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如何突破人生困局
34769800000030

第30章 遭同事排挤,孤立的日子很难过

李斌最近总觉得怪怪的,原先同他话多的同事突然不大答理他了,中午去楼下的餐厅吃饭也没有人同路和同桌。刚开始李斌没有觉察出来,但这样的情形一再出现,李斌就意识到自己正遭受同事的排挤。李斌左想右想也想不通,为什么和谐相处了两年的同事,突然之间对自己冷淡了起来。他想找个同事问个究竟,但找谁呢?同事会说出原因吗?李斌心里没有一点底。

如果有一天,你发现你的同事突然一改常态,不再对你友好,或对你敬而远之,事事抱着不合作的态度,处处给你设难题刁难你,出你的洋相,看你的笑话,你就得当心了。这些信息向你传送了一个重要信号:同事在排挤你。

被同事排挤,必然有其原因。这些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种情况。

(1)近来连连升级,招来同事妒忌,所以群起攻之排挤你。

(2)你刚刚到单位上班,你有着令人羡慕的优越条件,包括高学历、有背景、相貌出众,这些都有可能让同事妒忌。

(3)聘你的人是公司里人人讨厌的人物,因此连你也受牵连。

(4)衣着奇特、言谈过分、爱出风头,令同事却步。

(5)过分讨好上级而疏于和同事交往。

(6)妨碍了同事获取利益,包括晋升、加薪等可以受惠的事。

你的情况如果是属于(1)、(2)项,这情况也很自然,所谓“不招人妒是庸才”,能招人妒忌也不是丢面子的事。其实只要你平日对人的态度和蔼亲切,同事们不难发觉你是一个老实人,久而久之便会乐于和你交往。另外,你可以培养自己的聊天能力,因为同事们的最大爱好之一就是聊天,通过聊天改变同事对你的态度。

你的情况如果属于第(3)项,那便是你本人的不幸,只有等机会向同事表示,自己应聘主要是喜爱这份工作,与聘用你的人无关,与他更不是亲戚关系。只要同事了解到你不是“密探”身份,自然会欢迎你的。

你的情况如果是属于第(4)、(5)项,那么你便要反省一下,因为问题是出在你自己身上,想要让同事改变看法,只有自己做出改善。平时不要乱发一些惊人的言论,要学会当听众,衣着也应切合身份,既要整洁又要不招摇,过分突出的服装不会为你带来方便,如果你为了出风头而身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这会令同事们把你当成敌对的目标。

如果是属于第(6)项,你要注意你做事的分寸。升职、加薪、条件改善甚至领导一句口头表扬都是同事们想获得的奖励,争夺也在所难免,虽然大家非常努力地工作,但彼此心照不宣,谁不想获得奖励呢?

努力化解同事之间的矛盾

一个人想在工作中面面俱到,谁也不得罪,谁都说你好,那是不现实的。因此,在工作中与其他同事产生种种冲突和意见是很常见的事,碰到一两个难于相处的同事也是很正常的。办公室里有人勃然大怒,其实这并不是一件坏事,情绪高昂,表示沟通欲望高亢,同时也是化解矛盾的最好机会。

但同事之间尽管有矛盾,仍然是可以来往的。首先,任何同事之间的意见往往都是起源于一些具体的事件,而并不涉及个人的其他方面,事情过去之后,这种冲突和矛盾可能会由于人们思维的惯性而延续一段时间,但时间一长,也会逐渐淡忘。所以,不要因为过去的小矛盾而耿耿于怀。只要你大大方方,不把过去的冲突当一回事,对方也会以同样豁达的态度对待你。

其次,即使对方仍对你有一定的歧视,也不妨碍你与他的交往。因为在同事之间的来往中,我们所追求的不是朋友之间的那种友谊和感情,而仅仅是工作,是任务。彼此之间有矛盾没关系,只求双方在工作中能合作就行了。由于工作本身涉及双方的共同利益,彼此间合作如何,事情成功与否,都与双方有关。如果对方是一个聪明人,他自然会想到这一点,这样,他也会努力与你合作。如果对方执迷不悟,你不妨在合作中或共事中向他点明这一点,以利于相互之间的合作。

因为你与大多数人的关系都很融洽,所以你可能会觉得问题不在于你这一方;你甚至发现其他人也和他有过不愉快的经历,于是大家都不约而同地将矛头指向了那个人,所以你会认为是他造成这种不融洽局面的。你们双方都没有花时间去进一步了解彼此,也没有创造一些机会去心平气和地阐述各自的看法,因而,双方缺乏对彼此的信任,个人间的关系也就会不断倒退。怎样才能够改变这种局面、改善彼此的关系呢?

你不妨尝试着抛开过去的成见,更积极地对待这些人,至少要像对待其他人一样对待他们。一开始,他们也许会心存戒意,认为这是个圈套而不予理会。耐心些,没有问题的,因为将过去的积怨平息的确是件费功夫的事。你要坚持善待他们,一点点地改进,过了一段时间后,表面上的问题就消失了。

也许还有深层的问题,他们可能会感觉你曾在某些方面怠慢过他们,也许你曾经忽视了他们提出的一个建议,也许你曾在重要关头反对过他们,而他们将问题归结为是你个人的原因;还有可能你曾对他们很挑剔,而恰好他们听到了你的话,或是听有一些人转述了你的话。

那么,你该做些什么呢?如果任问题存在下去,将是很危险的,它很可能在今后造成更恶劣的后果。最好的方法就是找他们沟通,并确认是否你不经意地做了一些事得罪了他们。当然这要在你做了大量的内部工作,且真诚希望与对方和好后才能这样行动。

他们可能会说,你并没有得罪他们,而且会反问你为什么这样问。你可以心平气和地解释一下你的想法,比如你很看重和他们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也许双方存在误会等等。如果你的确做了令他们生气的事,而他们又坚持说你们之间没有任何问题时,责任就完全在他们那一方了。

或许他们会告诉你一些问题,而这些问题或许不是你心目中想的那一个问题,然而,不论他们讲什么,一定要听他们讲完。同时,为了能表示你听了而且理解了他们讲述的话,你可以用你自己的话来重述一遍那些关键内容,例如,“也就是说我放弃了那个建议,而你感觉我并没有经过仔细考虑,所以这件事使你生气。”现在你了解了症结所在,而且找到了可以重新建立良好关系的切入点,但是,良好关系的建立应该从道歉开始,你是否善于道歉呢?

