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环境与养生
34770900000009

第9章 人类在进化中改变了自然环境

人类到底在哪几个环节上走上了自我缩短寿命的道路?我们只要对照自然界里的动物仔细地观察、辩证地分析,就不难发现,人类单在生理活动方面(还有社会因素、心理活动、营养饮食活动等),就有许多地方把生命的潜力极大地浪费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人类从双足行走、身体直立时起,就逐步缩小了全身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韧带、头颅)的运动幅度,它造成的后果主要有:长久的直立姿势使脊柱负荷超载;大脑高高在上的位置和头部不停地高位运动也导致大脑缺血、缺氧和疲劳;工作与劳作中双手使用不均使大脑缺乏逆向调节的功能和左右大脑智力的不平衡;心脏运动也逐渐陷入了不利于健康长寿的模式,终生只进行一些逐渐缩小生理强度的惯性运动。这些因素不仅导致了大脑和心脏疾病(如中风、冠心病、心脑血管疾病)的乘虚而入,也促使了人类的早夭。

(2)在血液循环功能方面,人类和动物相比更是大相径庭。除了脑力劳动带来的运动量不足以外,人类也逐渐放弃了对全身行之有效的锻炼。生活在自然界的动物不穿衣、不住房,为了适应四季气候的变化,保持了其皮肤保暖和散热的功能;而人类优越的生活条件,却使全身微血管日渐壅塞与硬化。物质文明虽然使人类的生活环境日益舒适,但与此同时也缩小着人类血管的活动。加上其他因素(营养和心理的)造成的大脑和心脏某些血管的硬化,就使人类在延长寿命的努力方面,遇到了难以逾越的鸿沟。

(3)和动物相比较,人类消化功能的萎缩就更加明显。咀嚼力的下降、吞食能力的丧失。除此之外,神经精神系统的高度发达包括了高级思维心理活动的丰富,这是万物之灵的人类和动物差别的最大方面,也是有悖于自然寿命规律的所有因素当中,最具人类特点的社会性因素。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七种情绪的变化无常,和对名欲、利欲、权欲、色欲、玩欲、形体欲这现代六欲的贪得无厌,导致了疾病,是不能健康长寿的重要因素。所以,人类作为唯一的社会性动物,也就成了唯一只能活到自然寿命一半的生物,这原因实在耐人寻味。

但通过和自然界的动物比较,人们应想到的一个问题是:既然人类是从大自然进化而来的,那么,“回归大自然”、保持与自然规律的和谐,就一定能达到治病、保健和延年益寿的目的,而不能因为人是有思维的高级动物而为所欲为,这样反而害了自己。比如,吃饭是为了“不饥”,过饱则是一种强迫;穿衣是为了“不冷”,过暖则是对自然的背叛,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