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改革没有回头箭
34802000000030

第30章 消解“怨气”的体制机制因素

现在官员的选拔、任用、待遇当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也就是说体制机制方面有一些问题。主要反映在“二线干部”和“天花板干部”。“二线干部”的怨气主要来源于县一级官员,他们到五十岁就退二线了,造成了巨大的人才浪费。越到基层的官员,相对来讲,还是比较辛苦的,晋升的级别又比较低,如果我们的制度是这种简单的“一刀切”的话,很多官员就闲置了,到六十岁退休,这还有很长一段时间的,这期间几乎就是无事可做,这些人,我认为他们是有怨气的。我们现在有七八百万的党政公务人员,应该说,大多数都是在基层,我国有2000多个县,40000多个乡镇,乡、县、市的公务员占大头,如果这些绝大多数的人感觉到没有奔头的话,就会发牢骚,有怨气。我国目前还缺少官员的退出机制。我给澳门的官员上课,他们告诉我,如果在下一届政府中不续任,仍然有一套技术层面的待遇,会有合适的退出途径,而我们目前还欠缺。

《人民论坛》杂志之前关注的“领导干部天花板”现象,我认为这也是干部怨气的一个原因。在干部成长过程中,大多数人达到一定级别后,晋升空间便会越来越小,从而在不同阶段遇到自身仕途的“天花板”。其中的因素很多,比如制度安排、学历问题、年龄因素等。面对自身的“天花板”,若不能理性应对,就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负面心态,这些人,我觉得他们也会有怨气。

还有一个大问题,就是老百姓现在对官员的信任感在下降,换句话说,也就是政府的公信力不高。这种情况也让很多党政公务人员感到很委屈。他们觉得,每天这么辛辛苦苦地做事,贯彻上面的方针政策,结果还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甚至当有的官员出了问题以后,老百姓对官员一概去怀疑,不信任,官员和百姓之间有一种无形的隔膜,这也使得很多基层官员产生了心理上的不平衡,有些人会觉得很委屈。党政官员的努力得不到老百姓的肯定和认可,这也是他们发牢骚、有怨气的一个原因。更为严

重的是,一部分官员的腐败败坏了政府的形象,连累了绝大多数官员,使得廉洁奉公的人被牵连,一样得不到老百姓的认可,那些廉洁的、不搞贪腐的官员就会产生怨气。

所以说,客观上来看,官员选拔任用机制的问题、待遇问题、政府公信力的问题,以及部分官员的腐败问题都是客观能够引起官员怨气丛生的因素。

干部队伍怨气丛生,跟我们干部队伍素质不高,惩治“庸官”不力也很有关系。

我们现在每年查处的贪官是四万,但是“庸官”只有九千,可以说是“治贪不治庸”。

那些“不作为”的,应付差事的,对社会、对百姓没有责任感的“庸官”搅乱了官场氛围。而且,现在“庸官”越来越多,很多“庸官”靠着关系还得到了提拔。现在我们反贪的力度很大,出台了很多规则,但是“治庸”,规则很少,也不完善。好像对于这些“庸官”,我们没有办法一样。这就是管理上的问题。如果官员碌碌无为,完全可以辞退他,不是没有规则,只是我们没有用。这样一来,如果“庸官”被提拔重用了,甚至在一个比较高的位子上,他们靠的不是能力,而是关系,这种不正之风,最容易引发官场的怨气。

而主观上,我认为,是很多官员心理上失去了平衡,他们缺乏一个平衡的心态,这应该是很多人发牢骚、有怨气的重要原因。伴随着社会的转型,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过去政府官员的优势已经不再明显。过去,官员是最好的一个职业,现在他们看到很多人都发财了,而政府官员收入相对来说反倒是比较低了,相比较而言他们的权威、地位,都在下降,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心态的话,很容易产生一种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也恰恰是官员队伍中出现一些这样、那样问题的一个主要的诱因。其实这个问题应该正确去看待,全世界的公务员都不能算是一个高收入的群体,他们实际上是一个行使公共权力的群体,虽然是应该过一种体面的生活,但是他们的收入顶多就是在社会的平均值以上。如果要进入社会收入的上层,那就不要选择公务员队伍,那是入错了行。

对于非一线的、非基层的官员,他们的怨气还有一点特殊性,就是挂职。干部挂职“走马灯”,流于形式,甚至被视为提拔之前的“镀金”程序,导致有的干部很难在派驻地扎扎实实作出成绩。很多实实在在一直在地方干的人得不到提升,反而是那些“蜻蜓点水”的通过挂职、异地为官、交流等方式的官员得到提拔和重用,也容易引发官员的不满和牢骚。

所以说,怨气最主要的原因还是来源于选人用人的机制,如果选拔出的官员很多是通过关系,任人唯亲,选出的是一些“贪官、庸官、昏官”,就会很容易引发怨气。

所以,消除官员的怨气还是要靠真正改变选人用人的机制。

要注意到,这种怨气有一个“传感效应”。如果大家都不是一个积极向上的心态,就会给官场的风气、团队的战斗力造成很大的伤害。不利于形成一种良性竞争的官场氛围。如果他们自己的素质得不到提升,他们的整体专业化就不能得到发挥。

所以,打造专业化的公务员队伍是至关重要的。目前,这支队伍和现代化的使命还是有很大差距的。一个政府的竞争力说到底还是官员素质的竞争力,国家之间如此,在一个国家内部不同地方也是如此。所以,惩治“庸官”,改变官场上这种不健康的文化氛围,对我们净化官场、提升干部队伍素质意义重大。

现在不仅仅是官员,其实很多社会群体都会有牢骚、埋怨,甚至可以说,这种现象在群众中还更为普遍。对于抱怨这个话题,应该多方面去看。一方面是现在的老百姓敢于表达了,不像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什么都不敢说。现在市场化改革给了人们表达自己意见的权利和机会,抱怨、发发牢骚比起过去那种万马齐喑的情况其实是一种进步。在社会变革加速的时候,特别是我们处在一个从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阶段,这种抱怨反映了这场社会变革正影响着我们的思想。这个过程中,一方面,市场化培养人自强自立的意识和理念,人人都想上进,都想实现自我价值,这是市场经济给予的外部大环境,但是事实上,不管是政府也好,企业也好,事业单位也好,内部管理机制有一种惯性,这种惯性还束缚着人的行为。外部市场机制的培育和内部管理机制的差异,使得人们感到自身缺乏实现自我价值的机遇。另外一个方面,市场机制改变了人们的利益观念,人们过去都不敢公开争利,现在可以公开地靠自己的能力去致富。当一个社会没有完全现代化的时候,人们对于利益的追逐是不变的,不管是政府官员还是社会群体都一样。在这个过程中,那些实现利益的人,就有一种成功感,而另外一些人就会有挫折感,他们就会抱怨。所以,一方面,我们不能去恐惧这种“抱怨”,另一方面,我们应该把精力更多地投入到建立顺畅的体制机制中,树立良好的社会道德价值观,从根本上去减少人们的抱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