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没有回头箭
34802000000059

第59章 电子政务创新与社会管理

2011年5月1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批准发布了《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这是美国政府针对全球互联网推出的首份国际战略与政策报告,目的是“使网络空间有一个开放、可共同使用、安全和可靠的未来”。《网络空间国际战略》让美国第一次将网络上升到和经济、政治同等高的地位。美国的战略意图是控制互联网的国际话语权和国际规则制定权,话语权和制定权最终为美国采用军事手段干预其他国家提供了一个很大依据,这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重大信号。

从国内局势来看,2011年7月发生的“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由一个安全生产责任事故通过网络快速被放大传播后,转变成为社会问题,最后上升到政治问题。

国内类似的事件不胜枚举,“郭美美”事件由于网上炫富,最后引发至公众对慈善机构的不信任;“卢美美”事件,就像人肉爆炸爆开了官办机构内部黑幕。最近互联网发生的一系列网络事件,标志着社会问题的不断凸显。

互联网正在改变中国政府和社会的关系,中国的社会力量正在伴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而崛起。因此,正确把握信息网络技术在社会治理中的角色定位和影响作用,不仅很有必要,而且非常关键。在探索社会管理和电子政务关系时,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思考,但首先必须对社会管理本身有非常准确的把握。

一、社会转型对政府治理提出严峻挑战

(一)社会转型的一般规律

中国在社会管理方面表现出的若干突出问题是基于社会转型这一大背景之下而产生的。有关“社会转型”这一概念,学者们和官员们的理解有所差别,但有一点是高度共识的:社会转型是指一个国家由传统社会转向现代社会、由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

会乃至信息社会。

中国的社会转型和西方的重大差别在于,在我们工业化任务远没有完成目标之际,信息社会已扑面而来。中国现在大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发展阶段,北京、上海等地可以说已经步入了后工业化时代,而西藏、青海等地仍处在工业化初期。可见,中国目前工业化发展极不平衡,出现了一国之内工业化三个阶段并存的现象。中国的工业化远远没有完成,但是又无法抗拒信息社会的到来。

信息社会最大的特征可概括为“数字化、网络化、制度化”,由数字化的计算广泛使用到网络化实现,再到向制度化发展,这一进程日新月异。迅速的发展使得中国的社会转型拥有着和当年西方社会转型不一样的色彩,我们直接迎来信息社会。

西方国家都经历过社会转型,现在世界上有18个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痛苦的社会转型时期。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可以相异,但是一旦经历剧烈的社会转型期,很可能出现相同的规律,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社会骚乱不安;第二,社会成员格外追逐经济利益,人们都想坐上现代化的第一班车,谁也不想落后,因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利益冲突、矛盾和纷争;第三,社会犯罪率大幅度上升,因为社会转型往往是以大规模的人口迁徙为条件,大量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在人口转移过程中,部分人依靠能力发家致富,部分人因无法得到满意的生活而诱发犯罪,促使社会犯罪率一直呈上升趋势;第四,官员在社会转型中最容易出现腐败问题,权钱交易、官商勾结现象严重。

上述问题在当年发达国家经历的社会转型期间也都曾有出现。当一个国家绝大多数的家庭生活达到初步现代化水平以后,情况就会慢慢好转,骚动不安的社会开始趋向平稳和谐,社会犯罪率明显出现拐点。这是国际上18个发达国家当年历经社会转型所具有的共同规律。

但这些只能解释中国现象的一部分。中国出现了西方发达国家社会转型历程中经历的问题,但却不能用发达国家的经验解释全部问题。2010年中国国民经济总量达到5.7万亿美元,人均达到4000多美元,可以说相当多的家庭实现了初步现代化,但是此时中国的社会矛盾并未出现缓和迹象,反倒愈演愈烈。

由于中国社会未来发展具有不确定性,大量的富人纷纷离开中国。据统计,现在有27%的亿万富翁已经移民国外,还有40%的亿万富翁正在准备离开中国,因为他们对中国的未来信心不足,不知什么时候会发生重大事件。

