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08

第8章 不懂礼让,头破血流

礼是什么?礼就是协调强者与弱者的尺度。强者会遇到更强者,弱者会遇到更弱者,因此,每个人都需要用礼来裁判!

礼让是什么?礼让就是按传统的文明礼数来谦让。70岁的老太太给20岁的小伙子让座,这种让不是礼让;只有20岁的小伙子给70岁的老太太让座,这才是礼让。

不会礼让的人不懂礼的重要,更不懂礼让的深奥,他们也许会自感是强者,要将礼貌这个裁判一脚踢开。那么,好吧!一个更强者上场了,不会礼让者等待的只能是头破血流!

我国历来有礼仪之邦的美称,道德标准讲究礼义廉耻,而在待人接物中特别强调“礼义”两字。它要求人们待人恭敬热情,懂得尊重人、关心人,待人宽容,以和为贵,与人为善,要求懂得礼尚往来,懂得知恩必报,以德报怨,以直报怨。

而在礼义之中又特别强调“让”这个字。古人曰:“让,礼之主也。”(《左传·襄公十三年》)意思是要求对他人恭敬、谦让、礼貌、有礼节。以保持人际关系的和谐。

正如古人所说的:“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引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纹。”意思是说,恭敬而不懂礼义就会徒劳,谨慎而不懂礼义就会胆怯,勇敢而不懂礼义就会混乱,直率而不懂礼义就会刻薄。的确,礼义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处理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及个人的修身养性方面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其实,讲究礼让,亦并非我国的“特产”。凡社会的文明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它就必然会出现。从某种意义上说,礼让是一个国家或社会文明程度的标志。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礼让却成了一个不大不小的问题,生活中也有有许多人都不懂礼让,不会礼让。

譬如,因为不会礼让,每当人们的利益重新调整或分配时,一个个都争得脸红脖子粗,不仅要将属于自己的一块蛋糕尽快地切到自2的盘子中来,还想将他人的蛋糕切到自己的盘中,合法的手段用之,不合法甚至是违法的手段也用之。于是,公开大吵大闹的有之;背后暗算他人、下绊子的有之,为了个人的利益,人性都变得赤裸裸的,人际矛盾和冲突也就因此而扩大、激化,对这些人来说,什么礼不礼的,更无所谓这个让字,只要个人利益能到手,什么都不顾忌,文明礼貌被这些人抛到垃圾堆里去了。

因为不会礼让,人们也就不会讲文明、讲公德。譬如,在公共汽车上,“老弱病残专座”这几个大字写得又大又黑,然而现实是:尽管七八十岁的老人在一旁站着;一些年轻人仍然佯装不见地坐在那里,有的假装睡觉,一副爱莫能助的样子。本来,我们国家的人口众多,但经济发展并不很平衡,因而处处显得拥挤、嘈杂,在这时,如果人们都能忍让一点,礼貌一点,相互关照一点,人们精神上紧张程度则是可以减轻的。但是,有的人偏不这样,在公共汽车稍被他人碰了一下,就跳将起来,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还拳脚相加……彼此之间似乎有什么深仇大恨,此时的人们也就更谈不上什么礼让不礼让的了。

因为不会礼让,所以现在只要人们心中有气,有不满,有牢骚,有不平,有烦恼……都要找一切可能、寻一切机会将它宣泄出来,而不去管它是以什么方式。更有意思的是,有不少人还相信这样的歪理:“人善被人欺,马善被人骑。”于是,不仅工作岗位成了一些人的出气筒、宣泄口,而且,一个个都表现得蛮横得很,一个个将脸都拉得,长长的,一个个说起话来都没有好声好气,还动不动将他人挖苦讽刺一下,好像人家都欠了你多年的债不还似的。为何现在有些服务行业的名声不佳?为何一些政府机关“门难进”、其工作人员“脸难看”?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不少工作人员不仅不懂礼让、不讲礼节、没有礼貌,而且将自己的工作岗位作为宣泄自己心中不平的地方。

因为不会礼让,现在人们居然不愿意做一个正直的人、高雅的人、文质彬彬的人、有修养的人、循规蹈矩的人、做一个安分守己的人,总之,人们不敢堂堂正正的、老老实实地做人了,而是被“逼”着“入乡随俗”:说粗话,做粗事,办俗事,人们所认同的、所流行的,是一种粗俗、庸俗、媚俗和恶俗。在这些陈俗陋习中,其实质是赤裸裸的人欲、物欲、金钱欲,是一种人性的放纵和寻求刺激。譬如,明明是一个“如花似玉的林妹妹”,有人硬是将她装扮为“诱惑好人的女妖精”;一些人在一边骂咧咧,表现出异常愤世嫉俗的样子,一边却又情不自禁地去做那些“俗不可耐”的事……

一般来说,以下这些人是决不会礼让的。

私心太强的人是不会礼让的。这些人一天到晚考虑的尽是自己的利益,怎能对他人礼让?

愚昧无知的人是不会礼让的。这类人不懂规矩,自然也就不懂方圆,也就不会有什么文明修养了。

缺乏同情心的人是不会礼让的。这类人对什么都很冷淡,要让他们待人热情,比登天还难。

骄傲狂妄者是不会礼让的。这类人目空一切,什么人都不在他的话下,怎么能以礼待人?

好报复者是不会礼让的。这类人心胸狭窄,吃了一点亏就想报复,根本不可能以德报怨。

总之,这些人文明修养程度极差,是决不会礼让的。

礼让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有一定的难度。那么,应该怎样做到礼让呢?有以下几条可参考:

一是要求每个人从一点一滴的事情做起,不要空谈;

二是要求人们在个人的利益上还是要强调谦让,不要斤斤计较;

三是要注意个人的文明和修养;

四是要用制度来保证礼让的实施;

五是要形成一种社会氛围,使人感到不这样做就有一种压力,不礼让就不行。

最后,一定要记住:礼让要注意从小培养,从小事中逐渐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