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人生逆境应变术
34768600000040

第40章 为什么不肯定自己

托尔斯泰的长篇小说《安娜·卡列尼娜》的结局是不幸的,安娜最后卧轨自杀。这是一出典型的悲剧:一个处于上层社会的女子爱上了一位年轻伯爵,当象征爱情的火花刚刚擦亮时,又被象征现代文明的火车轮熄灭。时至今日,对于安娜爱情悲剧的启示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万“辩”不离其宗:安娜的悲剧不仅仅是一个贵族妇女的悲剧,而且是当时整个社会的悲剧。

一个人有多大的勇气肯定自己呢?一个妇女又有多大的勇气肯定自己“悖于社会道德”的行为呢?

从封建社会“夫字天出头”,到资本主义社会男人至上,妇女都被置于社会中受人任意摆布的地位,甚至是男人的附属品。古今中外例子不胜枚举,被枪杀的苔丝德梦娜,香消玉殒的茶花女,怒沉百宝箱的杜十娘,青春夭折的林黛玉……一个个想逾越雷池的女人把历史染得血迹斑斑。历史曾这样评价过她们:她们就好像是一棵脆弱的藤萝,紧紧依偎在大树的身上,没有权利说话也没资格思考,而这棵青藤本可以长成大树,却因为世俗的狂风摧残使其夭折。然而李清照、武则天、慈禧她们应该庆幸,虽然她们最终还是社会与男人的牺牲品,但毕竟历史还是将她们记住。西施、赵飞燕、貂蝉,她们在哭泣之后应该欢笑,几经曲折她们的故事还是走出了似海的宫门,烟锁的重楼。

安娜虽有勇气去冲破世俗,但是依据世俗评论的态度来看待自己的行为的矛盾心理,却始终困扰着她那颗勇敢的心。在她的观念中抛夫弃子绝对是罪恶堕落的是不可饶恕的,不管丈夫是不是自己的爱人,那个家有没有快乐,没有属于自己那份爱情。因此她在对伯爵表明心迹时,从内心产生了一种重压,摧残了她深爱伯爵的强有力的心理力量,严重扭曲了她的性格。可见世俗观念在她心中的影响,也可以说她的意识从未脱离过她所生活的上流社会。她有勇气为爱情迈出大胆的一步,却没有勇气肯定自己。她成了世俗观念的维护者,也成了世俗观念的牺牲品,在她病危时,她并没有对生命、对伯爵表现出眷恋。只是一味地忏悔:“我要的是你的宽恕。”安娜永远都不会去怀疑这个世界。后来在生命弥留之际,她以“上帝,宽恕我的一切吧!”来告别人世。

安娜内心世俗的意识对自己行为作出判决,造成了一个悲剧,但你的判决完全可以和她不一样。尽管我们现在的社会观念已经相当开明,但精英人物的思维理念总是不被大众所轻易接受,一个叛逆者与先行者要承受比普通人更大的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唯有你自己给自己支撑,给自己自信,自己肯定自己。坚信自己的理念与行动是正确的,让时间来检验它的正确与否,而不是听凭众人的评价与判决。

你应该对自己说:我现在的生活,我今后的一生,不管遇到什么事,不仅不会像过去那样毫无意义,而且还具有让自己走向新生活的明确意义。这绝对是你能够做到的。