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环境与养生
34770900000112

第112章 为什么风水与环境绿化有关

长期以来,“风水”二字被视为封建迷信的同义词而嗤之以鼻。其实,风水的核心内容是人们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与处理的一种学问,只是古代人们没有现代的科学知识,只能根据当时的认识来看待环境,解析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气”、阴阳、五行、八卦等中国古代解析宇宙与自然的观念,就成了风水术的主要理论依据。所谓“风者,取其山势之藏纳,土色之坚厚,不冲冒四面之风与所谓地风者也;所谓水者,取其地势之高燥,无使水近亲肤”这种对风水含义的揭示,是建筑结构专家王其亨在深入研究清陵的选址与构筑上的大量原始档案图籍后发现的。清代陵寝选择形胜之地,是遵照典礼之规则,配合山川之胜势,以取得人文景观的完美结合,即“制陵与山水相称”来选址与构筑的。我国古建筑的研究专家认为,我国古代自有建筑活动以后,就产生了“风水”这一观念,经历代的发展演变,“风水”形成了一门综合性、系统性很强的古代建筑选址规划设计理论,其中包括了地理学、地质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心理学以及美学等多门学科。几十年来我国古代建筑研究的许多空白,在风水理论中也找到了某些答案。因此,我们要去其某些荒谬的外壳,回复原来意义上的内涵与古代环境工程学的面貌,从而在一个侧面上反映悠久中华文化的丰富性。

古代住宅的风水选择在很大程度上与绿化环境联系在一起,并考虑到住宅的舒适、安静、透光等,以便创造与改善住宅周围良好的“小气候”。如住宅门前不种大树,以防隔挡阳光,阻挠阳气,影响屋内空气对流与防遭雷击。清代高见南撰写的风水书《相宅经纂》中有“东种桃柳,西种栀榆,南种梅枣,北种李杏”,“中门有槐,富贵三世,宅后有榆,百鬼不近”,这些貌似无稽,却符合树种的生理特性与科学道理。因为桃、柳喜欢温暖向阳,宜栽于宅之东,梅树树干不大,宜种于宅之南,等等。

自古以来,有所谓“凶宅”的现象发生,不但我国存在,国外也有存在,人们一旦住进凶宅,就会发生各种病症,久而久之,便导致严重疾病或死亡。古人缺乏科学的检验方法,只好以“风水”来解析。形成“凶宅”的原因多种多样,但大都与不良的地质因素、缺乏绿化以及环境污染有关,诸如电磁污染、放射性污染、重金属污染、大气污染等,均会出现“凶宅”现象。一些地质生物学家认为整个地面都有密如蛛网的地电流穿地,也有局部性的磁力扰动,如在这种地电流与磁力扰动交叉的地点建筑住宅,便会有一股损害人体的电磁波辐射,使人们产生精神恍惚、惊慌恐惧、烦躁不安或头痛脑昏、失眠等症状。有些住宅,人们住进以后,容易患上各种癌症,人们称之为“癌屋”,这是由于住宅地下有一种无色无臭的放射性气体氡存在,它不时地放射出来,通过呼吸道进入并沉淀在肺组织内,破坏肺细胞,引起肺痛。也有“凶宅”则是因宅基有重金属矿脉存在,或附近有排放有毒重金属的加工碱等环境所致,人们住在屋里受到污染导致疾病。曾有这样一所“凶宅”,全家人统统双目失明,最后全身弯曲惨叫而死,后经查明系汞中毒造成,由于附近一家水银温度计厂,不重视环境保护,让水银溢出并渗入地下污染地下水而酿成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