过万的流寇集团,他们在匪首孔彦舟的带领下,窜到洞庭湖区,烧杀掳掠,无所不为,激起人民的强烈反抗。钟相利用这个有利时机,于建炎四年二月十七日,发动起义。

钟相,武陵县人(今湖南常德)人,出身于小商人家庭。早在起义之前的二十多年,他就在武陵一带利用“左道”为农民治病,联络各方群众。他提出“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吸引了很多群众。

二月二十一日,钟相在其故乡建立农民政权,定国号大楚,自称楚王,改元天载,立子钟子昂为太子。鼎(今湖南常德)、澧(今湖南澧县)、荆南(今湖北江陵)的群众首先加入进来,起义军势力很快扩充到洞庭湖周围的十九个县,军队也发展到四十余万人。

三月,宋朝廷以孔彦舟为荆南湖南北路捉杀使,派他前往鼎州镇压起义军。三月十六日,孔彦舟派兵突袭钟相大营,钟相大败,父子战败被俘后均被杀害。

钟相起义失败后,余部继续战斗,其中以杨么、杨钦、杨华势力最大。绍兴三年(1133)四月,杨么自号“天圣大王”,拥立钟相少子钟子仪为太子做领袖。杨么是一位青年农民,原名杨太,当地农民都称最小的孩子为“么”,杨么是一个十分亲热的称呼。十月,宋荆南府制置使王燮总领舟师,率兵到达鼎口,与杨么起义军展开大战,官军被打得狼狈逃窜,死伤无数,只好奔返鼎州。十一月,王燮所部又在岳州之南的阳武口被起义军用车船打得落花流水。同年十二月,宋朝廷派人招安,杨么不予理会,杀了使者。

绍兴五年(1135)南宋朝廷派抗金名将岳飞前往洞庭湖地区镇压起义军。几个月时间,就招降了不少起义军,杨钦也率所部三千人投降。岳飞对降兵给予优厚待遇,南宋朝廷又对洞庭湖起义军根据地减免赋税。同时,岳飞加紧对起义军进行围剿,在环湖周围多筑堡垒,堡堡相连,切断了起义军与陆上的联系。又命令士兵砍伐树木,堵塞湖中要道,以腐木乱草垫积湖中,使起义军的车船优势无法发挥。岳飞派牛皋等进攻杨么水寨,众多起义军将领投降,杨么投水而死。余部夏诚寨也被岳飞攻破,杨么起义最后失败。

什么叫绍兴和议

宋高宗自即位以来,谋求与金议和便是他一直努力的目标。绍兴七年(1137),金熙宗在挞懒等人的支持下,废伪齐,采纳挞懒的建议,准备把刘豫统治的河南、陕西地区交给南宋,让宋高宗像刘豫那样向金称臣,贡纳岁币。高宗得到被金朝放回的王伦带回的消息,喜出望外,他不顾主战派将领及群臣的反对,任秦桧为右相,于绍兴八年(1138)十二月代他拜接金人诏书,金将原伪齐统治区河南、陕西地区划给南宋,南宋向金朝称臣,每年向金贡银五十万两、绢五十万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