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突破人生困局
34769800000052

第52章 卧薪尝胆的勾践

许多人一生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们经历并克服了大困难。能吃多大苦,就能享多大福。

斯巴昆说:“许多人一生之所以伟大,那是来自他们所经历的大困难。”精良的斧头、锋利的斧刃是从炉火的锻炼与磨削中得来的。很多人,具备“大有作为”的才质,但是,由于一生中没有同“困境”搏斗的机会,没有充分的“挫折”磨炼,不足以刺激起其内在的潜能,而终生默默无闻。

困境不全是我们的仇敌,有时也会是恩人。逆境可以锻炼我们“克服困难”的种种能力。自然界的大树,不同暴风骤雨搏斗过千百回,树干不会长得结实。人不遭遇种种逆境,他的人格;本领,也不会成熟。一切磨难、忧苦与悲哀,都是足以助长我们、锻炼我们的“增塑剂”。

在某次战役的一次战斗中,一颗炮弹把战区中的一座美丽的街心花园炸毁了。但在那被炮火所炸开的泥缝中,却忽然发现一股泉水在喷射。从此以后,这儿就成了一个永久不息的喷泉。困境与苦难,能将我们的心灵炸碎。但在那被炸开的裂缝中,会有丰盛的经验、新鲜的欢愉不停地喷射出来!有许多人不到穷困潦倒,不会发现自己的力量,不经灾祸的折磨,不能发现“自己”。困苦、逆境,仿佛是将生命炼成“美好”的铁锤与斧头,它们能使一个人变得坚强、变得无敌。

——无数古今中外的强者,都证明了这一点。

吴越两国本为邻邦,吴国趁越王逝世之际,发兵攻越,结果大败而归,吴王阖闾受伤而亡。从此两国结下了仇怨,其实,这种仇怨的实质并非什么目恨家仇,实则是双方都想吞并对方来扩大自己的领土,增加本国势力而已。

阖闾死后,他的儿子夫差继位。为了替父报仇,他丝毫没有懈怠,经过两年的准备,吴王以伍子胥为大将,伯嚭为副将,倾国内全部精兵,经太湖向越国杀来,越国毫无抵抗之力,一战即败,勾践走投无路,后来走伯嚭的门路达成了议和。

议和的条件是,让越王勾践和他的妻子到吴国来做奴仆,随行的还有大夫范蠡。吴王夫差让勾践夫妇到自己的父亲吴王阖闾的坟旁,为自己养马。那是一座破烂的石屋,冬天如冰窟,夏天似蒸笼,勾践夫妇和大夫范蠡一直在这里生活了3年。除了每天一身土,两手马粪以外,夫差出门坐车时,勾践还得在前面为他拉马。每当从人群中走过的时候,就会有人嘁嘁喳喳地讥笑:“看,那个牵马的就是越国国王!”

这实在是让人难以忍受的了,勾践由一国之君变成奴仆忍了,为人养马备受奴役也忍了,而他之所以会强忍着这所有的一切屈辱,为的就是日后的崛起。勾践的性格高明之处就在这里,虽面对一切屈辱,但从容自若,因为他非常明白,目前的情况只有忍辱,才有可能日后东山再起,如果不忍,不要说东山再起,恐怕连命都保不住。这似乎与中国传统的大英雄,大丈夫“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大丈夫誓可杀不可辱”的传统有些相背离,这些都是对那些宁死不屈、誓死不降的英雄们的赞语,其大无畏气概固然让人赞叹,但中国还有一句教人处世的俗语是:“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后来的那位顶天立地的西楚霸王项羽就给我们留下了很多的深思,乌江岸边,乌江亭长热情地招呼他:“江东虽小,可足够大王称王称霸,日后也能干一番大事业。”而项羽是个宁折不弯的汉子,哪肯过江呢?他悲愤拔剑自刎身亡。也许项羽过江后楚汉相争会是另一番结果,也许他能一统天下……虽然这些都是也许,可从另一角度看这些英雄人物不妨屈尊一忍,设法日后再重新崛起。

勾践不但性格能忍,而且还善工心计,他抓住了吴国君臣贪财好色的弱点,让留在国内的大夫文种不断地向吴王进贡一些珍禽异兽,瑰宝美女,同时还不断给伯嚭送些贿赂。伯嚭收了越国的贿赂,不断地在吴王夫差面前为勾践说情,吴王夫差对勾践也产生了好感。勾践这一着的确厉害,他以忍来激励自我,同时还用计使吴王君臣纵情声色,荒废朝政。

后来有一个绝好的机会为勾践回国创造了条件。吴王病了,勾践为表忠心,在伯颠的引导下,去探视吴王,正赶上吴王大便,待吴王出恭后,勾践尝了尝吴王的粪便后,便恭喜吴王,说他的病不久将会痊愈。这件事在吴王放留勾践的态度上起了决定性作用。或许是勾践真的懂得医道察言观色能看出吴王的病快好了;或许是勾践有意恭维吴王;或许是上天垂青勾践,总之,吴王的病真的好了,勾践此时已彻底取得了吴王的信任,吴王见勾践真的顺从了自己就把他放了。

勾践在这件事上所表现出来的忍辱的确是一般人做不到的。我们不排除勾践是想尽一切办法回国,就其这种行为的确让人自叹弗如。纵观这一时期勾践的忍,是极其恭顺的忍。因为勾践很明白,这种为人奴仆的生活可能是茫茫无期,也可能近在咫尺。何也?因为这完全取决于吴王,只要吴王高兴,对自己所做的事满意,那么自己则有可能会提前获得自由,所以,勾践极尽恭顺讨好吴王。当然,勾践这里面有阴险的成分,这是人格的问题,我们自然不提倡,但勾践的忍却值得后人敬佩和慨叹!

笑到最后的是强者

勾践回国复位后,想到在吴国受的屈辱,内心燃烧着复仇的怒火。但时机并不成熟,他还必须忍耐,努力治理国家,等到兵精粮足时便一举伐吴。于是,他取来猪的苦胆放在座位旁,或坐或卧都要仰视苦胆,每顿饭前尝一点苦胆。他为激励自己复仇的心愿,经常自己问自己:“勾践,你忘了会稽山的耻辱了吗?”他还和普通人一样参加农田耕作,让夫人像普通妇女一样亲自纺线织布,吃粗劣的饭食,穿普通衣服,尊重贤才,虚心待贤,救贫吊丧,与老百姓同甘共苦。

身处困局,当形势比人强时,需要坚忍不拔,忍辱负重,其终极目标是为了达到扭转乾坤。勾践坚韧能忍是为了灭吴兴越,忍到一定程度总有爆发的一天,如果一味地忍下去,则是性格懦弱的表现。勾践终于忍到该向吴国进攻复仇的时候了。结果正如勾践所愿,一战便把吴军杀得大败。这次卑躬屈膝的不再是越王勾践了,而是吴王夫差。夫差也想向当年勾践向自己称臣为奴一样,打算投降勾践。勾践很可怜夫差,想答应夫差的请求,但被范蠡劝住了。最终吴国灭亡了,吴王夫差自杀身亡。当时中原的几个大诸侯国,都处于低潮,不少小国投降了勾践,于是勾践俨然成了最后一代春秋霸主。勾践终于一吐胸中20多年的屈辱晦气,完成了复仇称霸之伟业。

国王、奴仆、霸主把勾践人生命运起伏的轨迹勾画得清清楚楚,难道我们不能从中受到启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