如果同事的年龄资格比你老,你不要在事情正发生的时候与他对质,除非你肯定自己的理由十分充分。更好的办法是在你们双方都冷静下来后解决,即使在这种情况下,直接地挑明问题和解决问题都不太可能奏效。你可以谈一些相关的问题,当然,你可以用你的方式提出问题。如果你确实做了一些错事并遭到指责,那么要重新审视那个问题并要真诚地道歉。类似“这是我的错”这种话是可能创造奇迹的。

敌意可以一点一点消失

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两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再来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你的敌人”的一种方式。

人与人之间或许会有不共戴天之仇,但在办公室里,这种仇恨一般不至于激化到那种地步。毕竟是同事,都在为着同一家单位工作,只要矛盾还没有发展到你死我活的地步,总是可以化解的。记住:敌意是一点一点增加的,也可以一点一点消失。中国有句老话:“冤家宜解不宜结”。同在一家公司谋生,低头不见抬头见,还是少结冤家比较有利于自己。不过,化解敌意也需要技巧。

1.别让自己高高在上,以免招致嫉妒

嫉妒是基本人性之一,只不过有的人会把嫉妒表现出来,有的人则把嫉妒深埋在心底。

嫉妒是无所不在的,朋友之间、同事之间、兄弟之间、夫妻之间、亲子之间,都有嫉妒的存在,而这些嫉妒一旦处理失当,就会形成足以毁灭一个人的烈火。不过,这里只谈朋友、同事之间的嫉妒。

朋友、同事之间嫉妒的产生大都是因为以下情况,例如:“他的条件又不见得比我好,可是却爬到我上面去了。”“他和我是同班同学,在校成绩又不如我好,可是竟然比我发达,比我有钱!”……换句话说,如果你升了官,受到上司的肯定或奖赏、获得某种荣誉时,那么你就有可能被同事中的某一位(或多位)嫉妒。女人的嫉妒会表现在行为上,说些“哼,有什么了不起”或是“还不是靠拍马屁爬上去”之类的话,但男人的嫉妒通常埋在心里,更有甚者则开始跟你作对,表现出不合作的态度。

因此,当你一朝得意时,你应该注意几件事:

(1)同单位之中有无资历、条件比你好的人落在你后面?因为这些人最有可能对你产生嫉妒;

(2)观察同事们对你的“得意”在情绪上产生的变化,以便得知谁有可能嫉妒。一般来说,心里有了嫉妒的人,在言行上都会有些异常,不可能掩饰得毫无痕迹,只要稍微用心,这种“异常”很容易发现;

而在注意这两件事的同时,你也要做这些事情:

(1)不要凸显你的得意,以免刺激他人,升高他的嫉妒,或是激起本来不嫉妒你的人的嫉妒;你若过于洋洋得意,那么你的欢欣必然换来苦果;

(2)把姿态放低,对人更有礼,更客气,千万不可有轻视对方的态度,这样就可降低别人对你的嫉妒,因为你的低姿态使某些人在自尊方面获得了满足;

(3)在适当的时候适当显露你无伤大雅的短处,例如不善于唱歌,字写得很差等等,好让嫉妒的人心中有“毕竟他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幸灾乐祸的满足;

(4)和心有嫉妒的人沟通,诚恳地请求他的配合,当然,也要揭示、赞扬对方有而你没有的长处,这样或多或少可消除他的嫉妒。

遭人嫉妒绝对不是好事,因此必须以低姿态来化解。而话说回来,嫉妒别人也不是好事,如果你有嫉妒之心,又无法加以消除,那么千万不要让它转变成破坏的力量,因为这种力量伤人也会伤己,而且嫉妒也会阻碍你的进步。因此,与其嫉妒,不如想法赶上对方,甚至超越对方。

2.人在屋檐下,一定要低头

老祖先有一句话:“人在屋檐下,哪能不低头”,老祖先可以说是洞彻世事人情,因此这句话是相当有智慧的。

所谓的“屋檐”,说明白些,就是别人的势力范围。换句话说,只要你处于这势力范围之中,并且靠这势力生存,那么你就是在别人的“屋檐”下了。这“屋檐”有的很高,任何人都可抬高头站着,但这种屋檐毕竟不多,以人类容易排斥“非我族群”的天性来看,大部分“屋檐”都是低的。也就是说,进入别人的势力范围时,你会受到很多有意无意的排斥和不明事理、不知从何而来的欺压。除非你有自己的一片天空,是个强人,不用靠别人来过日子。可是你能保证你一辈子都可以如此自由自在,不用在“屋檐”下躲避风雨吗?所以,在人屋檐下的心态就有必要调整了。

总而言之,“一定要低头”的目的是为了让自己与现实有着和谐的关系,把两者的摩擦降至最低;是为了保存自己的能量,好走更长远的路;是为了把不利的环境转化成对你有利的力量,这是人性丛林中的生存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