与此同时,腐败蔓延的趋势没有减弱。最近有人指出,自2002年年底以来,仅在省部级干部中查出腐败问题的超过80人,每年超过10人。反腐败功效很大,但腐败蔓延的势头并没得到有效控制。民众对“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的愤懑不满,不仅仅

是对事故本身的怒气,而是引发了对全国政企不分、整个铁路行业本身的怒气,说到底是对我们体制的怒气。中国社会的矛盾冲突进一步激化,这需要认真思考和总结,中国社会是不是有和西方发达国家走过社会转型道路不一样的地方、不一样的特点,这是需要我们高度关注的问题。所以,西方的理论和经验能够解释其他国度,但解释不了中国的国情,因为中国转型有其特殊性。

(二)中国社会转型具有的特殊性质

1. 双转交织

当年发达国家走过的社会转型道路,都是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也即实现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中国是双转交织,既要社会转型,又要体制转型。中国完成社会转型任务面临的一个特殊使命是体制转轨,由计划经济体制转向市场经济体制,这是所有发达国家走过社会转型道路时都没有接触过的。而中国市场经济最大的问题是先天不足,缺乏市场的正常资源的建立过程,带有很大的人为权力色彩,所以有人说中国现在不是真正的市场经济,是权贵市场经济。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吴敬链教授在一次会议探讨经济问题时,曾详细深入地分析了权贵资本主义对目前中国造成的危害。

2. 对农民利益造成双重伤害

尽管中国每年的一号文件和已经制定的各种惠农政策都在关注农民、农村、农业问题,但是从效果来看,中国30多年的改革开放,对农民造成双重结构性的伤害。

从改革开放到现在,农村一共向城市输入了2.4亿的劳动力,这些从农村到城市务工的人员,都是在农村接受的义务教育,有些接受过初中教育或高中教育。这些初中以上的劳动力到城市以后,没能和城市人处在同等的起跑线上,他们可能从事着城市中最脏、最累、最苦的工作,获得的待遇仅相当于城市普通人群的一半都不到。多年过后发现,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将青春年华贡献给了城市建设,但他们在城市务工却无法融入城市,他们没有城市户籍,没有正当身份。

中国现在处在工业化中期,中国现在的城市化进程比工业化进程落后10—15年。

西方发达国家在工业化中期时,城市化进程达到了60%。2010年,中国的城市化人口为47.5%。2009年,城市人口达到6亿,其中1.6亿人口为没有城市户籍的农民工和常住人口。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城市化进程都是将农民变成市民,而中国将农民变成了农民工这一特殊群体。

城市化在一定意义上转变成为缺地化。中国的制度规定城市土地归国家所有,农村土地归集体所有,但是农村和城市的边界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而变化的。首先

将农民的集体土地转变成国有,按照市场机制给予农民补偿。政府置换农民土地,并出具补贴,余下土地由开发商开发,之间的差价有可能是十几倍,甚至更高。这样一种整体方式,从客观上讲是从根本上剥夺了农民参与土地增值的收益权,地方政府剥削了整个土地的巨额增值收益。2010年,整个国家财政收入8.3万亿元,其中转让土地出让金达到2.9万亿元,占财政收入的1/3还多。

因此说,城市化进程实际上形成了双重剥夺,一是剥削了农民工的青春年华,一是剥削了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的权利。尽管从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关注三农问题,多少年的一号文件都在聚焦农民、农业、农村问题,但是从结构调整上,不得不承认对农民、农业和农村造成了巨大的伤害。

3. 二元社会演变为三元社会

中国进入社会转型,二元社会结构遭到破解,社会形态客观上转变为三元社会:

农村、城市,加之出现了数亿计的农民工。农民工不能算为城市人,因为没有城市户口和身份;很多农民工的生活处于城乡结合阶段,不具备城市人的生活形态。这是中国非常独特的、畸形的发展道路,没有把农民转变成为市民,而是在城市和农村二元社会结构没有完全破解的基础上,中国社会演变成三元社会:农村、城市、农民工。

