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98

第98章 坐了半辈子牢的曼德拉

风筝因为逆风而飞得更高。

——英国民谚

孟子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的意思是说如果上天要把治理天下的大任交给一个人的话,一定先要使他的精神、肉体经受磨难;只有这样,才能增长他的智慧和才干。这段话不仅成为儒家的经典言论,也成为人在逆境中激励自己自强不息的精神力量。值得注意的历史事实是,凡是有作为的人没有不是经过了一番艰难曲折的磨炼的,所不同的是,他们经受磨难的方式不同罢了。

看看那些在逆境中成功的典范,他们凭的是什么?看透了其中的玄机之后,相信处于逆境中的你,一定会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在南非,人们总爱亲热地称呼曼德拉为“马蒂巴(Madiba)”,当地语就是“老爹”的意思,这反映了平民与领袖间一种难得的亲近加崇敬的关系。确实,曼德拉是一位非常平民化的领袖人物。他任总统时甚至把来访的外国元首介绍给他的花工或是厨师,弄得有些外国领导人很是尴尬。这位非常普通而亲切的总统,在南非可是当之无愧的“新南非之父”。他的一生都以其超群的能力为争取自由平等,而不懈的努力斗争着。

有人说,在当今的国家元首中,没有一个人能够像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那样荣耀。的确,这个有着传奇经历的黑人领袖,一生中获奖无数,尤其是诺贝尔和平奖,更使他蜚声全球而显得无上光荣。

1918年7月18日,南非特兰斯凯省乌姆塔塔的一个滕布族酋长家添了个男孩,这个男孩子就是纳尔逊·罗利哈拉哈拉·曼德拉。

滕布人居住在群山环抱的山坡上,他们的村落里有一座座粉刷雪白的茅屋,四周种满了金合欢树,村子的外面是一块块玉米地,曼德拉就是在这个和平、宁静的山谷中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到了读书的年龄,曼德拉进了当地一所白人传教士开办的教会学校,从教会学校毕业后,曼德拉考入南非唯一招收黑人学生的黑尔堡大学。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曼德拉却越来越陷入一种心灵的迷茫之中,300多年的种族隔离,使生活在南部非洲的这个三面环海的国家的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备受歧视和压迫。于是他开始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反对白人种族主义统治的学生运动中。不久,虽然他读书非常用功,但学校还是因他参加学生运动将他除名。这时候部落的长老建议他回去继承酋长的职务,但曼德拉拒绝了,他已下定决心要献身南非人民的解放事业。

1941年,这个身材魁伟的黑人酋长的儿子,从他世代居住的山谷,来到了南非第一工业大城市——约翰内斯堡。并在那儿加入了维护非洲人利益的组织——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不久他就成了非国大的领导成员之一。从此开始了他职业革命家的生涯;

1952年南非当局颁布歧视性质的“人口登记法”。为了抵制这个法令,曼德拉发动了“蔑视运动”;号召黑人罢工罢市,示威的黑人群众成群结队地涌进专供白人使用的公共场所。这是南非有史以来第一次有组织的反对种族主义的群众运动,它的浩大声势使白人当局惊恐万分。于是政府下令禁止曼德拉参加政治活动,但非国大却因曼德拉成功领导“蔑视运动”,而选举他为这个组织的副主席。

1958年曼德拉因参加政治运动被关押,从监狱中保释出来后,他利用仅有的四天假期和温妮结婚,婚礼先在女方家中举行,按照当地的传统,另一半的婚礼应在男方家里举行。但因为时间不允许,另一半婚礼没有举行,曼德拉不得不告别妻子回到狱中。为此温妮一直珍藏着那半块婚礼蛋糕,她等待着与曼德拉相聚的这一天。

1960年,南非警察开枪镇压示威群众,不久又下令取缔了非国大。非国大开始转入秘密活动,为应变形势的变化,曼德拉着手建立了称为“民族之矛”的军事组织,并亲自担任总司令。为了掌握武装斗争的策略,曼德拉在这一时期阅读了克劳塞维茨、毛泽东和格瓦拉等人的著作,为了争取国际社会对非国大的支持,曼德拉还多次秘密出国访问,会见了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1962年8月5日,由于叛徒的出卖,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附近被捕,从此开始了他长达27年的铁窗生涯。

在狱中曼德拉先后读完了伦敦大学法律、经济和商业专业的课程,还自学了一门外语。

曼德拉不仅坚持学习,而且还利用一切机会和囚犯交朋友,给他们讲述反对种族隔离的道理。由于他经常领着难友与当局斗争,南非当局只好把他秘密转移到开普敦的中央监狱。当局表示只要他放弃武装斗争,就恢复他的自由,但是曼德拉坚定地说:“自由决不能讨价还价。”

1990年2月11日,开普敦监狱大门打开了,年已71岁的曼德拉走出牢门,这天世界各国派来采访他的记者多达2000人,曼德拉出狱的第一张照片被人用百万美元买走。出狱后,曼德拉成为非国大的主席,继续领导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斗争。他率领代表团与总统德克勒克为首的白人政府代表团进行谈判,经过不懈努力,最终促使政府逐步放宽种族隔离,并同意组织南非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全民选举。

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彻底的民族和解主张,赢得了南非各族人民的理解和支持,他宣誓就任南非总统。从此,在南非实行了300余年的种族隔离制度被废除了,曼德拉成为南非有史以来的第一位黑人总统。

曼德拉出任南非历史上第一任黑人总统时将近76岁了。老骥伏枥,能否走完千里?有人提出了这样的疑问。他上任刚刚5天,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就放出消息,说曼德拉私下曾经暗示,他打算在两年之内辞去总统的职务。虽然曼德拉立即做出反应,声明这纯属谣言,但这件事情本身已经提示人们摆在新总统面前的道路并不平坦。贫困、饥饿、失业,许多人缺少文化教育,住房紧缺等等问题困扰着刚就任的曼德拉。如何团结一切积极的力量,包括白人以及黑人中与国大党存在政治分歧的因卡塔自由党人,还有各色人种,对于这个有着4000万人口,多个种族组成的国家来说,的确不是一件易事。

但是76岁的曼德拉并没有退缩,而是积极地面对困境。他为了争取种族平等,进行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他以令人惊奇的充沛精力,积极的工作态度开展工作。

曼德拉1999年6月卸任总统后,本来能够过甜蜜安宁的晚年生活了,可是曼德拉却闲不下来,可谓退而不休。一方面,他深深地热爱着黑非洲这块土地,以极其复杂的心情关注着非洲目前面临的困难和遭受的苦难,加上他“德高望重”的客观影响,因此不少非洲交战国邀请他担当国际调解人。另一方面;曼德拉是国际知名人士,甚至一些媒体称他是“20世纪最后一位活着的历史人物”。因此,几乎所有前往南非访问的国际政要、名人、明星都希望能与他见上一面,国内外的各种国际会议也大多邀请他前往出席捧场。曼德拉因长期牢狱折磨,造成膝关节和视力严重损伤。他行走不便,特别是双腿很难迈上台阶。但是这位老人的精神却一直很好,仍然在积极地忙碌着,他自己说他忙碌的日程是“每天从早到晚地工作,回家时已十分疲劳,唯一想做的事就是睡觉和做梦”。

现在,这位令人尊敬的、在逆境风雨中一路走过的老人,可以安心地休息了。他的光芒普照着南非人民,他的事迹感染了世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