(三)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问题

1. 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20世纪90年代时,中国平均每年群体性事件不到1万起,到2005年以后每年爆发的群体性事件都在9万起以上,2010年一共发生18万余起。群体性事件正在发生演变,由维权征地发展到社会骚乱,这样的演变规律说明群体性事件的规模越来越大,而且性质也发生了变化。中国维持社会稳定的成本在大幅度上升。如何维稳成为异常凸显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但这又绝不是单纯依靠公安部门可以解决的。

2. 社会利益协调难度大、问题多

当前,中国社会的城乡差距、贫富差距、行业差距和区域差距进一步加大,在一定意义上激化了中国社会的矛盾和冲突。到目前为止,中国在社会管理方面所面临的问题非常突出。未来影响中国发展的最大问题不是经济层面的,而在于社会层面。社会问题首先表现在社会矛盾激化,其次表现为利益协调难度大、问题多。中国现在至少形成三大富豪群体:一是权贵富豪,是影响力最大的富豪;二是草根富豪,没有背景,依靠个人努力创业;三是精英富豪,原来在党政机关任职,后来下海经商。目前,中国国民收入分配不合理,贫富差距和行业差距都很大,如果现在没有大量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这些问题还无法解决。

3. 社会安全、公共安全面临突出问题

在社会安全和公共安全面临的诸多问题中,食品安全、药品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尤为突出,“三聚氰胺事件”、“瘦肉精事件”、“滥用抗生素”、“渤海溢油事件”、“大连PX事件”等,把老百姓搅得寝食不安,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因素。

4. 社会组织发育不充分

据统计,从全球范围看每1万人口中约有30个社会组织,而中国1万人口中只拥有3个社会组织。例如,像北京这样发达的城市,1万人只拥有4个社会组织。中国社会组织在数量上和国外有明显差距,而且,现在官方对社会组织的看法正在发生重大转变。有人认为,中国要防止陷入西方社会组织的陷阱,这一说法引起了很大的争议。

中国的社会组织还没有真正发展起来,没有发挥其作用,但是中国的双轨制将许多社会组织扼杀。在“温州7·23动车追尾”事故中,救助很大程度上是动用社会力量,通过发微博动员百姓,是社会力量在发挥重要作用。试想,如果没有社会力量,中国市场经济将如何健康发展?

除此之外,政府应对危机能力较弱、维稳成本较高同样也是中国社会管理面临的不容忽视的问题。

二、加快政府转型,创新社会管理

(一)社会管理的本质和内涵

社会管理是指除政治、经济、文化以外的公共事务的管理和服务活动。管理不是目的,服务才是根本。社会管理的目标是通过社会服务实现社会管理,其本质应体现以人为本,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通过有效的服务来体现价值。

(二)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主要责任

政府在社会管理中的责任可归结为五点:第一,制定社会管理的基本政策;第二,化解社会矛盾和协调利益关系;第三,维护公共安全;第四,应对危机事务;第五,培育和规范社会组织。

(三)创新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的基本手段和措施1. 加快政府转型的步伐

中国政府正在向三个方面转变: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由经济建设型向公共治理型转变,由手工作业型向电子网络、信息网络主导型转变。在政府转型的过程中,

迫切需要提高政府治理的能力并重视制度的作用,切实保障公共政策的公平和公正。

2. 构建多元社会治理格局

政府转型的趋势,是促使社会治理过程中形成一个多元治理的框架。多元治理框架由政府、市场、社会这三种力量发挥作用,而不是依靠政府唱独角戏。如果缺乏市场的推动力量,没有社会广泛参与,政府不可能完成社会治理的全部事务。

3. 实行民富优先的战略,全力保障民生

过去的30年中,中国基本上走的是国富优先的战略。2010年,中国实现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外汇储备世界第一。国家富裕了,但是百姓没有富裕,不是说不存在富人,但富人数量太少,绝大多数人口的生活水平达不到小康。因此,从“十二五”规划起,国家明确转向“民富优先”的战略。解决民生问题,就需要加大教育、医疗、社保、就业服务的资金投入。衡量一个国家的民生投入水平,主要是看一个国家在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建设的支出占比。综观18个发达国家,每年财政支出中用于民生建设的支出不低于56%,而中国在2009年民生建设的投入只占财政支出的28.8%,只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一半。除了加大民生支出,还要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鼓励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总之,保障民生是解决社会管理的关键性问题。

4. 加快社会改革的步伐

推进社会改革,主要包括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社会的利益表达和协调机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培育发展社会组织等。

5. 提高政府处置公共危机的能力包括加强社会公共安全、食品安全、药品安全以及环境安全监管等。

三、电子政务可以在社会管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一)作用

信息网络技术、电子政务在社会管理中究竟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

第一,社会管理涵盖面广,可以充分发挥信息网络技术的优势,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应用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包括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就业等领域。

第二,社会管理的本质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信息网络技术的高度应用,要求政府转变执政观念,可以通过人性化服务,达到管理目的。

第三,社会管理要追求低成本、高效益,在这方面信息网络技术也可以派上大用场。

第四,通过社会信息化系统的互联,提升社会管理的整体水平。

(二)具体内容

在社会管理领域,信息网络技术和电子政务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发挥作用:

第一,构建医疗、教育、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等的信息化应用系统,如构建社会保障领域的社保缴费系统、转移支付系统、养老金发放系统、社会救助系统等。中国拥有13亿多人口,如果能把信息化技术运用好将会成为信息化运营成本最低的国家。

以跨区域的农民工社会保障缴费转移支付系统为例,该系统一旦构建,在全国范围都可以使用。中国人口基数大,如果我们围绕社会保障、医疗、教育开展跨领域的系统建设研究,系统应用的覆盖面将会非常大。

第二,构建公共安全社会监控系统,如食品安全监控系统、药品安全监控系统、环境安全监控系统等,都可以通过信息网络技术得以实现。以食品安全监控系统应用为例,借助互联网技术,可以做到使老百姓在任何超市购买食品,都能根据食品上的特定条码进行追溯,获知生产厂家、批次和具体某一个体的真实详尽的信息,确保在食品出现问题时,可以容易地追根溯源。

第三,构建应急管理信息化服务系统。目前,北京市已构建了一套跨部门的城市应急管理指挥系统,依靠此系统进行全局调度,实现上下联动,大大提升了北京市的城市交通运行管理水平。

第四,实现城市的网络化管理与构建电子化社区。

第五,构建社会组织管理服务系统。中国的媒介组织、社会组织正处在发展阶段,要促使其健康发展,应该给予更多关注与引导。

(三)电子政务在社会管理创新中发挥作用的同时要防止步入误区1. 管理层面

第一,不能侵犯个人隐私。社会管理创新时大量运用信息网络技术,需要避免侵犯个人隐私。2011年5月,美国发布《网络空间国际战略》,其核心价值可解读为三点:自由表达、信息无障碍流通和个人隐私保护。英国在2011年“8·6伦敦骚乱”事件一度中断网络,受到西方舆论的巨大谴责。实际上,切断互联网绝非最好的选择。我们既要充分利用好信息技术,又需要正确引导人们的网络行为,这是十分关键的。所以,不能动辄采取封锁网络的方式,虽然本意是避免百姓看到不良信息,但采取禁止上互联网的做法却影响很多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政府在利用信息网络技术进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能不能很好地保护个人隐私,关乎到政府的公信力。

第二,不能简单地控制。控制不是目的,只是手段。政府是为百姓提供服务的,

因此需要坚持以人为本。信息网络的应用不是简单地控制社会中的个体行为,而是需要给个体的表达提供更大的自主权。当然,同时要教育网民按照相关法律法规来约束个人的网络行为。

第三,政府部门不可各自为政,要更大程度实现政府资源整合,实现政府跨部门的协同。

第四,政府部门要打破行业壁垒,实现跨部门之间的业务联动。

2. 技术层面

第一,采用网络技术来构建社会管理服务系统时,需要注重选用国产软件,不要迷信国外产品。国际竞争异常激烈,选用国外的任何IT产品,都存在留有后门的威胁,即我们的系统会被他人轻而易举地控制。因此,在构建社会管理运行系统时,应尽量选择国产系统,这样在降低成本的同时也最大限度地保障了信息安全。

第二,注重集成性创新,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整合,提高协同能力。这是提高社会管理服务水平、提高政府社会管理和应急能力、服务公众的一个根本的前提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